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箱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0836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轴承箱夹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轴承箱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承箱夹具。



背景技术:

在轴承箱加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加工的精度一般都会使用夹具进行夹持,现有技术主要采用螺栓配合带螺孔的平板实现夹持,其虽然可以实现对轴承箱加工的夹持,但是其夹持稳定性较差,而且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移位,从而会影响加工的精度和加工的效率,并且其拆装极为不便,故而适用性和实用性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稳定性好且适用性强的轴承箱夹具。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承箱夹具,包括夹具底板,设置在所述夹具底板上的至少两个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包括夹持底板,设置在所述夹持底板上的竖向油缸,在所述竖向油缸的顶部设有支承板,设置在所述支承板上的压板,所述压板通过销轴连接在所述支承板上,所述压板的外侧端通过旋转轴与所述竖向油缸的活塞轴相连接,所述夹持底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夹具底板上,在所述夹持底板上设有顶面开口的调节滑槽,所述竖向油缸的底部通过滑块活动设置在所述调节滑槽内,在所述调节滑槽的两端分别设有缓冲压簧,所述竖向油缸在调节时所述滑块活动抵压在所述缓冲压簧上,在所述调节滑槽的侧壁内均匀设有定位销孔,在所述定位销孔内设有定位销,所述竖向油缸在调节时通过定位销实现定位固定。

在所述夹具底板上设有顶面开口的浮动销孔,在所述浮动销孔内设有浮动销座,在所述浮动销座内设有浮动销,在所述浮动销与所述浮动销座 之间设有浮动压簧。

在所述夹具底板上还设有工件垫高块,所述工件垫高块的切面为凸字形设置,在工件垫高块的顶面设有垫压孔,在所述垫压孔内设有垫压缓冲块,在所述垫压缓冲块与所述垫压孔之间设有垫压缓冲弹簧。

所述压板包括横板和设置在所述横板一端的压头,在所述横板的另一端设有上下通透的通槽,所述旋转轴设置在所述通槽内,所述压头上设有上下通透的方形夹槽。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有效且快速的实现对轴承箱的夹压固定,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移位调节,从而大大提高了适用范围,方便拆装,从而大大提高了加工的效率,并且夹压稳定,在加工时不容易出现移位,故而大大提高了加工的精度,使用稳定性好,适用性强且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压板的另一个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夹持底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至图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压板的另一个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夹持底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见图1至图3,一种轴承箱夹具,包括夹具底板1,设置在所述夹具底板1上的至少两个夹持结构2,所述夹持结构2包括夹持底板21,设置在所述夹持底板21上的竖向油缸22,在所述竖向油缸22的顶部设有支承板23,设置在所述支承板23上的压板24,所述压板24通过销轴25连接在所 述支承板23上,所述压板24的外侧端通过旋转轴26与所述竖向油缸22的活塞轴相连接,所述夹持底板21通过螺栓3固定在夹具底板1上,在所述夹持底板21上设有顶面开口的调节滑槽211,所述竖向油缸22的底部通过滑块4活动设置在所述调节滑槽211内,在所述调节滑槽211的两端分别设有缓冲压簧212,所述竖向油缸22在调节时所述滑块4活动抵压在所述缓冲压簧212上,在所述调节滑槽211的侧壁内均匀设有定位销孔213,在所述定位销孔213内设有定位销214,所述竖向油缸在调节时通过定位销实现定位固定。

在所述夹具底板1上设有顶面开口的浮动销孔5,在所述浮动销孔5内设有浮动销座6,在所述浮动销座6内设有浮动销7,在所述浮动销与所述浮动销座之间设有浮动压簧8。

在所述夹具底板1上还设有工件垫高块9,所述工件垫高块9的切面为凸字形设置,在工件垫高块9的顶面设有垫压孔10,在所述垫压孔10内设有垫压缓冲块11,在所述垫压缓冲块11与所述垫压孔10之间设有垫压缓冲弹簧12。

所述压板24包括横板241和设置在所述横板241一端的压头242,在所述横板的另一端设有上下通透的通槽243,所述旋转轴26设置在所述通槽243内,所述压头242上设有上下通透的方形夹槽244。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有效且快速的实现对轴承箱的夹压固定,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移位调节,从而大大提高了适用范围,方便拆装,从而大大提高了加工的效率,并且夹压稳定,在加工时不容易出现移位,故而大大提高了加工的精度,使用稳定性好,适用性强且实用性好。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