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弧形钢背板快速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68568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部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弧形钢背板快速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刹车片的生产规模在我国呈上升趋势。而钢背板是刹车片的重要组成部件。在鼓式刹车片中,为了提高磨砂皮的牢固性,其钢背板为弧形,且其上、下都具有翻边。由于该钢背板的结构较为复杂,在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多道工序进行加工,其生产效率低,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弧形钢背板快速加工装置,以提高其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弧形钢背板快速加工装置,包括:主碾柱、第一从碾柱、第二从碾柱和驱动机构,其中:第一从碾柱和第二从碾柱环形布置在主碾柱的外周,且第一从碾柱和第二从碾柱与主碾柱之间预留有供板料件穿过的第一间隙;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主碾柱、第一从碾柱、以及第二从碾柱同时转动,并使第一从碾柱的转动方向与第二从碾柱的转动方向相同,使第一从碾柱的转动方向与主碾柱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一从碾柱的上、下端分别设有第一上翻边转盘和第一下翻边转盘,第一上翻边转盘和第一下翻边转盘的外径均大于第一从碾柱的外径,第一上翻边转盘和第一下翻边转盘均绕第一从碾柱的轴心线偏心布置,且当第一从碾柱转动时,第一上翻边转盘和第一下翻边转盘随第一从碾柱的转动而转动,并且二者在转动过程中分别从主碾柱上端面的上方和主碾柱的下端面的下方转入、转出;当第一上翻边转盘转至主碾柱上端面的上方时,第一上翻边转盘靠近主碾柱的一侧与主碾柱的上端面之间预留有供板料件穿过的第二间隙;当第一下翻边转盘转至主碾柱下端面的下方时,第一下翻边转盘靠近主碾柱的一侧与主碾柱的下端面之间预留有供板料件穿过的第三间隙;第二从碾柱的上、下端分别设有第二上翻边转盘和第二下翻边转盘,第二上翻边转盘和第二下翻边转盘的外径均大于第二从碾柱的外径,第二上翻边转盘和第二下翻边转盘均绕第二从碾柱的轴心线偏心布置,且当第二从碾柱转动时,第二上翻边转盘和第二下翻边转盘随第二从碾柱的转动而转动,并且二者在转动过程中分别从主碾柱上端面的上方和主碾柱的下端面的下方转入、转出;当第二上翻边转盘转至主碾柱上端面的上方时,第二上翻边转盘靠近主碾柱的一侧与主碾柱的上端面之间预留有供板料件穿过的第四间隙;当第二下翻边转盘转至主碾柱下端面的下方时,第二下翻边转盘靠近主碾柱的一侧与主碾柱的下端面之间预留有供板料件穿过的第五间隙。优选地,第一从碾柱和第二从碾柱之间设有至少一根平行于第一从碾柱和第二从碾柱的辅助碾柱,且辅助碾柱的外径分别小于第一从碾柱和第二从碾柱的外径。优选地,辅助碾柱由驱动机构驱动与第一从碾柱同向转动。优选地,主碾柱的上端面为平面,第二间隙的间隙值为定值,第四间隙的间隙值由靠近辅助碾柱的方向向远离辅助碾柱的方向逐步递减,且第四间隙的最大间隙值与第二间隙的间隙值相等。优选地,主碾柱的下端面为平面,第三间隙的间隙值为定值,第五间隙的间隙值由靠近辅助碾柱的方向向远离辅助碾柱的方向逐步递减,且第五间隙的最大间隙值与第三间隙的间隙值相等。优选地,第二间隙的间隙值与第三间隙的间隙值相等。优选地,第四间隙的间隙值与第五间隙的间隙值相等。优选地,第一上翻边转盘和第一下翻边转盘与第一从碾柱一体成型。优选地,第二上翻边转盘和第二下翻边转盘与第二从碾柱一体成型。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对主碾柱、第一从碾柱、第二从碾柱、以及辅助碾柱进行支撑并使四者形成模块的安装座,主碾柱、第一从碾柱、第二从碾柱、以及辅助碾柱均竖直安装在安装座上。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从碾柱和第二从碾柱与主碾柱相互配合将板料件压成弧形,利用偏心设置在第一从碾柱上、下端的第一上翻边转盘和第一下翻边转盘在转动过程中逐步向主碾柱的上方和下方推进,使得该板料件的上、下边逐步沿着主碾柱的外径并向主碾柱的上、下端面弯曲形成上翻边和下翻边,通过偏心设置在第二从碾柱上、下端的第二上翻边转盘和第二下翻边转盘在转动过程中逐步向主碾柱的上方和下方推进对该板料件的上翻边和下翻边进行进一步压型。