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工艺品的焊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00248发布日期:2020-01-31 14:58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工艺品的焊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焊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工艺品的焊接装置。



背景技术:

工艺品的焊接装置便于移动,具有一定的减震性能,可以应付多种不同的路面情况,且拥有支架,便于在工作时进行固定,提高使用安全性,并且添加了储物仓,可以对喷枪和连接管进行储存,也可储存其他工具,提高了使用便捷性,同时设置了两个气泵,提高了气体混合的效率,使用更加便捷安全。

现在市场采用传统的焊接装置,通常为固定式,且重量较重不易进行移动,缺乏减震装置,在移动时剧烈的震动容易对装置的零件造成影响,同时结构简单,喷枪和连接管都需要进行另外储存,使用较为不便,同时只设置有一个气泵,在进行气体混合时,可能会产生气体混合不均匀的情况出现,降低了焊接效率。因此,需要一种用于工艺品的焊接装置来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工艺品的焊接装置,旨在解决传统的焊接装置重量较重不易进行移动,缺乏减震装置,在移动时剧烈的震动容易对装置的零件造成影响,同时结构简单,喷枪和连接管都需要进行另外储存,使用较为不便,同时只设置有一个气泵,在进行气体混合时,可能会产生气体混合不均匀的情况出现,降低了焊接效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工艺品的焊接装置,包括外壳和扶手,所述外壳底部设置有活动架,且活动架内侧底部设置有弹簧,同时弹簧顶部与外壳底部相连接,所述活动架底部转动连接有充气滚轮,且充气滚轮之间设置有支架,所述外壳底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架,且支架一侧设置有限位件,同时支架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外壳底部中间设置有接地装置,且外壳内部后侧开设有油罐仓,所述油罐仓内设置有储油罐,且储油罐的侧面与油罐仓内壁之间设置有缓震棉,所述储油罐底部设置有出油管,且出油管贯穿外壳后侧面与出油口相连接,所述储油罐前侧设置有油标尺,且油标尺左侧贯穿外壳左侧面,所述储油罐后侧上端设置有进油口,且进油口贯穿外壳的后侧面,所述储油罐顶部设置有气体混合装置,且气体混合装置底部贯穿储油罐顶部,同时气体混合装置底部设置有滤网,所述气体混合装置顶部与止回阀相连接,且止回阀顶部与混合燃气出气口相连接,同时混合燃气出气口顶部贯穿外壳顶部,所述油罐仓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透气口,且油罐仓顶部前侧设置有可燃气体警报装置,同时可燃气体警报装置底部贯穿油罐仓顶部,所述油罐仓内设置有第一氧气输气管,且第一氧气输气管后侧贯穿油罐仓顶部,所述混合燃气出气口前侧设置有氧气出气口,且氧气出气口底部贯穿油罐仓顶部与第二氧气输气管相连接,所述油罐仓前侧设置有第一隔板,且第一隔板内贯穿有第一氧气输气管,同时第一氧气输气管前端与第一气泵相连接,所述第二氧气输气管贯穿第一隔板与第二气泵相连接,且第二气泵设置在第一气泵的右侧,所述第二气泵右侧与第一气泵左侧均设置有第二透气口,且第二透气口开设在外壳左右两侧面上,所述第二气泵前侧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前侧开设有第一储物仓,且第一储物仓内设置有限位套,同时限位套内设置有喷枪,所述第一储物仓右侧开设有第二储物仓,且第二储物仓内设置有连接管,所述第一储物仓与第二储物仓顶部均设置有掀盖,且掀盖与外壳顶部前侧相连接,所述喷枪内部后侧设置有第一燃气出气管,且第一燃气出气管下侧设置有第一氧气出气管,同时第一氧气出气管设置在喷枪内部右侧,所述喷枪内部前侧设置有出气总管,第一燃气出气管与第一氧气出气管的前侧均与出气总管后侧相连接,所述出气总管后端贯穿喷枪前侧,且出气总管前侧与喷头相连接,所述连接管内设置有第二燃气出气管,且第二燃气出气管下侧设置有第二氧气出气管,同时第二氧气出气管设置在连接管内,同时第二燃气出气管与第二氧气出气管的后侧均贯穿连接管后侧,所述第二燃气出气管前侧贯穿连接管前侧与第二燃气出气管接头相连接,且第二氧气出气管前侧贯穿连接管前侧与第二氧气出气管接头相连接,所述扶手与外壳顶部后侧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活动架与弹簧均设置有4个,且每个活动架底部均转动连接有2个充气滚轮。

