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内饰拉手阻尼器振动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36103发布日期:2020-02-28 11:12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车辆内饰拉手阻尼器振动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内饰拉手的装配,尤其涉及拉手中阻尼器的自动输送结构。



背景技术:

图1、图2和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车辆内饰拉手,其结构包括拉手本体1a、支架2a、扭簧6a、阻尼器5a、金属卡扣3a及端盖4a,拉手本体1a的两端设有安置槽11a,其中一个安置槽11a内设有销子7a、支架2a、扭簧6a、金属卡扣3a及端盖4a组成的支架组件a,另一个安置槽11a由销子7a、支架2a、阻尼器5a、金属卡扣3a及端盖4a的组成的支架组件b,扭簧6a用于拉手自动回位,阻尼器5a用于提高拉手的拉动时的手感,结合图4和图5所示,阻尼器5a一端面有两个呈一字排列的凸筋51a,另一端面则没有。凸筋51a与支架2a的相应的凸筋槽21a适配。整个拉手通过金属卡扣3a设置于车辆的钣金上,扭簧6a具有长抵靠部61a和短抵靠部62a。

相关的文献可以参考专利号为zl201420242214.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顶棚拉手》(授权公告号为cn203864508u);还可以参考专利号为zl201620406111.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汽车顶棚拉手》(授权公告号为cn205601671u)。

上述这种车辆内饰拉手目前以采用手工装配居多,存在装配质量差、装配效率低的不足,为此,需要开发一种能自动装配拉手的装置,而其中一个步骤就是阻尼器的自动输送,另外一个步骤是装有扭簧的组合件装配于拉手本体的安置槽内。现有市场上还没出现通过机械结构自动实现,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阻尼器能按照设定状态自动输出的车辆内饰拉手阻尼器振动输送机构。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辆内饰拉手阻尼器振动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振动盘,上端具有圆筒部,该圆筒部内壁成型有螺旋状向上延伸的导向轨,该圆筒部中部内腔形成扭簧掉落区域;

第一导向槽,弯曲绕制并与前述导向轨相接,该第一导向槽的横向宽度仅供直立状态下的单个阻尼器通过;前述第一导向槽的前段内侧和外侧前后间隔地设有能调整阻尼器移动方向的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前述第一导向槽的中段内圈低外圈高并沿着长度方向开设有能使直立状态且凸筋朝下的阻尼器掉落的漏孔,前述第一导向槽的后段设有档杆,该档杆与第一导向槽底部的间隙仅供横躺状态下阻尼器通过;

第二导向槽,弯曲绕制并与前述第一导向槽的后段相接;

出料管,与前述第二导向槽相接并仅供单个阻尼器横向通过;

工作台板;

挡板,设于前述工作台板上,该挡板靠近前述出料管的输出端并与出料管输出端具有间隙,前述挡板能限制阻尼器继续前移;

横移气缸,设于前述工作台板上并动力输出端连接有推块,该推块位于挡板与出料管的输出端之间并具有供单个横躺阻尼器设置的容置孔;

顶出气缸,设于前述工作台板上并动力输出端设有顶杆,该顶杆伸出方向与推块的移动方向相互垂直;

夹头,能承接从推块上用顶杆顶出的阻尼器;以及

旋转气缸,能移动地设于前述工作台板并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用于调整阻尼器凸筋位置状态的旋转头。

进一步,所述第二导向槽内径大于圆筒部的内径而使第二导向槽位于圆筒部的外侧。

进一步,所述圆筒部的外周还设有外筒,该外筒能承接从第二导向槽和漏孔掉落的阻尼器。

进一步,所述挡板的前端具有供顶杆贯穿通过的导向孔。

所述旋转头轴向弹性地设于旋转气缸上。这样旋转头即便接触到的是阻尼器的凸筋也可以做微小调整,确保能带动阻尼器旋转到凸筋预装配位置。

进一步,所述出料管的下端面设有振动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振动盘、第一导向槽及各气缸的动作能将阻尼器的凸筋按照预装配位置逐个自动输出,确保阻尼器在支架上准确安装。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有利于节省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车辆内饰拉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装配图。

