制造双金属片支架的连续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5899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模,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双金属片支架的连续模。



背景技术:

为实现漏电保护功能,在开关装置如断路器中会设置双金属片脱扣装置,双金属片脱扣装置中,双金属片通过双金属片支架固定,且在受热时双金属片会出现变形以实现脱扣动作。

现有双金属片支架的制作工艺需要依靠一个连续模完成,连续模从其进料端至其出料端依次具有多个工位,各个工位上的模具可实现不同的冲压动作。制作双金属片支架时,将料带从连续模的进料端送料,并依次沿进料端至出料端的方向移动料带,每移动一次,各个工位上的模具完成一次冲压动作。最终在连续模的出料端,将料带冲压成一个个单独的散件,每个散件即为一个双金属片支架。

如图1所示,冲压制得的双金属片支架60一般依次具有一个定位调节部62、一个折弯部64和一个接触部66,接触部66的作用为引导电弧进入灭弧室及定位双金属支架,接触部66用于传递电流,定位调节部62用于固定双金属片70,定位调节部62具有冲压后形成的第一调节板622和第二调节板624,第一调节板622与所述接触部66平行,第二调节板624与所述第一调节板622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并可由一个调节螺栓626连接,旋动调节螺栓626可改变第一调节板622和第二调节板624之间的间隙大小,以微调定位调节部62固定双金属片70的角度。

制备上述双金属片支架60的过程,请参见图2,其需要以下五个工位完成:第一工位10,其可在料带80上弯折出定位调节部62;第二工位20,其可在料带80上弯折出第二弯折段644、第二连接段645和第三连接段647;第三工位30,其可在料带80上相对于第二连接段645弯折第三连接段647;第四工位40,其可在料带80上弯折出接触部66、第一弯折段642、和第一连接段643;第五工位50,其可在料带80上相对于第二连接段645弯折第三连接段647,以形成所述第三折弯部646,并制得最终的双金属片支架60。

而调节螺栓626需要在料带经连续模冲压成散件后才能人工锁紧至散件,制成成品。人工锁紧调节螺栓626时,还需要采用专用的夹具夹紧散件,并借助夹具外形使散件夹紧于夹具的状态能够模拟双金属片支架60在开关装置中的安置状态,以避免在锁紧调节螺栓626时破坏双金属片支架60外型。

人工锁紧调节螺栓626,由于每次夹紧散件都需要操作夹具,费时费力,也不易掌控调节螺栓626的锁紧深度,造成成品规格不一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双金属片支架的连续模,其可大大提高双金属片支架的生产效率,可精确控制调节螺栓的锁紧深度,使成品规格一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造双金属片支架的连续模,双金属片支架由一料带在一个基准面上沿一进料方向经所述连续模冲压制成,双金属片支架在一个延伸方向上依次具有一个接触部、一个弯折部和一个定位调节部。接触部沿延伸方向延伸,弯折部依次具有一个与接触部连接的第一弯折段、一个第一连接段、一个第二弯折段、一个第二连接段、一个第三弯折段、一个第三连接段,其中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与第三弯折段的弯折方向相反。定位调节部用于固定双金属片,其连接于第三连接段,且定位调节部具有一个与接触部平行的第一调节板和一个第二调节板,第二调节板与第一调节板具有间隙。料带制备双金属片支架的中间件依次具有:位于基准面的待加工部、第二弯折段、第二连接段、第三连接段和定位调节部。为加工中间件,连续模包括一个第一冲压模具、一个第二冲压模具、一个第一限位模具、一个第二限位模具、一个定位件和一个电动螺丝刀。第一冲压模具面向料带具有一个冲压槽,冲压槽由一个第一冲压表面和一个第二冲压表面形成,其中第一冲压表面能够贴合于第二连接段。第二冲压模具能够在垂直于基准面的方向上相对于第一冲压模具移动,第二冲压模具具有能够匹配嵌入冲压槽的冲压头,以使第二冲压表面推动第三连接段相对于第二连接段弯折,并使第二调节板平行于基准面。第一限位模具面向料带具有一个限位槽,限位槽由一个第一限位表面和一个第二限位表面形成,其中第一限位表面能够贴合于第二连接段,第二限位表面能够贴合于第三连接段。第二限位模具能够在垂直于基准面的方向上相对于第一限位模具移动,第二限位模具具有能够匹配嵌入限位槽的限位头,以使限位头同时抵靠于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定位件能够沿一个平行于基准面的定位方向移动,以伸入至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之间的间隙并抵靠于第二调节板。电动螺丝刀能够在垂直于基准面的方向移动,以将一个调整螺栓穿设第一调节板并螺纹连接至第二调节板,直至第一调节板抵靠于定位件。上述制造双金属片支架的连续模,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并保证产品规格一致。

