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稳定的龙门式加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3560发布日期:2018-10-12 23:31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稳定的龙门式加工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数控加工机床的应用越来越宽广,而这其中的龙门式加工机床也越来越得到普遍应用。

当前的龙门式加工机构,一般均由龙门立柱、横梁、滑鞍和刀库所组成,其中横梁设置于所述龙门立柱上,龙门立柱设置于加工床身上能够相对床身移动,滑鞍设置于所述横梁上,刀库则设置于滑鞍上。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2685726U的说明书附图所示,普通的龙门式立柱的外形为立体柱型的,为了增强其自身刚性,一般在其下方安装支撑肋板辅助支撑。但是由于滑鞍和刀库是处于横梁的一侧的,它们自身的重力无论何时都不会落在龙门立柱当中,而是会相对龙门立柱产生力矩,龙门立柱还要承受滑鞍和刀库的重力,所以对龙门立柱的要求就很高,最后导致龙门立柱的移动不稳,从而导致最后加工误差的累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横梁、滑鞍和刀库所产成的重力落在承接其的龙门立柱的龙门式加工机构。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结构稳定的龙门式的加工机构,包括龙门立柱、横梁、滑鞍和刀库;

所述横梁设置于所述龙门立柱的顶面上,所述滑鞍滑动设置于所述横梁上,所述刀库设置于所述滑鞍上;

所述龙门立柱先竖直向下延伸后向左下方延伸再竖直向下延伸,从而从上至下形成立柱上部、立柱中部和立柱下部;

所述立柱中部和立柱下部于它们的左侧面的转接处形成第一转接线,所述立柱中部的和立柱下部于它们的右侧面的转接处形成第二转接线线;过第一转接线且垂直于龙门立柱的底面的面为第一定位面;与立柱上部的右侧面和第一定位面相互平行且与立柱上部的右侧面和第一定位面距离相等的面为第一基准面;所述滑鞍和所述刀库处于所述第一基准面的左侧,所述横梁处于所述第一基准面的右侧。

优选的,所述龙门立柱包括轮廓组件和支撑组件;

所述轮廓组件包括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件、右侧板件、顶板和底部安装板;

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设置成一样;所述前侧板竖直向下延伸后向左下方延伸再竖直向下延伸;

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分别置于前后两侧;所述左侧板件设置于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之间的左侧,且连接于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所述右侧板件设置于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之间的右侧,且连接于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所述顶板设置于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上方,且连接于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件和所述右侧板件;所述底部安装板设置于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底面,且连接于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件和所述右侧板件;

所述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件和所述右侧板件内,用于对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件和所述右侧板件加强支撑。

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平板、第二平板、第三平板、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

所述第一平板设置于所述立柱上部和所述立柱中部的转折处,且所述第一平板的左侧连接于所述左侧板件,所述第一平板的右侧连接于所述右侧板件;所述第二平板设置于所述立柱中部的上下位置的中部,且所述第二平板的左侧连接于所述左侧板件,所述第二平板的右侧连接于所述右侧板件;所述第三平板设置于所述立柱中部和所述立柱下部的转折处,且所述第三平板的左侧连接于所述左侧板件,所述第三平板的右侧连接于所述右侧板件;

所述第一斜板的右侧连接于所述第一平板的右侧,所述第一斜板的左侧连接于所述第二平板的左侧;所述第二斜板的左侧连接所述第二平板的左侧,所述第二斜板的右侧连接于所述第三平板的右侧。

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三斜板和第四斜板;

所述第三斜板的左侧连接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左侧板件的连接处,所述第三斜板的右侧连接于所述第一平板的右侧;所述第四斜板的右侧连接于所述第三平板的右侧,所述第四斜板的左侧连接于所述左侧板件与所述底部安装板的连接处。

优选的,所述左侧板件包括左上板、左中板和左下板;

所述左上板的前后两侧边分别连接于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的左侧边,且所述左上板的顶部连接于所述顶板的底面,所述左下板的底部处于所述立柱上部和所述立柱中部的转接处;

