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真空压铸用的真空截止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7496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真空压铸用的真空截止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铸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真空压力铸造用的真空截止阀。
背景技术
压力铸造(简称压铸)是使液态金属在高压作用下,以极高的速度充填模具型腔,并在 压力作用下冷却凝固而获得铸件的一种成形工艺。由于金属液以高速喷射状态充填型腔,型 腔中的气体不可避免地会巻入到金属液中,并以气孔形式存留于铸件内,导致压铸件的力学 性能不高,且不能进行热处理和焊接。
真空压铸法是将型腔中的气体抽出,金属液在真空状态下充填型腔,因而巻入的气体少, 铸件的力学性能高。并且真空压铸和普通压铸方法一样,操作方便,不降低生产效率。真空 压铸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如何确保压铸时型腔中的金属液不进入真空系统,防止堵塞真空管 道。而起到阻碍金属液体进入真空系统管道作用的便是真空截止阀。
先前所知道的真空截止阀结构,多采用两活塞间齿轮传动,或者直接将两活塞联结为一 体。齿轮传动虽然可以达到较高的灵敏度,但结构复杂,且齿牙容易磨损而导致移位产生差 异,从而造成了高故障率;将两活塞联结为一体则简单可靠,但两活塞位移比例恒定为1: 1, 灵敏度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灵敏度高的高真空压铸用的真空截止阀。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真空压铸用的真空截止阀,具有 一动型阀体l、 一定型阀体2与一定型压板3;在动型阀体1与定型阀体2间具有一导入流路13,
导入流路13与一成型模具相接,动型阀体1有一进料口14,进料口14与导入流路13相通;定 型阀体2有一出气口15,出气口15的一端与抽气设备相接,出气口15的另一端与从动活塞腔 相通;定型阀体2上设置有主动活塞套安置孔与从动活塞套安置孔,两孔中间由一容置槽16 相连通;主动活塞套4位于主动活塞套安置孔内,主动活塞5位于主动活塞套4的主动活塞腔 内;从动活塞套6位于从动活塞套安置孔内,从动活塞7位于从动活塞套6的从动活塞腔内, 从动活塞7的外端部为锥体,从动活塞套6的从动活塞腔外端口为与从动活塞7的外端部相配
套的锥面;主动活塞腔、从动活塞腔分别与导入流路13相通;其特征在于容置槽16中放置
一杠杆8,从动活塞套6上开有杠杆槽口,杠杆8的一端通过从动活塞套6上的杠杆槽口与从动 活塞7相连,杠杆8的另一端从主动活塞腔口外侧穿过,杠杆8为斜块状,杠杆8的斜面与定型 压板3之间设置有顶板9;定型阀体2上设有复位导杆通孔,复位导杆通孔与容置槽16相连通, 定型压板3上设有复位导杆槽,复位挡板10上设有复位导杆孔,复位导杆ll的一端位于定型 压板3上的复位导杆槽内,复位导杆11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弹簧12、复位挡板10上的复位导杆 孔、定型阀体2上的复位导杆通孔位于定型阀体2外,复位挡板10位于杠杆8与定型压板3之间
并与杠杆8相接触。
所述的定型阀体2上的复位导杆通孔为2个,复位挡板10上的复位导杆孔为2个,定型压 板3上的复位导杆槽为2个,复位导杆11为2根,弹簧12为2个。
本实用新型采用杠杆8,使主动活塞5与从动活塞7联动(即采用了杠杆传动方式),两 活塞位移比大于2,可获得满意的灵敏度,且结构简单稳定,保证了高的可靠性。
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定型阀体2镶嵌可更换活塞套的设计,避免了结构复杂的 定型在工作过程中磨损,进一步降低了制造成本及维护费用。

图l为本实用新型自锁状态下的组合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锁解除且开启状态下的组合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闭合状态下的组合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自锁状态下自锁及复位机构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自锁解除状态下自锁及复位机构的剖视图。
图中l-动型阀体,2-定型阀体,3-定型压板,4-主动活塞套,5-主动活塞,6-从动活 塞套,7-从动活塞,8-杠杆,9-顶板,10-复位挡板,l卜复位导杆,12-弹簧,13-导入 流路,14-进料口, 15-出气口, 16-容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l、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真空截止阀的结构改进。
一种高真空压铸用的真空截止阀,具有一动型阀体l、 一定型阀体2与一定型压板3;在
