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连轧机精轧抛钢速度的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8479976阅读:9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连轧机精轧抛钢速度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热轧过程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连轧机精轧抛钢速度的控制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对于热连轧机组而言,在涉及的精轧抛钢的速度控制,直接影响到卷取温度、带钢 卷型质量、带钢尾部质量的控制,为此,在现有的控制技术中,对于带钢尾部的运行速度均 进行控制,一般情况下,在薄规格的带钢抛钢过程中,采用了减速控制,即采用一定的减速 度,对带钢的尾部速度进行性控制,其基本控制为在L2中设置减速度,带钢运行速度以一 定的减速度进行减速,但在现场的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该减速度对运行中的带钢,尤其是 在乳制薄带钢(I. 5mm~2. 5)mm时,由于抛钢速度较高,带钢尾部容易起套运行不稳定,易 产生卷取边损,直接影响到带钢尾部质量及卷取的稳定性。
[0003] 申请号为CN02144825. 6,名称为《热轧带钢中间坯层流冷却方法》的专利,其核心 是在粗轧机出口处安装2~5组层流冷却装置,形成长度为L的层流冷却区,通过计算中间 坯每一点经过层流冷却区的时间tl和一块中间坯经过层流冷却区的总时间t2,按照中间 坯的钢种和规格计算出为使该中间坯冷却到所要求温度的冷却水流量Q,该方法主要适用 于各种类型的热轧带钢厂的中间坯控温轧制;
[0004] 申请号为CN200410021048. 7,名称为《一种带钢层流冷却装置及其控制冷却方法》 的专利,主要涉及将层流冷却区域划分为两个冷却区,同时具有强冷功能,在该专利技术 中,包括了带钢层流冷却装置及其控制冷却方法。其装置部分主要由上层流集管和下喷射 集管组成,冷却区包括主冷段和精冷段两部分,主冷段和精冷段均由多个上部层流集管组 和相应数量的下部喷射集管组组成。其控制冷却方法是由计算机通过设定计算和反馈、前 馈计算实现的。以达到卷取温度控制和冷却速度控制要求。
[0005] 申请号为CN02132975. 3,名称为《热轧带钢三段层流冷却工艺》的专利,提供的是 一种热轧带钢三段层流冷却工艺,该工艺技术上采用计算机对层流冷却控制,其特征在于 将带钢设为三段进行冷却,第一段是长为30m的头部段,第二段是带钢的中间段,第三段是 长为20m的尾部段,三段的冷却温度分别控制在:中间段等于目标卷取温度,头部段大于目 标卷取温度20~50°C,尾部段大于目标卷取温度20~40°C。该发明热轧带钢三段层流冷 却工艺可改善钢带的性能均匀性,解决了头部温度低带来热轧带钢生产薄规格易卡钢、生 产厚规格易摊钢的难题,同时由于钢带性能均匀性的改善更好地满足了下道工序的要求。
[0006] 上述的三项专利技术,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存在一定的关联度,主要涉及了带钢 在层流冷却控制过程中涉及的温度控制,但未涉及并解决本技术方案中对于带钢在减速控 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7]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热连轧机精轧抛钢速度的控制方法,其具体技 术方案如下:
[0008] -种热连轧机精轧抛钢速度的控制方法,通过机架速度检测仪、夹送辊速度检测 仪、输送辊道速度检测仪配合基础自动化级控制机及过程控制机,按照工艺设定的要求对 精轧与卷取工序之间层流冷却区域的输送辊道速度进行控制,间接实现对带钢实现对带钢 与输送辊道的张力的间接控制控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09] Sl :机架速度检测仪实时读取当前机架速度值并反馈至基础自动化级控制机,夹 送辊速度检测仪实时读取当前夹送辊速度值并反馈至基础自动化级控制机,基础自动化级 控制机根据读取的当前机架速度值及当前夹送辊速度值,并结合按照工艺设定要求确立并 下发至基础自动化级控制机的带钢尾部位置基准点,根据速度时间位移之间的函数关系, 实现对带钢尾部离开成品机架前位置的实时监控;
[0010] S2 :当检测到带钢尾部到达输送辊道时,由基础自动化级控制机读取来自输送辊 道速度检测仪的速度值,并传输至过程控制机,由过程控制机根据带钢的厚度及钢种计算 出带钢加减速的补偿值,结合当前输送辊道速度值,计算出修正后的输送辊道速度值,下发 至基础自动化级控制机,用以完成对输送辊道速度的第一次修正;
[0011] S3 :将输送辊道进行分组,当每组的输送辊道速度检测仪检测到带钢到达当前组 辊道时,均向基础自动化级控制机发出信号,由基础自动化级控制机通知过程控制机计算 出当前组输送辊道的第二次速度修正计算,并下发至基础自动化级控制机,用以完成对当 前组输送辊道速度的第二次修正。
[0012]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热连轧机精轧抛钢速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l 中,所述的按照工艺设定要求确立并下发至基础自动化级控制机的带钢尾部位置基准点根 据带钢轧制力的信号跳变值确立。
[0013]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热连轧机精轧抛钢速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l 中,所述的根据速度时间位移之间的函数关系,实现对带钢尾部离开成品机架前位置的实 时监控,其中速度时间位移之间的函数关系为:L te = Vltell X Ts_t+LTE_,其中
[0014] Lte :带钢尾部的位置跟踪,单位m ;
[0015] Lte M :前一个扫描周期时的带钢尾部的位置跟踪,单位m ;
