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合线旋切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81770发布日期:2020-12-22 13:25阅读:30来源:国知局
缝合线旋切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合线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缝合线旋切台。



背景技术:

手术缝合线是指在外科手术当中,或者是外伤处置当中,用于结扎止血和缝合止血以及组织缝合的特殊线。分为可吸收线和不可吸收线。而现有技术中存在着一种缝合提升线,该缝合提升线用于提升面部、颈部下垂皮肤,且该缝合提升线上存在着锯齿状倒刺,倒刺呈环绕状分布在缝合线周壁上,现有市面上有许多对缝合提升线加工的旋切装置,但大多数旋切装置结构复杂,操作困难,且旋切装置上都会设置有用于传输缝合线的传输装置,该传输装置在传输缝合线进入旋切部位时会提供缝合线压紧力,然而传输装置在压紧缝合线时作用在缝合线上的压紧力分布不均,导致缝合线受压紧力的部位错乱,使得缝合线在传输过程中常会出现晃动现象,甚至缝合线偏离正常输送路线,导致缝合线上倒刺切割位置不均,甚至倒刺排布错乱,使得加工的缝合线精度不准,导致该缝合线报废,长时间采用上述装置进行加工会导致成本急剧上升,且现有技术中的旋切装置上的刀片均为矩形刀片,矩形刀片切割面只有一边,这就导致旋切缝合线时,缝合线上的切口处精度不准确,且只有一个切割面会使得矩形刀片使用寿命不长,常需要人工进行更换,且采用矩形刀片的话,会使得加工的缝合线种类受到局限,当不同缝合线需要进行加工时,常常要人工更换不同大小的矩形刀片,进一步的影响加工工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缝合线旋切台,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缝合线在传输过程中出现晃动导致缝合线旋切精度受损且旋切缝合线时旋切位置不准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缝合线旋切台,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端面上架设有输入传输器和输出传输器,所述输入传输器和输出传输器之间设置有用于旋切待加工缝合线的旋切装置,所述输入传输器上开设有供待加工缝合线输入的输入口,所述输出传输器上开设有供待加工缝合线输出的输出口,所述工作台端面上靠近输出口和输入口的位置设置有医用拉线装置,所述医用拉线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容腔,所述容腔上固定有若干个固定轮,所述容腔上滑移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上对应每个固定轮位置设置有压线轮,所述滑块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压线轮旋转的旋转电机,所述容腔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滑块下移使得压线轮与固定轮相互抵触压紧的驱动气缸,所述壳体一侧壁上设置有供待加工缝合线穿入进容腔的进口,另一侧壁上设置有供待加工缝合线从容腔穿出的出口,所述工作台端面上设置有用于给待加工缝合线提供张紧力的集线器,所述工作台端面上设置有用于拉紧待加工缝合线的弹簧张紧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缝合线缠设在集线器上,其一端穿过弹簧张紧器,然后穿入其中一个医用拉线装置,此时缝合线一端从进口穿入到容腔内并放置在固定轮上,而驱动件驱动滑块下移,使得压线轮压紧在固定轮上的缝合线,旋转电机驱动压紧轮旋转,此时固定轮受压紧轮旋转影响跟着旋转带动缝合线移动并使缝合线穿出出口,缝合线从出口穿出并通过输入口输送到旋切装置中,旋切装置对缝合线外周壁进行旋切,旋切装置在缝合线外周壁旋切出倒刺,同时压紧轮和固定轮旋转配合继续推动缝合线移动,被旋切后的缝合线从输出口中穿出并通过另一个医用拉线装置的进口进入到其内部,并受到其内部的压紧轮和固定轮的旋转配合使旋切完的缝合线继续移动到工作台外部;两个医用拉线装置内压紧轮和固定轮的设置,既让缝合线在旋切装置内持续移动,又能通过压紧轮与固定轮之间的压紧力使缝合线稳定移动,避免缝合线在移动的过程中出现晃动从而导致后续旋切精度受影响,进一步的提高了缝合线旋切速率,确保缝合线加工精度不会受影响,且进一步的减少了成本支出;现有技术中只存在着固定轮,通过电机驱动固定轮旋转带动缝合线移动,而固定轮之间的张紧力微乎其微,而本技术驱动气缸的设置,使得压紧轮与固定轮之间的张紧力可以通过驱动气缸进行控制,避免缝合线在移动过程中晃动,且驱动气缸驱动压紧轮下移并抵触固定轮的力度能进一步的避免缝合线晃动,操作人员也可以根据加工缝合线的类型需求对驱动气缸下移位置进行调节,相当于对压紧轮下压抵触固定轮的力度进行调节,使得该技术可加工的缝合线类型范围进一步的提升;而弹簧张紧器和集线器的设置进一步的提高的缝合线移动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旋切装置包括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一端与输入传输器连接,另一端与输出传输器连接,所述输入传输器上设置又用于驱动转动轴转动的驱动件,