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合液压车床加工轴承外圈滚珠槽的刀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55952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合液压车床加工轴承外圈滚珠槽的刀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外圈的加工装置,特别是指一种配合液压车床加工轴承外圈滚珠槽的刀头。



背景技术:

轴承液压车床是主要用车刀对旋转的轴承套圈进行车削加工的机床,即将轴承套圈的毛胚锻件车成内外径尺寸符合标准的车件。目前,传统轴承套圈切削刀具都是一体式,即刀头和刀杆是一体的。轴承套圈切削刀具刀头大多是成形刀头,由于使用变钝后很难进行修整,产生磨损报废,刀杆必须连同刀头也整体一起报废了。为解决刀具必须整体报废的缺陷,采用了分体式刀具,刀头和刀杆分离,刀头呈刀片状,刀杆具有一个夹具或类似的紧固装置,该紧固装置压在刀头的上侧以便将刀头夹紧在刀头座上,这种结构的刀头,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很容易出现松动,影响切削质量。另外,现有的刀头通常只有一个切削部,当该切削部出现磨损后就必须将整个刀头进行更换,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新结构的轴承外圈滚轴槽的切削刀头,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各种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配合液压车床加工轴承外圈滚珠槽的刀头,所述刀头呈矩形块状,该刀头的前、后侧面分别形成切削部,所述切削部为与滚珠槽适配的圆弧形面,所述刀头的底面呈“V”字形,该底面包括中部的水平面以及对称设置于水平面两侧的倾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刀头的前、后侧面分别包括形成切削部的圆弧形面以及对称设置于圆弧形面两侧的过渡面;所述圆弧形面凸出于过渡面。过渡面的设置不仅可提升刀头整体的结构强度,而且过渡面也具有限位的作用,它抵靠在轴承外圈的内表面,防止刀头进给深度过深。

更进一步的,所述刀头还包括两个平行的排屑槽,所述排屑槽开设于刀头的上表面,排屑槽贯穿于刀头的左、右侧面,并且两排屑槽分别靠近前、后侧面。切削边角料会沿着排屑槽自动进入集屑区,从而便于对切削边角料进行收集。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刀头的前、后侧面分别形成切削部,当一个切削部出现磨损后,只需更换另一切削部便可继续使用,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刀头的底面呈“V”字形,“V”字形底面能嵌入刀杆内,再配合紧固装置的压紧作用能将刀头牢牢固定,避免松动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刀头安装在刀杆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刀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刀头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同时参照图3和图4,一种配合液压车床加工轴承外圈滚珠槽的刀头,所述刀头1呈矩形块状,该刀头1的前、后侧面分别形成切削部11,所述切削部11为与轴承外圈的滚珠槽相适配的圆弧形面,所述刀头1的底面呈“V”字形,该底面包括中部的水平面12以及对称设置于水平面12两侧的倾斜面13。刀头1的前、后侧面分别形成切削部11,当一个切削部11出现磨损后,只需更换另一切削部11便可继续使用,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同时参照图1和图2,图1和图2为刀头1安装在刀杆2上时相互配合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看出,刀杆2的前端设有装配槽3,该装配槽3的形状和大小与刀头1的形状相适配,即该装配槽3也呈“V”字形,刀头1的一端外露于装配槽3和刀杆2的侧面,所述刀杆2的上方设有紧固压块4(紧固装置),该紧固压块4的后端具有一个连接孔41,通过螺栓(图中未画出)紧固压块4的后端直接与刀杆2固定连接,紧固压块4的前端将刀头1牢牢压在刀杆2的装配槽3内,刀头1的底面呈“V”字形,“V”字形底面能嵌入刀杆2内,再配合紧固压块4的压紧作用能将刀头1牢牢固定,避免松动情况的发生。

进一步的,所述刀头1的前、后侧面分别包括形成切削部11的圆弧形面以及对称设置于圆弧形面两侧的过渡面14;所述切削部11凸出于过渡面14。过渡面14的设置不仅可提升刀头1整体的结构强度,而且过渡面14也具有限位的作用,它抵靠在轴承外圈的内表面,防止刀头1进给深度过深。

更进一步的,所述刀头1还包括两个平行的排屑槽15,所述排屑槽15开设于刀头1的上表面,排屑槽15贯穿于刀头1的左、右侧面,并且两排屑槽15分别靠近前、后侧面。工作时,切削边角料会沿着排屑槽15自动进入集屑区,从而便于对切削边角料进行收集。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