优选的,所述活动架底部与弹簧组成伸缩机构,且伸缩机构的伸缩距离小于弹簧的初始长度。

优选的,所述支架、转轴与外壳底部组成转动机构,且转动机构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120度。

优选的,所述支架向外侧翻转与限位件相接触,外壳底部与支架的间距大于外壳底部与充气滚轮底部之间的间距。

优选的,所述缓震棉呈对称式分布在储油罐外侧,且缓震棉的厚度等于储油罐的侧面与油罐仓内壁的间距。

优选的,所述限位套设置有2组,每组限位套设置有2个,且2组限位套呈对称式设置在第一储物仓内。

优选的,所述喷枪的长度小于第一储物仓的内部高度。

优选的,所述掀盖与外壳顶部前侧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且掀盖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90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燃气出气管后端的中心点与第一氧气出气管后端的中心点的间距等于第二燃气出气管接头前端的中心点与第二氧气出气管接头前端中心点的间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工艺品的焊接装置,

(1)设置有活动架、弹簧和充气滚轮,充气滚轮本身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且配合弹簧的形变可以有效吸收路面传来的震动,为装置提供良好的移动性能的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装置内部所受震动的影响,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2)设置有支架、转轴、限位件和固定件,当需要使用装置进行工作时,首先将2个支架固定件断开连接,将2个支架分别围绕2个转轴向外侧转动,直到2个支架的侧面与对应方向的限位件相接触,此时2个支架均与外壳底面成120度夹角,此时通过2个支架即可将装置平稳地设置在地面上,使装置在工作时保持稳定,提高使用安全性;

(3)设置有混合燃气出气口、可燃气体警报装置、第一氧气输气管、氧气出气口、第二氧气输气管、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第一气泵带动氧气通过第一氧气输气管进入到储油罐内与汽油融合,并通过气体混合装置混合成燃气从混合燃气出气口排出,第二气泵则带动氧气通过第二氧气输气管从氧气出气口排出,便于后续的燃气与氧气融合,提高融合效率,使燃烧更加充分,提高焊接质量;

(4)设置有第一储物仓、限位套、第二储物仓和掀盖,通过第一储物仓和第二储物仓可以对喷枪和连接管进行分开储存,且可以随装置进行移动,避免了喷枪和连接管与外部环境的接触时间,减少喷枪和连接管内部与外界接触时受到灰尘污染的情况,同时第一储物仓和第二储物仓也可对其他工具进行储存,增加其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侧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右侧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喷枪的右侧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连接管的部分右侧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固定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活动架,3、弹簧,4、充气滚轮,5、支架,6、转轴,7、限位件,8、固定件,9、接地装置,10、油罐仓,11、储油罐,12、缓震棉,13、出油管,14、出油口,15、油标尺,16、进油口,17、气体混合装置,18、滤网,19、止回阀,20、混合燃气出气口,21、第一透气口,22、可燃气体警报装置,23、第一氧气输气管,24、氧气出气口,25、第二氧气输气管,26、第一隔板,27、第一气泵,28、第二气泵,29、第二透气口,30、第二隔板,31、第一储物仓,32、限位套,33、喷枪,34、第二储物仓,35、连接管,36、掀盖,37、第一燃气出气管,38、第一氧气出气管,39、出气总管,40、喷头,41、第二燃气出气管,42、第二氧气出气管,43、第二燃气出气管接头,44、第二氧气出气管接头,45、扶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工艺品的焊接装置,包括外壳1、活动架2、弹簧3、充气滚轮4、支架5、转轴6、限位件7、固定件8、接地装置9、油罐仓10、储油罐11、缓震棉12、出油管13、出油口14、油标尺15、进油口16、气体混合装置17、滤网18、止回阀19、混合燃气出气口20、第一透气口21、可燃气体警报装置22、第一氧气输气管23、氧气出气口24、第二氧气输气管25、第一隔板26、第一气泵27、第二气泵28、第二透气口29、第二隔板30、第一储物仓31、限位套32、喷枪33、第二储物仓34、连接管35、掀盖36、第一燃气出气管37、第一氧气出气管38、出气总管39、喷头40、第二燃气出气管41、第二氧气出气管42、第二燃气出气管接头43、第二氧气出气管接头44和扶手45。

