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细长管件的内壁加工结构及外壁加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20286发布日期:2019-11-26 02:04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薄壁细长管件的内壁加工结构及外壁加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薄壁零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薄壁细长管件的内壁加工结构及外壁加工结构。



背景技术:

在加工壁厚小(壁厚在0.5mm~2mm之间)、长度大(长度在200mm以上)的薄壁细长管件的工序中,对零件的装夹通常是采用车床三爪直接夹持零件一端,然后再对薄壁细长管件进行加工,但是,这样会出现以下问题:①车床三爪卡盘夹紧力容易将零件夹变形;②由于零件较长,车床主轴在高速运转过程中,使得零件的尾端会出现晃动,在这种情况下用车刀进行切削,是无法有效的将零件加工至指定的尺寸和表面精度。

为了防止零件晃动,通常还采用车床尾架顶针将零件顶住,但是通过实践表明,这样加工出来的零件,在零件中部区域尺寸也会出现一些偏差问题,其在装上中间固定架以后,虽然稍微提高了细长管件的加工尺寸和表面精度,但是其加工尺寸和表面精度仍然无法满足要求,并且这种方法在装夹零件时比较麻烦,效率不高。

因此,怎样才能够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有效提高管件切削尺寸和表面精度的薄壁细长管件的内壁加工结构及外壁加工结构,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怎样才能够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有效提高管件切削尺寸和表面精度的薄壁细长管件的内壁加工结构及外壁加工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薄壁细长管件的内壁加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夹具本体、外弹性夹头、外导向拉头以及螺盖,所述外夹具本体、外弹性夹头和所述外导向拉头均为管状结构,其中,外夹具本体和外导向拉头的内孔均呈锥形,外弹性夹头的直径从中部到两端逐渐减小,并且,该外弹性夹头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外伸缩缝;所述外夹具本体和外导向拉头的大径端分别从外弹性夹头的两端套入外弹性夹头;

所述外夹具本体靠近大径端的外侧沿其周向设有一向外凸起形成连接环,并在连接环上设有螺纹,所述外导向拉头靠近大径端的外侧沿其周向设有一向外凸起形成挡环;所述螺盖的开放端从外导向拉头的小径段套入外导向拉头,其封闭端开设有一与外导向拉头相配合的通孔,该螺盖通过所述通孔与外导向拉头滑动配合相连,其开放端与连接环螺纹配合相连。

本申请在对管件的内壁进行加工时,将该内壁加工结构套设在管件的外侧,机床的三爪卡盘夹持在外夹具本体上,校直管件的内壁,用车刀将零件内壁加工到指定尺寸,这样,三爪卡盘不与管件直接接触,避免夹坏零件,保证了管件的内壁加工尺寸和表面精度。

进一步地,在外弹性夹头的两端分别绕其一周设有若干外伸缩缝,并且所述外伸缩缝的里端向外弹性夹头的另一端方向延伸,并形成错位;位于外弹性夹头的外伸缩缝沿外弹性夹头的周向交替分布;所述外伸缩缝的里端扩大形成一圆孔。

这样,使外弹性夹头具有伸缩弹性,在机床的三爪卡盘对外夹具本体夹持时,外弹性夹头和管件的外部贴合,使管件能够受力均匀,使管件能够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下被加工。

更进一步地,所述外夹具本体的连接环和所述外导向拉头的挡环之间套设有一外压缩弹簧;所述外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环和挡环紧贴,并且,在外压缩弹簧的作用下,挡环与螺盖的封端紧贴。

这样,通过外压缩弹簧将外夹具本体和外导向拉头连接在一起,并通过螺盖将两者固定住,在需要拆卸的时候,直接通过拆卸螺盖,使外夹具本体就会受到弹簧的弹力而向外弹出,完成了外夹具本体的拆卸,整个拆卸过程简单方便,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在外夹具本体的小径端内侧设有绕其一周的挤压部,在外导向拉头的小径端的内侧设有一外挤压环,所述外挤压环的外壁呈与外导向拉头的小径端相对应的锥形。