所述左中板的前后两侧边分别连接于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的左侧边,且所述左中板的顶部连接于所述左上板,所述左中板的底部处于所述立柱中部和所述立柱下部的转接处;

所述左下板的前后两侧边分别连接于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的左侧边,且所述左下板的顶部连接于所述左中板,所述左下板的底部连接于所述底部安装板。

优选的,所述右侧板件包括右上板、右中板和右下板;

所述右上板的前后两侧边分别连接于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的右侧边,且所述右上板的顶部连接于所述顶板的底面,所述右下板的底部处于所述立柱上部和所述立柱中部的转接处;

所述右中板的前后两侧边分别连接于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的右侧边,且所述左中板的顶部连接于所述右上板,所述右中板的底部处于所述立柱中部和所述立柱下部的转接处;

所述右下板的前后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的右侧边,且所述右下板的顶部连接于所述右中板,所述右下板的底部连接于所述底部安装板。

优选的,所述龙门立柱还包括左辅助支撑组件;

所述左辅助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左下板的左侧且处于所述底部安装板上方;所述左辅助支撑组件包括左前肋板、左后肋板和第一连接板;

所述左前肋板和所述左后肋板设置一样且分别处于所述底部安装板前后两侧,所述左前肋板为直角三角形板件;所述左前肋板的一直角边连接于所述左下板,所述左前肋板的另一直角边连接于所述底部安装板;所述左后肋板的一直角边连接于所述左下板,所述左后肋板的另一直角边连接于所述底部安装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左前肋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左后肋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于所述底部安装板顶部。

优选的,所述龙门立柱还包括右辅助支撑组件;

所述右辅助支撑组件包括右前肋板和右后肋板;所述右辅助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右下板的右侧且处于所述底部安装板上方;

所述右前肋板和所述右后肋板设置一样且分别处于所述底部安装板前后两侧,所述右前肋板为直角三角形板件;所述右前肋板的一直角边连接于所述右下板,所述右前肋板的另一直角边连接于所述底部安装板;所述右后肋板的一直角边连接于所述左下板,所述右后肋板的另一直角边连接于所述底部安装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平板、第二平板、第三平板、第一斜板、第二斜板、第三斜板和第四斜板的中部均设置有圆形通孔。

优选的,所述龙门立柱还包括保护组件;

所述保护组件包括第一保护板、第二保护板和第三保护板;

所述第一保护板盖住所述左侧板件和左辅助支撑组件,所述第二保护板盖住所述前侧板,所述第三保护板盖住所述右侧板件和右辅助支撑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所述横梁、滑鞍和所述刀库的重心始终处于所述龙门立柱的正上方时,可以保证它们的重力能够落在所述龙门立柱内,这样对所述龙门立柱的要求就不至于太高,即使它们的重力相对所述龙门立柱的中心出现偏心,所产生的力矩也不会很大,所述龙门立柱足以承受。所以最后使得所述龙门立柱在移动过程中不会发生移动不稳的情况,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就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龙门立柱除去保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龙门立柱除去保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龙门立柱内的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龙门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龙门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龙门立柱1,横梁2,滑鞍3,刀库4,轮廓组件11,支撑组件12,左辅助支撑组件13,右辅助支撑组件14,保护组件15,前侧板111,后侧板112,左侧板件113,右侧板件114,顶板115,底部安装板116,立柱上部117,立柱中部118,立柱下部119,左上板1131,左中板1132,左下板1133,右上板1141,右中板1142,右下板1143,第一平板121,第二平板122,第三平板123,第一斜板124,第二斜板125,第三斜板126,第四斜板127,圆形通孔128,左前肋板131,左后肋板132,第一连接板133,右前肋板141,右后肋板142,第一保护板151,第二保护板152,第三保护板153,第一转接线A,第二转接线B,第一定位面C,第一基准面D。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结构稳定的龙门式加工机构,包括龙门立柱1、横梁2、滑鞍3和刀库4;

