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肘杆式压力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10829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肘杆式压力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压力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肘杆式压力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伺服压力机高增力比三角连杆-肘杆传动机构,其专利申请号:201010572167.7;申请日:2010.12.03;其结构包括伺服电机、上销轴、上肘杆、三角连杆、曲柄、中销轴、下肘杆、卸载油缸、顶件油缸,其中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机构与曲柄连接,驱动曲柄运动,曲柄与连杆连接,带动连杆摆动,连杆分别与上肘杆和下肘杆相连,且上肘杆铰接固定于机身上,下肘杆通过楔形过载保护块和卸载油缸与能沿机身所设轨道按伺服控制系统设定运动学特性上下往复直线运动的滑块相连,上肘杆与下肘杆的长度不同,为不对称肘杆,连杆为三角形连杆。该机构将对称肘杆改为不对称肘杆,将直线连杆改为三角形连杆的结构,在保证滑块行程足够、滑块下行单调的情况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增力比,其不足之处在于:其一,将直线连杆改为三角形连杆,增大了连杆的体积和重量,增加了曲柄处所需的驱动扭矩;其二,在三角连杆的直角边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一根中销轴,三角连杆通过两根不同的中销轴分别带动上肘杆和下肘杆摆动,上肘杆和下肘杆摆动时会存在干涉,增加了曲柄处所需的驱动扭矩;其三,上肘杆和下肘杆分别位于三角连杆上方和下方,导致压力机整体结构不紧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肘杆式压力机,能够减轻连杆组合体的重量,连杆组合体的连杆头二支撑着上肘杆和下肘杆,结构更加稳定,降低曲轴带动连杆组合体摆动所需的驱动扭矩,连杆组合体驱动上肘杆和下肘杆时更加省力,上横梁内的肘杆结构更加紧凑。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肘杆式压力机,包括底座,底座上方设置有上横梁,上横梁上水平设置有曲轴,曲轴的一端与旋转驱动机构相连,曲轴的连杆轴颈上设置有连杆组合体,连杆组合体的端部分别铰接有上肘杆和下肘杆,上肘杆上端铰接在上横梁上,下肘杆的下端铰接有可竖直移动的导柱,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可在竖直轨道内上下移动的滑块,所述导柱下端与滑块相连接,滑块下侧设有上模板,所述底座下部对应上模板设有下模板,所述连杆组合体包括连杆头一、连杆头二以及将连杆头一和连杆头二连为一体的杆身,连杆头一与曲轴的连杆轴颈相连接,连杆头二包括两块与杆身固定连接的侧支撑板,两侧支撑板互相间隔设置,两侧支撑板之间设置有与曲轴旋转轴线平行的销轴,上肘杆的下端铰接在销轴上,下肘杆上端也铰接在销轴上。

本发明工作时,旋转驱动机构带动曲轴转动,曲轴带动连杆组合体摆动,连杆组合体带动上肘杆摆动,同时带动下肘杆摆动,下肘杆带动导柱上下竖直移动,导柱带动滑块在竖直轨道内上下往复移动,滑块上的上模板随之上下往复移动,上模板上安装有上模,下模板上安装有下模,上模与下模互相配合,冲压工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连杆组合体上的销轴设置在两侧支撑板之间,上肘杆和下肘杆均铰接在销轴上,两侧支撑板之间形成中空,减轻了连杆组合体的重量,降低了曲轴带动连杆组合体摆动所需的驱动扭矩;连杆组合体带动上肘杆和下肘杆同轴摆动,互不干扰,结构更加紧凑;连杆头二的两侧支撑板对上肘杆、下肘杆起到很好的支撑效果,肘杆结构更加稳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侧支撑板前端之间设有加强端板,杆身上设有凹槽。加强端板使得两侧支撑板的支撑效果更好,侧支撑板支撑上肘杆和下肘杆时强度更高,结构更稳定;杆身的重量得到减轻,进一步降低了曲轴的驱动扭矩,节省能源。