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供待加工缝合线放置的通槽,所述输入口和输出口与通槽连通,所述转动轴中端设置嵌有定线块,所述定线块上开设有与通槽连通的定线槽,所述转动轴两端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输出端朝向定位块位置设置有旋切块,所述旋切块上朝向定位块位置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设置有圆形刀片,所述第一气缸驱动旋切块朝定位块方向移动实现圆形刀片对定线槽上待加工缝合线的切割,所述驱动件驱动转动轴转动实现圆形刀片对定线槽上待加工缝合线的旋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驱动件驱动转动轴转动,使得旋切块绕着缝合线进行周向转动,此时第一气缸驱动旋切块朝定线块方向移动,使得圆形刀片与缝合线外壁接触并进行切割,而转动轴旋转使得圆形刀片对缝合线外壁进行旋切,而第一气缸处于运作状态,第一气缸驱动旋切块朝定线块方向作往复运动,使得圆形刀片不停的对缝合线外壁接触或脱离,缝合线外壁被圆形刀片旋切形成有若干个倒刺,而圆形刀片切割面为圆形刀片的周壁,相当于不管圆形刀片处于哪个角度均可以进行切割,区别于矩形刀片,圆形刀片切割精度更加准确,且矩形刀片存在着倒角,因此矩形刀片在旋切时容易使倒角切割缝合线,导致缝合线受损,且圆形刀片使用寿命更长,因为矩形刀片只有一个侧边为切割面,而圆形刀片侧边都是切割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块,所述靠近输入口的医用拉线装置为第一医用拉线装置,所述驱动块设置在第一医用拉线装置和输入传输器之间,所述驱动块内设置有同步轮,所述工作台底部设置有联动轮,所述联动轮与同步轮之间通过同步带联动设置,所述工作台底部设置有用于驱动联动轮转动的伺服电机,所述同步轮与转动轴连接实现转动轴的轴向旋转,所述同步轮上开设有过渡槽,所述过渡槽一端与第一医用拉线装置出口连通实现待加工缝合线的穿入,所述过渡槽另一端与通槽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伺服电机驱动联动轮转动使得同步轮随之旋转,同步轮用于带动转动轴进行旋转,伺服电机的设置使得转动轴转动速率稳定,避免转动轴转动速率不均导致缝合线切口排布不均的问题,进一步的确保缝合线加工精度准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集线器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内设置有磁力张紧器,所述盒体上转动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一端与磁力张紧器输出端连接,另一端设置有集线块供待加工缝合线缠设。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磁力张紧器用于提供传动轴张紧力,相当于给集线块上的缝合线提供张紧力,确保待加工缝合线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出现晃动的现象,通过磁力来控制传动轴,稳定提供张紧力;磁力张紧器上设置有调节开关,用于调节磁力大小,进而调节提供给传动轴的张紧力大小;磁力张紧器属于现有技术,因此对其结构和功能不再过多赘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弹簧张紧器包括定位盒,所述定位盒上设置有两个定位轮,所述定位轮上设置有扭矩弹簧,所述扭矩弹簧一端与定位盒连接,另一端与定位轮连接,所述定位轮周壁上开设有供待加工缝合线穿设的缠设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缝合线缠设过两个定位轮的缠设槽后再进入第一医用拉线装置,而扭矩弹簧一端与定位盒连接,另一端与定位轮连接,进一步的确保缝合线在缝合槽内时能够稳定,扭矩弹簧的设置提供给定位轮张紧力,确保定位轮不会产生晃动导致缝合线晃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靠近输出口的医用拉线装置为第二医用拉线装置,所述第二医用拉线装置的出口设置有供旋切完缝合线放置的裁剪台面,所述第二医用拉线装置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输出端设置有裁剪块,所述裁剪块朝向裁剪台面设置有裁剪刀片,所述裁剪刀片垂直于裁剪台面设置,所述第二气缸驱动裁剪块下移实现裁剪刀片对裁剪台面上缝合线的切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第二气缸驱动裁剪块朝向裁剪台面进行往复运动,裁剪刀片与裁剪台面进行抵触或脱离,使得裁剪刀片对裁剪台面上的缝合线进行切断,将缝合线切成一段段,方便后续收集,进一步的提高缝合线加工效率,且自动化切割,节省缝合线加工工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三维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旋切装置三维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转轴与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连接的三维