所述横梁2设置于所述龙门立柱1的顶面上,所述滑鞍3滑动设置于所述横梁2上,所述刀库4设置于所述滑鞍3上;

所述龙门立柱1先竖直向下延伸后向左下方延伸再竖直向下延伸,从而从上至下形成立柱上部117、立柱中部118和立柱下部119;

所述立柱中部118和立柱下部119于它们的左侧面的转接处形成第一转接线A,所述立柱中部118的和立柱下部119于它们的右侧面的转接处形成第二转接线线B;过第一转接线B且垂直于龙门立柱1 的底面的面为第一定位面C;与立柱上部117的右侧面和第一定位面 C相互平行且与立柱上部117的右侧面和第一定位面C距离相等的面为第一基准面D;所述滑鞍3和所述刀库4处于所述第一基准面D的左侧,所述横梁2处于所述第一基准面D的右侧。

这里指的所述滑鞍3和所述刀库4处于所述第一基准面D的左侧,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它们均整体处于所述第一基准面D的左侧的,而是它们大部分处于所述第一基准面D左侧的,可能因加工安装布置的不同或者其他原因等允许它们的一部分越过所述第一基准面D,从而令它们的中心是保证处于所述第一基准面D的左侧的。同理的,所述横梁2处于所述第一基准面D的右侧,允许其一部分越过所述第一基准面D,也是为了达到它的中心是处于所述第一基准面D的右侧的。所述龙门立柱1承受所述横梁2、滑鞍3和刀库4的重力和承受所述横梁2的重力能够得到一部分的平衡,最终使得所述横梁2、滑鞍3 和刀库4的整体重力是落在所述龙门立柱中的,不会对所述龙门立柱 1产生力矩或者产生的力矩很小。

如果所述龙门立柱1的直立方形柱的,且所述横梁2、滑鞍3和刀库4处于所述直立方形柱的一侧时,则很大可能会相对所述龙门立柱1产生力矩。所以为了保证所述龙门立柱1不会受到力矩作用,可以将所述龙门立柱1设置成从上至下朝所述横梁2的一侧弯曲或者将所述龙门立柱1设置成结构体积很大的立柱,但是由于龙门立柱1的体型很大时,其安装起来会相当困难,而且同时龙门立柱1的重量会增大许多,也会影响别的机构的运作,所以,将所述龙门立柱1设置成有一定的弯曲是比较科学和符合生产实际的,它可以有效降低自身的重量的同时使其自身的结构形状不至于过大,不会影响到别的机构的动作。

即使所述龙门立柱1承受所述滑鞍3和刀库4的重力和承受所述横梁2的重力得不到平衡,即所述龙门立柱1承受它们的整体重力相对所述龙门立柱1的中心出现偏心,所述龙门立柱1所承受的力矩也不会很大,所述龙门立柱1足以承受,对所述龙门立柱2的影响就小很多,最后使得所述龙门立柱1在移动过程中不会发生移动不稳的情况,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就小。

更进一步的,所述龙门立柱1包括轮廓组件11和支撑组件12;

所述轮廓组件11包括前侧板111、后侧板112、左侧板件113、右侧板件114、顶板115和底部安装板116;

所述前侧板111和所述后侧板112设置成一样;所述前侧板111 竖直向下延伸后向左下方延伸再竖直向下延伸;

所述前侧板111和所述后侧板112分别置于前后两侧;所述左侧板件113设置于所述前侧板111和所述后侧板112之间的左侧,且连接于所述前侧板111和所述后侧板112;所述右侧板件114设置于所述前侧板111和所述后侧板112之间的右侧,且连接于所述前侧板 111和所述后侧板112;所述顶板115设置于所述前侧板111和所述后侧板112上方,且连接于所述前侧板111、后侧板112、左侧板件 113和所述右侧板件114;所述底部安装板116设置于所述前侧板111 和所述后侧板112底面,且连接于所述前侧板111、后侧板112、左侧板件113和所述右侧板件114;

