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面通保护气体的内撑式组合连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7304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面通保护气体的内撑式组合连杆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辅助工装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背面通保护气体的内撑式组合连杆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内撑工装由4块圆环体组成,这4块圆环体可以合成一个圆箍,它们之间由铰链联接,最后合并端设有双向调节螺杆,通过旋转使开口尺寸改变而达到内组装环外周长长度的调节,从而实现内圆体的撑紧。

传统的内撑工装结构简单,使用场合受到限制,对于一些筒体径向尺寸变化较大的场合,若需要很好的实现内圆体的撑紧,则需要多组内撑工装配合使用,拿取与调整过程比较麻烦。所以如何解决内径变化较大,并平稳地将筒体夹紧固定是比较棘手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适用筒体径向尺寸存在变化工况的背面通保护气体的内撑式组合连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背面通保护气体的内撑式组合连杆装置,包括呈筒型的支撑座、与支撑座同轴设置的支撑杆和设置于支撑杆端部的压板,所述的支撑杆包括左右旋芯杆和旋转套装于左右旋芯杆中部的左右旋套杆,左右旋芯杆与左右旋套杆轴向相对固定、周向可相对旋转,所述的压板旋转安装于左右旋芯杆的端部,左右旋套杆旋转安装于支撑座上,支撑座的下部安装有驱动左右旋芯杆旋转的上部调整装置和驱动左右旋套杆旋转的下部调整装置,位于支撑座上部的左右旋芯杆上安装有通过旋转左右旋芯杆而沿径向伸缩的上部内撑装置,位于支撑座上部的左右旋套杆上安装有通过旋转左右旋套杆而沿径向伸缩的下部内撑装置。

所述的上部调整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蜗杆和固定设置于左右旋芯杆上的第一蜗轮,第一驱动蜗杆与第一蜗轮相啮合。

所述的下部调整装置包括第二驱动蜗杆和固定设置于左右旋套杆上的第二蜗轮,第二驱动蜗杆与第二蜗轮相啮合。

所述的上部内撑装置包括旋转安装于左右旋芯杆上的第一固定铰接座、位于第一固定铰接座上部的第一右旋螺母、位于第一固定铰接座下部的第一左旋螺母和沿周向均布在第一固定铰接座外围的第一夹紧组件,左右旋芯杆上设置有与第一右旋螺母和第一左旋螺母相配合的外螺纹,第一右旋螺母和第一左旋螺母均通过螺纹与左右旋芯杆配合连接,第一夹紧组件通过第一铰接板与第一右旋螺母铰接,第一夹紧组件通过第二铰接板与第一固定铰接座铰接,第一夹紧组件通过第三铰接板与第一左旋螺母铰接。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右旋螺母和第一左旋螺母均固定安装有螺母固定座,第一铰接板与第一右旋螺母铰接的一端和第三铰接板与第一左旋螺母铰接的一端均铰接于对应的螺母固定座上。

所述的下部内撑装置包括旋转安装于左右旋套杆上的第二固定铰接座、位于第二固定铰接座上部的第二右旋螺母、位于第二固定铰接座下部的第二左旋螺母和沿周向均布在第二固定铰接座外围的第二夹紧组件,左右旋套杆上设置有与第二右旋螺母和第二左旋螺母相配合的外螺纹,第二右旋螺母和第二左旋螺母均通过螺纹与左右旋套杆配合连接,第二夹紧组件通过第四铰接板与第二右旋螺母铰接,第二夹紧组件通过第五铰接板与第二固定铰接座铰接,第二夹紧组件通过第六铰接板与第二左旋螺母铰接。

优选的,所述的第二右旋螺母和第二左旋螺母均固定安装有螺母固定座,第四铰接板与第二右旋螺母铰接的一端和第六铰接板与第二左旋螺母铰接的一端均铰接于对应的螺母固定座上。

所述的第一夹紧组件和第二夹紧组件的结构相同,第一夹紧组件和第二夹紧组件均包括固定座和安装于固定座上的压块,固定块上固定设置有铰接座,固定块上设置有多个导向杆,压块上设置有多个弹簧导柱和与导向杆配合的导向套,固定块上设置有与弹簧导柱相配合的导向孔,弹簧导柱通过设置于端部的限位钉限位。

优选的,所述的左右旋芯杆的顶端安装有顶轴承装配组件,左右旋芯杆的端部通过轴承安装于顶轴承装配组件内,顶轴承装配组件的上部固定安装螺杆连接座,螺杆连接座的端部依次安装有开口垫圈、压板和螺杆,由螺杆实现对压板的紧固。

进一步的,所述的顶轴承装配组件通过拉杆与支撑座连接,第一固定铰接座和第二固定铰接座的四周均布设有防转卡块,防转卡块卡接于拉杆上。

优选的,所述的支撑座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座,连接座的底部连接有筒座,筒座的底部连接有固定板,左右旋套杆通过轴承旋转安装于连接座上,连接座上还安装有用于安装第二蜗杆的轴承座,第二蜗杆通过轴承安装于轴承座内;进一步的,左右旋芯杆通过轴承旋转安装于固定板内,固定板上还安装有用于安装第一蜗杆的轴承座,第一蜗杆通过轴承安装于轴承座内。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的端部均安装有套筒,用于旋转蜗杆。

