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久性优异的带状冲切刀具用钢板及带状冲切刀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7135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耐久性优异的带状冲切刀具用钢板及带状冲切刀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弯曲加工性及耐久性都优异的带状冲切刀具用钢板,其从钢板表面起超过200μm的基底部具有含有C:0.40~0.80质量%、Nb:0.10~0.50质量%的化学组成,且具有在贝氏体中或回火马氏体中存在1.0体积%以上的由渗碳体构成的球状碳化物、当量圆直径0.5μm以上的含Nb碳化物的存在密度为10.0个以上/900μm2的金属组织,将硬度调整为300~450HV,在表层部具有由铁素体单相组织构成的厚度5μm以上的脱碳表层,在表层15μm区域内,当量圆直径0.5μm以上的含Nb碳化物的存在密度为0~5.0个/900μm2。
【专利说明】耐久性优异的带状冲切刀具用钢板及带状冲切刀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带状冲切刀具所使用的钢板及其带状冲切刀具,该冲切刀具用于冲切硬纸板、纸板、树脂片材、皮革等。
【背景技术】
[0002]上述的带状冲切刀具具有汤姆逊刀、裁切钢条(>一>)、冲模等称呼,是在由钢铁材料构成的带状薄板的一侧端部形成有前端尖细的刀尖的刀具。在使用带状冲切刀具时,预先通过激光加工等,在胶合板等上形成规定的冲切形状的槽,然后将带状冲切刀具的无刀尖侧的端部嵌入上述的槽内,制作称为“木模”的冲切模。此时,将带状冲切刀具以与槽嵌合的方式弯曲加工成规定的形状。由于槽的深度比带状冲切刀具的宽度浅,因此刀尖从胶合板的板面突出,在刀具的周围粘贴有比刀尖的突出量稍厚的弹性体块。而且,当将被冲切材料放在该木模上受压而进行切割时,冲切成规定形状的冲切件就通过弹性体的反作用力而被推回,从而容易地取出。
[0003]作为带状冲切刀具,除具备作为刀具的“锋利度”及“耐久性”优异这些方面以外,还具备在制作木模时容易进行弯曲半径小的弯曲加工的特性,即,要求“弯曲加工性”优异。
[0004]以往,为了实现优异的“锋利度”,通常需要使刀尖部硬,且使刃磨加工部整体的刚性高,为了确保“耐久性”,需要使刀尖部及其附近的耐磨性高。因此,采用通过调质热处理(恒温相变处理、淬火、回火处理等)来制成以贝氏体及回火马氏体为主体的硬质金属组织的方法以及通过高频淬火处理刀尖部而使其显著硬化的方法。
[0005]另一方面,作为确 保“弯曲加工性”的方法,采用的是对钢板的表层部进行脱碳处理而形成C含量少的表层(脱碳表层)的方法。在将材料提供给淬火、回火等调质热处理以后,脱碳表层也维持铁素体单相的组织状态,通过该脱碳表层来防止弯曲加工成规定的形状时的裂纹。
[0006]作为可通过如上所述的调质热处理而硬化、通过高频淬火处理而使刀尖部显著硬化及形成脱碳表层的钢种,可举出例如Jis标准规定的S55C、SAE1050、SAE1055等。在这些钢种中,通过恒温相变或回火,能够赋予其280HV以上、或者进一步300HV以上的硬度和适度的韧性,而且,通过刀尖的高频淬火,也能够得到500HV以上的硬度。另外,通过适当地控制气氛的热处理能够形成脱碳表层。
[0007]图1示意地显示了通过形成脱碳表层而改善了弯曲加工性的以往通常的带状冲切刀具的剖面构造。对脱碳表层的厚度进行了夸张描画(在后述的图2中相同)。在钢板原材料阶段中,已实施了脱碳退火和调质热处理,表面附近的脱碳表层成为软质的铁素体单相组织,其以外的部分成为以贝氏体或回火马氏体为主体的强韧组织。在带状材料的侧端部具有前端尖细的刃磨加工部,其他部分为主干部。通过对刀尖高频淬火,能够形成“刀尖淬火部”。在这种情况下,可将刀尖硬度调整到500HV以上。
[0008]近年来,因环境问题等理由,家电制品等的包装、缓冲材料正在从发泡苯乙烯向硬纸板过渡,另外,封装的设计也正在提高。而且,利用计算机使得缓冲材料等的设计变得迅速且容易进行。因此,需要比以往更多种多样且复杂形状的冲切相对应,带状冲切刀具要提供给更严格的弯曲加工。在这种情况下,在形成有脱碳表层的带状冲切刀具中,与主干部相t匕,在刃磨加工部产生裂纹而成为问题。由于在刃磨加工部没有脱碳表层,因此在严格的弯曲加工中,该部分的“弯曲加工性”变得重要。