所述支撑组件12设置于所述前侧板111、后侧板112、左侧板件113和所述右侧板件114内,用于对所述前侧板111、后侧板112、左侧板件113和所述右侧板件114加强支撑。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前侧板111和所述后侧板112的中部是向左下方延伸的,使得所述前侧板111和所述后侧板112的上部和下部中心并不处于同一直线上,而是有一定的偏移的,最后令所述龙门立柱1的中心是处于中部的,而所述横梁2是安装于所述龙门立柱1 上的,即使所述滑鞍3和所述刀库4处于所述横梁2一侧,实际上也能够保证其重力能够落在所述龙门立柱1内,不会令其对所述龙门立柱1产生较大的力矩,影响其结构稳定,导致最后龙门式加工机构的运动平稳。

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12包括第一平板121、第二平板122、第三平板123、第一斜板124和第二斜板125;

所述第一平板121设置于所述立柱上部117和所述立柱中部118 的转折处,且所述第一平板121的左侧连接于所述左侧板件113,所述第一平板121的右侧连接于所述右侧板件114;所述第二平板122 设置于所述立柱中部118的上下位置的中部,且所述第二平板122的左侧连接于所述左侧板件113,所述第二平板122的右侧连接于所述右侧板件114;所述第三平板123设置于所述立柱中部118和所述立柱下部119的转折处,且所述第三平板123的左侧连接于所述左侧板件113,所述第三平板123的右侧连接于所述右侧板件114;

所述第一斜板124的右侧连接于所述第一平板121的右侧,所述第一斜板124的左侧连接于所述第二平板122的左侧;所述第二斜板125的左侧连接所述第二平板122的左侧,所述第二斜板125的右侧连接于所述第三平板123的右侧。

如图4所示,所述龙门立柱1整体结构强度最低的就是立柱中部 118了,因为其相对所述立柱上部117和所述立柱下部119是倾斜的。如果所述龙门立柱1承接的重量很大,就容易令其发生崩塌,所以就必须加强所述立柱中部118的结构强度。所述第一平板121、第二平板122、第三平板123、第一斜板124和第二斜板125在所述立柱中部118形成四个三角形,而三角形的结构的稳定性是相当高的,所以就可以有效保证所述立柱中部118的结构强度,从而保证所述龙门立柱1的结构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12还包括第三斜板126和第四斜板 127;

所述第三斜板126的左侧连接于所述顶板115和所述左侧板件 113的连接处,所述第三斜板126的右侧连接于所述第一平板121的右侧;所述第四斜板127的右侧连接于所述第三平板123的右侧,所述第四斜板127的左侧连接于所述左侧板件113与所述底部安装板 116的连接处。

如图4所示,因为所述龙门立柱1要承受的机构的重量还是相当大的,为了保证所述立柱上部117和所述立柱下部119的结构强度,这里就设置了第三斜板126和所述第四斜板127。

所述第三斜板126将所述立柱上部117分隔为两个三角形,所述第四斜板127将所述立柱下部119分隔为两个三角形。同理的,采用的原理同样是利用三角形的结构稳定性高,从而增强所述立柱上部 117和立柱下部119的结构强度。

更进一步的,所述左侧板件113包括左上板1131、左中板1132 和左下板1133;

所述左上板1131的前后两侧边分别连接于所述前侧板111和后侧板112的左侧边,且所述左上板1131的顶部连接于所述顶板115 的底面,所述左下板1133的底部处于所述立柱上部117和所述立柱中部118的转接处;

所述左中板1132的前后两侧边分别连接于所述前侧板111和后侧板112的左侧边,且所述左中板1132的顶部连接于所述左上板1131,所述左中板1132的底部处于所述立柱中部118和所述立柱下部119 的转接处;

所述左下板1133的前后两侧边分别连接于所述前侧板111和后侧板112的左侧边,且所述左下板1133的顶部连接于所述左中板1132,所述左下板1133的底部连接于所述底部安装板116。

如图2所示,所述左上板1131、左中板1132和左下板1133都是分开的,每一个板件都可以分开安装安装。如果所述左侧板件113 是一整板件,其加工起来就比较麻烦,安装也比较麻烦。