在制造双金属片支架的连续模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连续模还包括一个推动件,其能够沿一个垂直于基准面的推动方向移动,推动件具有一个倾斜于推动方向的第一推动面,第一推动面能够推动定位件在定位方向移动。采用这样的设计可以在连续模有限的内 部空间中,稳定可靠的实现对推动件的操作。

在制造双金属片支架的连续模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定位件具有一个能贴合于第一推动面的第二推动面。采用这样的设计有助于推动件对定位件的精确操作。

在制造双金属片支架的连续模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冲压模具的冲压槽的第一冲压表面和第二冲压表面之间的夹角为66.7°。

下文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例,对制造双金属片的支架的连续模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图1用以说明现有双金属片支架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用以说明现有双金属片支架的生产工艺流程。

图3用以说明制造双金属片支架的连续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用以说明图3所示的制造双金属片支架的连续模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5用以说明制造双金属片支架的连续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用以说明图5所示的制造双金属片支架的连续模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标号说明

10第一弯折工位

20第二弯折工位

30第三弯折工位

32第一冲压模具

321第一冲压表面

322冲压槽

323第二冲压表面

34第二冲压模具

342冲压头

35定位件

352第二推动面

36第一限位模具

361第一限位表面

362限位槽

363第二限位表面

37电动螺丝刀

38第二限位模具

382限位头

39推动件

392第一推动面

40第四弯折工位

50第五弯折工位

60支架

61中间件

62定位调节部

622第一调节板

624第二调节板

626调节螺栓

63待加工部

64弯折部

642第一弯折段

643第一连接段

644第二弯折段

645第二连接段

646第三弯折段

647第三连接段

66接触部

70双金属片

80料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结构相同或结构相似但功能相同的部件。

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为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它们的重要程度及顺序等。

在本文中,“平行”、“垂直”等并非严格的数学和/或几何学意义上的限制,还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且制造或使用等允许的误差。

图1用以说明现有双金属支架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双金属片支架60在图中箭头所示的延伸方向上依次具有一个接触部66、一个弯折部64和一个定位调节部62。接触部66沿该延伸方向延伸。弯折部64依次具有一个与接触部66连接的第一弯折段642、一个第一连接段643、一个第二弯折段644、一个第二连接段645、一个第三弯折段646、一个第三连接段647,其中第一弯折段642和第二弯折段644与第三弯折段646的弯折方向相反。定位调节部62用于固定双金属片70,定位调节部62连接于第三连接段647,且定位调节部62具有一个与接触部66平行的第一调节板622和一个第二调节板624,第二调节板624与第一调节板622具有间隙。利用一个调节螺栓626连接第一调节板622和第二调节板624,且通过旋动调节螺栓626可改变第一调节板622和第二调节板624之间的间隙大小,以微调定位调节部62固定双金属片的角度。

为生产该双金属片支架60,如图2所示,可将一个料带80在一个基准面a上沿图中箭头所示的进料方向放置于连续模,且沿该进料方向依次经过第一工位10、第二工位20、第三工位30、第四工位40和第五工位50冲压制得双金属片支架60。

如图2所示,第一工位10可在料带80上弯折出定位调节部62;第二工位20可在料带80上弯折出一个中间件61,中间件61依次具有位于基准面a的待加工部63、第二弯折段644、第二连接段645、第三连接段647和定位调节部62。第三工位30可在料带80的中间件61的基础上相对于第二连接段645弯折第三连接段647;第四工位40可继续弯折出接触部66、第一弯折段642、和第一连接段643;第五工位50可再相对于第二连接段645弯折第三连接段647,以形成第三折弯部646,并制得最终的双金属片支架60。