优选的筒座的外部还设置有罩体,罩体的一侧设置有防护板,罩体的底部安装有轴座。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紧凑的结构,在产品径向尺寸有变化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工件平稳地夹紧与取放,操作方便,夹持稳定,可实现径向尺寸的调整,方便工件的上下料,并且在焊接过程中,焊缝背面可以通焊接保护气体,实现在夹持位置与筒体内壁间通焊接保护气体,从而提高了焊缝成型质量,实现生产效率和焊接质量双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工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部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上部调整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上部内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上部内撑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上部内撑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夹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夹紧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座,2-压板,3-左右旋芯杆,4-左右旋套杆,5-上部调整装置,6-下部调整装置,7-上部内撑装置,8-下部内撑装置,9-第一驱动蜗杆,10-第一蜗轮,11-第一固定铰接座,12-第一右旋螺母,13-第一左旋螺母,14-第一夹紧组件,15-第一铰接板,16-第二铰接板,17-第三铰接板,18-螺母固定座,19-第二固定铰接座,20-第二右旋螺母,21-第二左旋螺母,22-第二夹紧组件,23-第四铰接板,24-第五铰接板,25-第六铰接板,26-固定座,27-压块,28-铰接座,29-导向杆,30-弹簧导柱,31-顶轴承装配组件,32-螺杆连接座,33-开口垫圈,34-螺杆,35-拉杆,36-防转卡块,37-筒座,38-固定板,39-套筒,40-罩体,41-防护板,42-轴座,43-前段,44-中段,45-后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2、图3所示,一种背面通保护气体的内撑式组合连杆装置,包括呈筒型的支撑座1、与支撑座1同轴设置的支撑杆和设置于支撑杆端部的压板2,所述的支撑杆包括左右旋芯杆3和旋转套装于左右旋芯杆3中部的左右旋套杆4,左右旋芯杆3与左右旋套杆4轴向相对固定、周向可相对旋转,所述的压板2旋转安装于左右旋芯杆3的端部,左右旋套杆4旋转安装于支撑座1上,支撑座1的下部安装有驱动左右旋芯杆3旋转的上部调整装置5和驱动左右旋套杆4旋转的下部调整装置6,位于支撑座1上部的左右旋芯杆3上安装有通过旋转左右旋芯杆3而沿径向伸缩的上部内撑装置7,位于支撑座1上部的左右旋套杆4上安装有通过旋转左右旋套杆4而沿径向伸缩的下部内撑装置8。

如图4、图5所示,所述的上部调整装置5包括第一驱动蜗杆9和固定设置于左右旋芯杆3上的第一蜗轮10,第一驱动蜗杆9与第一蜗轮10相啮合。

所述的下部调整装置6与上部调整装置5结构相似,其包括第二驱动蜗杆和固定设置于左右旋套杆4上的第二蜗轮,第二驱动蜗杆与第二蜗轮相啮合。

如图6、图7、图8所示,所述的上部内撑装置7包括旋转安装于左右旋芯杆3上的第一固定铰接座11、位于第一固定铰接座11上部的第一右旋螺母12、位于第一固定铰接座11下部的第一左旋螺母13和沿周向均布在第一固定铰接座11外围的第一夹紧组件14,左右旋芯杆3上设置有与第一右旋螺母12和第一左旋螺母13相配合的外螺纹,第一右旋螺母12和第一左旋螺母13均通过螺纹与左右旋芯杆3配合连接,第一夹紧组件14通过第一铰接板15与第一右旋螺母12铰接,第一夹紧组件14通过第二铰接板16与第一固定铰接座11铰接,第一夹紧组件14通过第三铰接板17与第一左旋螺母13铰接。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右旋螺母12和第一左旋螺母13均固定安装有螺母固定座18,第一铰接板15与第一右旋螺母12铰接的一端和第三铰接板17与第一左旋螺母13铰接的一端均铰接于对应的螺母固定座18上。

本实施例中,左右旋芯杆3的台阶轴上设置有衬套一,第一固定铰接座11通过圆螺母二和轴承三与左右旋芯杆3连接,第一右旋螺母12置于第一固定铰接座11的上方,螺母固定座18通过螺钉与第一右旋螺母12固定,第一左旋螺母13置于第一固定铰接座11的下方,螺母固定座18通过螺钉与第一左旋螺母13固定,夹紧组件均布在第一固定铰接座11的四周,第一铰接板15和第三铰接板17的一端与螺母固定座18通过销轴和开口销连接,另一端与夹紧组件通过销轴和开口销连接;第二铰接板16的一端与固定铰接座28通过销轴和开口销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夹紧组件14通过销轴和开口销连接。