[0009]因此,如专利文献I所示,开发了一种通过制成包含一定量的球状碳化物的组织状态,既确保刀具的“耐久性”又显著改善刀尖部的“弯曲加工性”的技术。
[0010]现有技术文献
[0011]专利文献
[0012]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1522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3]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4]根据专利文献I的技术,可提供一种也可与近年来的严格的弯曲加工需求相对应的带状冲切刀具。但是,最近对带状冲切刀具的要求变得更加严格,因此开始寻求比以往更耐长期使用的“耐久性”高的带状冲切刀具。
[0015]本发明是提供具有良好的“弯曲加工性”,且进一步改善了“耐久性”的带状冲切刀具的发明。
[0016]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7]已经明确,上述目的可通过以含有Nb而除表层部以外分散有含Nb碳化物的组织状态的钢板作为材料来实现。
[0018]即,在本发明中 ,提供的是一种耐久性优异的带状冲切刀具用钢板,其在将距钢板的两侧的表面分别为200 μ m以下的深度区域称为“表层部”,且将比其更靠板厚方向内部的区域称为“基底部”时,
[0019]基底部具有含有C:0.40-0.80质量%、Nb:0.10-0.50质量%的化学组成,且具有在贝氏体中或回火马氏体中存在1.0体积%以上的由渗碳体构成的球状碳化物、当量圆直径LOym以上的含Nb碳化物的存在密度为10.0个以上/900 μ m2的金属组织,将其硬度调整为265-450HV,优选调整为300-450HV。
[0020]表层部具有由铁素体单相组织构成的厚度为5 μ m以上,优选5-20 μ m的脱碳表层,在从表面到15 μ m深度的区域(称为“表层15 μ m区域”)内,当量圆直径LOymWi的含Nb碳化物的存在密度为O-5.0个/900 μ m2。
[0021]另外,在上述基底部,具有在贝氏体中或回火马氏体中存在1.0体积%以上的由渗碳体构成的球状碳化物,当量圆直径0.5 μ m以上的含Nb碳化物的存在密度为10.0个以上/900 μ m2的金属组织,也可以将硬度调整为265-450HV。在这种情况下,可在上述表层15μπι区域内当量圆直径0.5μπι以上的含Nb碳化物的存在密度降低到O-5.0个/900 μ m2。
[0022]在此,含Nb碳化物是以Nb碳化物为主体的碳化物,通过EDX的分析等,能够将其与渗碳体区别开来。可通过对平行于板厚方向的剖面的显微镜观察像进行图像分析来确定由渗碳体构成的球状碳化物的量及含Nb碳化物的存在密度。当量圆直径相当于设想一个与呈现在测定剖面内的晶粒的面积相等的圆时该圆的直径。含Nb碳化物的存在密度的测定通过观察4500 μ m2 (900 μ m2X 5个视野部分)以上的区域,并统计存在于该区域内的含Nb碳化物晶粒中的具有上述规定的当量圆直径(0.5μπι&±*1.0μπι&±)的晶粒的总数,然后换算为每900 μ m2的密度来进行。在表层15 μ m区域内,只要通过观察5个视野以上的在板厚方向上具有15 μ m长度的I边的15X60 μ m( = 900 μ m2)的矩形区域来进行即可。横跨观察区域的边界而存在的含Nb碳化物在其面积的一半以上存在于该区域的情况计为I个。
[0023]表层部的“铁素体单相组织”是指不存在通过贝氏体及马氏体等的相变而产生的金属相,且基质(金属基底)为铁素体单相的组织。
[0024]作为基底部的具体化学组成,以质量%计,可举出C:0.40~0.80%、S1:0.05~0.50%、Mn:0.14 ~2.0%、P:0.002 ~0.020%、S:0.0005 ~0.020%、Cr:0.01 ~1.00%、Nb:0.10 ~0.50%、Mo:0 ~0.50%、V:0 ~0.50%、Ni:0 ~2.0%、B:0 ~0.005%,余量为 Fe 及不
可避的杂质。
[0025]钢板的板厚例如为0.4~1.5mm。
[0026]另外,在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在由上述钢板构成的带状材料的侧端部具有前端尖细的刃磨加工部的带状冲切刀具。刀尖即使由调整为265~450HV或300~450HV的基底部构成也不要紧,但具有将基底部的组织淬火而成的硬度500HV以上的刀尖淬火部的刀尖在锋利度方面更有效。
[0027]发明效果