动型阀体1与定型阀体2间具有一导入流路13,导入流路13与一成型模具相接,动型阀体l有 一进料口14,进料口14与导入流路13相通;定型阀体2有一出气口15,出气口15的一端与抽 气设备相接,出气口15的另一端与从动活塞腔相通;定型阀体2上设置有主动活塞套安置孔 与从动活塞套安置孔,两孔中间由一容置槽16相连通;主动活塞套4位于主动活塞套安置孔 内,主动活塞5位于主动活塞套4的主动活塞腔内;从动活塞套6位于从动活塞套安置孔内, 从动活塞7位于从动活塞套6的从动活塞腔内,从动活塞7的外端部为锥体,从动活塞套6的从 动活塞腔外端口为与从动活塞7的外端部相配套的锥面(从动活塞7縮回时密封从动活塞腔外 端口);主动活塞腔、从动活塞腔分别与导入流路13相通;容置槽16中放置一杠杆8,从动活 塞套6上开有杠杆槽口,杠杆8的一端通过从动活塞套6上的杠杆槽口与从动活塞7相连,杠杆 8的另一端从主动活塞腔口外侧穿过(主动活塞5与杠杆8相接触),杠杆8为斜块状,杠杆8的 斜面与定型压板3之间设置有顶板9 (杠杆8可小幅度摆动);定型阈体2上设有复位导杆通孔, 复位导杆通孔与容置槽16相连通,定型压板3上设有复位导杆槽,复位挡板10上设有复位导 杆孔,复位导杆11的一端位于定型压板3上的复位导杆槽内,复位导杆ll的另一端依次穿过 弹簧12、复位挡板10上的复位导杆孔、定型阀体2上的复位导杆通孔位于定型阀体2外,复位 挡板10位于杠杆8与定型压板3之间并与杠杆8相接触(杠杆8、顶板9、复位挡板IO、复位导 杆ll、弹簧12构成自锁及复位机构,弹簧12以提供回复力)。
所述的定型阀体2上的复位导杆通孔为2个,复位挡板10上的复位导杆孔为2个,定型
板3上的复位导杆槽为2个,复位导杆11为2根,弹簧12为2个。 本实用新型的真空截止阀有两种工作状态
1. 如图1所示,压铸模具处于打开状态,真空截止阀锁死,图4所示为此时锁定及复位
机构的详细状态。
2. 如图2、图3所示,压铸模具闭合,真空截止阀解除锁死,图5所示为此时锁定及复位 机构的详细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真空截止阀的具体运作过程为压铸开始时,压铸模具闭合,动型阀体l 随定模推动复位导杆ll,真空截止阀解除锁死状态(即杠杆8可小幅度摆动)。当金属液经 由进料口14压射进入导入流路13时,它首先接触并由冲击力推动主动活塞5,主动活塞5又推 动杠杆8,从而带动从动活塞7,使其闭合(从动活塞7缩回时密封从动活塞腔外端口,出气 口15与导入流路13不通),真空阀关闭,如图3所示。这一过程在金属液到达从动活塞7之前 完成。当压铸过程完成后,压铸模具打开,被压縮的弹簧12推动复位挡板10及复位导杆11, 通过杠杆8带动从动活塞7,使真空截止阀复位打开(从动活塞腔与导入流路13相通,即出气 口15与导入流路13相通),如图2所示。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所 有范围应以专利权利要求范围为准,凡专利范围的精神与其类似变化的实施例与近似结构, 皆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中。
权利要求1.高真空压铸用的真空截止阀,具有一动型阀体(1)、一定型阀体(2)与一定型压板(3);在动型阀体(1)与定型阀体(2)间具有一导入流路(13),导入流路(13)与一成型模具相接,动型阀体(1)有一进料口(14),进料口(14)与导入流路(13)相通定型阀体(2)有一出气口(15),出气口(15)的一端与抽气设备相接,出气口(15)的另一端与从动活塞腔相通;定型阀体(2)上设置有主动活塞套安置孔与从动活塞套安置孔,两孔中间由一容置槽(16)相连通;主动活塞套4位于主动活塞套安置孔内,主动活塞(5)位于主动活塞套(4)的主动活塞腔内;从动活塞套(6)位于从动活塞套安置孔内,从动活塞(7)位于从动活塞套(6)的从动活塞腔内,从动活塞(7)的外端部为锥体,从动活塞套(6)的从动活塞腔外端口为与从动活塞(7)的外端部相配套的锥面;主动活塞腔、从动活塞腔分别与导入流路(13)相通;其特征在于容置槽(16)中放置一杠杆(8),从动活塞套(6)上开有杠杆槽口,杠杆(8)的一端通过从动活塞套(6)上的杠杆槽口与从动活塞(7)相连,杠杆(8)的另一端从主动活塞腔口外侧穿过,杠杆(8)为斜块状,杠杆(8)的斜面与定型压板(3)之间设置有顶板(9);定型阀体(2)上设有复位导杆通孔,复位导杆通孔与容置槽(16)相连通,定型压板(3)上设有复位导杆槽,复位挡板(10)上设有复位导杆孔,复位导杆(11)的一端位于定型压板(3)上的复位导杆槽内,复位导杆(11)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弹簧(12)、复位挡板(10)上的复位导杆孔、定型阀体(2)上的复位导杆通孔位于定型阀体(2)外,复位挡板(10)位于杠杆(8)与定型压板(3)之间并与杠杆(8)相接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真空压铸用的真空截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型阀体 (2)上的复位导杆通孔为2个,复位挡板(10)上的复位导杆孔为2个,定型压板(3)上的复位导杆槽为2个,复位导杆(11)为2根,弹簧(12)为2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截止阀。高真空压铸用的真空截止阀,具有一动型阀体(1)、一定型阀体(2)与一定型压板(3);其特征在于容置槽(16)中放置一杠杆(8),杠杆(8)的一端通过从动活塞套(6)上的杠杆槽口与从动活塞(7)相连,杠杆(8)的另一端从主动活塞腔口外侧穿过,杠杆(8)为斜块状,杠杆(8)的斜面与定型压板(3)之间设置有顶板(9);复位导杆(11)的一端位于定型压板(3)上的复位导杆槽内,复位导杆(11)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弹簧(12)、复位挡板(10)上的复位导杆孔、定型阀体(2)上的复位导杆通孔位于定型阀体(2)外,复位挡板(10)位于杠杆(8)与定型压板(3)之间并与杠杆(8)相接触。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灵敏度高的特点。
文档编号B22D17/20GK201061824SQ200720085340
公开日2008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21日
发明者里 万, 欢 潘, 赵芸芸 申请人:武汉工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