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空冷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7955阅读:18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处理空冷平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热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高速工具钢盐浴炉淬火过程中的空冷平台。
背景技术
金属材料热处理中的空冷一般分为在静止空气中自然冷却和吹风冷却两大类。在静止空气中自然冷却时,冷却比较均匀,但冷却速度缓慢,生产周期长,有进一步氧化脱碳的风险。吹风冷却能提高冷却速度,大大缩短生产周期,但却有冷却不均匀,更容易引起变形开裂等缺陷。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高效实用的热处理空冷平台。·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处理空冷平台,包括空冷平台箱体和鼓风机,空冷平台箱体四周密闭、开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处设置有鼓风机,出风口设置在空冷平台箱体的顶面上,出风口大
小可调。所述空冷平台箱体内部设置有支撑框架。所述进风口对应鼓风机出气通道的大小配套安装。所述出风口表面固定有钢丝网。所述出风口表面设置有两块盖板、盖板通过铰链连接在空冷平台箱体上。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制造了一种适用于高速工具钢盐浴炉淬火的热处理空冷平台,同时也适用于金属材料其他热加工方法中需要空冷的场合。使用实用新型时,将经盐浴炉处理后的高速工具钢工件置于空冷平台上,通过使空气强制对流,加速高速钢工件的冷却速度,同时消除高速钢工件由于摆放位置等因素引起的冷却速度不均匀现象。在实现上述功能的同时,该装置将同步收集高速钢工件盐浴热处理时带出的钡盐等重金属盐,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I的A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表不1-框架、2-箱体、3-鼓风机、4-盖板、5-钢丝网、6-压条、7-铰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 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金属热处理空冷平台。该空冷平台由空冷平台箱体2和鼓风机3两部分组成,空冷平台箱体2四周密闭、开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处设置有鼓风机3,出风口设置在空冷平台箱体2的顶面上,出风口大小可调。其中,箱体2由角钢焊成框架1,在框架I的前、后、左、右和底面用不锈钢钢板焊接为密封的铁箱,并在前、后、左、右面上任选一面依据鼓风机3的出气口大小开孔(进风口)。在框架I的顶面、也就是的工作面上焊接两根竖向角钢,角钢下面从边缘起,每隔一段距离均匀焊接一根支撑,支撑也由角钢制成。在框架I的上表面铺上不锈钢钢丝网5,并使用钢带制成的压条6压紧、点焊固定在钢丝网5上,防止钢丝网5翘曲变形。在钢丝网5之上用活动铰链7安装两扇可调节大小的盖板4,盖板4可横向对开,另外,在每扇盖板4上开一个出风圆孔,用于根据使用需求调节工作台面的大小,以便于更有效的利用鼓风机3。鼓风机3安装固定于箱体2旁,使其出气口嵌入箱体2上的进风口内并密封。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空冷平台使用时,将工件放置在不锈钢钢丝网5上,根 据需要开启一台鼓风机3或全开。工件量少时盖上盖板4,仅使用2个出风圆孔进行空冷作业;量多时则将盖板4全开。工件的冷却速度由开启的鼓风机3的功率、及参与工作的空冷平台面积决定,冷却速度比在静止空气中自然冷却提高一倍以上。由于工件与钢丝网5只是点接触,工件通过接触面热传递冷却的影响可忽略,因此工件各表面的冷却方式及冷却状态近似相当,工件冷却可视为均匀冷却。工件上的氧化皮和热处理残盐等废弃物脱落后直接落入箱体2内,只要定期拆下不锈钢钢丝网5对箱体2内部进行清理,即可避免这些废弃物污染环境。
权利要求1.一种热处理空冷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冷平台箱体和鼓风机,空冷平台箱体四周密闭、开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处设置有鼓风机,出风口设置在空冷平台箱体的顶面上,出风口大小可调。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热处理空冷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冷平台箱体内部设置有支撑框架。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热处理空冷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对应鼓风机出气通道的大小配套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热处理空冷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表面固定有钢丝网。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热处理空冷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表面设置有两块盖板、盖板通过铰链连接在空冷平台箱体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高效实用的热处理空冷平台,包括空冷平台箱体和鼓风机,空冷平台箱体四周密闭、开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处设置有鼓风机,出风口设置在空冷平台箱体的顶面上,出风口大小可调。该空冷平台的应用很好地避免了上述缺陷,既保证了快速空冷,又保证了冷却的均匀性,同时还对氧化皮、热处理残盐等废弃物经行了收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能够实现金属热处理时快速、均匀空冷,并且同时收集热处理产生的废弃物的装置。
文档编号C21D1/62GK202595196SQ20122018286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6日
发明者李彬, 谭康, 刘文泽 申请人: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