这样,通过挤压部和外挤压环进一步地对外夹具本体和外导向拉头进行限位固定。

进一步地,在外夹具本体的小径端外侧设有绕其一周的外夹持部。

这样,机床的三爪卡盘通过外夹持部夹持外夹具本体,方便进行夹持。

本发明还另外提供了一种薄壁细长管件的外壁加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夹具本体、内弹性夹头、内导向拉头以及固定螺栓,所述内夹具本体和所述内导向拉头均为柱状结构,其中,内夹具本体和内导向拉头的截面均呈锥形;所述内弹性夹头为管状结构,内弹性夹头的直径从中部向两端逐渐增大,并且,该内弹性夹头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内伸缩缝;所述内夹具本体和内导向拉头的小径端分别从内弹性夹头的两端插入内弹性夹头内;其中,所述内导向拉头内还沿其轴向开设有螺栓装配孔,且螺栓装配孔的两端分别贯穿内导向拉头,所述内夹具本体的小径端沿其轴向开设有螺栓装配槽,且所述螺栓装配槽的轴心线和所述螺栓装配孔的轴心线重合;所述固定螺栓的螺杆穿过所述螺栓装配孔后与螺栓装配槽螺纹配合相连;其中,所述螺栓装配孔靠近内导向拉头的小径端的一端具有收口结构,该收口结构与固定螺栓的螺杆间隙配合。

本申请在对管件的外壁进行加工时,机床的三爪卡盘夹持在内夹具本体上,校直管件的外壁,用车刀将零件外壁加工到指定尺寸,这样,三爪卡盘不与管件直接接触,避免夹坏零件,保证了管件的外壁加工尺寸和表面精度。

进一步地,在内弹性夹头的两端分别绕其一周设有若干内伸缩缝,并且所述内伸缩缝的里端向内弹性夹头的另一端方向延伸,并形成错位;位于内弹性夹头的内伸缩缝沿内弹性夹头的周向交替分布;所述内伸缩缝的里端扩大形成一圆孔。

这样,使内弹性夹头具有伸缩弹性,在机床的三爪卡盘对内夹具本体夹持时,内弹性夹头和管件的内部贴合,使管件能够受力均匀,使管件能够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下被加工。

更进一步地,所述内弹性夹头的中部内侧沿其周向设有一向内凸起形成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和所述内夹具本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内弹簧,所述限位环和所述内导向拉头之间设置有第二内弹簧,所述第一内弹簧和第二内弹簧均套设在固定螺栓的螺杆上,其中,所述第一内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限位环和内夹具本体紧贴,所述第二内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限位环和内导向拉头紧贴。

这样,通过第一内弹簧和第二内弹簧将内夹具本体和内导向拉头连接在一起,并通过固定螺栓将两者固定住,在需要拆卸的时候,直接通过推动固定螺栓,使内夹具本体就会受到弹簧的弹力而向外弹出,完成了内夹具本体的拆卸,整个拆卸过程简单方便,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在内夹具本体的大径端外侧设有绕其一周的内挤压环,所述内挤压环的内壁呈与内夹具本体的大径端相对应的锥形。

这样,通过内挤压环对内夹具本体进行限位固定。

进一步地,在内夹具本体的大径端外侧设有绕其一周的内夹持部。

这样,机床的三爪卡盘通过内夹持部夹持内夹具本体,方便进行夹持。

进一步地,所述内弹性夹头和内挤压环的外侧还套设有塑料套。

在加工零件外壁时,高速旋转的零件遇到车刀切屑阻力时,如果内弹性夹头没有安装牢固时有一定的几率会出现零件打滑的现象,如果内弹性加工和零件直接钢性连接出现打滑现象就会破坏已加工好的零件内壁的尺寸和表面精度;本申请在内弹性夹头和零件之间增加一个塑料套,这样即使出现打滑现象也不会破坏零件的内壁尺寸和表面精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使用装置加工处出来的零件,尺寸和表面精度能够得到很好的保证。

