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的汽车尾管整形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0010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的汽车尾管整形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型的汽车尾管整形模具。



背景技术:

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模具的形式很多,根据工艺性质主要可分为冲裁模、弯曲模、拉伸模、成形模及铆合模等,其中,成形模是将毛坯或半成品工件按图凸、凹模的形状直接复制成形,而材料本身仅产生局部塑性变形的模具;如胀形模、缩口模、扩口模、起伏成形模、翻边模、整形模等,均是冲压模具中使用较为广泛的模具,整形是依靠材料流动,少量改变工序件形状和尺寸,以保证工件精度的一种冲压工序,现有技术为专利公告号为CN204799778U的整形模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上凹模和卡设在上凹模上的下凸模;所述上凹模包括上凹模固定板和设于所述上凹模固定板下方的上凹模座;所述下凸模包括下凸模固定板和设于所述下凸模固定板上方的下凸模座;所述上凹模座的下方设有上凹模底板,所述上凹模底板底部设有凹模;所述下凸模座上设有下凸模底板,所述下凸模底板上设有凸模;所述凹模的内部结构与所述凸模的外部结构相匹配,具有定位精准、模具使用寿命长的优点。但是,现有的整形模具存在着生产效率低、不易操作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改进型的汽车尾管整形模具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生产效率低、不易操作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改进型的汽车尾管整形模具。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型的汽车尾管整形模具包括冲头座、冲头和下模,所述的冲头通过螺栓连接在冲头座的下部,所述的下模设置在冲头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的下模包括左模座、左半模、右半模、右模座和下模座,所述的左模座通过螺栓连接在下模座的上部左侧,所述的左半模通过螺栓连接在左模座的右部,所述的右模座通过螺栓连接在下模座的上部右侧,所述的右半模通过螺栓连接在右模座的左部。

所述的下模座包括左半下模座、橡胶垫和右半下模座,所述的左半下模座设置在右半下模座的左侧,所述的橡胶垫胶接在左半下模座和右半下模座的内壁,在冲压过程中,下模中的左半模和右半模先向左右两边分开,在放入毛胚后左半模和右半模合拢,然后冲头压下,冲压完成后冲头抬起,左半模和右半模再次分开,此时可将冲压好的零件拿出,有利于操作方便、提高生产效率。

所述的冲头的外壁设置有耐磨合金层,有利于增加冲头的耐磨性、延长冲头的使用寿命。

所述的左半下模座和右半下模座采用厚度为15mm至25mm的矩形钢板,有利于减少因弹性变形引起的误差。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模的设置,有利于操作方便、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冲头的设置,有利于增加冲头的耐磨性、延长冲头的使用寿命;通过左半下模座和右半下模座的设置,有利于减少因弹性变形引起的误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下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冲头座,2-冲头,3-下模,31-左模座,32-左半模,33-右半模,34-右模座,35-下模座,351-左半下模座,352-橡胶垫,353-右半下模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型的汽车尾管整形模具包括冲头座1、冲头2和下模3,所述的冲头2通过螺栓连接在冲头座1的下部,所述的下模3设置在冲头2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的下模3包括左模座31、左半模32、右半模33、右模座34和下模座35,所述的左模座31通过螺栓连接在下模座35的上部左侧,所述的左半模32通过螺栓连接在左模座31的右部,所述的右模座34通过螺栓连接在下模座35的上部右侧,所述的右半模33通过螺栓连接在右模座34的左部。

所述的下模座35包括左半下模座351、橡胶垫352和右半下模座353,所述的左半下模座351设置在右半下模座353的左侧,所述的橡胶垫352胶接在左半下模座351和右半下模座353的内壁,在冲压过程中,下模3中的左半模32和右半模33先向左右两边分开,在放入毛胚后左半模32和右半模33合拢,然后冲头2压下,冲压完成后冲头2抬起,左半模32和右半模33再次分开,此时可将冲压好的零件拿出,有利于操作方便、提高生产效率。

所述的冲头2的外壁设置有耐磨合金层,有利于增加冲头2的耐磨性、延长冲头2的使用寿命。

所述的左半下模座351和右半下模座353采用厚度为15mm至25mm的矩形钢板,有利于减少因弹性变形引起的误差。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下模中的左半模和右半模先向左右两边分开,在放入毛胚后左半模和右半模合拢,然后冲头压下,冲压完成后冲头抬起,左半模和右半模再次分开,此时可将冲压好的零件拿出。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