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3777发布日期:2018-12-25 21:03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弯曲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弯曲机。



背景技术:

通常金属件的弯曲成型需要在弯曲机中完成。而现有的弯曲机工作台面,在生产不同的产品时需要进行换模式,常规是利用一些辅助工具及人工辅助完成换模(模具的重量大约在3吨-5吨)操作,例如行车换模(需要行车、吊具以及专业驾驶行车人员配合换模,更换模具时间约1小时)、叉车换模(需要叉车、专业驾驶人员以及专业驾驶行车人员,更换模具时间约1.5小时),由于可能与上一次生产时的位置不同,每次更换模具时间后都需要进行调试,调试时间约0.5-1小时,极大地浪费了资源,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弯曲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弯曲机更换模具浪费了较大资源,增加了成本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弯曲机,包括:

机架;

支撑结构,设于所述机架上;

转动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工作台,设于所述支撑结构上,且与所述转动驱动装置驱动连接,以通过所述转动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工作台水平转动;

至少两个模具,每个所述模具包括模具底板,所述模具底板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以及,

止转装置,设于所述机架上且与所述工作台止抵配合,以在所述工作台转动至与预设的所述模具对应的位置时限制所述工作台转动。

优选地,所述工作台的一侧具有第一配合直面;

所述止转装置包括:

直线驱动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止转件,固定在所述直线驱动件的驱动部上,以通过所述直线驱动件驱动所述止转件沿上下方向移动,所述止转件的侧部具有与所述第一配合直面止抵配合的第一止转直面。

优选地,所述机架朝上延伸形成立柱,所述立柱的侧部具有第二配合直面;

所述止转件包括:

第一止转块,固定在所述直线驱动件上且具有与所述第二配合直面配合的第二止转直面;

第二止转块,安装在所述第一止转块上且具有与所述第一配合直面止抵配合的所述第一止转直面。

优选地,所述第二止转块与所述第一止转块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第二止转块相对所述第一止转块的旋紧方向与所述工作台的转动方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直线驱动件为气缸或油缸。

优选地,所述模具底板的端部设有止转缺口;

所述弯曲机还包括止转连接块,所述止转连接块的下端安装至所述工作台,上端朝上突伸至所述止转缺口,限制所述模具底板与所述工作台之间发生相对转动。

优选地,所述止转连接块具有横向段、以及自所述横向延伸段朝下弯折延伸的竖向段,所述横向段设于所述止转缺口内,所述竖向段与所述工作台的端部固定设置。

优选地,所述转动驱动装置包括:

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蜗杆,与所述驱动电机驱动连接,以通过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蜗杆转动;

齿轮,与所述蜗杆啮合配合连接,所述齿轮与所述工作台固定设置,以通过齿轮转动时带动所述工作台一起转动。

优选地,所述齿轮与所述工作台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配合连接,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的旋紧方向与所述工作台的转动方向相同。

优选地,所述机架朝上延伸形成多个支撑立柱,所以形成所述支撑结构,每个所述支撑立柱的上端安装有支承滚珠,所述支承滚珠与所述工作台的下表面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需要更换模具时,通过转动驱动装置驱动工作台转动,并在所述工作台转动至与预设的所述模具(即所需要使用的模具)对应的位置时,通过止转装置限制所述工作台转动,如此,不用手动更换模具,减少了人力资源,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弯曲机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弯曲机的分解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弯曲机,请参阅图1和图2,该弯曲机100包括机架1、支撑结构2、转动驱动装置3、工作台4、至少两个模具以及止转装置6,支撑结构2设于机架1上,转动驱动装置3安装在机架1上,工作台4设于支撑结构2上,且与转动驱动装置3驱动连接,以通过转动驱动装置3驱动工作台4水平转动,每个模具包括模具底板51,模具底板51安装在工作台4,止转装置6设于机架1上且与工作台4止抵配合,以在工作台4转动至与预设的模具对应的位置时限制工作台4转动。