2、零件装拆方便,松紧螺盖、螺钉就能很块的对零件进行装拆,提高了生产效率。

3、内弹性夹头和管件中间增加的塑料套可以很好的保证加工已加工表面的尺寸和表面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薄壁细长管件的内壁加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外弹性夹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薄壁细长管件的外壁加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内弹性夹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外夹具本体1;外弹性夹头2;外导向拉头3;挤压部4;外夹持部5;连接环6;外压缩弹簧7;螺盖8;挡环9;外挤压环10;内夹具本体11;内弹性夹头12;内导向拉头13;内夹持部14;限位环15;第一内弹簧16;第二内弹簧17;固定螺栓18;螺栓装配孔19;螺栓装配槽20;塑料套21;内挤压环22;管件23;外伸缩缝24;内伸缩缝2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4,一种薄壁细长管件的内壁加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夹具本体1、外弹性夹头2、外导向拉头3以及螺盖8,所述外夹具本体1、外弹性夹头2和所述外导向拉头3均为管状结构,其中,外夹具本体1和外导向拉头3的内孔均呈锥形,外弹性夹头2的直径(内径和外径同步)从中部到两端逐渐减小,并且,该外弹性夹头2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外伸缩缝24。所述外夹具本体1和外导向拉头3的大径端分别从外弹性夹头2的两端套入外弹性夹头2。所述外夹具本体1靠近大径端的外侧沿其周向设有一向外凸起形成连接环6,并在连接环6上设有螺纹,所述外导向拉头3靠近大径端的外侧沿其周向设有一向外凸起形成挡环9;所述螺盖8的开放端从外导向拉头3的小径段套入外导向拉头3,其封闭端开设有一与外导向拉头3相配合的通孔(未图示),该螺盖8通过所述通孔与外导向拉头3滑动配合相连,其开放端与连接环6螺纹配合相连。其中,通孔的孔径小于挡环9的外径。

本申请在对管件23的内壁进行加工时,将该内壁加工结构套设在管件23的外侧,机床的三爪卡盘夹持在外夹具本体上,校直管件的内壁,用车刀将零件内壁加工到指定尺寸,这样,三爪卡盘不与管件直接接触,避免夹坏零件,保证了管件的内壁加工尺寸和表面精度。

其中,在外弹性夹头2的两端分别绕其一周设有若干外伸缩缝24,并且所述外伸缩缝24的里端向外弹性夹头2的另一端方向延伸,并形成错位;位于外弹性夹头2的外伸缩缝24沿外弹性夹头2的周向交替分布;所述外伸缩缝24的里端扩大形成一圆孔。

这样,使外弹性夹头具有伸缩弹性,在机床的三爪卡盘对外夹具本体夹持时,外弹性夹头和管件的外部贴合,使管件能够受力均匀,使管件能够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下被加工。

其中,所述外夹具本体1的连接环6和所述外导向拉头3的挡环9之间套设有一外压缩弹簧7;所述外压缩弹簧7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环6和挡环9紧贴,并且,在外压缩弹簧7的作用下,挡环9与螺盖8的封端紧贴。所述外夹具本体1和所述外导向拉头3相连时,所述外压缩弹簧7呈压缩状态。

这样,通过外压缩弹簧将外夹具本体和外导向拉头连接在一起,并通过螺盖将两者固定住,在需要拆卸的时候,直接通过拆卸螺盖,使外夹具本体就会受到弹簧的弹力而向外弹出,完成了外夹具本体的拆卸,整个拆卸过程简单方便,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其中,在外夹具本体1的小径端内侧设有绕其一周的挤压部4,在外导向拉头3的小径端的内侧设有一外挤压环10,所述外挤压环10的外壁呈与外导向拉头3的小径端相对应的锥形。

