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Cr11Mo1VNbN汽轮机叶片用钢锻件的锻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9227阅读:8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钢铁材料制造工艺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2Cr11Mo1VNbN汽轮机叶片用钢锻件的锻造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2Cr11Mo1VNbN汽轮机叶片用钢常规的生产方法是:按自由锻件加热通用技术要求Ⅲ组钢进行加热,采用油(水)压机锻造成型,不仅锻造余量大、锻造变形量、变形速度及变形温度很难精确控制,同时组织中δ-铁素体含量高,锻造极易开裂,并严重影响其强韧性,生产成本及废品率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生产的2Cr11Mo1VNbN汽轮机叶片用钢组织中δ-铁素体含量高、锻造极易开裂并严重影响其强韧性的缺点而提供一种解决2Cr11Mo1VNbN汽轮机叶片用钢锻件开裂问题、满足其强韧性要求、减少了机加工余量且提高生产效率的2Cr11Mo1VNbN汽轮机叶片用钢锻件的锻造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2Cr11Mo1VNbN汽轮机叶片用钢锻件的锻造工艺,该锻造工艺包括:锻前加热时,控制入炉温度不超过600℃,并在该温度下保温3~5小时,低温升温速度不超过70℃/h,同时在650~750℃均、保温6~8小时,再以不超过100℃/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190±10℃,在1190±10℃保温4~6小时后降温至1100±10℃,保温2~4小时出炉锻造;锻造时,充分利用精锻机的设备优势,采取A、B两夹爪横向拉打或推打锻造,上料后,夹持锭尾端,将冒口端指向B夹头。

控制第一道次压下量为20mm,推打速度为2m/min,以改善锻件内部塑性。

主变形锻造时严格控制每道次压下量为40mm,锻打速度不超过4m/min,确保锻件内部充分锻透并减少应力的产生。

控制最后一道次拉打速度为1.5m/min,以保证锻件表面质量。

为保持良好的锻造塑性及避免δ-铁素体的产生,整个锻造过程控制始锻温度为960~990℃,终锻温度为850~880℃。

其中最优的锻造温度为860℃,控制最后一道次锻造时,始锻温度不超过920℃,最后一道次的终锻温度不超过870℃。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产生的积极效果如下:本发明解决了2Cr11Mo1VNbN汽轮机叶片用钢锻件锻造过程中开裂、退火组织中δ-铁素体含量高、锻件强韧性差的技术难题,不仅使产品质量得到保证,而且该生产方法的机械加工余量小、生产效率高、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锻件锻透性好,各部分的力学性能均匀且强韧性高,延长了使用寿命,生产工艺更加经济、科学。

锻前加热时,根据该材料合金元素含量高、热传导率低、锻造塑性差的特点,为防止低温加热时产生温度应力及组织应力而开裂,控制入炉温度不超过600℃并在该温度下保温3~5小时,之后以不超过70℃/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650~750℃均、保温6~8小时,使电渣锭内外温度充分一致,避免因温度应力开裂,再以不超过100℃/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190±10℃,为确保电渣锭充分热透并尽量减少或避免δ-铁素体的析出,在1190±10℃保温4~6小时后降温至1100±10℃,保温2~4小时出炉锻造。

锻造过程按如下控制变形量,控制第一道压下量为20mm,主要目的是改善铸态组织、提高锻造塑性;主变形每道次压下量为40mm,控制拉打速度为4m/min,推打速度为2m/min,为保证锻件表面质量,控制最后一道次拉打速度为1.5m/min;同时,锻造过程中反复测温,整个锻造过程,保持锻造温度在850~990℃之间,其中860℃为最优温度;同时控制最后一道次锻造时,温度不超过920℃时方可开始锻造,这样既可确保锻件内部充分锻透,又可避免温升引起锻件内部产生大量δ-铁素体及产生应力引起锻造开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轮机叶片钢锻前加热规范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与说明。

实施例一

2Cr11Mo1VNbN汽轮机叶片用钢锻件的锻造工艺,以直径为φ125mm规格(锻坯尺寸为φ140mm)的2Cr11Mo1VNbN汽轮机叶片用钢锻件为例,进行分析。该规格叶片用钢锻前加热规范如图1,控制入炉温度不超过600℃并在该温度下保温3小时,之后以不超过70℃/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650~750℃均、保温6小时,再以不超过100℃/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190±10℃并保温4小时后降温至1100±10℃,保温2小时出炉锻造;锻造过程控制变形量、变形速度及变形温度,确保均匀变形,避免组织及温度应力。

