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箔软连接自动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7150阅读:10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铜箔软连接自动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箔加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铜箔软连接自动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汽车越来越普及,电动汽车上电池组的连接基本采用铜箔软连接,市场上的软连接加工基本都是半自动化,加工时,至少需要两名员工进行操作,铜箔的裁剪、叠整均为人工手动完成,加工效率低下,产能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加工铜箔软连接效率低的缺点,提供一种铜箔软连接自动加工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铜箔软连接自动加工装置,包括固定架,还包括上压模和下压模,下压模与固定架固定连接,上压模上下移动在下压模上方,固定架上设有卷带,卷带右侧设有第一输送装置,第一输送装置右侧设有裁剪装置,裁剪装置右侧设有第一支撑台,第一支撑台上设有第一吸盘手,第一吸盘手移动于第一支撑台与下压模之间。本实用新型的卷带上缠绕有整卷铜箔,铜箔经第一输送装置输送通过裁剪装置再到第一支撑台,设定好要裁剪铜箔的长度后,裁剪装置进行自动裁剪,吸盘手将裁剪好的铜箔移动到下压模上并进行叠放,叠放好的铜箔通过上压模的压合,将多片铜箔压合在一起。

作为优选,包括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第一导向轮设在第二导向轮上方,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旋转方向相反,第二导向轮顶端高度小于等于第一输送装置顶端端面高度。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主用起导向作用,使得铜 箔能够顺利的进入到裁剪装置内。因为铜箔是金属制品,且铜箔厚度较薄,在没有支撑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弯曲,所以第一输送装置的端面高度高于第二导向轮顶端高度能使铜箔顺利的通过到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

作为优选,裁剪装置与固定架固定连接,裁剪装置包括第一裁剪刀和第二裁剪刀,第一裁剪刀和第二裁剪刀相对设置,第一裁剪刀包括电磁驱动器和刀头,刀头伸缩在电磁驱动器内。裁剪装置可以对铜箔进行裁剪,不需人工手动裁剪,第一裁剪刀通过电磁驱动器来驱动刀头的伸缩。

作为优选,第一支撑台靠近第二裁剪刀的一端设有第三导向轮,第一支撑台上端面为光滑的水平面。通过裁剪装置的铜箔在第三导向轮的引入下到达第一支撑台上,第一支撑台的光滑水平面方便第一吸盘手对铜箔进行吸附。

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二输送装置和第二支撑台,固定架上设有第一轨道,第一支撑台、第二输送装置和第二支撑台均滑动于第一轨道上,第一支撑台上设有监测第一支撑台与第二输送装置之间距离的第一位置传感器,第二支撑台上设有监测第二支撑台与第二输送装置之间距离的第二位置传感器。第二输送装置将铜箔输送到第二支撑台上,第二支撑台移动在第一轨道上,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加工不同长度尺寸的铜箔软连接。

作为优选,第一吸盘手包括连接管,连接管顶端连接有真空机,连接管底端连接橡胶吸头。第一吸盘手通过将连接管和橡胶吸头内空气抽真空来抓取铜箔,保证了铜箔表面的平整度。

作为优选,第二支撑台上方设有第二吸盘手,固定架上设有第二轨道,第二吸盘手滑动在第二轨道,第一吸盘手滑动在第二轨道上。第二吸盘手用来抓取第二支撑台上的铜箔,配合第一吸盘手使得铜箔运输更加的平稳,第二吸盘手移动在第二轨道上为了方便抓取不同长度尺寸的铜箔。

作为优选,第二轨道上固定有伸缩杆,伸缩杆垂直于第二轨道,伸缩杆带动第二轨道伸缩于第一支撑台与下压模之间。通过伸缩杆的输送,第一吸盘手和第二吸盘手上的铜箔可以被转移到下压模上,伸缩杆与第二轨道固定连接,铜箔的转移会比较平稳,不会因震动而脱离第一吸盘手或者第二吸盘手。

作为优选,下压模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上均固定有隔热层,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的一端均设有升降机,升降机内设有升降杆,升降机上端设有旋转装置,升降杆穿过旋转装置与升降机连接,升降杆均设在第一凸台的两侧和第二凸台的两侧。隔热层可以保护第一凸台内的升降机和旋转装置和第二凸台内的升降机和旋转装置,升降机用于升降升降杆,升降杆用于压紧对应凸台上的铜箔,升降杆上升到顶端时,再通过旋转装置旋转后升降杆就会压住铜箔。