[0016] Vltoll :夹送棍的速度,单位m/s ;
[0017] Tscant :PLC的扫描周期,单位s。
[0018]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热连轧机精轧抛钢速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 中,所述的由过程控制机根据带钢的厚度及钢种计算出带钢加减速的补偿值,结合当前输 送辊道速度值,计算出修正后的输送辊道速度值,具体为:
【主权项】
1. 一种热连轧机精轧抛钢速度的控制方法,通过机架速度检测仪、夹送辊速度检测仪、 输送辊道速度检测仪配合基础自动化级控制机及过程控制机,按照工艺设定的要求对精轧 与卷取工序之间层流冷却区域的输送辊道速度进行控制,间接实现对带钢实现对带钢与输 送辊道的张力的间接控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 51 :机架速度检测仪实时读取当前机架速度值并反馈至基础自动化级控制机,夹送辊 速度检测仪实时读取当前夹送辊速度值并反馈至基础自动化级控制机,基础自动化级控制 机根据读取的当前机架速度值及当前夹送辊速度值,并结合按照工艺设定要求确立并下发 至基础自动化级控制机的带钢尾部位置基准点,根据速度时间位移之间的函数关系,实现 对带钢尾部离开成品机架前位置的实时监控; 52 :当检测到带钢尾部到达输送辊道时,由基础自动化级控制机读取来自输送辊道速 度检测仪的速度值,并传输至过程控制机,由过程控制机根据带钢的厚度及钢种计算出带 钢加减速的补偿值,结合当前输送辊道速度值,计算出修正后的输送辊道速度值,下发至基 础自动化级控制机,用以完成对输送辊道速度的第一次修正; 53 :将输送辊道进行分组,当每组的输送辊道速度检测仪检测到带钢到达当前组辊道 时,均向基础自动化级控制机发出信号,由基础自动化级控制机通知过程控制机计算出当 前组输送辊道的第二次速度修正计算,并下发至基础自动化级控制机,用以完成对当前组 输送辊道速度的第二次修正。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连轧机精轧抛钢速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 骤S1中,所述的按照工艺设定要求确立并下发至基础自动化级控制机的带钢尾部位置基 准点根据带钢轧制力的信号跳变值确立。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连轧机精轧抛钢速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 骤S1中,所述的根据速度时间位移之间的函数关系,实现对带钢尾部离开成品机架前位置 的实时监控中,速度时间位移之间的函数关系为:L TE = VK()11XTsc;ant+LTE _, 其中, LTE :带钢尾部的位置跟踪,单位m ; LTEJM :前一个扫描周期时的带钢尾部的位置跟踪,单位m ; VKoll :夹送棍的速度,单位m/s ; Tsc;ant :PLC的扫描周期,单位s。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连轧机精轧抛钢速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 骤S2中,所述的由过程控制机根据带钢的厚度及钢种计算出带钢加减速的补偿值,结合当 前输送辊道速度值,计算出修正后的输送辊道速度值,具体为:
其中, VSMP :修正后的带钢速度,单位m/s ; a =f(g,h):带钢加减速的补偿值,单位m/s2; S :过程机下发的减速距离,单位为m ; h :带钢成品实际厚度; g :钢种分类。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连轧机精轧抛钢速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 骤S3中,所述的将输送辊道进行分组根据逆变器的容量进行。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连轧机精轧抛钢速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 骤S3中,所述的过程控制机计算出当前组输送辊道的第二次速度修正计算具体为: =vstripx(i-e),其中, VM1':当前组棍道速度,单位m/s ; Vstrip :修正后的带钢速度,单位m/S ; 3 :辊道速度修正量。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热连轧机精轧抛钢速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h值通过测厚仪检测并反馈至基础自动化级控制机。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热连轧机精轧抛钢速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3取值范围为5% -20%。
9.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连轧机精轧抛钢速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带钢轧制力的信号跳变值为二次修正后的数值。
【专利摘要】一种热连轧机精轧抛钢速度的控制方法,通过机架速度检测仪、夹送辊速度检测仪、输送辊道速度检测仪配合基础自动化级控制机及过程控制机,按照工艺设定的要求对精轧与卷取工序之间层流冷却区域的输送辊道速度进行减速修正及分段减速的控制,具体通过在减速点的控制上采用二次跟踪定位结合在尾部的减速控制过程采用二次修正的方式,实现对带钢与输送辊道的张力的间接控制。
【IPC分类】B21B37-46
【公开号】CN104801550
【申请号】CN201410033194
【发明人】荣鸿伟, 周兴泽, 高志玲, 徐欣磊
【申请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4年1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