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合成轨枕钻孔机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49152发布日期:2019-05-24 20:50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合成轨枕钻孔机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便携式合成轨枕钻孔机具。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原先的明桥面钢梁桥中几乎全部采用木质轨枕,但是木质轨枕存在木材资源短缺、易磨损、易腐蚀开裂、有明显的收缩膨胀特性,造成了安全隐患,使用寿命短等缺点。为了保护森林资源,且伴随着人们对出行的快速、安全、舒适的要求,木枕将逐步被废除和更换,转而使用性能优异的高新技术轨枕—合成轨枕。

合成轨枕在制作过程中需钻孔,目前并无专用于合成轨枕的钻孔设备,多使用手持钻和台式钻。手持钻人工操作时很难保证钻头的垂直度,容易导致钻孔的方向偏差,这时需重新修补,钻孔效果差,劳动强度大。而使用台式钻不易移动,钻孔时需经常移动轨枕,钻孔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合成轨枕钻孔机具,以解决手持钻钻孔效果差以及台式钻不易移动的问题,以达到高效钻孔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携式合成轨枕钻孔机具,包括水平设置在轨枕上端面上的定位板、垂直设置在定位板上的立柱、套装设置在立柱上能够在立柱上上下移动的滑动座以及固定设置在滑动座侧壁上且垂直设置在轨枕上方的电钻;所述滑动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滑动座沿立柱上下移动的升降结构;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用于将装置整体定位到轨枕上以达到电钻钻孔时不会发生晃动偏斜的定位结构。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升降结构包括沿立柱竖直方向的立柱侧壁上固定设置的滑道齿条、固定设置在滑动座一侧的齿轮箱以及通过齿轮轴设置在齿轮箱的内部与滑道齿条相啮合的齿轮,位于齿轮箱的一侧设置有与齿轮轴固定设置用于驱动齿轮在滑道齿条上移动的手摇杆。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滑动座上开设有便于滑道齿条通过的齿条孔。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开设在定位板上端面上的多对长条形槽孔、设置在长条形槽孔上方直径大于长条形槽孔槽宽的圆环板、固定设置在圆环板上的定位套管以及穿过定位套管和长条形槽孔并通过定位销与定位套管相固定的负重钢板固定管,负重钢板固定管的底端固定设置有负重钢板。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每对长条形槽孔同线横向设置且与轨枕相垂直,同线横向设置的两长条形槽孔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轨枕的横向宽度。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定位板上固定设置有便于人手携带搬运的提把。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用性强,采用在轨枕上端面水平设置定位板、在定位板上设置立柱、在立柱上套装滑动座、在滑动座上垂直设置电钻的方式,解决了手持钻人工操作钻孔方向偏差大,劳动强度大,以及台式钻不易移动,钻孔效率低的问题;在滑动座上设置的升降结构能够十分方便地驱动滑动座沿立柱上下移动,从而能够保证电钻在钻孔时候的垂直度;在定位板上设置的定位结构将装置整体定位到轨枕上,达到了电钻钻孔时不会发生晃动偏斜的目的,且安装拆卸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滑道齿条与齿轮连接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轨枕;2、定位板;3、立柱;4、立柱固定底座;5、升降结构,51、滑道齿条,52、齿轮,53、齿轮箱,54、手摇杆;6、定位结构,61、长条形槽孔,62、定位套管,63、圆环板,64、负重钢板,65、负重钢板固定管,66、定位销;7、滑动座;8、竖直固定板;9、电钻;10、提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用新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便携式合成轨枕钻孔机具,结合图1至图3所示,包括定位板2、立柱3、滑动座7、电钻9、升降结构5和定位结构6。

定位板2水平设置在轨枕1上端面上,定位板2设置为矩形状结构,长度大于轨枕1的宽度。

立柱3垂直设置在定位板2上,立柱3的下端套装设置有立柱固定底座4,立柱固定底座4通过螺栓与定位板2固定连接。滑动座7套装设置在立柱3上,能够在立柱3上上下移动。立柱3设置为圆柱形结构,便于滑动座7在其上滑动。电钻9通过竖直固定板8固定设置在滑动座7的侧壁上,且垂直设置在轨枕1的上方,用于在轨枕1上进行打孔作业,有效地保证了钻头的垂直度。

升降结构5设置在滑动座7上,用于驱动滑动座7沿立柱3上下移动。升降结构5包括滑道齿条51、齿轮箱53、齿轮52和手摇杆54。滑道齿条51固定设置在沿立柱3竖直方向的立柱侧壁上,滑道齿条51的底端与立柱固定底座4相碰触,为了使得滑道齿条51能够顺利地通过滑动座7,在滑动座7上开设有齿条孔。齿轮箱53固定设置在滑动座7一侧。齿轮52通过齿轮轴设置在齿轮箱53的内部,与滑道齿条51相啮合。手摇杆54设置在齿轮箱53的一侧,与齿轮轴固定设置,用于驱动齿轮52在滑道齿条51上移动,且设置成为便于人手持握的“门”字型结构。

定位结构6设置在定位板2上,用于将装置整体定位到轨枕1上,以达到电钻9钻孔时不会发生晃动偏斜。定位结构6包括长条形槽孔61、圆环板63、定位套管62、定位销66、负重钢板固定管65和负重钢板64。长条形槽孔61开设在定位板2上端面上,设置有多对。每对长条形槽孔61同线横向设置且与轨枕1相垂直,同线横向设置的两长条形槽孔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轨枕1的横向宽度,使得长条形槽孔能够穿过负重钢板固定管65,进而能够实现轨枕1的定位。圆环板63设置在长条形槽孔61的上方,直径大于长条形槽孔61的槽宽。定位套管62固定设置在圆环板63上,与圆环板63的上端面焊接设置,且定位套管62的内径与圆环板63的内环直径相同,定位套管62的外壁上设置有销孔。负重钢板固定管65穿过定位套管62和长条形槽孔61,并通过定位销66与定位套管62相固定,负重钢板固定管65的底端固定设置有负重钢板64,这样设置使得负重钢板固定管65能够实现对轨枕1的定位功能,且能够沿着长条形槽孔61滑动,使得定位结构6能够满足于更多型号规格的轨枕。

为了便于人手携带搬运本装置,在定位板2上固定设置有提把10。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安装时,人工将本装置搬运到轨枕1上,将定位板2水平放置到轨枕1上。将负重钢板64的负重钢板固定管65从长条形槽孔61底部穿过定位板2,并在其上套装带有圆环板63的定位套管62,再将负重钢板固定管65与定位套管62之间通过定位销66相连接,而后将定位套管62和负重钢板固定管65沿着长条形槽孔61的槽孔向轨枕侧滑动,使之与轨枕相抵触。同理,依次在其他的长条形槽孔61也这样设置,使得定位结构6能够牢固地将轨枕1进行卡持。

本实用新型在进行轨枕钻孔作业时,启动电钻9,人手摇动手摇杆54,手摇杆54带动齿轮轴转动,带动齿轮轴带动齿轮52转动,使得齿轮52沿着滑道齿条51向下移动,进而带动齿轮箱53、滑动座7以及固定设置在滑动座7上的电钻9向下移动,电钻9对轨枕1进行钻孔作业。

钻孔作业完成后,仅需反向摇动手摇杆54,将电钻升起即可,十分方便。然后,只需将定位结构6从定位板2上拆卸下来即可,拆卸十分方便。人工搬运时,只需手提提把10搬运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