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4951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压模具配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凸模结构。



背景技术:

冲压模具是一种将金属或者非金属材料加工成零件或者半成品的特殊工艺装备。按照工序组合分类有级进模和单工序模之分。按照冲压工艺性质可分为:落料、冲孔、切边、切舌、折弯和成型等。

在各种钣金类的冲压零件中,应产品需求常有一些板材较厚的材料需要冲压一些抗剪切强度较高的小型冲孔。冲压模具在冲裁这些冲孔时,凸模容易断裂,刃口容易损坏,耐疲劳性低。往往冲裁到一定数量就要更换凸模或者研磨刃口。一套较大型冲压模具一旦要更换一个哪怕是极小的凸模,也要将冲压模具从压力机上拆下,吊开上模,拆出上模螺栓,更换凸模,装回螺栓,模具再次装夹回压力机等诸多工序,至少需要一至两个小时,耽误了生产进度,降低工作效率,给生产带来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快速更换凸模的凸模结构。

一种凸模结构,包括:上垫板、弹性件、脱料板以及凸模机构;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上垫板,另一端连接脱料板;脱料板与上垫板平行,且设有贯穿脱料板的通槽;通槽为倒置的T形结构设置,通槽较窄的一端靠近上垫板;凸模机构包括:连接在上垫板朝向脱料板的一面的固定块、连接在脱料板的通槽较宽的一端的镶件,以及安装在固定块与镶件之间凸模;固定块设有收容凸模的一端的过孔;镶件设有供凸模的另一端穿过的活动通道;凸模的一端收容于过孔,另一端穿过活动通道。

上述凸模结构,凸模通过固定件和镶件可拆连接在上垫板上,而镶件设有供凸模通过的活动通道。脱料板上开设了通槽,该通槽相当于设置在脱料板上的一个天窗,一方面用于安装镶件,另一方面供凸模穿过。当需要更换凸模时,在压力机不拆模具的情况下,只需要将镶件从脱料板的通槽中拆卸下来,再将固定块连同凸模一起取下,便可以更换凸模,从而实现凸模的快速更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固定块通过固定螺栓和固定销连接在上垫板朝向脱料板的一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镶件通过固定螺栓连接在脱料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弹性件为弹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槽较窄的一端的宽度不小于固定块的宽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凸模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10-凸模结构;

20-上垫板;

30-弹性件;

40-脱料板,41-通槽;

50-凸模机构,51-固定块,52-镶件,53-凸模,54-过孔,55-固定螺栓,56-活动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解析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藉由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详述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参见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凸模结构10。

该种凸模结构10,包括:上垫板20、弹性件30、脱料板40以及凸模机构50。

该上垫板20用于连接冲压模具的压力机,并且在压力机的带动下朝向脱料板40移动。

该弹性件30为弹簧,其一端连接上垫板20,另一端连接脱料板40。当上垫板20与脱料板40之间的距离减小时,弹性件30被压缩。

该脱料板40与上垫板20平行,其设有贯穿脱料板40的通槽41。通槽41为倒置的T形结构设置,通槽41较窄的一端靠近上垫板20。

该凸模机构50包括:连接在上垫板20朝向脱料板40的一面的固定块51、连接在脱料板40的通槽41较宽的一端的镶件52,以及安装在固定块51与镶件52之间凸模53。固定块51的宽度不大于通槽41较窄的一端的宽度,以便于通槽41较窄的一端可以收容固定块51。固定块51设有收容凸模53的一端的过孔54。镶件52通过固定螺栓55连接在脱料板40上。镶件52设有供凸模53的另一端穿过的活动通道56。凸模53的一端收容于过孔54,另一端穿过活动通道56。固定块51通过固定螺栓55和固定销(图未示)连接在上垫板20朝向脱料板40的一面。当上垫板20与脱料板40之间的距离减小时,凸模53从镶件52上的活动通道56凸伸到脱料板40背离上垫板20的一面。

上述凸模结构10,凸模53通过固定件和镶件52可拆连接在上垫板20上,而镶件52设有供凸模53通过的活动通道56。脱料板40上开设了通槽41,该通槽41相当于设置在脱料板40上的一个天窗,一方面用于安装镶件52,另一方面供凸模53穿过。当需要更换凸模53时,在压力机不拆模具的情况下,只需要将镶件52从脱料板40的通槽41中拆卸下来,再将固定块51连同凸模53一起取下,便可以更换凸模53,从而实现凸模53的快速更换。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