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进行高效冷却的麻花钻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7126阅读:6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进行高效冷却的麻花钻头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麻花钻头,尤其涉及一种能进行高效冷却的麻花钻头。



背景技术:

在钻削过程中,由于切削变形及内、外摩擦所产生的切削热,严重地影响到钻头的切削能力,甚至会引起钻头退火,使切削难以进行,同时还会影响到工件的质量。为了提高加工效率,延长钻头的使用寿命,保证钻孔的质量,必须加入充足的冷却液,迅速均匀的对钻头进行冷却,给钻头降温,这样才能加快钻孔的速度,提高加工效率。

如图1所示,现有的麻花钻头包括刀柄部1以及与刀柄部1一体成型的柱状工作部2,在柱状工作部2的端部(即钻尖)上设置有主切削刃一3和主切削刃二4,在柱状工作部2的周面上开有螺旋状的排屑槽一5和排屑槽二6,在柱状工作部2的周面上且沿每条排屑槽均设置有一条螺旋状的刃带,分别为刃带一7和刃带二8,每条刃带的一端位于靠近刀柄部的柱状工作部2的周面上,每条刃带的另外一端均延伸至柱状工作部2的端部上。

现有的钻头冷却方法有两种:一种冷却方法是在钻头工作的过程中,向钻孔内通入冷却液,让冷却液通过钻孔的内壁流动到钻头的钻尖上,实现对钻头的冷却,但是,这种冷却方法不能很好的对钻头进行冷却,冷却效果有待进一步加强;另外一种冷却方法是在钻头内部开有连通到钻尖上的冷却通道,在钻头工作的过程中,向冷却通道中注入冷却液,通过冷却通道将冷却液输送到钻头的钻尖上,实现对钻头的冷却,如:公开号为CN1091066A,公开日为1994年8月24日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有可变址的嵌入物的螺旋钻头,包括一柄部,一具有用于中心嵌入物和周边嵌入物的空穴的尖端,以及一具有两个螺旋弯曲肋部的螺旋部,每个肋部中有一冷却剂通道,所述冷却剂通道以与肋部相同的曲率螺旋弯曲,距中心线相同的距离而延伸,并继续延伸至位于柄部中的平行于中心线的直的通道,每个螺旋弯曲冷却剂通道由一直的出口通道而继续,该出口通道从靠近尖端的终止点延伸至位于肋部的尖端表面上的出口开口,所述出口开口位于距中心线的不同的径向距离的位置。

公开号为CN1190917A,公开日为1998年8月19日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带一个具有至少一个绕钻头纵轴螺旋形延伸的排屑槽的刀刃部分、一个钻头柄和至少一个在钻头内沿纵轴方向延伸的用来输送冷却润滑剂的流道的钻头,刀刃部分的侧面或圆周面在钻头尖附近区域至少具有一个与流道流体相通的出口,主切刃的后刀面上没 有这种出口。

授权公告号为CN201871774U,授权公告日为2011年6月22日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冷却结构的钻头,包括刀柄部以及与刀柄部一体成型的工作部,其工作部包括轴向端设置的主切削刃以及周面设置螺旋槽的导向部分,所述刀体内部设置有冷却通孔,主切削刃的刀尖角的角度α为125°-134°。

授权公告号为CN202845873U,授权公告日为2013年4月3日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整体硬质合金内冷却钻头,其包括一体成型的刀柄和切削部,所述的切削部上设置有螺旋的螺旋切削刃和前端面的端面切削刃,所述的刀柄和切削部内部设置有冷却流道,冷却流道的一端位于刀柄的末端,另一端位于切削部的前端面上。

但是,上述利用设置在钻头内部的冷却通道来对砖头进行冷却的方法,在制造钻头时就需要在钻头的内部开设冷却通道,这样制造成本就增加了。

综上,如何设计一种能进行高效冷却的麻花钻头,使其既能保证在钻头工作时对钻头进行高效的冷却,延长钻头的使用寿命,提高加工效率又能降低钻头本身的制造成本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进行高效冷却的麻花钻头,其既能保证在钻头工作时对钻头进行高效的冷却,延长了钻头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加工效率又能降低钻头本身的制造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能进行高效冷却的麻花钻头,包括刀柄部以及与刀柄部一体成型的柱状工作部,在柱状工作部的周面上开有螺旋状的排屑槽一和排屑槽二,在柱状工作部的周面上且沿每条排屑槽均设置有一条螺旋状的刃带,分别为刃带一和刃带二,每条刃带的一端位于靠近刀柄部的柱状工作部的周面上,每条刃带的另外一端均延伸至柱状工作部的端部上,在位于柱状工作部端部上的每条刃带另外一端上均开有主冷却槽,使得注入钻孔内的冷却液滞留在主冷却槽中对麻花钻头进行高效冷却。

优选的,在刃带一上还开有多个备用冷却槽一,多个备用冷却槽一沿螺旋状依次分布在刃带一上,在刃带二上还开有多个备用冷却槽二,多个备用冷却槽二沿螺旋状依次分布在刃带二上。

