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钢板的压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22852发布日期:2021-10-27 19:47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钢板的压平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方型钢制作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钢板的压平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生产制作方型钢的过程中,需要对钢板进行切割、弯折和焊接等工作,生产方型钢所需的原料是钢板。
3.钢板成卷的进入到生产车间内,需要对卷材进行展开放卷工作,但是钢板由于成卷放置,钢板变形弯曲。放卷后的钢板表面不平整,不方便后续对钢板的切割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改善放卷后的钢板表面不平整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钢板的压平装置。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钢板的压平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钢板的压平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一对第一支撑柱和一对第二支撑柱,位于同侧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接块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辊,所述第一转动辊连接有带动第一转动辊转动的第一电机;
7.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上侧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数量两个,两个第二连接块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辊,所述第二转动辊连接有带动第二转动辊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连接块分别与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板对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第三支撑柱进行支撑,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第一转动辊转动,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第二转动辊转动,钢板下表面与第一转动辊紧密抵接,钢板的上表面与第二转动辊紧密抵接,钢板经过转动的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后,具有将钢板压平的效果。
9.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第二连接块分别与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滑动连接,所述顶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一对竖直设置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向下穿过顶板,两个液压缸的活塞杆与两个第二连接块一一对应并且液压缸的活塞杆与第二连接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压缸的活塞杆将第二连接块固定,当需要被压平的钢板的厚度发生变化时,需要对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液压缸的活塞杆伸长,液压缸的活塞杆带动第二连接块和第二转动辊向下运动,第二转动辊和第一转动辊之间的间距减小。液压缸的活塞杆收缩,液压缸的活塞杆带动第二连接块和第二转动辊向上运动,第二转动辊和第一转动辊之间的间距减小。根据钢板的厚度不同对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使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能够与钢板紧密抵接,满足对不同厚度的钢板的压平需求。
11.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块连接有将第二连接块固定的锁紧组件。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连接块的位置调整好以后,锁紧组件将第二连接块固定,增加液压缸的活塞杆将第二连接块固定时的稳定性。
13.可选的,所述锁紧组件包括与位于同侧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的固定板,所述第二连接块与固定板抵接,每个第二连接块远离固定板的一侧抵接有两个夹紧板,其中一个夹紧板通过螺栓与第一支撑柱连接,另一个夹紧板通过螺栓与第二支撑柱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连接块置于固定板与夹紧板之间,拧紧螺栓,螺栓带动夹紧板与第二连接块紧密抵接,夹紧板和固定板将第二连接块固定,国定过程比较方便。当需要调整第二连接块的位置时,拧松螺栓,夹紧板不再夹紧第二连接块,液压缸的活塞杆可带动第二连接块进行移动。
15.可选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还固定连接有一对第三支撑柱,位于同侧的第二支撑柱与第三支撑柱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块,所述第三连接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三连接块之间转动连接有多个第三转动辊,多个第三转动辊分别连接有带动第三转动辊转动的第三电机,所述第三连接块的上侧设有第四连接块,所述第四连接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四连接块与两个第三连接块一一对应,两个第四连接块之间转动连接有与第三转动辊数量相同的第四转动辊,所述第四连接块与位于同侧的第二支撑柱和第三支撑柱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第三转动辊转动,离开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钢板进入第三转动辊和第四转动辊之间,钢板分别与第三转动辊和第四转动辊紧密抵接,钢板经过第三转动辊和第四转动辊时,第三转动辊和第四转动辊进一步对钢板进行压平工作,提高钢板的平整度。