其工艺路线为:电炉冶炼+真空精炼→电渣重熔→精锻机锻造成型→退火→校直→理化检测、检验→机加至成品→检测、检验→包装→交货。

所用材质为2Cr11Mo1VNbN钢,电渣锭为我公司自己生产。

具体生产流程为:电炉冶炼+真空精炼→电渣重熔→加热→精锻机锻造成形→锻后退火→表面检验、理化检测(低倍、非金属夹杂、晶粒度、力学性能(一拉三冲、持久试验)、δ-铁素体含量、超声波探伤)、下料→机加工→磁粉检测、尺寸检验→交货。

锻造所用设备为SXP-65型精锻机,充分利用SXP-65精锻机的设备优势,根据锻造工艺编制的锻造程序,采取A、B两夹爪夹紧后横向拉打或推打,将坯料锻至预先设计的外形尺寸。锻造结束后进行锻后正回火、校直、检验、超声波探伤、下料、机加工、磁粉检测、调质处理等工作,最终生产出满足高质量要求的汽轮机叶片用钢锻件,使各项力学性能指标达到:抗拉强度Rm≥965N/mm2,屈服强度Rp0.2≥690N/mm2,断后伸长率δ5≥15%,断面收缩率Z≥45%,冲击吸收功Akv2≥11J,在649℃下进行高温试验,在228Mpa力作用下,断裂时间不短于25小时。

精锻机锻造时,控制各道次变形尺寸依次为φ480mm-φ460mm-φ420mm-φ380mm-φ340mm-φ300mm-φ260mm-φ220mm-φ180mm-φ140mm。锻造过程中拉打、推打交替进行,并控制拉打速度为4m/min,推打速度为2m/min,为保证锻件表面质量,控制最后一道次拉打速度为1.5m/min,整个锻造过程,保持锻造温度在850~990℃之间,其中860℃为最优温度,同时控制最后一道次锻造时,温度不超过920℃时方可开始锻造。

实施例二

2Cr11Mo1VNbN汽轮机叶片用钢锻件的锻造工艺,以直径为φ185mm规格(锻坯尺寸为φ200mm)的2Cr11Mo1VNbN汽轮机叶片用钢锻件为例,进行分析。控制该规格叶片用钢锻前加热为:入炉温度不超过600℃并在该温度下保温5小时,之后以不超过70℃/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650~750℃均、保温8小时,再以不超过100℃/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190±10℃并保温6小时后降温至1100±10℃,保温4小时出炉锻造;锻造过程控制变形量、变形速度及变形温度,确保均匀变形,避免组织及温度应力。

具体生产流程为:电炉冶炼+真空精炼→电渣重熔→加热→精锻机锻造成形→锻后退火→表面检验、理化检测(低倍、非金属夹杂、晶粒度、力学性能(一拉三冲、持久试验)、δ-铁素体含量、超声波探伤)、下料→机加工→磁粉检测、尺寸检验→交货。

锻造所用设备为SXP-65型精锻机,充分利用SXP-65精锻机的设备优势,根据锻造工艺编制的锻造程序,采取A、B两夹爪夹紧后横向拉打或推打,将坯料锻至预先设计的外形尺寸。锻造结束后进行锻后正回火、校直、检验、超声波探伤、下料、机加工、磁粉检测、调质处理等工作,最终生产出满足高质量要求的汽轮机叶片用钢锻件,使各项力学性能指标达到:抗拉强度Rm≥965N/mm2,屈服强度Rp0.2≥690N/mm2,断后伸长率δ5≥15%,断面收缩率Z≥45%,冲击吸收功Akv2≥11J,在649℃下进行高温试验,在228Mpa力作用下,断裂时间不短于25小时。

精锻机锻造时,控制各道次变形尺寸依次为φ580mm-φ560mm-φ520mm-φ480mm-φ440mm-φ400mm-φ360mm-φ320mm-φ280mm-φ240mm-φ200mm。锻造过程中拉打、推打交替进行,并控制拉打速度为4m/min,推打速度为2m/min,为保证锻件表面质量,控制最后一道次拉打速度为1.5m/min,整个锻造过程,保持锻造温度在850~990℃之间,其中860℃为最优温度,同时控制最后一道次锻造时,温度不超过920℃时方可开始锻造。

通过以上各过程控制,大大减少了锻造余量,不仅使材料利用率及锻造效率大大提高,后续机加工量也相应减少,从而降低了汽轮机叶片用钢产品的综合成本;同时避免了δ-铁素体的产生,使材料的强韧性也得到极大提高。

通过上述各工序的严格控制,得到理化检测结果如表1。

表1 实例的检测结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