为了提高润滑效果,所述加强端板中部设有喷油孔,下肘杆上开设有油道,油道的一端油道口与下肘杆上端的销轴孔相连,另一端油道口与外部相连。润滑油通过喷油孔喷在连杆组合体的销轴上,上肘杆和下肘杆摆动时得到润滑,润滑油经油道流到下肘杆外壁上,并沿着下肘杆流到导柱与下肘杆的铰接轴上,下肘杆和导柱之间产生摆动时也得到润滑。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上横梁包括互相平行的前板和后板,曲轴安装在前板和后板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前板和后板的顶部设有电机座,电机的输出端设有皮带轮,前板和后板之间安装有与曲轴旋转轴线平行的传动轴,传动轴穿过前板的一端设有飞轮,皮带轮经皮带与飞轮传动连接,传动轴穿过后板的一端设有齿轮一,曲轴穿过后板的一端设有齿轮二,齿轮一与齿轮二相啮合。电机带动皮带轮转动,皮带轮经皮带带动飞轮转动,传动轴带动齿轮一转动,齿轮一带动齿轮二转动,齿轮二带动曲轴转动,曲轴得到动力。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肘杆由两块平行的侧板和将两侧板连为一体的中间板组成,两侧板下端同轴设置有销轴孔,两侧板下端均通过销轴孔铰接在销轴上,两侧板沿销轴轴向左右对称分布,下肘杆上端铰接在销轴中部,下肘杆上端位于两侧板之间。对称结构使得曲轴带动连杆组合体摆动,连杆组合体带动上肘杆和下肘杆摆动时,连杆组合体对上肘杆和下肘杆的支撑效果更好,整体结构更稳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横梁上对应上肘杆设置有可转动的偏心轴,偏心轴与曲轴的旋转轴线平行,偏心轴包括两个沿旋转轴线左右对称的偏心段,上肘杆两侧板上端均设有安装孔,两侧板上端通过安装孔分别与偏心轴的对应偏心段固定连接,偏心轴中部套设有蜗轮,上横梁上设置有可转动的蜗杆,蜗轮与蜗杆相啮合,蜗杆的一端与制动电机传动连接。制动电机带动蜗杆转动,蜗轮带动偏心轴转动,偏心段上的上肘杆相对曲轴的角度位置改变,上肘杆带动下肘杆摆动,滑块在竖直方向的位置改变,压力机的装模高度得到调节,同时压力机的滑块行程也得到调节;制动电机可以迅速制动,防止偏心轴发生不必要的转动,影响压力机的装模高度调节精度。

为了防止调节滑块行程和装模高度后,偏心轴转动导致实际装模高度存在误差,所述偏心轴上方对称设置有锁紧油缸,锁紧油缸的活塞杆伸出端设有与偏心轴相匹配的锁紧块。调节好压力机装模高度后,锁紧油缸上的锁紧块将偏心轴压紧,防止偏心轴转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横梁底部对应导柱设有导向座,底座上对称设置有四条竖直轨道,导柱下端通过球头与滑块相连,球头与滑块之间设有卸载油缸。四条竖直轨道使得滑块上下往复滑动时更平稳,卸载油缸便于将滑块卸载。

为了减小滑块下落运动时的惯量,便于传动系统的灵活制动,所述底座上竖直设有平衡油缸,平衡油缸的活塞杆伸出端经挂块与滑块相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图2中的bb向剖视图。

图5为图4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连杆组合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上肘杆和下肘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上肘杆、下肘杆和连杆组合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的cc向剖视图。