17.可选的,所述第四连接块与位于同侧的第二支撑柱和第三支撑柱滑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接块的上表面与顶板的下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弹簧,所述第四转动辊与第三转动辊相互抵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板经过第三转动辊和第四转动辊时,由于钢板表面不是平整的,所以第四转动辊与钢板接触的过程中,第四转动辊会产生振动,弹簧具有缓冲吸振的作用,尽可能使钢板平稳的经过第三转动辊和第四转动辊。
19.可选的,所述第四连接块靠近第二支撑柱的一侧和靠近第三支撑柱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第二支撑柱和第三支撑柱靠近第四连接块的一侧分别设有滑槽,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四连接块在竖直方向上发生位移时,滑块在滑槽内滑动,滑块置于滑槽内,对第四连接块具有限位作用,增加第四连接块发生位移时的稳定性。
21.可选的,所述第三支撑柱远离第二支撑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对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置于第一支撑板的下侧,两个第一支撑板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刷毛辊,所述第一刷毛辊连接有带动第一刷毛辊转动的第四电机,两个第二支撑板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刷毛辊,所述第二刷毛辊连接有带动第二刷毛辊转动的第五电机。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四电机带动第一刷毛辊转动,第五电机带动第二刷毛辊转动,离开第三转动辊和第四转动辊的钢板经过第一刷毛辊和第二刷毛辊之间,具有第一刷毛辊和第二刷毛辊对钢板的表面进行清洁的效果。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钢板经过转动的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后,具有将钢板压平的效果;
25.2.根据钢板的厚度不同对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使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能够与钢板紧密抵接,满足对不同厚度的钢板的压平需求。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实施例1中体现滑槽的示意图。
28.图3是实施例1中体现螺纹孔的示意图。
29.图4是实施例1中体现滑块的示意图。
3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底板;11、第一支撑柱;12、第二支撑柱;121、滑槽;13、第三支撑柱;2、顶板;21、液压缸;3、第一连接块;31、第一转动辊;32、第一电机;4、第二连接块;41、第二转动辊;42、第二电机;5、锁紧组件;51、固定板;52、螺纹孔;53、夹紧板;54、螺栓;6、第三连接块;61、第三转动辊;62、第三电机;7、第四连接块;71、弹簧;72、第四转动辊;73、滑块;8、第一支撑板;81、第一刷毛辊;82、第四电机;9、第二支撑板;91、第二刷毛辊;92、第五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钢板的压平装置。
34.实施例1
35.如图1和图2所示,压平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一对第一支撑柱11和第二支撑柱12,底板1的上表面还固定连接有一对第三支撑柱13。第一支撑柱11、第二支撑柱12和第三支撑柱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顶板2。
36.位于同侧的第一支撑柱11和第二支撑柱1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3,第一连接块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接块3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辊31,第一转动辊31的其中一端穿过第一连接块3。第一连接块3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2,第一电机32的输出轴与第一转动辊31穿过第一连接块3的一端固定连接。
37.如图1和图2所示,每个第一连接块3的上侧分别设有第二连接块4,第二连接块4的数量为两个。每个第二连接块4分别与第一支撑柱11和第二支撑柱12滑动连接,两个第二连接块4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辊41。
38.第二转动辊41的其中一端穿过第二连接块4设置,第二连接块4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42,第二电机42的输出轴与第二转动辊41穿过第二连接块4的一端固定连接。
39.顶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一对竖直设置的液压缸21,液压缸21的活塞杆向下穿过顶板2,两个液压缸21的活塞杆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接块4一一对应,液压缸21的活塞杆与第二连接块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液压缸21的活塞杆将第二连接块4的位置固定。
40.如图1和图2所示,将需要压平的钢板置于第一转动辊31和第二转动辊41之间,钢板下表面与第一转动辊31紧密抵接,钢板的上表面与第二转动辊41紧密抵接。