如图2和图8所示,外壳1底部设置有活动架2,且活动架2内侧底部设置有弹簧3,活动架2与弹簧3均设置有4个,且每个活动架2底部均转动连接有2个充气滚轮4,通过充气滚轮4可以给予装置以良好的移动性能,配合扶手45即可通过单人对装置进行移动,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如图2、图4和图8所示,弹簧3顶部与外壳1底部相连接,活动架2底部转动连接有充气滚轮4,活动架2底部与弹簧3组成伸缩机构,且伸缩机构的伸缩距离小于弹簧3的初始长度,由于装置的质量较重,因此在移动过程中凹凸不平的路面所带来的震动会对装置内部零件产生影响,充气滚轮4本身具有一定的减震性能,配合弹簧3的减震效果可以很好地保护装置内部零件在移动过程中避免受到震动影响,提高使用安全性。

如图1、图2、图4和图8所示,充气滚轮4之间设置有支架5,外壳1底部通过转轴6转动连接有支架5,支架5、转轴6与外壳1底部组成转动机构,且转动机构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120度,当需要使用装置进行工作时,通过向外转动支架5即可快速完成对装置的固定,当装置使用结束后,通过向内转动支架5即可快速完成支架5的回收,便于使用结束后通过充气滚轮4对装置进行移动,使用更加便捷。

如图4和图8所示,支架5一侧设置有限位件7,同时支架5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件8,外壳1底部中间设置有接地装置9,支架5向外侧翻转与限位件7相接触,外壳1底部与支架5的间距大于外壳1底部与充气滚轮4底部之间的间距,由于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震动,因此使用充气滚轮4对装置进行支撑的话容易使装置产生移动,具有一定的使用安全隐患,因此通过支架5可以确保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充气滚轮4不会与地面相接触,因此避免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移动的可能,进一步地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如图2和图4所示,外壳1内部后侧开设有油罐仓10,油罐仓10内设置有储油罐11,且储油罐11的侧面与油罐仓10内壁之间设置有缓震棉12,缓震棉12呈对称式分布在储油罐11外侧,且缓震棉12的厚度等于储油罐11的侧面与油罐仓10内壁的间距,通过缓震棉12可以很好地对储油罐11的侧面进行支撑,提高了内部减震效果,最大限度减小储油罐11受到外界震动的影响。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储油罐11底部设置有出油管13,且出油管13贯穿外壳1后侧面与出油口14相连接,储油罐11前侧设置有油标尺15,且油标尺15左侧贯穿外壳1左侧面,储油罐11后侧上端设置有进油口16,且进油口16贯穿外壳1的后侧面,储油罐11顶部设置有气体混合装置17,且气体混合装置17底部贯穿储油罐11顶部,同时气体混合装置17底部设置有滤网18,滤网18可对气体过滤,减少气体中含带的杂质。

如图2、如3和图4所示,气体混合装置17顶部与止回阀19相连接,且止回阀19顶部与混合燃气出气口20相连接,同时混合燃气出气口20顶部贯穿外壳1顶部,油罐仓10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透气口21,且油罐仓10顶部前侧设置有可燃气体警报装置22,同时可燃气体警报装置22底部贯穿油罐仓10顶部,油罐仓10内设置有第一氧气输气管23,且第一氧气输气管23后侧贯穿油罐仓10顶部,混合燃气出气口20前侧设置有氧气出气口24,且氧气出气口24底部贯穿油罐仓10顶部与第二氧气输气管25相连接,油罐仓10前侧设置有第一隔板26,且第一隔板26内贯穿有第一氧气输气管23,同时第一氧气输气管23前端与第一气泵27相连接,第二氧气输气管25贯穿第一隔板26与第二气泵28相连接,且第二气泵28设置在第一气泵27的右侧,第二气泵28右侧与第一气泵27左侧均设置有第二透气口29,且第二透气口29开设在外壳1左右两侧面上,第二透气口29可起到透气和散热的作用,在第一气泵27和第二气泵28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散发出去。

如图2和图5所示,第二气泵28前侧设置有第二隔板30,第二隔板30前侧开设有第一储物仓31,且第一储物仓31内设置有限位套32,同时限位套32内设置有喷枪33,限位套32设置有2组,每组限位套32设置有2个,且2组限位套32呈对称式设置在第一储物仓31内,限位套32可以确保喷枪33放置在第一储物仓31内部时处于垂直状态,便于后续使用时取出,同时另一组限位套32便于对额外需要使用的工具进行存放,提高了实用性,喷枪33的长度小于第一储物仓31的内部高度,确保喷枪33储存在第一储物仓31内部时,掀盖36可以顺利关闭。