本发明的制造双金属片支架的连续模主要是对第三工位30的改进,即以第二工位20得到的中间件61为基础的冲压加工的改进。如图3和图4所示,制造双金属片支架的连续模包括一个第一冲压模具32和一个第二冲压模具34。第一冲压模具32面向料带80(可参见图2)具有一个冲压槽322,冲压槽322由一个第一冲压表面321和一个第二冲压表 面323形成,其中第一冲压表面321能够贴合于中间件61的第二连接段645。第二冲压模具34能够在垂直于基准面a的方向(图3中箭头所示方向)上相对于第一冲压模具32移动,第二冲压模具34具有能够匹配嵌入冲压槽322的冲压头342,以使第二冲压表面323推动第三连接段647相对于第二连接段645弯折,并使第二调节板624平行于基准面a,请参见图4。其中,第二冲压模具34相对于第一冲压模具32移动,表示第二冲压模具34和第一冲压模具32的相对运动状态,而并非第二冲压模具34和第一冲压模具32的绝对运动状态,即第一冲压模具32既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移动的,第二冲压模具34既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移动的。

在经历第一冲压模具32和第二冲压模具34的冲压后,如图5和图6所示,制造双金属片支架的连续模还包括一个第一限位模具36、一个第二限位模具38、一个定位件35和一个电动螺丝刀37。第一限位模具36面向料带80(请参见图2)具有一个限位槽362,限位槽362由一个第一限位表面361和一个第二限位表面363形成,其中第一限位表面361能够贴合于第二连接段645,第二限位表面363能够贴合于第三连接段647。第二限位模具38能够在垂直于基准面a的方向上相对于第一限位模具36移动,第二限位模具38具有能够匹配嵌入限位槽362的限位头382,以使限位头382同时抵靠于第二连接段645和第三连接段647,保持第二调节板624平行于基准面a。定位件35能够沿一个平行于基准面a的定位方向(请参见图5所示的箭头方向)移动,以伸入至第一调节板622和第二调节板624之间的间隙并抵靠于第二调节板624。电动螺丝刀37能够在垂直于基准面a的方向移动,已将一个调整螺栓626穿设第一调节板622并螺纹连接至第二调节板624,直至第一调节板622抵靠于定位件35。其中,第二限位模具38相对于第一限位模具36移动,表示第二限位模具38和第一限位模具36的相对运动状态,而并非第二限位模具38和第一限位模具36的绝对运动状态,即第一限位模具36既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移动的,第二限位模具38既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移动的。

采用上述设计后,如图3至图4所示,先利用第一冲压模具32和第二冲压模具34推动第三连接段647相对于第二连接段645弯折,并使第二调节板624平行于基准面a,如如图5至图6所示,再利用第一限位模具36和第二限位模具38将第二调节板624保持在平行于基准面a的位置,然后将定位件35伸入至第一调节板622和第二调节板624之间,以帮助电动螺丝刀37安装调整螺栓626时定位第二调节板624,且由于定位件35的厚度可预先设置好,这样可确保调整螺栓626旋入第一调节板622和第二调节板624的深度及第一调节板622和第二调节板624之间的间隙,使所有产品在冲压过程中就可以自动安装 调整螺栓626,提高生产效率,且可避免人工安装调整螺栓626造成的产品规格不一致。

在图5和图6所示的制造双金属片支架的连续模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连续模还可以包括一个推动件39,推动件39能够沿一个垂直于基准面a的推动方向(图5中箭头所示方向)移动,推动件39具有一个倾斜于推动方向的第一推动面392,第一推动面392能够推动定位件35在定位方向移动。采用这样的设计,可以在连续模有限的内部空间中,稳定可靠的实现对推动件39的操作,使推动件39伸入至所述第一调节板622和第二调节板624之间的间隙中。当然根据设计的需要,也可以设计其他方式或结构以操作定位件35。另外,在图5和图6所示的制造双金属片支架的连续模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定位件35具有一个能贴合于第一推动面392的第二推动面352,采用这样的设计有助于推动件39对定位件的精确操作。

在制造双金属片支架的连续模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冲压模具32的冲压槽322的第一冲压表面321和第二冲压表面323之间的夹角为66.7°。当然根据实际生产或设计需要的不同,第一冲压表面321和第二冲压表面323之间的夹角也可以不同,只要能使第二调节板624平行于基准面a,方便安装调整螺栓即可。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例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案或变更,如特征的组合、分割或重复,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