优选的,刃带一上主冷却槽的一端为封闭状,刃带一上主冷却槽的另外一端为开口状;刃带二上主冷却槽的一端为封闭状,刃带二上主冷却槽的另外一端为开口状。

优选的,刃带一上主冷却槽封闭状一端与刃带一的一侧侧面之间留有间隙;刃带二上主冷却槽封闭状一端与刃带二的一侧侧面之间也留有间隙。

优选的,刃带一上主冷却槽封闭状一端设置为小头端,刃带一上主冷却槽开口状另外一端设置为大头端;刃带二上主冷却槽封闭状一端设置为小头端,刃带二上主冷却槽开口状另外一端设置为大头端。

优选的,多个备用冷却槽一的一端均为封闭状,多个备用冷却槽一的另外一端均为开口状,多个备用冷却槽二的一端均为封闭状,多个备用冷却槽二的另外一端均为开口状;多个备用冷却槽一的封闭状一端均与刃带一的一侧侧面之间留有间隙,多个备用冷却槽二的封闭状一端均与刃带二的一侧侧面之间留有间隙。

优选的,每个备用冷却槽一均沿斜向倾斜设置,每个备用冷却槽一的封闭状一端位于远离柱状工作部的端部的位置,每个备用冷却槽一的开口状另外一端位于靠近柱状工作部的端部的位置;每个备用冷却槽二均沿斜向倾斜设置,每个备用冷却槽二的封闭状一端位于远离柱状工作部的端部的位置,每个备用冷却槽二的开口状另外一端位于靠近柱状工作部的端部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位于柱状工作部端部上的刃带一另外一端上以及刃带二另外一端上均设置主冷却槽,利用主冷却槽将冷却液滞留在其中,增加了钻头整体的冷却效果,能保证在钻头工作时对钻头进行高效的冷却,延长了钻头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加工效率且降低了钻头本身的制造成本。利用滞留在主冷却槽中的冷却液起到一个强制润滑的作用,降低了摩擦,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进一步增加了冷却效果;利用滞留在刃带一的主冷却槽内的冷却液和滞留在刃带二的主冷却槽内的冷却液会对钻头产生一个对称挤压的作用力,类似动压轴承中形成动压对轴的作用原理,从而使得整个钻头在切削作业中的稳定性更加好,保证了钻出的钻孔更加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麻花钻头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靠近柱状工作部的端部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位于刃带一的主冷却槽处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 刀柄部,2. 柱状工作部,211. 柱状工作部的端部,3. 主切削刃一,4. 主切削刃二,5. 排屑槽一,6. 排屑槽二,7. 刃带一,8. 刃带二,9. 主冷却槽,10. 备用冷却槽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的阐述。

实施例:如图2至图4所示,一种能进行高效冷却的麻花钻头,包括刀柄部以及与刀柄部一体成型的柱状工作部,在柱状工作部的端部211上设置有主切削刃一3和主切削刃二4,在柱状工作部的周面上开有螺旋状的排屑槽一和排屑槽二,在柱状工作部的周面上且沿每条排屑槽均设置有一条螺旋状的刃带,分别为刃带一7和刃带二,每条刃带的一端位于靠近刀柄部的柱状工作部的周面上,每条刃带的另外一端均延伸至柱状工作部的端部上,在位于柱状工作部端部211上的每条刃带另外一端上均开有主冷却槽9,(即在刃带一7的另外一端和刃带二的另外一端上均设置有主冷却槽9)使得注入钻孔内的冷却液滞留在主冷却槽中对麻花钻头进行高效冷却。

在现有的麻花钻头进行钻孔作业时,主要是依靠位于柱状工作部端部处的主切削刃、位于柱状工作部端部处的刃带一和刃带二进行切削工作的(即主要是依靠钻尖进行切削工作的),但由于刃带一和刃带二是外凸于柱状工作部的周面的,因此,在切削过程中,处于柱状工作部端部处的刃带一和刃带二始终处于一个与钻孔内壁相接触的状态,也就是说处于柱状工作部端部处的刃带一和刃带二与钻孔内壁之间无空隙,这样当冷却液顺着钻孔内壁注入时,无法进入到处于柱状工作部端部处的刃带一和钻孔内壁之间以及处于柱状工作部端部处的刃带二和钻孔内壁之间的位置,从而无法对钻头进行高效冷却,而本实施例在位于柱状工作部端部上的刃带一另外一端上以及刃带二另外一端上均开有主冷却槽,当钻头进行钻孔作业时,主冷却槽能让冷却液滞留在其中,增加了钻头整体的冷却效果,能保证在钻头工作时对钻头进行高效的冷却,延长了钻头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加工效率,本实施例无需在钻头内部开设冷却通道,从而降低了钻头本身的制造成本。另外,冷却液滞留在主冷却槽中,在钻头旋转过程中,滞留在主冷却槽中的冷却液会随着主冷却槽一起旋转,对位于柱状工作部端部上的刃带一和刃带二起到一个强制润滑的作用,降低了摩擦,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进一步增加了冷却效果;另外,由于位于柱状工作部端部上的刃带一的另外一端和位于柱状工作部端部上的刃带二的另外一端是关于钻头轴线对称设置的,因此,滞留在刃带一的主冷却槽内的冷却液和滞留在刃带二的主冷却槽内的冷却液会对钻头产生一个对称挤压的作用力,类似动压轴承中形成动压对轴的作用原理,从而使得整个钻头在切削作业中的稳定性更加好,保证了钻出的钻孔更加标准。