如图2所示,第一储物仓31右侧开设有第二储物仓34,且第二储物仓34内设置有连接管35,第一储物仓31与第二储物仓34顶部均设置有掀盖36,且掀盖36与外壳1顶部前侧相连接,掀盖36与外壳1顶部前侧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且掀盖36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90度,通过掀盖36可以有效保护喷枪33和连接管35在储存过程中减少被外部灰尘等杂物污染的几率。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喷枪33内部后侧设置有第一燃气出气管37,且第一燃气出气管37下侧设置有第一氧气出气管38,同时第一氧气出气管38设置在喷枪33内部右侧,出气总管39设置在喷枪33内部前侧,第一燃气出气管37与第一氧气出气管38的前侧均与出气总管39后侧相连接,第一燃气出气管37后端的中心点与第一氧气出气管38后端的中心点的间距等于第二燃气出气管接头43前端的中心点与第二氧气出气管接头44前端中心点的间距,可以快速将第二燃气出气管接头43和第二氧气出气管接头44分别与第一燃气出气管37后端和第一氧气出气管38后端进行连接,操作更加便捷,出气总管39后端贯穿喷枪33前侧,且出气总管39前侧与喷头40相连接,连接管35内设置有第二燃气出气管41,且第二燃气出气管41下侧设置有第二氧气出气管42,同时第二氧气出气管42设置在连接管35内,同时第二燃气出气管41与第二氧气出气管42的后侧均贯穿连接管35后侧,第二燃气出气管41前侧贯穿连接管35前侧与第二燃气出气管接头43相连接,且第二氧气出气管42前侧贯穿连接管35前侧与第二氧气出气管接头44相连接,扶手45与外壳1顶部后侧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该用于工艺品的焊接装置时,首先推动扶手45带动装置通过充气滚轮4的转动,将装置移动至指定地点,将前侧的支架5与前侧的固定件8断开连接后,将支架5围绕转轴6向外转动,直至前侧的支架5前侧与前侧的限位件7后侧相接触,将后侧的支架5与后侧的固定件8断开连接后,将支架5围绕转轴6向外转动,直至前侧的支架5后侧与后侧的限位件7前侧相接触,此时装置通过两个支架5的底部稳定地设置在地面上,打开进油口16,通过进油口16,将汽油倒入储油罐11内,并通过油标尺15观察储油罐11内部的汽油储存情况,当汽油添加完毕后,关闭进油口16,向上先开掀盖36,将喷枪33与连接管35取出,将第二燃气出气管接头43与第一燃气出气管37的后端相连接,将第二氧气出气管接头44与第一氧气出气管38的后端相连接,将第二燃气出气管41的后端与混合燃气出气口20相连接,将第二氧气出气管42后端与氧气出气口24想连接,接通外部电源,启动第一气泵27,此时第一气泵27带动外部空气穿过第二透气口29进入到第一气泵27内,并将空气加压通过第一氧气输气管23输送到储油罐11内,加压空气中的氧气与气化的汽油混合后穿过滤网18进入到气体混合装置17内混合成可燃气体后穿过止回阀19和混合燃气出气口20进入到第二燃气出气管41和第一燃气出气管37内,接通外部电源,启动第二气泵28,带动外部空气穿过进入到第二透气口29进入到第二气泵28内,并将空气加压送入第二氧气输气管25内,空气通过氧气出气口24进入到第二氧气出气管接头44和第一氧气出气管38内,此时第一氧气出气管38内的氧气和第一燃气出气管37内的可燃气体一同进入到出气总管39内并混合后从喷头40喷出,此时从喷头40处点燃混合后的可燃气体,在喷头40形成直线型的高温火焰,即可对工艺品进行焊接,在使用过程中当油罐仓10有可燃气体泄漏时,可燃气体警报装置22会发出警报提醒操作人员停止工作,当需要更换汽油时,可打开出油口14,通过出油管13将储油罐11内的汽油排净,在通过进油口16向储油罐11内重新添加汽油,当使用结束后,断开外部电源,此时第一气泵27和第二气泵28停止运转,混合燃气出气口20和氧气出气口24停止出气,喷头40处的火焰自动熄灭,待喷头40处冷却后,将喷枪33与连接管35断开连接,将连接管35与混合燃气出气口20和氧气出气口24断开连接后,将喷枪33和连接管35分别收纳进第一储物仓31和第二储物仓34即可,将前侧的支架5围绕转轴6向内转动,直至前侧的支架5与前侧的固定件8相互连接,将后侧的支架5围绕转轴6向内转动,直至后侧的支架5与后侧的固定件8相互连接,此时充气滚轮4与地面相接触,通过扶手45即可推动装置进行移动即可,这就完成了整个使用工作,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