所述的下部内撑装置8包括旋转安装于左右旋套杆4上的第二固定铰接座19、位于第二固定铰接座19上部的第二右旋螺母20、位于第二固定铰接座19下部的第二左旋螺母21和沿周向均布在第二固定铰接座19外围的第二夹紧组件22,左右旋套杆4上设置有与第二右旋螺母20和第二左旋螺母21相配合的外螺纹,第二右旋螺母20和第二左旋螺母21均通过螺纹与左右旋套杆4配合连接,第二夹紧组件22通过第四铰接板23与第二右旋螺母20铰接,第二夹紧组件22通过第五铰接板24与第二固定铰接座19铰接,第二夹紧组件22通过第六铰接板25与第二左旋螺母21铰接。

优选的,所述的第二右旋螺母20和第二左旋螺母21均固定安装有螺母固定座18,第四铰接板23与第二右旋螺母20铰接的一端和第六铰接板25与第二左旋螺母21铰接的一端均铰接于对应的螺母固定座18上。

如图9、图10所示,所述的第一夹紧组件14和第二夹紧组件22的结构相同,第一夹紧组件14和第二夹紧组件22均包括固定座26和安装于固定座26上的压块27,固定块上固定设置有铰接座28,固定块上设置有多个导向杆29,压块27上设置有多个弹簧导柱30和与导向杆29配合的导向套,固定块上设置有与弹簧导柱30相配合的导向孔,弹簧导柱30通过设置于端部的限位钉限位。

本实施例中,铰接座28通过螺钉与固定块连接,固定块上均布设有三组导向杆29和弹簧导柱30,弹簧导柱30设在两导向杆29之间,导向杆29通过螺钉与固定块连接,弹簧导柱30的一端通过螺纹分别与压块27一、压块27二和压块27三连接,另一端依靠设在固定块上的紧定钉限位,压块27一、压块27二和压块27三与导向杆29间设有导向套,每个压块27上均设有堵头和快插接头,并一起均布在与固定块同心的圆上。弹簧穿过弹簧导柱30置于压块27一、压块27二和压块27三与固定块之间。

优选的,所述的左右旋芯杆3的顶端安装有顶轴承装配组件31,左右旋芯杆3的端部通过轴承安装于顶轴承装配组件31内,顶轴承装配组件31的上部固定安装螺杆34连接座32,螺杆34连接座32的端部依次安装有开口垫圈33、压板2和螺杆34,由螺杆34实现对压板2的紧固。

进一步的,所述的顶轴承装配组件31通过拉杆35与支撑座1连接,第一固定铰接座11和第二固定铰接座19的四周均布设有防转卡块36,防转卡块36卡接于拉杆35上。

优选的,所述的支撑座1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座,连接座的底部连接有筒座37,筒座37的底部连接有固定板38,左右旋套杆4通过轴承旋转安装于连接座上,连接座上还安装有用于安装第二蜗杆的轴承座,第二蜗杆通过轴承安装于轴承座内。进一步的,左右旋芯杆3通过轴承旋转安装于固定板38内,固定板38上还安装有用于安装第一蜗杆的轴承座,第一蜗杆通过轴承安装于轴承座内,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轴承座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一蜗杆,第一蜗杆上设有轴承一,轴承一的侧边设有端盖一和端盖二,使第一蜗杆固定在轴承座上,第一蜗杆的端部设有套筒39,用于旋转第一蜗杆。第一蜗杆的侧边设有第一蜗轮10,在第一蜗轮10的中间设有连接套,连接套与第一蜗轮10通过键一连接,通过设在第一蜗轮10两侧的圆螺母一调整第一蜗轮10的轴向安装位置,在连接套的内孔侧设有键二,调整块置于连接套的上端,圆螺母二置于连接套下端,轴承二置于连接套与固定板38之间。在轴承支座的两侧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设有螺钉,用于调整第一蜗轮10和第一蜗杆的装配啮合间隙。注油块置于轴承支座和第一蜗杆之间,用于第一蜗轮10和第一蜗杆的润滑。在固定板38的另一侧设有分气块。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的端部均安装有套筒39,用于旋转蜗杆。

优选的,筒座37的外部还设置有罩体40,罩体40的一侧设置有防护板41,罩体40的底部安装有轴座42。

在实施过程中,如加工如图1所示的工件时,先将工件的前段43放入工装,以支撑座1上的台阶轴定位,然后放入工件的中段44并以下部内撑装置8外圆进行初限位,通过下部调整装置6的第二蜗轮、第二蜗杆实现左右旋套杆4的旋转,使得第二左旋螺母21、第二右旋螺母20发生位移,从而带动第二夹紧组件22的撑开与缩回,完成工件中段44的定位与径向夹紧,最后放入工件的后段45,以上部内撑装置7外圆进行初限位,通过上部调整装置5的第一蜗轮10、第一蜗杆实现丝杆的旋转,使得第一左旋螺母13、第一右旋螺母12发生位移,从而带动第一夹紧组件14的撑开与缩回,完成工件后段45的定位与径向夹紧,最后放入压板2,通过螺杆34和开口垫圈33实现工件轴向夹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