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端吸能支架级进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30091发布日期:2021-09-22 21:37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乘客端吸能支架级进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级进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乘客端吸能支架级进模。


背景技术:

2.级进模,由多个工位组成,各工位按顺序关联完成不同的加工,在冲床的一次行程中完成一系列的不同的冲压加工。级进模(也叫连续模)由多个工位组成,各工位按顺序关联完成不同的加工,在冲床的一次行程中完成一系列的不同的冲压加工。一次行程完成以后,由冲床送料机按照一个固定的步距将材料向前移动,这样在一副模具上就可以完成多个工序,一般有冲孔,落料,折弯,切边,拉深等等,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裁是利用冲模使部分材料或工序件与另一部分材料、工(序)件或废料分离的一种冲压工序。冲裁是剪切、落料、冲孔、冲缺、冲槽、剖切、凿切、切边、切舌、切开、整修等分离工序的总称。
3.市面上大部分的级进模,工序多,产品质量不稳定,冲压后的废料不易脱落,降低了冲压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乘客端吸能支架级进模,通过在上级进模一侧设置的固定板和下级进模一侧设置的底板,能对物料进行冲压,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通过设置的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能对物料进行不同工序的冲压,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设置的第一落料槽、第二落料槽、第三落料槽,能将冲压后的废料排出,从而提高了冲压时的稳定性,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5.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乘客端吸能支架级进模,包括上级进模和下级进模,上级进模包括盖板,盖板的上侧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上侧开设有凹口,固定板包括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第一工位位于凹口内;
7.下级进模包括底板,底板的上侧安装有与固定板相对应的板体,板体上侧分别开设有与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相对应的第一落料槽、第二落料槽、第三落料槽;
8.板体表面均布开设有多个矩形通孔。
9.可选的,第一工位上侧安装有冲压板,凹口内安装有两个卡接件,冲压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卡接件相卡接,冲压板的表面装设有多个凸起块。
10.可选的,第一落料槽包括第一槽口,第一槽口与冲压板相对应。
11.可选的,第二工位的上侧开设有两个冲压槽,冲压槽的两端安装有冲压组件。
12.可选的,第三工位的上侧安装有两个矩形凸起,矩形凸起的一侧均装设有三角凸起。
13.可选的,第三落料槽的一侧开设有两个与矩形凸起相对应的矩形凹槽,矩形凹槽的内壁一侧开设有与三角凸起相对应的三角凹槽。
1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通过在上级进模一侧设置的固定板和下级进模一侧设置的底板,能对物料进行冲压,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通过设置的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能对物料进行不同工序的冲压,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设置的第一落料槽、第二落料槽、第三落料槽,能将冲压后的废料排出,从而提高了冲压时的稳定性。
16.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7.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上级模具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下级模具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盖板结构示意图。
21.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2.上级进模1,盖板101,固定板102,凹口103,第一工位104,第二工位105,第三工位106,冲压板107,卡接件108,冲压槽109,冲压组件110,矩形凸起111,三角凸起112,下级进模2,底板201,板体202,第一落料槽203,第二落料槽204,第三落料槽205,矩形通孔206,第一槽口207,矩形凹槽208,三角凹槽209。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24.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25.请参阅图1

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乘客端吸能支架级进模,包括:上级进模1和下级进模2,上级进模1包括盖板101,盖板101的上侧安装有固定板102,固定板102上侧开设有凹口103,固定板102包括第一工位104、第二工位105、第三工位106,第一工位104位于凹口103内;
26.下级进模2包括底板201,底板201的上侧安装有与固定板102相对应的板体202,板体202上侧分别开设有与第一工位104、第二工位105、第三工位106相对应的第一落料槽203、第二落料槽204、第三落料槽205;
27.板体202表面均布开设有多个矩形通孔206。
28.本实施例一个方面的应用为:需要对物料进行冲压时,上级进模1带动固定板102向下级进模2一侧靠近,第一工位104、第二工位105、第三工位106分别对物料进行冲压,冲
压后的废料通过第一落料槽203、第二落料槽204、第三落料槽205进行排出,即可完成对物料的冲压。
29.通过在上级进模1一侧设置的固定板102和下级进模2一侧设置的底板201,能对物料进行冲压,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通过设置的第一工位104、第二工位105、第三工位106能对物料进行不同工序的冲压,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设置的第一落料槽203、第二落料槽204、第三落料槽205,能将冲压后的废料排出,从而提高了冲压时的稳定性。
30.本实施例的第一工位104上侧安装有冲压板107,凹口103内安装有两个卡接件108,冲压板10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卡接件108相卡接,冲压板 107的表面装设有多个凸起块。
31.本实施例的第一落料槽203包括第一槽口207,第一槽口207与冲压板 107相对应。
32.本实施例的第二工位105的上侧开设有两个冲压槽109,冲压槽109的两端安装有冲压组件110。
33.本实施例的第三工位106的上侧安装有两个矩形凸起111,矩形凸起111的一侧均装设有三角凸起112。
34.本实施例的第三落料槽205的一侧开设有两个与矩形凸起111相对应的矩形凹槽208,矩形凹槽208的内壁一侧开设有与三角凸起112相对应的三角凹槽209。
35.上述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
3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