如图2和图5所示,在刃带一7上还开有多个备用冷却槽一10,多个备用冷却槽一10沿螺旋状依次分布在刃带一7上,在刃带二上还开有多个备用冷却槽二,多个备用冷却槽二沿螺旋状依次分布在刃带二上(图中未示出)。当工作一段时间后,钻尖受损后,可将靠近柱状工作部端部一截的钻头切去重新加工,将最靠近刃带一上主冷却槽的一个备用冷去槽一和最靠近刃带二上主冷却槽的一个备用冷却槽二重新加工成新的主冷却槽,使得钻头能够继续工作,当钻尖再次受损后,可继续将下一个备用冷去槽一和备用冷去槽二重新加工成新的主冷却槽,如此循环,从而保证了当钻尖受损切去重新加工后,也能继续对钻头进行高效冷却,而不要整体更换,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柱状工作部轴向长度设置为L,多个备用冷去槽一分布在位于1/2柱状工作部轴向长度(1/2L)的柱状工作部上的刃带一上,多个备用冷去槽二分布在位于1/2柱状工作部轴向长度(1/2L)的柱状工作部上的刃带二上,在这里,多个备用冷去槽一也可以分布在位于1/3柱状工作部轴向长度(1/3L)的柱状工作部上的刃带一上,多个备用冷去槽二分布在位于1/3柱状工作部轴向长度(1/3L)的柱状工作部上的刃带二上,这样设置能在保证钻头使用性能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如图3和图4所示,刃带一7上主冷却槽9的一端为封闭状,刃带一7上主冷却槽9的另外一端为开口状;刃带二上主冷却槽的一端为封闭状,刃带二上主冷却槽的另外一端为开口状。这样设置,使得工作时冷却液能迅速从主冷却槽开口端进入到冷去槽内进行高效冷却,提高了冷却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刃带一上主冷却槽9和刃带二上主冷却槽9的槽底面为倾斜设置,即靠近开口状主冷却槽一端的槽底面靠近柱状工作部的端部211,靠近封闭状主冷却槽一端的槽底面远离柱状工作部的端部211。这样设置能更加便于冷却液的流入,提高冷却效率。

刃带一上主冷却槽封闭状一端与刃带一的一侧侧面之间留有间隙L;刃带二上主冷却槽封闭状一端与刃带二的一侧侧面之间也留有间隙L。L的取值为刃带宽度的1/6至1/3之间。这样,在保证高效冷却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保证了刃带的切削加工性能。

刃带一7上主冷却槽9封闭状一端设置为小头端,刃带一7上主冷却槽9开口状另外一端设置为大头端;刃带二上主冷却槽封闭状一端设置为小头端,刃带二上主冷却槽开口状另外一端设置为大头端。这样设置在工作时便于冷却液能更加迅速进入到主冷去槽中进行高效冷却,进一步提高了冷却效率。

如图2和图5所示,多个备用冷却槽一10的一端均为封闭状,多个备用冷却槽一10的另外一端均为开口状,多个备用冷却槽二的一端均为封闭状,多个备用冷却槽二的另外一端均为开口状;多个备用冷却槽一的封闭状一端均与刃带一的一侧侧面之间留有间隙,多个备用冷却槽二的封闭状一端均与刃带二的一侧侧面之间留有间隙。这样设置便于快速的将备用冷却槽加工成主冷冷却槽。

多个备用冷却槽一10沿斜向倾斜设置,每个备用冷却槽一10的封闭状一端位于远离柱状工作部的端部211的位置,每个备用冷却槽一10的开口状另外一端位于靠近柱状工作部的端部211的位置;多个备用冷却槽二沿斜向倾斜设置,每个备用冷却槽二的封闭状一端位于远离柱状工作部的端部的位置,每个备用冷却槽二的开口状另外一端位于靠近柱状工作部的端部的位置。这样设置便于将备用冷却槽加工成倾斜槽底面的主冷却槽。

综上,本实用新型在位于柱状工作部端部上的刃带一另外一端上以及刃带二另外一端上均设置主冷却槽,利用主冷却槽将冷却液滞留在其中,增加了钻头整体的冷却效果,能保证在钻头工作时对钻头进行高效的冷却,延长了钻头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加工效率且降低了钻头本身的制造成本。利用滞留在主冷却槽中的冷却液起到一个强制润滑的作用,降低了摩擦,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进一步增加了冷却效果;利用滞留在刃带一的主冷却槽内的冷却液和滞留在刃带二的主冷却槽内的冷却液会对钻头产生一个对称挤压的作用力,类似动压轴承中形成动压对轴的作用原理,从而使得整个钻头在切削作业中的稳定性更加好,保证了钻出的钻孔更加标准。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多个”即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量。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或变换,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