这样,通过挤压部和外挤压环进一步地对外夹具本体和外导向拉头进行限位固定。

其中,在外夹具本体1的小径端外侧设有绕其一周的外夹持部5。

这样,机床的三爪卡盘通过外夹持部夹持外夹具本体,方便进行夹持。

本发明还另外提供了一种薄壁细长管件的外壁加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夹具本体11、内弹性夹头12、内导向拉头13以及固定螺栓18,所述内夹具本体11和所述内导向拉头13均为柱状结构,其中,内夹具本体11和内导向拉头13的截面均呈锥形;所述内弹性夹头12为管状结构,内弹性夹头12的直径(内径和外径同步)从中部向两端逐渐增大,并且,该内弹性夹头12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内伸缩缝25;所述内夹具本体11和内导向拉头13的小径端分别从内弹性夹头12的两端插入内弹性夹头12内;其中,所述内导向拉头13内还沿其轴向开设有螺栓装配孔19,且螺栓装配孔19的两端分别贯穿内导向拉头13的两端,所述内夹具本体11的小径端沿其轴向开设有螺栓装配槽20,且所述螺栓装配槽20的轴心线和所述螺栓装配孔19轴心线重合;所述固定螺栓18的螺杆穿过所述螺栓装配孔19后与螺栓装配槽20螺纹配合;其中,所述螺栓装配孔19靠近内导向拉头13的小径端的部分的一端具有收口结构,该收口结构与固定螺栓的螺杆间隙配合,收口结构的内径小鱼固定螺栓18的头部的直径。

本申请在对管件23的外壁进行加工时,机床的三爪卡盘夹持在内夹具本体上,校直管件23的外壁,用车刀将零件外壁加工到指定尺寸,这样,三爪卡盘不与管件直接接触,避免夹坏零件,保证了管件的外壁加工尺寸和表面精度。

其中,在内弹性夹头12的两端分别绕其一周设有若干内伸缩缝25,并且所述内伸缩缝25的里端向内弹性夹头12的另一端方向延伸,并形成错位;位于内弹性夹头12的内伸缩缝25沿内弹性夹头12的周向交替分布;所述内伸缩缝25的里端扩大形成一圆孔。

这样,使内弹性夹头具有伸缩弹性,在机床的三爪卡盘对内夹具本体夹持时,内弹性夹头和管件的内部贴合,使管件能够受力均匀,使管件能够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下被加工。

其中,所述内弹性夹头12的中部内侧沿其周向设有一向内凸起形成限位环15,所述限位环15和所述内夹具本体11之间设置有第一内弹簧16,所述限位环15和所述内导向拉头13之间设置有第二内弹簧17,所述第一内弹簧16和第二内弹簧17均套设在固定螺栓18的螺杆上,其中,所述第一内弹簧16的两端分别与限位环15和内夹具本体11紧贴,所述第二内弹簧17的两端分别与限位环15和内导向拉头13紧贴。所述内夹具本体11和所述内导向拉头13相连时,所述第一内弹簧16和所述第二内弹簧17呈压缩状态。

这样,通过第一内弹簧和第二内弹簧将内夹具本体和内导向拉头连接在一起,并通过固定螺栓将两者固定住,在需要拆卸的时候,直接通过推动固定螺栓,使内夹具本体就会受到弹簧的弹力而向外弹出,完成了内夹具本体的拆卸,整个拆卸过程简单方便,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其中,在内夹具本体11的大径端外侧设有绕其一周的内挤压环22,所述内挤压环22的内壁呈与内夹具本体11的大径端相对应的锥形。

这样,通过内挤压环对内夹具本体进行限位固定。

其中,在内夹具本体11的大径端外侧设有绕其一周的内夹持部14。

这样,机床的三爪卡盘通过内夹持部夹持内夹具本体,方便进行夹持。

其中,所述内弹性夹头12和内挤压环22的外侧还套设有塑料套21。实施时,塑料套21可采用塑料材质的聚四氟乙烯管,但并不限于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加工零件外壁时,高速旋转的零件遇到车刀切屑阻力时,如果内弹性夹头没有安装牢固时有一定的几率会出现零件打滑的现象,如果内弹性加工和零件直接钢性连接出现打滑现象就会破坏已加工好的零件内壁的尺寸和表面精度;本申请在内弹性夹头和零件之间增加一个塑料套,这样即使出现打滑现象也不会破坏零件的内壁尺寸和表面精度。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