[0028]根据本发明,在具有良好的弯曲加工性的带状冲切刀具方面,能够提供耐久性特别高的带状冲切刀具。该冲切刀具通过在基底部以适当的密度存在含Nb碳化物,而使刃磨加工部的耐磨性优异,因此长期维持了最初的锋利度及冲切精度。对刀尖实施了高频淬火的带状冲切刀具其寿命相对于不利用由含Nb碳化物产生的耐磨性提高作用的以往通常的高频淬火后的冲切刀具而言,变为约2倍。由于即使不实施高频淬火,也具有传统刀具的约
1.5倍的寿命,因此也可通过省略高频淬火的工序来降低制造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示意地显示了通过形成脱碳表层而改善了弯曲加工性的以往通常的带状冲切刀具的剖面构造的图;
[0030]图2是示意地显示了使用具有脱碳表层的以往带状冲切刀具时成为问题的刃磨加工部的磨损形态的图;
[0031]图3是示意地显示了遵循本发明的带状冲切刀具用钢板平行于板厚方向的剖面的剖面构造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图2是示意地显示了使用具有脱碳表层的以往带状冲切刀具时成为问题的刃磨加工部的磨损形态。在刃磨加工部磨损剧烈,其结果是刃磨加工部的刚性下降,切割尺寸精度变差。另外,由于在切割中不能充分赋予使已切开的材料部分向两侧分离的力,因此锋利度也变差。本发明通过改善刃磨加工部的耐磨性,来提高刀具的耐久性。
[0033]图3是示意地显示了遵循本发明的带状冲切刀具用钢板的平行于板厚方向的剖面的剖面构造。相对于板厚极为夸张地描绘了表面附近的各区域的厚度。在本说明书中,将从表面到200 μ m深度的区域称为“表层部”,将比其更靠板厚方向内部的区域称为“基底部”。表层部和基底部并不意味着组织状态不同,而是仅表示距表面的深度位置导致的区域的不同。即,并不是在表层部和基底部的边界发生了急剧的组织变化。但是,至少可以说基底部是不受脱碳退火的影响的区域。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从表面到15ym深度的区域称为“表层15 μ m区域”。在这种情况下,也并非意味着在表层15 μ m区域的边界组织发生了急剧变化。
[0034]〔基底部的化学组成〕
[0035]基底部的化学组成大致原样地反映了熔炼时钢的化学组成。下面,化学组成的“ %”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就是“质量%”的意思。
[0036]C是在确保钢材强度方面重要的元素。在带状冲切刀具的用途中,基底部的硬度需要达到265HV以上,根据用途,有时要求达到300HV以上。另外,在对刀尖进行了淬火时有时也要求得到500HV以上的硬度。考虑到这些情况,使用至少含有0.4%以上C的钢。但是,当C含量超过0.8%时,贝氏体或回火马氏体的韧性就下降,弯曲加工性就劣化,因此在本发明中使用C:0.4-0.8%的钢。
[0037]Nb是为形成以NbC为主体的硬质的含Nb碳化物的重要的元素。以适度的密度分散于基底部的含Nb碳化物对耐磨性的改善极其有效。另外,Nb具有使贝氏体组织或回火马氏体组织中的原奥氏体粒径微细化的作用,在弯曲加工时有效防止了刃磨加工部的裂纹。种种研究的结果是,为了充分发挥上述效果,需要将Nb含量设为0.10%以上。但是,含有过剩的Nb是降低弯曲加工性的原因,因此将Nb含量设为0.50%以下。
[0038]关于C、Nb以外的 钢成分,只要在可得到后述的金属组织且无损弯曲加工性的范围内调整即可。例如,可例示如下所述的钢成分。
[0039]Si是对钢的脱氧有效的元素,优选将其设为0.05-0.50%的含量。
[0040]MnXr具有提高淬透性的作用,对得到均匀的贝氏体组织或回火马氏体组织有效。Mn含量优选设为0.14-2.0%, Cr含量优选设为0.01-1.00%。Mn含量更优选设为0.20%以上。
[0041]P、S由于会成为降低钢的韧性的原因,因此优选其含量为低的,但过度的脱P JAs会提高制钢的负担,因此不优选。只要将P含量设为0.002-0.020%,S含量设为0.0005-
0.020%的范围即可。
[0042]其他成分,根据需要,也可以含有Mo:0.50%以下、V:0.50%以下、N1:2.0%以下、B:
0.005%以下的一种以上。
[0043]〔基底部的金属组织〕
[0044]基底部的金属组织为了确保作为刀具的基本特性的硬度及耐磨性,采用以贝氏体或回火马氏体为主体的组织。优选不存在铁素体或珠光体组织。成为贝氏体组织还是成为回火马氏体组织,这取决于热处理过程。即,前者可通过自奥氏体区域的冷却过程中的恒温相变处理而得到,后者可通过在自奥氏体区域的淬火处理中在形成马氏体组织以后再进行回火处理而得到。在带状冲切刀具的用途中,优选将基底部的硬度调整为265-450HV,更优选为300-450HV。
