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壳体的冲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38751发布日期:2019-12-06 18:14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壳体的冲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壳体的冲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手机等移动终端的电池通常是采用将电芯封装在铝塑膜外壳中形成,其中,在电池的生产中通常是采用冲压装置对铝塑膜进行冲压,使得铝塑膜形成可以容置电芯的凹坑,然后将电芯设置到该凹坑中后封装形成电池。

现有的冲压装置一般均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上分别设置有相匹配的凹模和凸模,通过凹模和凸模向靠近彼此的方向运动,从而对凹模和凸模之间的铝塑膜进行冲压。

现有的冲压装置在对铝塑膜进行冲压时,由于下模板多次升降可能会导致冲坑精度的下降,因此可以能会出现在进行冲压时铝塑膜被带跑,从而导致铝塑膜出现卷边或鱼尾纹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壳体的冲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进行冲压时铝塑膜会被带跑,从而导致的铝塑膜出现卷边或鱼尾纹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池壳体的冲压装置,其中,所述冲压装置包括:

上模组件,包括上模板,其中所述上模板上设置有上模;

下模组件,包括下模板,其中所述下模板上设置有下模;

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连接所述下模板,用于带动所述下模板在靠近或者远离所述上模板的方向运动;

压料组件,包括压料板和弹性压持机构,所述弹性压持机构连接所述压料板,并在所述下模板沿靠近所述上模板的方向运动时将所述压料板弹性压持于所述下模板上,从而对位于所述压料板和所述下模板之间的待冲压片材进行位置固定,所述动力装置进一步推动所述下模板连同所述压料板靠近所述上模板,进而利用所述下模和所述上模对待冲压片材进行冲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模组件还包括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所述上模板固定且可拆卸连接,所述上模为设置在所述定位板靠近所述下模组件一侧的凸模;所述下模与所述下模板固定且可拆卸连接,所述下模为设置在所述下模板靠近所述上模组件一侧的凹模。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压料板上设置有置模通孔,以允许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经所述置模通孔彼此配合。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压料组件还包括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贯穿所述上模板,且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压料板连接,而另一端与所述弹性压持机构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冲压装置进一步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包括彼此相对设置的顶板和底板;

其中,所述弹性压持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顶板上的固定部和贯穿所述顶板的活动部,所述压料板通过所述第一导向杆连接所述活动部;

所述顶板上还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上模板通过所述固定杆吊装在所述顶板下方。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向杆与所述活动部的连接部形成第一快拆机构;所述上模板与所述固定杆连接部形成第二快拆机构,所述第一快拆机构和第二快拆机构分别设置成允许所述第一导向杆与所述活动部之间以及所述上模板与所述固定杆之间在沿所述第一导向杆的轴向的垂直方向上相对运动时能够实现彼此连接和分离,并在连接后沿所述第一导向杆的轴向彼此相对固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快拆机构和第二快拆机构分别包括彼此配合的t形卡块和t形卡槽。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架的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滚轮组件,所述滚轮组件设置在所述下模板背对所述上模板的一侧且用于对所述下模板进行支撑。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压料组件包括多个所述弹性压持机构,每一所述弹性压持机构均通过一个所述第一导向杆与所述压料板相连接,且多个所述第一导向杆绕所述置模通孔的外周间隔分布。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模组件上还安装有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导向杆一端与所述下模组件固定连接,其另一端贯穿所述上模板且与所述上模板滑动配合。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壳体的冲压装置。通过弹性压持机构对压料板提供一个恒定的压力,使得待冲压片材能够被固定在压料板和下模板之间,因此可以提高对待冲压片材的冲压精度,进而提高成品良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冲压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冲压装置(不包括动力装置)的左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冲压装置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滚轮组件在底板上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图4,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冲压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冲压装置(不包括动力装置)的左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冲压装置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滚轮组件在底板上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冲压装置10包括上模组件100、下模组件200、动力装置300以及压料组件400。

上模组件100包括上模板110,上模板110上设置有上模120;下模组件200包括下模板210,其中下模板210上设置有下模220;动力装置300连接下模板210,用于带动下模板210在靠近或者远离上模板110的方向上运动。其中,上模120与下模220相对设置,通过带动下模板210相对靠近上模板110运动,从而可以使的上模120与下模220相对接,进而能够对预设的待冲压片材进行冲压作业。

压料组件400,包括压料板410和弹性压持机构420,压料板410设置在上模板110和下模板120之间,弹性压持机构420连接压料板410,并在下模板210沿靠近上模板110的方向运动时将压料板410弹性压持于下模板210上,从而对位于压料板410和下模板210之间的待冲压片材进行位置固定,动力装置300进一步推动下模板210连同压料板410靠近上模板110,进而利用下模220和上模120对待冲压片材进行冲压。其中,待冲压片材可以是铝塑膜,通过冲压装置10冲压后形成电池的铝塑壳。