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医用拉线装置三维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驱动件三维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缝合线旋切台,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端面上架设有输入传输器11和输出传输器12,所述输入传输器11和输出传输器12之间设置有用于旋切待加工缝合线的旋切装置,所述输入传输器11上开设有供待加工缝合线输入的输入口111,所述输出传输器12上开设有供待加工缝合线输出的输出口38121,所述工作台1端面上靠近输出口38121和输入口111的位置设置有医用拉线装置,所述医用拉线装置包括壳体3,所述壳体3上开设有容腔31,所述容腔31上固定有若干个固定轮32,所述容腔31上滑移设置有滑块33,所述滑块33上对应每个固定轮32位置设置有压线轮34,所述滑块33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压线轮34旋转的旋转电机35,所述容腔3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滑块33下移使得压线轮34与固定轮32相互抵触压紧的驱动气缸36,所述壳体3一侧壁上设置有供待加工缝合线穿入进容腔31的进口37,另一侧壁上设置有供待加工缝合线从容腔31穿出的出口38,所述工作台1端面上设置有用于给待加工缝合线提供张紧力的集线器,所述工作台1端面上设置有用于拉紧待加工缝合线的弹簧张紧器,所述旋切装置包括转动轴21,所述转动轴21一端与输入传输器11连接,另一端与输出传输器12连接,所述输入传输器11上设置又用于驱动转动轴21转动的驱动件,所述转动轴21上设置有供待加工缝合线放置的通槽211,所述输入口111和输出口38121与通槽211连通,所述转动轴21中端设置嵌有定线块22,所述定线块22上开设有与通槽211连通的定线槽221,所述转动轴21两端设置有第一气缸23,所述第一气缸23输出端朝向定位块位置设置有旋切块231,所述旋切块231上朝向定位块位置开设有活动槽233,所述活动槽233内设置有圆形刀片232,所述第一气缸23驱动旋切块231朝定位块方向移动实现圆形刀片232对定线槽221上待加工缝合线的切割,所述驱动件驱动转动轴21转动实现圆形刀片232对定线槽221上待加工缝合线的旋切,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块41,所述靠近输入口111的医用拉线装置为第一医用拉线装置,所述驱动块41设置在第一医用拉线装置和输入传输器11之间,所述驱动块41内设置有同步轮42,所述工作台1底部设置有联动轮43,所述联动轮43与同步轮42之间通过同步带联动设置,所述工作台1底部设置有用于驱动联动轮43转动的伺服电机45,所述同步轮42与转动轴21连接实现转动轴21的轴向旋转,所述同步轮42上开设有过渡槽421,所述过渡槽421一端与第一医用拉线装置出口38连通实现待加工缝合线的穿入,所述过渡槽421另一端与通槽211连通,所述集线器包括盒体51,所述盒体51内设置有磁力张紧器52,所述盒体51上转动设置有传动轴53,所述传动轴53一端与磁力张紧器52输出端连接,另一端设置有集线块54供待加工缝合线缠设,所述弹簧张紧器包括定位盒6,所述定位盒6上设置有两个定位轮61,所述定位轮61上设置有扭矩弹簧,所述扭矩弹簧一端与定位盒6连接,另一端与定位轮61连接,所述定位轮61周壁上开设有供待加工缝合线穿设的缠设槽63,所述靠近输出口38121的医用拉线装置为第二医用拉线装置,所述第二医用拉线装置的出口38设置有供旋切完缝合线放置的裁剪台面73,所述第二医用拉线装置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气缸7,所述第二气缸7输出端设置有裁剪块71,所述裁剪块71朝向裁剪台面73设置有裁剪刀片72,所述裁剪刀片72垂直于裁剪台面73设置,所述第二气缸7驱动裁剪块71下移实现裁剪刀片72对裁剪台面73上缝合线的切断。

缝合线缠设在集线器上,其一端穿过弹簧张紧器,然后穿入其中一个医用拉线装置,此时缝合线一端从进口37穿入到容腔31内并放置在固定轮32上,而驱动件驱动滑块33下移,使得压线轮34压紧在固定轮32上的缝合线,旋转电机35驱动压紧轮旋转,此时固定轮32受压紧轮旋转影响跟着旋转带动缝合线移动并使缝合线穿出出口38,缝合线从出口38穿出并通过输入口111输送到旋切装置中,驱动件驱动转动轴21转动,使得旋切块231绕着缝合线进行周向转动,此时第一气缸23驱动旋切块231朝定线块22方向移动,使得圆形刀片232与缝合线外壁接触并进行切割,而转动轴21旋转使得圆形刀片232对缝合线外壁进行旋切,而第一气缸23处于运作状态,第一气缸23驱动旋切块231朝定线块22方向作往复运动,使得圆形刀片232不停的对缝合线外壁接触或脱离,缝合线外壁被圆形刀片232旋切形成有若干个倒刺,同时压紧轮和固定轮32旋转配合继续推动缝合线移动,被旋切后的缝合线从输出口38121中穿出并通过另一个医用拉线装置的进口37进入到其内部,并受到其内部的压紧轮和固定轮32的旋转配合使旋切完的缝合线继续移动到工作台1外部;第二气缸7驱动裁剪块71朝向裁剪台面73进行往复运动,裁剪刀片72与裁剪台面73进行抵触或脱离,使得裁剪刀片72对裁剪台面73上的缝合线进行切断,将缝合线切成一段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