作为优选,还包括控制第一支撑台和第一凸台同时移动的第一同步器、控制第二支撑台和第二凸台同时移动的第二同步器,固定板上设有第三轨道,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均滑动在第三轨道上。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对铜箔进行裁剪、叠整、压合,实现铜箔软连接自动化生产,本装置还可以加工不同长度尺寸的软连接,增加铜箔软连接的使用规格,采用本装置可以减少人工成本,进行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有效的增大铜箔软连接的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输送铜箔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压合铜箔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裁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第一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0—固定架、11—上压模、12—下压模、13—卷带、14—第一输送装置、15—裁剪装置、16—第一支撑台、17—第一吸盘手、18—第一导向轮、19—第二导向轮、20—第三导向轮、21—第二输送装置、22—第二支撑台、23—第一轨道、24—第一位置传感器、25—第二位置传感器、26—第二吸盘手、27—第二轨道、28—伸缩杆、29—第一同步器121—固定板、122—第一凸台、123—第二凸台、124—隔热层、125—升降机、126—升降杆、127—旋转装置、128—第三轨道、141—主动轮、142—从动轮、143—第一传送带、144—驱动电机、151—第一裁剪刀、152—第二裁剪刀、171—连接管、172—真空机、173—橡胶吸头、1511—电磁驱动器、1512—刀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铜箔软连接自动加工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固定架10,还包括上压模11和下压模12,下压模12与固定架10固定连接,上压模11上下移动在下压模12上方,本实施例下压模12固定不动,固定架10上设有卷带13,卷带13右侧设有第一输送装置14,第一输送装置14包括主动轮141、从动轮142、第一传送带143和驱动电机144,驱动电机144驱动主动轮141,主动轮141通过第一传送带143带动从动轮142,本实施例主动轮141顺时针旋转,第一输送装置14右侧设有裁剪装置15,第一输送装置14将铜箔输送到裁剪装置15,裁剪装置15对铜箔进行裁剪,裁剪装置15右侧设有第一支撑台16,第一支撑台16上设有第一吸盘手17,第一支撑台16一方面用于支撑铜箔,另一方面方便第一吸盘手17吸附铜箔,第一吸盘手17移动于第一支撑台16与下压模12之 间,第一吸盘手17将裁剪好的铜箔输送到下压模12上。

包括第一导向轮18和第二导向轮19,第一导向轮18设在第二导向轮19上方,第一导向轮18和第二导向轮19旋转方向相反,本实施例第一导向轮18逆时针旋转,第二导向轮19顺时针旋转,第一导向轮18和第二导向轮19之间设有通道,铜箔通过该通道后再到裁剪装置15,第二导向轮19顶端高度小于等于第一输送装置14顶端端面高度,本实施例第二导向轮19顶端高度小于第一输送装置14顶端端面高度。

裁剪装置15与固定架10固定连接,裁剪装置15包括第一裁剪刀151和第二裁剪刀152,第一裁剪刀151和第二裁剪刀152相对设置,第一裁剪刀151包括电磁驱动器1511和刀头1512,刀头1512伸缩在电磁驱动器1511内。

第一支撑台16靠近第二裁剪刀152的一端设有第三导向轮20,第三导向轮20也是顺时针转动,第一支撑台16上端面为光滑的水平面。

还包括第二输送装置21和第二支撑台22,固定架10上设有第一轨道23,第一支撑台16、第二输送装置21和第二支撑台22均滑动于第一轨道23上,第一支撑台16上设有监测第一支撑台16与第二输送装置21之间距离的第一位置传感器24,第一位置传感器24防止第二输送装置21与第一支撑台16碰撞,第二支撑台22上设有监测第二支撑台22与第二输送装置21之间距离的第二位置传感器25,第二位置传感器25防止第二输送装置21与第二支撑台22碰撞。

第一吸盘手17包括连接管171,连接管171顶端连接有真空机172,连接管171底端连接橡胶吸头173,第一吸盘手17先压住铜箔,真空机172将连接管171和橡胶吸头173内的空气抽走,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铜箔吸附在橡胶吸头173上。

第二支撑台22上方设有第二吸盘手26,固定架10上设有第二轨道27,第 二吸盘手26滑动在第二轨道27,第一吸盘手17滑动在第二轨道27上,第二支撑台22在第一轨道23上移动的同时第二吸盘手26也在第二轨道27上移动,始终保持第二吸盘手26在第二支撑台22的正上方。

第二轨道27上固定有伸缩杆28,伸缩杆28垂直于第二轨道27,因第一吸盘手17和第二吸盘手26均设在第二轨道27上,第一吸盘手17和第二吸盘手26会跟随第二轨道27移动,伸缩杆28带动第二轨道27伸缩于第一支撑台16与下压模12之间,当第一吸盘手17和第二吸盘手26移动到下压模12上时,真空机172泄压吸入空气,从而使得铜箔脱离第一吸盘手17和第二吸盘手26并落在下压模12上。

下压模12包括固定板121,固定板121上设有第一凸台122和第二凸台123,第一凸台122和第二凸台123上均固定有隔热层124,第一凸台122和第二凸台123的一端均设有升降机125,升降机125内设有升降杆126,升降机125上端设有旋转装置127,升降杆126穿过旋转装置127与升降机125连接,升降杆126均设在第一凸台122的两侧和第二凸台123的两侧,当铜箔整齐的叠在下压模12上,升降杆126两侧的升降杆126在升降机125的作用下上升,再通过旋转装置127作用升降杆126旋转90°,使得升降杆126上端部压在铜箔上。

还包括控制第一支撑台16和第一凸台122同时移动的第一同步器29、控制第二支撑台22和第二凸台123同时移动的第二同步器30,第一同步器29分别与第一支撑台16、第一凸台122固定连接,第二同步器30风别与第二支撑台22、第二凸台123固定连接,固定板121上设有第三轨道128,第一凸台122和第二凸台123均滑动在第三轨道128上。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