具体的,进行冲压作业时,待冲压片材铺展在下模220上。在下模板210向靠近上模板110的方向运动时,下模板210逐渐靠近压料板410,以使得下模220上的待冲压片材与压料板410相接触,通过压料板410与下模220可以将待冲压片材压紧,进而可以防止在冲坑作业时出现待冲压片材发生移动,解决因待冲压片材位移而出现卷边或鱼尾纹的问题。因此可以提高对待冲压片材的冲坑精度,提高成品的良率。

当压料板410与下模220将待冲压片材压紧后,动力装置300继续带动下模板210向靠近上模板110的方向运动,此时压料板410与下模板210及下模220同步运动;当完成对待冲压片材的冲坑作业后,动力装置300带动下模板210向远离上模板110的方向运动,压料板410在弹性压持机构420的压力下随下模板210同步运动,压料板410恢复到最初的状态后,下模板210继续向远离上模板110的方向运动,可以使得压料板410与下模220解除对冲压后片材的压紧固定。

在整个冲压过程中,弹性压持机构420可以对压料板410施加一个恒定的力,在下模220向上推挤压料板410时,弹性压持机构420向下推挤压料板410,从而可以将待冲压片材的位置进行稳定固定。

请进一步参阅图1,上模组件100还包括定位板130,定位板130与上模板110固定且可拆卸连接,且上模120为设置在定位板130靠近下模组件200一侧的凸模;下模220与下模板210固定且可拆卸连接,下模220为设置在下模板210靠近上模组件100一侧的凹模。其中下模220对应下模板210的位置还开有缺口,此缺口可以连接下模220的模腔且贯通下模板210,从而能够在进行冲压作业时,将凹模中的空气排出。

本实施例中,上模120同样可以固定且可拆卸安装在定位板130上,以方便对上模120的更换或护理维修。

进一步的,压料板410上设置有一置模通孔,以允许上模120和下模220经所述置模通孔彼此配合。具体来说,当压料板410的非通孔部分与下模220将待冲压片材压紧后,动力装置300继续带动下模板210向靠近上模板110的方向运动,此时上模120逐渐穿过压料板410上的置模通孔从而陷入下模220中。

本实施例中,弹性压持机构420可以采用气缸作为动力源,其包括固定部421和活动部422。固定部421(也就是气缸的缸体)的输出端(也就是活动部422)连接压料板410,以对压料板410输出恒定的推力。为了给下模220向上推挤压料板410的动作提供导向,保证压料板410不会偏移,压料组件400还包括多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导向杆430。这些第一导向杆430贯穿上模板110和定位板130后连接压料板410,弹性压持机构420的活动部422则连接第一导向杆430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导向杆430给予压料板410一定的推力。由此,压料板410随下模板210向上运动靠近上模板110时,压料板410会沿第一导向杆430运动,保证运动的精度。

具体的,请参阅图1及图3,其中,压料组件400包括8个弹性压持机构420,且每一弹性压持机构420均对应连接一个第一导向杆430,每一第一导向杆430均贯穿上模板110后与压料板41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的8个第一导向杆430可以沿压料板410的外周方向均匀分布,因此可以使得弹性压持机构420对压料板410的推压力均匀分布,进而可以保证压料板410全方位贴合下模220,提高对待冲压片材的定位效果。更进一步地,多个弹性压持机构420可沿沿压料板410的置模通孔外周,也就是上模120的外周分布,以更好地压持待冲压位置,保证冲坑精度。

请进一步参阅图1和图2,冲压装置10还包括安装架500,安装架500包括在竖直方向上相对设置的顶板510和底板520,其中固定部421可以固定设置在顶板510上,其输出端的活动部422贯穿顶板510后与第一导向杆430相连接,从而可以将压料板410可活动地吊装在顶板510下方。

本实施例中,上模板110与顶板510安装后的位置相对固定,也就是说,在对待冲压片材进行冲压的过程中,上模板110、及设置在上模板110上的定位板130和上模120是不动的,由下模组件200动作,实现冲压。具体的,可以通过在顶板510上固定连接固定杆530,通过固定杆530将上模板110固定地吊装在顶板510下方。

对于本实施例中冲压装置10,还可以设置快拆机构,以方便对上模组件100和下模组件200相对于安装架500进行安装或拆卸。

具体的,对于上模组件100,可以设置第一快拆机构610和第二快拆机构620。第一快拆机构610设置在第一导向杆430与活动部422彼此连接的端部。即,第一导向杆430与活动部422通过第一快拆机构610相连接;同样的,第二快拆机构620可以设置在上模板110和固定杆530彼此连接的位置,即,上模板110和固定杆530通过第二快拆机构620相连接。

第一快拆机构610设置成允许第一导向杆430与活动部422之间在沿第一导向杆430的轴向的垂直方向上相对运动时能够实现彼此连接或分离;第二快拆机构620设置成允许上模板110与固定杆530之间在沿第一导向杆430的轴向的垂直方向上相对运动时能够实现彼此连接或分离。其中,第一快拆机构610和第二快拆机构620的连接或分离方向可以平行设置。如此,通过第一快拆机构610和第二快拆机构620,可以沿水平方向解除或建立上模组件100与安装架500的连接,而下模组件200沿竖直方向带动上模组件100动作时,不会影响上模组件100与安装架500的连接。