更进一步的,所述右侧板件114包括右上板1141、右中板1142 和右下板1143;

所述右上板1141的前后两侧边分别连接于所述前侧板111和后侧板112的右侧边,且所述右上板1141的顶部连接于所述顶板115 的底面,所述右下板1143的底部处于所述立柱上部117和所述立柱中部118的转接处;

所述右中板1142的前后两侧边分别连接于所述前侧板111和后侧板112的右侧边,且所述左中板1132的顶部连接于所述右上板1141,所述右中板1142的底部处于所述立柱中部118和所述立柱下部119 的转接处;

所述右下板1143的前后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前侧板111和后侧板112的右侧边,且所述右下板1143的顶部连接于所述右中板1142,所述右下板1143的底部连接于所述底部安装板116。

如图3所示,所述右上板1141、右中板1142和右下板1143都是分开的,每一个板件都可以分开安装安装。如果所述右侧板件114 是一整板件,其加工起来就比较麻烦,安装也比较麻烦。

更进一步的,所述龙门立柱1还包括左辅助支撑组件1312;

所述左辅助支撑组件1312设置于所述左下板1133的左侧且处于所述底部安装板116上方;所述左辅助支撑组件1312包括左前肋板 131、左后肋板132和第一连接板133;

所述左前肋板131和所述左后肋板132设置一样且分别处于所述底部安装板116前后两侧,所述左前肋板131为直角三角形板件;所述左前肋板131的一直角边连接于所述左下板1133,所述左前肋板 131的另一直角边连接于所述底部安装板116;所述左后肋板132的一直角边连接于所述左下板1133,所述左后肋板132的另一直角边连接于所述底部安装板116;所述第一连接板13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左前肋板131,所述第一连接板133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左后肋板132,所述第一连接板133连接于所述底部安装板116顶部。

如图2所示,所述左辅助支撑组件1312能够为所述立柱下部119 提供多一点的支撑,因为所述立柱下部119的承受的重力毕竟是很大的,这时所述左辅助支撑组件1312保证所述立柱下部119的结构稳定。

更进一步的,所述龙门立柱1还包括右辅助支撑组件1412;

所述右辅助支撑组件1412包括右前肋板141和右后肋板142;所述右辅助支撑组件1412设置于所述右下板1143的右侧且处于所述底部安装板116上方;

所述右前肋板141和所述右后肋板142设置一样且分别处于所述底部安装板116前后两侧,所述右前肋板141为直角三角形板件;所述右前肋板141的一直角边连接于所述右下板1143,所述右前肋板 141的另一直角边连接于所述底部安装板116;所述右后肋板142的一直角边连接于所述左下板1133,所述右后肋板142的另一直角边连接于所述底部安装板116。

如图3所示,所述右辅助支撑组件1412同样能够为所述立柱下部119提供更多一点的支撑,更有利于保证所述立柱下部119的结构稳定。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平板121、第二平板122、第三平板123、第一斜板124、第二斜板125、第三斜板126和第四斜板127的中部均设置有圆形通孔128。

如图4所示,设置圆形通孔128的原因是为了减重,从而降低所述龙门立柱1的整体重量,从而使得所述龙门立柱1的移动能够得到轻快些。

更进一步的,所述龙门立柱1还包括保护组件15;

所述保护组件15包括第一保护板151、第二保护板152和第三保护板153;

所述第一保护板151盖住所述左侧板件113和左辅助支撑组件 1312,所述第二保护板152盖住所述前侧板111,所述第三保护板153 盖住所述右侧板件114和右辅助支撑组件1412。

如图5和图6所示,用所述第一保护板151、第二保护板152和所述第三保护板153能够覆盖住所述立柱上部117、立柱中部118和立柱下部119大部分体积,能够对所述立柱上部117、立柱中部118 和立柱下部119起到一个防护阻隔的作用,防止其容易被其他物品碰到导致结构损坏。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