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式管件缩径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5454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可调式管件缩径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缩径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可调式管件缩径机。



背景技术:

在汽车排气管制造行业中,为了满足管件的使用要求,一般都需要在管件上缩出符合使用要求的管径,因此制造过程中通常用缩径机来完成管端的缩径作业,在管件的具体缩径加工中都是将管件放入到缩径设备的模腔内通过缩径模具进行缩径,现有的缩径设备能够完成缩径作业,但是对于不同规格的管件来说,缩径的位置往往并不是相同的,现有的缩径设备,由于其结构的局限,只能对管件的同一位置进行缩径,当需要对不同位置进行缩径时,往往需要更换新的缩径设备或更换整套缩径模具,由此不但增大了工作量,费工费时,降低了加工效率,而且设备成本也大,另外,现有的缩径设备结构设计不合理,使得加工精度无法得到可靠保证,降低了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加工精度高,加工效率高,劳动强度小的可调式管件缩径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管件缩径机,包括下座和位于下座上方的台板,下座上具有竖直设置的丝杠,台板通过丝杠安装在下座上并能够沿丝杠升降,下座和台板之间形成加工腔,加工腔的上部形成模腔,模腔内设置有缩径模,加工腔的下部设置有动力调节机构,动力调节机构包括安装座以及固定安装在安装座上部的齿轮箱,安装座内具有竖直设置在安装座内的齿条,齿条从齿轮箱内穿出并在顶端安装有用于安置筒体的托板,齿轮箱内设置有与齿条配合的齿轮,安装座的一侧设置有电机,电机通过驱动机构驱动齿轮动作从而使齿条能够带动托板上下升降。

所述齿条包括圆柱状的基体以及基体一侧开设的沿基体纵向排布的传动齿,所述传动齿与齿轮啮合,所述齿轮箱内设置有位于传动齿对侧的支撑滚轮。

所述齿条的顶端设置有托板套,所述托板通过托板套安装在齿条的顶端。

所述下座上设置有位于安装座底部的通孔,所述齿条的底部能够从通孔中伸出。

所述齿轮箱内具有水平设置的齿轮轴,所述齿轮轴通过轴承安装在齿轮箱内,所述齿轮安装在齿轮轴上。

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电机同步带轮,所述齿轮轴的输入端安装有齿轮同步带轮,所述电机同步带轮和齿轮同步带轮之间安装有同步带。

所述齿条的底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齿条上还安装有位于限位块上方的缓冲垫。

采用上述的结构后,由于加工腔上部形成的模腔以及加工腔的下部设置的动力调节机构,由此当需要对工件的不同位置进行缩径作业时,只要通过动力调节机构调节筒体在模腔中的位置,便可对筒体的不同位置进行缩径作业,不再需要更换缩径设备或更换整套缩径模具,减少了工作量和劳动强度,节约了加工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其合理的结构设计,使得传动可靠,加工精度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调式管件缩径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调式管件缩径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动力调节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动力调节机构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动力调节机构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管件缩径机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管件缩径机,包括下座1和位于下座上方的台板2,下座1上具有竖直设置的丝杠3,台板2通过丝杠安装在下座1上并能够沿丝杠升降,下座1和台板2之间形成加工腔,加工腔的上部形成模腔4,模腔4内设置有缩径模5,加工腔的下部设置有动力调节机构6,动力调节机构6包括安装座7以及固定安装在安装座上部的齿轮箱8,安装座7内具有竖直设置在安装座内的齿条9,齿条9从齿轮箱8内穿出,齿条9的顶端设置有托板套17,齿条9的顶端通过托板套安装有托板11,托板11用于安置筒体10,下座1上设置有位于安装座底部的通孔18,齿条9的底部能够从通孔18中伸出,齿条9的底端设置有限位块23,齿条9上还安装有位于限位块上方的缓冲垫24;齿轮箱8内设置有与齿条配合的齿轮12,安装座7的一侧设置有电机13,电机13通过驱动机构驱动齿轮动作从而使齿条能够带动托板上下升降。

进一步地,所说的齿条9包括圆柱状的基体14以及基体一侧开设的沿基体纵向排布的传动齿15,传动齿15与齿轮12啮合,齿轮箱8内设置有位于传动齿对侧的支撑滚轮16,由此提高了使用的稳定性。

所说的齿轮箱8内具有水平设置的齿轮轴20,所述齿轮轴20通过轴承21安装在齿轮箱8内,齿轮12安装在齿轮轴20上,由图可见,齿轮轴20与齿条9垂直设置,由此使得齿轮的运动能够使得齿条上下移动,另外,齿轮箱内还设置有套在齿条外围的导向套25。

再者,所说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13的输出轴上安装的电机同步带轮19,齿轮轴20的输入端安装的齿轮同步带轮22以及电机同步带轮19和齿轮同步带轮22之间安装的同步带,由此可以通过同步带进行动力传递。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