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唐宋印章式木质印香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48666发布日期:2021-03-30 19:35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唐宋印章式木质印香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香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唐宋印章式木质印香模具。



背景技术:

使用唐宋印章式木质印香(篆香)模具将香粉扣到盘形香炉中,难以在下方盘形香炉中铺垫香灰隔绝热传导。没有香灰隔绝热传导则香粉不能燃烧或不能完全燃烧,形成的香粉篆字底部与盘形香炉接触部位会有香粉和油腻残留。

目前市场上的香篆模具都是依据明朝铜香篆流传到日本后,形成日本香道在日本保留下来的形状和使用方法。明代相关铜质镂空式印香(篆香或者称香篆)文献主要是高濂《遵生八笺》里面对铜香篆的描述。市场上也有根据清代丁月湖炉谱制作的金属香篆模具套装。这些印香(篆香)模具(或者叫篆香模具)都是金属材质镂空透雕制作的,但是目前没有唐宋时期流行的图章式木质印香(篆香)模具,或者叫篆香模具。

明代的金属镂空篆香模具可以方便的在金属炉盘上铺垫香灰,然后将香粉篆字留在香灰上燃烧,这在高濂的《遵生八笺》里面有明确的记录。目前国内几乎都是学习日本香道的用香方式和用香工具,没有研究开发制作中国唐宋时期的图章式木质印香(篆香)模具,这对于学习中国传统香文化是一个遗憾。

发明人根据古代诗词和文献的记录,“要识分明古篆,一槌打得完全”,和《清异录》“镂木以为范,香尘置其中,急覆之,名为曲水香”以及敦煌文献中唐代寺僧领得录中“方香印一,团香印一”等等描述,结合宋代诗人华岳的诗《香篆》中“轻覆雕盘一击开,星星微火自徘徊”的香篆模具使用诗句描述,制作了仿唐宋的印章式木质印香(篆香)模具。

将印香(篆香)模具复原制作出来以后,在使用中发现,如果按照诗词文献中的记载,仅仅是在木块上如同篆刻印章一样,刻出篆字沟槽来容纳香粉,那么将木质模具扣到盘形香炉上,香粉篆字会直接接触香炉盘面,因为和香炉盘面接触后降低温度导致无法燃烧。在翻转的过程中,香粉也容易脱落,难以形成完整的印香(篆香)字。

因为目前没有人尝试复原并教学中国唐宋时期的木质印香(篆香)模具(或者称香篆模具),发明人首次复原制作这个印香(篆香)模具,于是这个问题暴露出来。发明人推测古人的解决方法很可能是将篆字沟槽尽可能刻得深一些,这样香粉篆字的高度相对比较高,底部接触炉盘部分的香粉起到隔热作用,上部香粉就可以燃烧。至于翻转过程中香粉掉落的情况,古人是通过压紧香粉并且迅速翻转模具来完成的。这要求操作者要反复练习并且掌握相当高的技巧才能做到,而且成功率比较低。所以古人说“急覆之”,应该就是翻转的过程有速度要求。而绍昙和尚说“一槌打得完全”,估计也是因为香粉在篆字沟槽里面压紧,导致脱模困难,需要用力捶打篆模的底部,使香粉篆字从模具中脱出。在这种用力捶打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在盘形香炉里面铺垫香灰的。在宋代和元代,打香篆与铁匠木匠一样,都是由专门的工匠师傅来完成的,不是普通人自己动手来做,应该就是有技术要求。

但是这种做法经过试验,一方面快速翻转模具经常会失误,另一方面燃烧中香粉溢出的油脂会污染香炉盘面,清洁比较麻烦。现在普遍操作的方法是在香炉盘里面放置香灰,燃烧完以后将沾染油脂的香灰铲出来扔掉以保护香炉盘面。但是香炉盘里面垫香灰以后,把唐宋式木印香(篆香)模具翻转放入的时候,会破坏已经压平的香灰表面,捶打模具底部也会使香灰扬起溅出。这对于操作者有过高的技术要求,不利于在传统香文化爱好者中,推广中国传统香印(香篆)模具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唐宋印章式木质印香模具,方便使用,利于香文化的传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唐宋印章式木质印香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设有香灰填充凹槽,所述香灰填充凹槽底部设有香粉篆字沟槽。

进一步地,所述模具本体为方体结构,所述香灰填充凹槽为方形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模具本体为圆柱体结构,所述香灰填充凹槽为圆形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模具本体采用木头材质。

使用时,将香粉填入香粉篆字沟槽内并刮平,再填入一层香灰并与模具本体边缘围栏压平;将空篆香盘扣到模具本体上方,再一起翻转过来,捶打模具本体底部,方便地使香粉和香灰一起落到篆香盘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发明人突破前人把香粉篆字放到香灰上燃烧的惯例,采用空篆香盘扣到印香(篆香)模具上,再一起翻转过来,捶打木质香篆模具底部,方便地使香灰和香粉一起落到篆香盘里面,解决了在唐宋印章式木质印香(篆香)模具下方铺设香灰的难点,填补了中国香文化工具上的一个空白点。使唐宋印章式印香(篆香)模具使用更为简便,为推广中国传统用香文化提供了可操作性。也使中国香文化爱好者有可能摆脱对日本香道的依赖,真正认识中国古代的用香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3为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的俯视图。

图中:11、21—香灰填充凹槽,12、22—香粉篆字沟槽,13、23—模具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唐宋印章式木质印香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3,模具本体13为方体结构,模具本体13设有香灰填充凹槽11,香灰填充凹槽11底部设有香粉篆字沟槽12。香灰填充凹槽11为方形凹槽11。模具本体13采用木头材质。

使用时,将香粉填入香粉篆字沟槽12内并刮平,再填入一层香灰至香灰填充凹槽11内并与模具本体13边缘围栏压平;将空篆香盘扣到模具本体13上方,再一起翻转过来,捶打模具本体13底部,方便地使香粉和香灰一起落到篆香盘内。

实施例2:请参阅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唐宋印章式木质印香模具,包括模具本体23,模具本体23为圆柱体结构,模具本体23顶部设有香灰填充凹槽21,香灰填充凹槽21底部设有香粉篆字沟槽22。香灰填充凹槽21为圆形凹槽21。模具本体23采用木头材质。

使用时,将香粉填入香粉篆字沟槽22内并刮平,再填入一层香灰至香灰填充凹槽11内并与模具本体23边缘围栏压平;将空篆香盘扣到模具本体23上方,再一起翻转过来,捶打模具本体23底部,方便地使香粉和香灰一起落到篆香盘内。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唐宋印章式木质印香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设有香灰填充凹槽,所述香灰填充凹槽底部设有香粉篆字沟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唐宋印章式木质印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为方体结构,所述香灰填充凹槽为方形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唐宋印章式木质印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为圆柱体结构,所述香灰填充凹槽为圆形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唐宋印章式木质印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采用木头材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唐宋印章式木质印香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设有香灰填充凹槽,所述香灰填充凹槽底部设有香粉篆字沟槽。采用本实用新型方便地使香灰和香粉一起落到篆香盘里面,解决了在唐宋印章式木质印香模具下方铺设香灰的难点,填补了中国香文化工具上的一个空白点。

技术研发人员:肖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肖海
技术研发日:2020.04.14
技术公布日:2021.03.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