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锥头开卷机的在线对中装置。
背景技术:
在带材生产设备中,如重卷机、纵横剪、亲水箔、拉弯矫等机组,由于存在来料的错层或塔形,上料不在机列中心线上等原因会造成带材跑偏或产生层差。为保证带材中心线与机列中心线一致及消除层差,设置了对中系统,避免带材跑偏过大造成边部损伤甚至断带停产,同时实现在线对中,为下道工序提供整齐的卷材,并可大量减少带材的切边量,提高机组的运转速度,提高成品率。
现有的双锥头在线对中,有的完全靠尺子人工在线测量,有的靠激光测距仪和磁尺配合来检测,都需要不停的手工操作来找中,对中的装置通过电磁换向阀控制液压马达驱动丝杠来调节,电磁换向阀响应慢,液压马达精度低,并和丝杠之间有间隙误差,随着对带材质量的要求提高,对对中装置的精度、响应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对带材的边位进行高精度伺服自动控制,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驱动负载能力大的液压伺服系统控制的双锥头开卷机的在线对中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液压伺服系统控制的双锥头开卷机的在线对中装置,其包括液压泵站、伺服液压系统、两个光电式探测器、光源、控制器、驱动侧油缸和操作侧油缸;带材上端的机架上固定有可调两探测器之间相对距离的调节固定装置;两个光电式探测器分别固定在调节固定装置上,位于带材的两边缘;光源置于垂直于光电式探测器正下方的机架上并位于带材下端;驱动侧油缸和操作侧油缸分别固定在两锥头下端机架上,其活塞杆端部分别固定在两锥头上;液压泵站的供油端和回油端分别连接在伺服液压系统的进油端和出油端,伺服液压系统的供油端分别连接在驱动侧油缸和操作侧油缸的无杆腔和有杆腔;两个光电式探测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在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在伺服液压系统的控制端;光电式探测器感应带材左右边缘的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处理后发送给伺服液压系统,控制伺服液压系统对驱动侧油缸和操作侧油缸液压油的供给或回流,控制两锥头的左右移动。
上述所述的液压泵站包括油箱、液压泵组、液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供油过滤器、溢流阀、冷却器和回油过滤;液压泵组后连接供油过滤器,供油过滤器的出油端为液压泵站的供油端P;液压泵站的回油端T经过冷却器和回油过滤器连接在油箱内;液压泵站的供油端P设有溢流阀;油箱上装有液位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用于液位传输显示和液位高低位报警,温度传感器用于温度传输显示和高低温报警。该结构的液压泵站为伺服液压系统提供了稳定的动力源。
上述所述的伺服液压系统包括伺服对中允许阀SV-201、伺服对中模块、手动对中模块和找中补油模块;所述的伺服对中允许阀SV-201的进油端和回油端分别连接在液压泵站的供油端P和回油端T上,出口端控制伺服対中模块液控单向阀的打开和关闭;所述的伺服对中模块由伺服阀SV-202和两个液控单向阀组成,液压泵站的供油端P和回油端T连接在伺服阀SV-202的进油端和回油端,伺服阀SV-202的两出油端分别连接液控单向阀后连接在驱动侧油缸和操作侧油缸的无杆腔;所述的手动对中模块由三位四通电磁阀SV-206、叠加式液控单向阀和叠加式单向节流阀组成;液压泵站的供油端P和回油端T连接在三位四通电磁阀SV-206的进油端和回油端;三位四通电磁阀SV-206的出油端和回油端分别连接叠加式液控单向阀和叠加式单向节流阀后,再连接驱动侧油缸和操作侧油缸的无杆腔;所述找中补油模块由电磁球阀SV-205组成,电磁球阀SV-205两个油口分别连接在驱动侧油缸和操作侧油缸的有杆腔;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对中允许阀SV-201、伺服阀SV-202、三位四通电磁阀SV-206和电磁球阀SV-205的信号输入端,控制对中允许阀SV-201、伺服阀SV-202、三位四通电磁阀SV-206和电磁球阀SV-205的打开和关闭。该伺服液压系统响应快、控制精度高、驱动负载能力大。
上述所述的调节固定装置包括伺服电机、两端带左旋和右旋螺纹的丝杠和两个与丝杠相匹配的螺母;伺服电机固定在机架上,丝杠可旋转地固定在机架上,伺服电机与丝杠刚性连接,两个螺母螺纹连接在丝杠的两端,两个光电式探测器分别固定在两个螺母上。这种结构简单,可靠。