在生产不同的产品时需要进行换模,常规是利用一些辅助工具及人工辅助完成换模操作,例如行车换模(需要行车、吊具以及专业驾驶行车人员配合换模,更换模具时间约1小时)、叉车换模(需要叉车、专业驾驶人员以及专业驾驶行车人员,更换模具时间约1.5小时),由于可能与上一次生产时的位置不同,每次更换模具时间后都需要进行调试,调试时间约0.5-1小时,极大地浪费了资源,增加了成本。

而本实用新型在需要更换模具时,通过转动驱动装置3驱动工作台4转动,并在工作台4转动至与预设的模具(即所需要使用的模具)对应的位置时,通过止转装置6限制工作台4转动,如此,不用手动更换模具,减少了人力资源,降低了成本。

通过止转装置6限制工作台4转动的方式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工作台4的一侧具有第一配合直面41;止转装置6包括直线驱动件(图中未示出,在本实施例中,直线驱动件为气缸或油缸)以及止转件61,直线驱动件安装在机架1上;止转件61固定在直线驱动件的驱动部上,以通过直线驱动件驱动止转件61沿上下方向移动,止转件61的侧部具有与第一配合直面41止抵配合的第一止转直面612a。如此,在工作台4转动至于预设的模具(图1和图2中仅示意出了模具底板51,而并未示意出整个模具)对应的位置时,第一止转直面612a与第一配合直面41抵接配合,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工作台4的最终位置(第一止转直面612a与第一配合直面41贴合的过程即为调整过程);另一方面限制工作台4的转动。

为了提高止转装置6止转时的强度,机架1朝上延伸形成立柱8,立柱8的侧部具有第二配合直面81;止转件61包括第一止转块611以及第二止转块612,第一止转块611固定在直线驱动件上且具有与第二配合直面81配合的第二止转直面611a,第二止转块612安装在第一止转块611上且具有与第一配合直面41止抵配合的第一止转直面612a。如此,第二止转直面611a与第二配合直面81抵接,第一止转直面612a与第二配合直面81抵接,通过增大抗扭转能力,有效增加止转装置6止转时的强度。

为了方便在第二止转块612损坏时进行更换,第二止转块612与第一止转块611可拆卸连接,第二止转块612与第一止转块611通过螺纹连接;第二止转块612相对第一止转块611的旋紧方向与工作台4的转动方向相反,如此,在限制工作台4在惯性作用下继续旋转时,防止第二止转块612在工作台4的推动下与第一止转块611的连接松脱,且可以使在限制工作台4在惯性作用下继续旋转时,连接更紧。

限制模具底板51与工作台4之间发生相对转动的方式有很多,在本实施例中,模具底板51的端部设有止转缺口511;弯曲机100还包括止转连接块7,止转连接块7的下端安装至工作台4,上端朝上突伸至止转缺口511,限制模具底板51与工作台4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如此,通过止转连接块7的上端与止转缺口511抵接来限制模具底板51与工作台4之间发生相对转动,结构简单,方便拆装。

具体的,请参阅图2,止转连接块7具有横向段71、以及自横向延伸段朝下弯折延伸的竖向段72,横向段71设于止转缺口511内,竖向段72与工作台4的端部固定设置。

优选地,转动驱动装置3包括驱动电机、蜗杆以及齿轮,驱动电机安装在机架1上;蜗杆与驱动电机驱动连接,以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蜗杆转动;齿轮与蜗杆啮合配合连接,齿轮与工作台4固定设置,以通过齿轮转动时带动工作台4一起转动。

另外,齿轮与工作台4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配合连接,内螺纹和外螺纹的旋紧方向与工作台4的转动方向相同,如此,在齿轮带动工作台4旋转时,齿轮和工作台4的连接配合更紧。

优选地,机架1朝上延伸形成多个支撑立柱821,所以形成支撑结构2,每个支撑立柱821的上端安装有支承滚珠22,支承滚珠22与工作台4的下表面滑动连接,以减小工作台4转动时与支撑结构2之间的摩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