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直管件的双头倒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72741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直管件的双头倒角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对直管件的两端进行倒角时,绝大多是将该直管件置于车床上,待一端完成倒角后,再重新对该直管件装夹,来完成该管件的另一端倒角,该种方式自动化程度低,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不利于管件的批量加工。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直管件的双头倒角装置。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种用于直管件的双头倒角装置,包括机架、刀具、刀具驱动电机、刀具驱动气缸、送料机构和送料架,两所述刀具驱动气缸同轴心的设于机架的左右两侧,且两刀具驱动气缸的气缸活塞杆传动方向相反,两刀具驱动电机分别固定连接在两刀具驱动气缸的气缸活塞杆上,两刀具分别固定连接在两刀具驱动电机的转轴上,两送料机构设于机架上,且位于两刀具之间,送料架设于送料机构的上端;所述送料机构包括定位台、送料台、导杆和送料气缸,所述送料气缸固定连接在机架的后侧,且送料气缸的气缸活塞杆与送料台固定连接,定位台设于送料台的前侧,导杆活动插接在定位台上,且一端穿过定位台与送料台固定连接;所述送料架包括集料架和第一连杆,两集料架相互平行地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杆的两侧,且两集料架分别为于两送料台的上方。进一步地,所述送料台上设有圆弧送料槽,该圆弧送料槽的前侧设于定位凸台。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台上设有与所述圆弧送料槽相适配的圆弧定位槽。进一步地,所述送料台上设有螺纹连接孔,所述导杆螺纹连接在该螺纹连接孔内。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台上设有用于对导杆导向的导向孔。进一步地,所述集料架包括第二连杆和支撑架,两支撑架相互平行的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杆的两侧,且两支撑架之间形成有集料腔。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以及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杆的底端,另一端垂直固定连接在第三支撑杆顶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自动化程度高,有利于直管件的批量加工,减少劳动时间,降低了劳动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倒角装置主视图。图2为本发明倒角装置左视图。图3为本发明倒角装置中送料机构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用于直管件的双头倒角装置,包括机架1、刀具11、刀具驱动电机12、刀具驱动气缸13、送料机构3和送料架4,两刀具驱动气缸13同轴心的设于机架1的左右两侧,且两刀具驱动气缸13的气缸活塞杆传动方向相反,两刀具驱动电机12分别固定连接在两刀具驱动气缸13的气缸活塞杆上,两刀具11分别固定连接在两刀具驱动电机12的转轴上,两送料机构3设于机架1上,且位于刀具11之间,送料架4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且位于送料机构3的上端。如图3,本发明中的送料机构3包括定位台31、送料台32、导杆33和送料气缸34,送料气缸34固定连接在机架1的后侧,且送料气缸34的气缸活塞杆与送料台32固定连接,并驱动送料台32在机架1上前后移动。定位台31设于送料台32的前侧,导杆33活动插接在定位台31上,且一端穿过定位台与送料台32螺纹连接。在送料台32上设有圆弧送料槽320,在定位台31上设有与圆弧送料槽320相适配的圆弧定位槽310,定位槽310与刀具驱动电机12的转轴同轴线设置。送料气缸34驱动送料台32在机架1上前后移动,当驱动送料台32上的圆弧送料槽320运动至送料架4下方时,送料架4内的直管件掉落至圆弧送料槽320内,送料气缸34驱动送料台32向前运动,直至圆弧送料槽320内直管件的抵紧于定位台31的圆弧定位槽310内,此时,位于送料机构3上的直管件与刀具驱动电机12的转动中心同轴线,刀具驱动气缸13驱动刀具驱动电机12并对直管件的两端进行倒角。本发明为防止送料台32在送料过程中,直管件脱离送料台32上的圆弧送料槽320,在圆弧送料槽320的前侧设于定位凸台321。在送料台32上设有螺纹连接孔322,导杆33螺纹连接在该螺纹连接孔内,在定位台31上设有导向孔311,导杆33活动插接在该导向孔311内。本发明中的送料架4包括集料架41和第一连杆42,两集料架41相互平行地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杆42的左右两侧,且两集料架41分别为于两送料台32的上方。集料架41包括第二连杆410和支撑架411,两支撑架411相互平行的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杆410的前后两侧,且两支撑架411之间形成有集料腔400。本发明中的支撑架411包括第一支撑杆412、第二支撑杆413以及第三支撑杆414,第二支撑杆413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杆412的底端,第二支撑杆413的另一端垂直固定连接在第三支撑杆414顶端。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