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弧形钢背板快速加工装置,通过第一从碾柱、第二从碾柱、以及偏心设置在第一从碾柱和第二从碾柱上、下端的第一上翻边转盘、第一下翻边转盘和第二上翻边转盘、第二下翻边转盘与主碾盘相互配合可同时实现对板料件弯弧和翻边,从而有效提高了其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弧形钢背板快速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弧形钢背板快速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弧形钢背板快速加工装置,包括:主碾柱1、第一从碾柱2、第二从碾柱3和驱动机构,其中:第一从碾柱2和第二从碾柱3环形布置在主碾柱1的外周,且第一从碾柱2和第二从碾柱3与主碾柱1之间预留有供板料件穿过的第一间隙;第一从碾柱2和第二从碾柱3之间设有至少一根平行于第一从碾柱2和第二从碾柱3的辅助碾柱4,辅助碾柱4的外径分别小于第一从碾柱2和第二从碾柱3的外径,辅助碾柱4与主碾柱1之间预留有与第一间隙的间隙值相等的第六间隙,辅助碾柱4由驱动机构驱动与第一从碾柱2同向转动;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主碾柱1、第一从碾柱2、以及第二从碾柱3同时转动,并使第一从碾柱2的转动方向与第二从碾柱3的转动方向相同,使第一从碾柱2的转动方向与主碾柱1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一从碾柱2的上、下端分别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第一上翻边转盘21和第一下翻边转盘22,第一上翻边转盘21和第一下翻边转盘22的外径均大于第一从碾柱2的外径,第一上翻边转盘21和第一下翻边转盘22均绕第一从碾柱2的轴心线偏心布置,且当第一从碾柱2转动时,第一上翻边转盘21和第一下翻边转盘22随第一从碾柱2的转动而转动,并且二者在转动过程中分别从主碾柱1上端面的上方和主碾柱1的下端面的下方转入、转出;当第一上翻边转盘21转至主碾柱1上端面的上方时,第一上翻边转盘21靠近主碾柱1的一侧与主碾柱1的上端面之间预留有供板料件穿过的第二间隙;当第一下翻边转盘22转至主碾柱1下端面的下方时,第一下翻边转盘22靠近主碾柱1的一侧与主碾柱1的下端面之间预留有供板料件穿过的第三间隙;第二从碾柱3的上、下端分别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第二上翻边转盘31和第二下翻边转盘32,第二上翻边转盘31和第二下翻边转盘32的外径均大于第二从碾柱3的外径,第二上翻边转盘31和第二下翻边转盘32均绕第二从碾柱3的轴心线偏心布置,且当第二从碾柱3转动时,第二上翻边转盘31和第二下翻边转盘32随第二从碾柱3的转动而转动,并且二者在转动过程中分别从主碾柱1上端面的上方和主碾柱1的下端面的下方转入、转出;当第二上翻边转盘31转至主碾柱1上端面的上方时,第二上翻边转盘31靠近主碾柱1的一侧与主碾柱1的上端面之间预留有供板料件穿过的第四间隙;当第二下翻边转盘32转至主碾柱1下端面的下方时,第二下翻边转盘32靠近主碾柱1的一侧与主碾柱1的下端面之间预留有供板料件穿过的第五间隙。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工作的,将板料件由第一从碾柱2的一侧插入第一间隙并随着第一从碾柱2、第二从碾柱3和主碾柱1的转动逐步沿着第一间隙绕主碾柱1的外壁进料;在进料过程中,通过第一从碾柱2和第二从碾柱3与主碾柱1相互配合将板料件压成弧形,利用偏心设置在第一从碾柱2上、下端的第一上翻边转盘21和第一下翻边转盘22在转动过程中逐步向主碾柱1的上方和下方推进,使得该板料件的上、下边逐步沿着主碾柱1的外径并向主碾柱1的上、下端面弯曲形成上翻边和下翻边,通过偏心设置在第二从碾柱3上、下端的第二上翻边转盘31和第二下翻边转盘32在转动过程中逐步向主碾柱1的上方和下方推进对该板料件的上翻边和下翻边进行进一步压型。本实施例中,主碾柱1的上端面为平面,第二间隙的间隙值为定值,第四间隙的间隙值由靠近辅助碾柱4的方向向远离辅助碾柱4的方向逐步递减,且第四间隙的最大间隙值与第二间隙的间隙值相等;主碾柱1的下端面为平面,第三间隙的间隙值为定值,且第三间隙的间隙值与第二间隙的间隙值相等;第五间隙的间隙值由靠近辅助碾柱4的方向向远离辅助碾柱4的方向逐步递减,且第五间隙的最大间隙值与第三间隙的间隙值相等,第五间隙的间隙值与第四间隙的间隙值相等;通过对第二间隙、第三间隙、第四间隙和第五间隙的间隙值的限定,可以提高板料件的翻边效果,避免一次变形过大,造成弯曲处出现撕裂纹现象。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座5,主碾柱1、第一从碾柱2、第二从碾柱3、以及辅助碾柱4均竖直安装在安装座5上;通过安装座5的设计,使得主碾柱1、第一从碾柱2、第二从碾柱3、以及辅助碾柱4形成模块化结构,从而便于安装。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