41.第一电机32的输出轴带动第一转动辊31转动,第二电机42的输出轴带动第二转动辊41转动。钢板经过转动的第一转动辊31和第二转动辊41后,钢板被压平。
42.当需要被压平的钢板的厚度发生变化时,需要对第一转动辊31和第二转动辊41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以保证对钢板的压平效果。
43.液压缸21的活塞杆伸长时,液压缸21的活塞杆带动第二连接块4向下运动,第二连接块4带动第二转动辊41向下运动,第二转动辊41和第一转动辊31之间的间距减小。液压缸21的活塞杆收缩时,液压缸21的活塞杆带动第二连接块4向上运动,第二连接块4带动第二转动辊41向上运动,第二转动辊41和第一转动辊31之间的间距减小。根据钢板的厚度不同对第一转动辊31和第二转动辊41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使第一转动辊31和第二转动辊41在转动过程中,始终与钢板紧密抵接,满足对不同厚度的钢板的压平需求。
44.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连接块4连接有将第二连接块4固定的锁紧组件5,当第二连接块4的位置调整好以后,锁紧组件5将第二连接块4固定,增加液压缸21的活塞杆将第二连接块4固定时的稳定性。
45.锁紧组件5包括与第一支撑柱11和第二支撑柱12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固定的固定板51,每个第一支撑柱11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板51,每个第二支撑柱12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板51。
46.第一支撑柱11和第二支撑柱12远离固定板51的一侧分别设有沿竖直方向分布的螺纹孔52,锁紧组件5还包括夹四个夹紧板53,四个夹紧板53与四个固定板51一一对应设置。
47.每个夹紧板53分别穿过有多个螺栓54,螺栓54拧入螺纹孔52中。第二连接块4置于固定板51和夹紧板53之间,拧紧螺栓54,螺栓54带动夹紧板53与第二连接块4紧密抵接,夹紧板53和固定板51将第二连接块4固定,国定过程比较方便。
48.当需要调整第二连接块4的位置时,拧松螺栓54,夹紧板53不再夹紧第二连接块4,液压缸21的活塞杆可带动第二连接块4进行移动。
49.如图1和图2所示,位于同侧的第二支撑柱12和第三支撑柱13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块6,第三连接块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三连接块6之间转动连接有三个第三转动辊61,每个第三转动辊61的一端分别穿过第三转动辊61,第三连接块6固定连接有三个第三电机62。三个第三电机62与三个第三转动辊61一一对应,第三电机62的输出轴与第三转动辊61穿过第三连接块6的一端固定连接。
50.每个第三连接块6的上侧分别设有第四连接块7,第四连接块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四连接块7分别与第二支撑柱12和第三支撑柱13滑动连接,每个第四连接块7的上表面与顶板2的下表面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簧71。
51.两个第四连接块7之间转动连接有三个第四转动辊72,三个第四转动辊72与三个第三转动辊61一一对应,第四转动辊72与第三转动辊61抵接,弹簧71处于自然状态。
52.如图1 和图2所示,第三电机62的输出轴带动第三转动辊61转动,离开第一转动辊31和第二转动辊41钢板进入第三转动辊61和第四转动辊72之间。由于钢板具有一定的厚度,所以第四转动辊72向上移动,弹簧71被压缩。
53.钢板经过第三转动辊61和第四转动辊72时,第三转动辊61和第四转动辊72进一步对钢板进行压平工作,提高钢板的平整度。
54.在钢板经过第三转动辊61和第四转动辊72的过程中,由于钢板表面不是平整的,所以第四转动辊72与钢板接触的过程中,第四转动辊72会产生振动,弹簧71具有缓冲吸振的作用,尽可能使钢板平稳的经过第三转动辊61和第四转动辊72。
55.如图3和图4所示,第四连接块7靠近第二支撑柱12的一侧和靠近第三支撑柱13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滑块73,第二支撑柱12和第三支撑柱13靠近第四连接块7的一侧分别设有滑槽121,滑块73与滑槽121滑动连接。
56.当第四连接块7在竖直方向上发生位移时,滑块73在滑槽121内滑动,滑块73置于滑槽121内,对第四连接块7具有限位作用,增加第四连接块7发生位移时的稳定性。
57.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第一电机32带动第一转动辊31转动,第二电机42带动第二转动辊41转动,第三电机62带动第三转动辊61转动。钢板先经过第一转动辊31和第二转动辊41之间,第一转动辊31和第二转动辊41对钢板进行压平工作。离开第一转动辊31和第二转动辊41的钢板进入到第三转动辊61和第四转动辊72之间,第三转动辊61和第四转动辊72对钢板进一步进行压平工作。
58.实施例2
59.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三支撑柱13远离第三连接块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对第一支撑板8和第二支撑板9,第二支撑板9置于第一支撑板8的下侧。
60.两个第一支撑板8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刷毛辊81,两个第二支撑板9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刷毛辊91。
61.第一刷毛辊81的其中一端穿过第一支撑板8,第一支撑板8固定连接有第四电机82,第四电机82的输出轴与第一刷毛辊81穿过第一支撑板8的一端固定连接。
62.第二刷毛辊91的其中一端穿过第二支撑板9,第二支撑板9固定连接有第五电机92,第五电机92的输出轴与第二刷毛辊91穿过第二支撑板9的一端固定连接。
63.如图4和图5所示,第四电机82的输出轴带动第一刷毛辊81转动,第五电机92的输出轴带动第二刷毛辊91转动。离开第三转动辊61和第四转动辊72的钢板经过第一刷毛辊81和第二刷毛辊91之间,第一刷毛辊81和第二刷毛辊91对钢板的表面进行清洁,使钢板的表面洁净。
6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