光电式探测器感应带材左右边缘的信号,将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处理后发送给伺服液压系统,控制伺服液压系统对驱动侧油缸和操作侧油缸液压油的供给或回流,控制两锥头的左右移动,从而使带材总处于卷筒的中间位置,避免了带材的跑偏,从而避免了带材边部损伤甚至断带停产的现象的发生,同时实现在线对中,为下道工序提供整齐的卷材,并可大量减少带材的切边量,提高机组的运转速度,提高成品率。本实用新型对带材的边位进行高精度伺服自动控制,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驱动负载能力大。且两个光电式探测器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带材宽度调节,适用范围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液压泵站的系统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伺服液压系统的系统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液压泵站1、伺服液压系统13、两个光电式探测器6、光源7、控制器2、驱动侧油缸12和操作侧油缸10。带材8上端的机架上固定有可调两探测器之间相对距离的调节固定装置,两个光电式探测器6分别固定在调节固定装置上,位于带材8的两边缘;优选地,所述的调节固定装置包括伺服电机3、两端带左旋和右旋螺纹的丝杠4和两个与丝杠4相匹配的螺母14;伺服电机3固定在机架上,丝杠4可旋转地固定在机架上,伺服电机3与丝杠4刚性连接,两个螺母14螺纹连接在丝杠4的两端,两个光电式探测器6分别固定在两个螺母14上。光源7置于垂直于光电式探测器6正下方的机架上并位于带材8下端。驱动侧油缸12和操作侧油缸10分别固定在两锥头11和9下端机架上,其活塞杆端部分别固定在两锥头11和9上。液压泵站1的供油端和回油端分别连接在伺服液压系统13的进油端和出油端,伺服液压系统13的供油端分别连接在驱动侧油缸12和操作侧油缸10的无杆腔和有杆腔。两个光电式探测器6的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在控制器2的信号输入端,控制器2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在伺服液压系统13的控制端。光电式探测器6感应带材8左右边缘的信号,发送给控制器2,控制器2处理后发送给伺服液压系统13,控制伺服液压系统13对驱动侧油缸12和操作侧油缸10液压油的供给或回流,控制两锥头11和9的左右移动。5为带材8的导向辊。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液压泵站1包括油箱15、液压泵组21、液位传感器23、温度传感器20、供油过滤器19、溢流阀18、冷却器17和回油过滤器16。液压泵组21后连接供油过滤器19,供油过滤器19的出油端为液压泵站的供油端P。液压泵站的回油端T经过冷却器17和回油过滤器16的进油端连接在油箱15内;液压泵站的供油端P设有溢流阀18。油箱15上装有液位传感器23和温度传感器20,液位传感器23用于液位传输显示和液位高低位报警,温度传感器20用于温度传输显示和高低温报警。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伺服液压系统13包括伺服对中允许阀SV-201、伺服对中模块、手动对中模块和找中补油模块。所述的伺服对中允许阀SV-201的进油端和回油端分别连接在液压泵站1的供油端P和回油端T上,出口端控制液伺服対中模块控单向阀24的打开和关闭;所述的伺服对中模块由伺服阀SV-202和两个液控单向阀24组成,液压泵站的供油端P和回油端T连接在伺服阀SV-202的进油端和回油端,伺服阀SV-202的两出油端分别连接液控单向阀24后连接在驱动侧油缸11和操作侧油缸10的无杆腔;所述的手动对中模块由三位四通电磁阀SV-206、叠加式液控单向阀25、叠加式单向节流阀26和叠加式减压阀27组成;液压泵站的供油端P和回油端T连接在三位四通电磁阀SV-206的进油端和回油端;叠加式减压阀27连接在液压泵站的供油端P和三位四通电磁阀SV-206的进油端;三位四通电磁阀SV-206的出油端和回油端分别连接叠加式液控单向阀25和叠加式单向节流阀26后,再连接驱动侧油缸12和操作侧油缸10的无杆腔;所述找中补油模块由电磁球阀SV-205组成,电磁球阀SV-205两个油口分别连接在驱动侧油缸12和操作侧油缸11的有杆腔;控制器2的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对中允许阀SV-201、伺服阀SV-202、三位四通电磁阀SV-206和电磁球阀SV-205的信号输入端,控制对中允许阀SV-201、伺服阀SV-202、三位四通电磁阀SV-206和电磁球阀SV-205的打开和关闭。
上述实施例仅是优选的和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专利的描述做等同技术改变,其都由本专利的保护范围所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