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29449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装机。



背景技术:

单向阀的阀芯是一个中空的杆体,内部需要安装弹簧和垫片,一般采用人工手动将其装入,安装好后通过人工对其压紧,实现组装。也有一些设备辅助治具来配合压装,申请号为201510964926.7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压装机构,其工作原理为空心套筒安放放置好弹簧和垫片的阀芯,然后通过旋转盘旋转到机构底部,先通过升降气缸将整个升降座移动到阀芯上部,然后下压气缸动作带动抵压杆向阀芯内压装,然后复位,压装结束后旋转盘转动走,将下一组需要压装的阀芯移入抵压杆下方。但是上述结构中并没有防止下压气缸、旋转盘和阀芯没有相互对应时的误操作结构,一旦下压气缸和旋转盘出现无法对应操作时将大大影响压装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防止下压气缸、旋转盘和阀芯没有相互对应时的误操作结构的压装机。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压装机,包括压装机构和工件工作台,所述压装机构包括升降座和设置升降座上的下压板,所述升降座连接设有升降气缸,所述下压板连接设有下压气缸,所述下压板底部设置有两个抵压杆,所述工件工作台包括设置在抵压杆下方且可旋转的旋转盘,所述旋转盘沿同一圆周上设置有若干载具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工作台还包括设置在旋转盘下方的旋转电机和底板,所述底板上位于抵压杆正下方的位置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顶部设有滚轮,所述旋转盘底部位于每个载具座下方的位置设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外包裹设有光滑的与滚轮滚动接触的弹性弧片,所述弹性弧片与滚轮接触时可触动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和下压气缸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载具座上设置有两个空心套筒,两个抵压杆之间的中心距离等于两个所述空心套筒之间的中心距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装机构和工件工作台均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装机构还包括支架板,所述支架板上设置有第一直线轨道,所述升降座设置在第一直线轨道上,所述升降座表面设置有第二直线轨道,所述下压板设置第二直线轨道上,所述下压气缸固定在升降座上,所述升降气缸固定在支架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在现有技术上增加了防止旋转盘上的阀芯和抵压杆没有对应对应时的误操作现象发生的结构;通过在旋转盘的底部每个载具座下方的位置设置控制开关,可使旋转盘上的载具座转动至与支撑柱上下对应时,通过滚轮按压弹性弧片触动控制开关,进而控制与控制开关电连接的下压气缸使抵压杆向下移动进行压装过程,而旋转盘上的载具座不与支撑柱上下对应时,下压气缸始终处于不下压状态,进而保证了压装过程的安全稳定,防止了误操作的发生,提高了压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压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柱与载具座对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示意:1-支架板;2-升降座;21-升降气缸;3-下压板;31-下压气缸;4-抵压杆;5-旋转盘;51-载具座;511-空心套筒;52-控制开关;53-弹性弧片;6-旋转电机;7-底板;71-支撑柱;711-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压装机,包括压装机构和工件工作台,所述压装机构包括升降座2和设置升降座2上的下压板3,所述升降座2连接设有升降气缸21,所述下压板3连接设有下压气缸31,所述压装机构还包括支架板1,所述支架板1上设置有第一直线轨道,所述升降座2设置在第一直线轨道上,所述升降座2表面设置有第二直线轨道,所述下压板3设置第二直线轨道上,所述下压气缸31固定在升降座2上,所述升降气缸21固定在支架板1上。所述下压板3底部设置有两个抵压杆4,所述工件工作台包括设置在抵压杆4下方且可旋转的旋转盘5,所述旋转盘5沿同一圆周上设置有若干载具座51。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工件工作台还包括设置在旋转盘5下方的旋转电机6和底板7,所述底板7上位于抵压杆4正下方的位置设有支撑柱71,所述支撑柱71顶部设有滚轮711,所述旋转盘5底部位于每个载具座51下方的位置设有控制开关52,所述控制开关52外包裹设有光滑的与滚轮711滚动接触的弹性弧片53,所述弹性弧片53与滚轮711接触时可触动控制开关52,所述控制开关52和下压气缸31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在现有技术上增加了防止旋转盘5上的阀芯和抵压杆4没有对应对应时的误操作现象发生的结构;通过在旋转盘5的底部每个载具座51下方的位置设置控制开关52,可使旋转盘5上的载具座51转动至与支撑柱71上下对应时,通过滚轮711按压弹性弧片53触动控制开关52,进而控制与控制开关52电连接的下压气缸31使抵压杆4向下移动进行压装过程,而旋转盘5上的载具座51不与支撑柱711上下对应时,下压气缸31始终处于不下压状态,进而保证了压装过程的安全稳定,防止了误操作的发生,提高了压装效率。

所述压装机构和工件工作台均设置在所述底板7上。所述载具座51上设置有两个空心套筒511,两个抵压杆4之间的中心距离等于两个所述空心套筒511之间的中心距离。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