具体的,第一快拆机构610和第二快拆机构620分别包括彼此配合的t形卡块和t形卡槽。

其中,如图1所示,第一快拆机构610的t形卡块设置在弹性压持机构420的活动部422,第一快拆机构610的t形卡槽设置在第一导向杆430连接弹性压持机构420的端部。t形卡槽可以沿垂直于第一导向杆430的轴线方向(即水平方向)延伸。因此,当第一导向杆430的端部与活动部422的端部相卡接安装时,上模组件100可以在第一导向杆430轴向上相固定;但在垂直于第一导向杆430轴向的方向上,可以沿t形卡槽连接或者分离。

同理,第二快拆机构620也可以与第一快拆机构610的设置方式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其中,第一快拆机构610的t形卡槽和第二快拆机构620的t形卡槽的延伸方向相平行设置,便于同步解除或建立上模板110与顶板510的连接。

进一步的,当多个第一导向杆430的连线呈一条直线,且形成的直线与t形卡槽的延伸方向相平行时,该多个第一导向杆430可以共用一条t形卡槽;与该多个第一导向杆430一一对应的多个活动部422均可以与此t形卡槽相卡合。

对于下模组件200,可以通过设置滚轮组件700以方便对下模组件200进行安装或拆卸。

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3以及图4,滚轮组件700设置在下模板210背对上模板110的一侧且用于对下模板210进行支撑,以允许下模板210、上模板110连同压料板410和第一导向杆430作为整体沿水平方向相对于安装架500移入和移出。

其中,滚轮组件700可以包括两排滚轮组710,两排滚轮组710分别设置在下模板210的相对两端。其中,每一排滚轮组710均可以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滚轮,其中在每一排滚轮组710的滚动方向均与前文所述的t形卡槽的延伸方向相平行。

进一步的,还可以分别在上模板110和下模板210上设置把手,通过拉动把手将上模组件100和下模组件200相对安装架500移入和移出。

因此,通过滚轮组件700及第一快拆机构610和第二快拆机构620,可以使得下模板210、上模板110连同压料板410和第一导向杆430作为整体沿第一导向杆430的轴向的垂直方向(即水平方向)相对于安装架500移入和移出。

请进一步参阅图1,在下模组件200相对上模组件100运动时,为了防止下模组件200偏移,在上模组件100和下模组件200之间设有第二导向杆800,第二导向杆800自下模组件200朝向上模组件100设置,第二导向杆800一端与下模组件200固定连接,其另一端贯穿上模板110且与上模板110滑动配合。通过第二导向杆800与上模板110滑动配合,可以在下模组件200相对上模组件100来回运动时起到导向作用,进而可以提高冲压装置10的冲压精度。更进一步的,还可以在上模板110上设置导套810,导套810的一端可以嵌设在上模板110内,第二导向杆800贯穿导套810且可以沿导套810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其中,导套810可以采用耐磨损材料制成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

第二导向杆800贯穿上模板110后至少部分插设到导套810内,通过导套810与第二导向杆800滑动匹配,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二导向杆800的导向精度,即可以进一步提高冲压装置10的冲压精度。

与之相同的,第一导向杆430贯穿上模板110后与压料板410固定连接,且第一导向杆430与上模板110滑动配合,为了提高对压料板410的运动的导向精度,也可以在上模板110上设置导套431,第一导向杆430的一端与压料板410固定连接,其另一端贯穿导套431后与活动部422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动力装置300可以安装在底板520背对顶板510一侧,其中动力装置300可以包括驱动件310和导向件320和电机架330,其中,驱动件310可以包括电机311和丝杆312,丝杆312贯穿底板520后与下模组件200相连接,电机311驱动丝杆312运行时,丝杆312带动下模组件200相对上模组件100来回运动。请进一步参阅图1,导向件320可以包括沿图1中的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三导向杆321。具体的,可以设置至少两个第三导向杆321,两个第三导向杆321可以分别设置在丝杆312的相对两侧。

本实施例中,冲压作业时,安装架500和上模组件100的位置固定不动,安装架500的底板520通过丝母与丝杆312螺纹连接,电机311驱动丝杆312运行时,丝母连接底板520固定不动,丝杆312能够沿丝母升降,以带动设置在丝杆312端部的下模组件200升降。具体的,第三导向杆321一端连接下模组件200,另一端固定设置在电机架330上,电机311固定安装在电机架330上。下模组件200升降时,电机311、丝杆312、第三导向杆321和电机架330同步升降。下模组件200与第三导向杆321滑动连接,下模组件200可在电机311的驱动下运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壳体的冲压装置。通过弹性压持机构对压料板提供一个恒定的压力,使得待冲压片材能够被固定在压料板和下模板之间,因此可以提高对待冲压片材的冲压精度,进而提高成品良率。同时通过设置快拆机构,可以方便对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进行安装拆卸。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