图10偏心轴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座,2上横梁,2a前板,2b后板,3曲轴,4连杆组合体,401连杆头一,402杆身,403连杆头二,403a侧支撑板,403b加强端板,5上肘杆,5a侧板,5b中间板,6下肘杆,7导柱,8轨道,9滑块,9a上模板,10下模板,11销轴,12凹槽,13喷油孔,14油道,15电机,15a电机座,16皮带轮,17传动轴,18飞轮,19齿轮一,20齿轮二,21偏心轴,21a偏心段,22蜗轮,23蜗杆,24制动电机,25锁紧油缸,25a锁紧块,26导向座,27球头,28卸载油缸,29平衡油缸,30挂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0,为一种肘杆式压力机,包括底座1,底座1上方设置有上横梁2,上横梁2上水平设置有曲轴3,上横梁2包括互相平行的前板2a和后板2b,曲轴3安装在前板2a和后板2b之间;曲轴3的一端与旋转驱动机构相连,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电机15,前板2a和后板2b的顶部设有电机座15a,电机15的输出端设有皮带轮16,前板2a和后板2b之间安装有与曲轴3旋转轴线平行的传动轴17,传动轴17穿过前板2a的一端设有飞轮18,皮带轮16经皮带与飞轮18传动连接,传动轴17穿过后板2b的一端设有齿轮一19,曲轴3穿过后板2b的一端设有齿轮二20,齿轮一19与齿轮二20相啮合;曲轴3的连杆轴颈上设置有连杆组合体4,连杆组合体4的端部分别铰接有上肘杆5和下肘杆6,上肘杆5上端铰接在上横梁2上,下肘杆6的下端铰接有可竖直移动的导柱7,底座1上设置有可在竖直轨道8内上下移动的滑块9,导柱7下端与滑块9相连接,上横梁2底部对应导柱7设有导向座26,底座1上对称设置有四条竖直轨道8,导柱7下端通过球头27与滑块9相连,球头27与滑块9之间设有卸载油缸28;底座1上竖直设有平衡油缸29,平衡油缸29的活塞杆伸出端经挂块30与滑块9相连;滑块9下侧设有上模板9a,底座1下部对应上模板9a设有下模板10,连杆组合体4包括连杆头一401、连杆头二403以及将连杆头一401和连杆头二403连为一体的杆身402,连杆头一401与曲轴3的连杆轴颈相连接,连杆头二403包括两块与杆身固定连接的侧支撑板403a,两侧支撑板403a互相间隔设置,两侧支撑板403a前端之间设有加强端板403b,杆身402上设有凹槽12;两侧支撑板403a之间设置有与曲轴3旋转轴线平行的销轴11,上肘杆5的下端铰接在销轴11上,下肘杆6上端也铰接在销轴11上。加强端板403b中部设有喷油孔13,下肘杆6上开设有油道14,油道14的一端油道口与下肘杆6上端的销轴孔相连,另一端油道口与外部相连。上肘杆5由两块平行的侧板5a和将两侧板5a连为一体的中间板5b组成,两侧板5a下端同轴设置有销轴孔,两侧板5a下端均通过销轴孔铰接在销轴11上,两侧板5a沿销轴11轴向左右对称分布,下肘杆6上端铰接在销轴11中部,下肘杆6上端位于两侧板5a之间。上横梁2上对应上肘杆5设置有可转动的偏心轴21,偏心轴21与曲轴3的旋转轴线平行,偏心轴21包括两个沿旋转轴线左右对称的偏心段21a,上肘杆5两侧板上端均设有安装孔,两侧板5a上端通过安装孔分别与偏心轴21的对应偏心段21a固定连接,偏心轴21中部套设有蜗轮22,上横梁2上设置有可转动的蜗杆23,蜗轮22与蜗杆23相啮合,蜗杆23的一端与制动电机24传动连接。偏心轴21上方对称设置有锁紧油缸25,锁紧油缸25的活塞杆伸出端设有与偏心轴21相匹配的锁紧块25a。

压力机工作时,电机15带动皮带轮16转动,皮带轮16经皮带带动飞轮18转动,传动轴17带动齿轮一19转动,齿轮一19带动齿轮二20转动,齿轮二20带动曲轴3转动,曲轴3得到动力,曲轴3带动连杆组合体4摆动,连杆组合体4带动上肘杆5摆动,同时带动下肘杆6摆动,下肘杆6带动导柱7上下竖直移动,导柱7带动滑块9在竖直轨道8内上下往复移动,滑块9上的上模板9a随之上下往复移动,上模板9a上安装有上模,下模板10上安装有下模,上模与下模互相配合,冲压工件。本装置的优点在于:连杆组合体4上的销轴11设置在两侧支撑板403a之间,上肘杆5和下肘杆6均铰接在销轴11上,两侧支撑板403a之间形成中空,减轻了连杆组合体4的重量,降低了曲轴3带动连杆组合体4摆动所需的驱动扭矩;连杆组合体4带动上肘杆5和下肘杆6同轴摆动,互不干扰,结构更加紧凑;连杆头二403的两侧支撑板403a对上肘杆5、下肘杆6起到很好的支撑效果,肘杆结构更加稳定。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