图3为车辆内饰拉手转动后状态图。

图4为图2中阻尼器的放大图。

图5为阻尼器另一视角放大图。

图6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7为振动盘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中气缸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旋转气缸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结合图6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车辆内饰拉手阻尼器振动输送机构包括振动盘1、第一导向槽3、第二导向槽3b、出料管5、工作台板10、挡板62、横移气缸6、顶出气缸8、夹头63及旋转气缸7。

振动盘1上端具有圆筒部21,该圆筒部21内壁成型有螺旋状向上延伸的导向轨23,该圆筒部21中部内腔形成阻尼器掉落区域;圆筒部21的外周还设有外筒22,该外筒22能承接从第二导向槽3b和漏孔掉落的阻尼器。

结合图7所示,第一导向槽3弧形弯曲绕制并与导向轨23相接,该第一导向槽3的横向宽度仅供直立状态下的单个阻尼器通过;第一导向槽3的前段内侧和外侧前后间隔地设有能调整阻尼器移动方向的第一导向杆32和第二导向杆31,第一导向槽3的中段内圈低外圈高并沿着长度方向开设有能使直立状态且凸筋朝下的阻尼器掉落的漏孔35,第一导向槽3的后段设有档杆34,该档杆34与第一导向槽3底部的间隙仅供横躺状态下阻尼器通过。

第二导向槽3b弧形弯曲绕制并与第一导向槽3的后段相接;第二导向槽3b内径大于圆筒部21的内径而使第二导向槽3b位于圆筒部21的外侧。

出料管5与第二导向槽3b相接并仅供单个阻尼器横向通过;出料管5的下端面设有振动器51。

挡板62设于工作台板10上,该挡板62靠近出料管5的输出端并与出料管5输出端具有间隙,挡板62能限制阻尼器继续前移;挡板62的前端具有供顶杆81贯穿通过的导向孔。

横移气缸6设于工作台板10上并动力输出端连接有推块61,该推块61位于挡板62与出料管5的输出端之间并具有供单个横躺阻尼器设置的容置孔611。

顶出气缸8设于工作台板10的下端面并动力输出端上设有顶块82,顶块82延伸有顶杆81,该顶杆81伸出方向与推块61的移动方向相互垂直;夹头63能承接从推块61上用顶杆81顶出的阻尼器。

结合图9所示,旋转气缸7通过推动气缸72能移动地设于工作台板10并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用于调整阻尼器凸筋位置状态的旋转头71。旋转头71前端延伸有两个凸块711,分别用于驱动凸筋51a转动到一定角度。旋转头71轴向弹性地设于旋转气缸7上,旋转头71即便接触到的是阻尼器的凸筋51a也可以做微小调整,确保能带动阻尼器5a旋转到凸筋预装配位置,这个预装配位置与支架上的凸筋槽适配。弹性设置可以采用弹簧,这里不再展开。

工作原理:

阻尼器5a沿着导向轨23逐步上升并进入到第一导向槽3内,第二导向杆31和第一导向杆32的作用,横躺的阻尼器5a基本上掉落到圆筒部21内,只有直立状态的阻尼器5a逐个排列进入到第一导向槽3的中段,经过漏孔35的筛选,凸筋51a朝下的阻尼器5a由于站立不稳掉落到外筒部22内,只有凸筋51a朝上的得以通过,进入到第一导向槽3的后段,在档杆34的作用下,阻尼器5a躺下并凸筋51朝后,经第二导向槽3b后进入到出料管5内。出料管5的输出端出来阻尼器5a进入到推块61的容置孔611内并受到挡板62的限位,横移气缸6动作,推块61带着阻尼器5a前移,顶出气缸8动作,顶杆81将位于容置孔611内的阻尼器5a顶入夹头63,夹头63夹住阻尼器5a这里没有完全夹紧,阻尼器能转动,然后旋转气缸7前移,旋转头71接触到阻尼器5a后转动,旋转头71带动阻尼器5a的凸筋51a旋转一定角度,至此完成阻尼器5a的自动输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