[0045]为了改善基底部露出的刃磨加工部的弯曲加工性,制成将上述的贝氏体组织或回火马氏体组织作为基体,进而在其中分散由渗碳体构成的球状碳化物的组织状态。种种研究的结果是,在基底部存在1.0体积%以上的球状碳化物时,弯曲加工性显著提高。可认为分布于基底部的球状碳化物在受到弯曲变形时,会引起周围的基质(贝氏体或回火马氏体)的微观屈服,由此,牵涉到裂纹的基质的局部应力集中得以避免,从而提高了弯曲加工性。球状碳化物的粒径(当量圆直径)优选为0.2-4.0 μ m。
[0046]〔基底部的含Nb碳化物〕
[0047]基底部在刃磨加工部露出于表面,其易受磨损引起的损伤(参照图2)。在本发明中,为了提高基底部的耐磨性,采用使含Nb碳化物分散的方法。含Nb碳化物是以NbC为主体的硬质化合物。确认当含Nb碳化物出现并散布在刃磨加工部的表面时,该表面滑动变得良好,摩擦面不易磨损。根据发明人的详细研究,在基底部,在当量圆直径1.0μ m以上的含Nb碳化物的存在密度为10.0个以上/900 μ m2时,对于硬纸板的耐磨性显著提高。另外,根据发明人的研究可知,当量圆直径不足0.5-1.0 μ m的较微细的含Nb碳化物也对基底部的耐磨性提高有效。种种研究的结果是,如果当量圆直径0.5 μ m以上的含Nb碳化物的存在密度为10.0个以上/900 μ m2时,则即使在当量圆直径1.0 μ m以上的含Nb碳化物的存在密度不足10.0个/900 μ m2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确保对于硬纸板的耐磨性。基底部的含Nb碳化物的存在密度可主要通过钢中的Nb含量来控制。当存在太多量的含Nb碳化物时,有时会损害弯曲加工性,因此通常当量圆直径1.0 μ m以上或0.5 μ m以上的含Nb碳化物的存在密度只要都设为在基底部30.0个以下/900 μ m2的范围即可,也可以将其控制在20.0个以下。另外,将单位面积设为900 μ m2的理由是为了使得与表层15 μ m区域的含Nb碳化物的存在密度的值相匹配。
[0048]〔脱碳表层〕
[0049]在钢板的两侧的表面上分别形成脱碳表层。脱碳表层是通过脱碳退火而减小了碳浓度的区域,是在调质热处理后,不会产生贝氏体或马氏体等相变相,基质成为铁素体单相的区域。该脱碳表层由于为软质且富于延展性,因此在成形为带状冲切刀具以后,在进行弯曲加工时,具有防止主干部的表面裂纹的功能。主干部的板厚也往往较厚,通过使球状碳化物分散提高弯曲加工性的方法难以确保足够的弯曲加工性,因此需要脱碳表层的形成。种种研究的结果是,有必要确保脱碳表层的厚度为5 μ m以上。通常只要设为5-20 μ m的范围即可。
[0050]〔表层15μ m区域的含Nb碳化物〕
[0051]另一方面,可知,存在于表层部的含Nb碳化物是使弯曲加工性劣化的原因。其理由不是非常明确,但认为原因是含Nb碳化物与脱碳表层的铁素体单相组织的硬度差非常大。在表层部的特别是接近表面的区域,尽可能地不存在含Nb碳化物,在维持由脱碳表层实现的良好的弯曲加工性方面是重要的。详细研究的结果是,在将基底部的当量圆直径1.0ym以上的含Nb碳化物的存在密度调整为10.0个以上/900 μ m2的情况下,在表层15 μ m的区域内,如果将当量圆直径1.0 μ m以上的含Nb碳化物的存在密度抑制在O-5.0个/900 μ m2,就能够确保良好的弯曲加工性。存在于比其更靠板厚中央部的区域的含Nb碳化物几乎不影响主干部的弯曲加工性。另外,在将基底部的当量圆直径0.5μπι以上的含Nb碳化物的存在密度调整为10.0个以上/900 μ m2的情况下,在表层15 μ m区域内,如果将当量圆直径0.5 μ m以上的含Nb碳化物的存在密度抑制在O-5.0个/900 μ m2,就能够确保良好的弯曲加工性。
[0052]为了减小表层15 μ m区域的含Nb碳化物的存在密度,使钢板的表层部来源于铸片(例如,连铸板坯)的表层部20_程度的部分(凝固速率大的部分)是有效的。铸片的表层部附近由于凝固时的冷却速率较大,因此凝固组织中的共晶碳化物的网络比铸片的内部区域小。通过利用这种铸片中的碳化物分布的差异,能够使表层15 μ m区域中的含Nb碳化物的存在密度比基底部减小。相反,在钢板的表层部为来源于铸片内部的共晶碳化物网络大的部分的情况下,有时其粗大的共晶碳化物网络会由于热轧、冷轧而破碎,断裂后的组织状态产生于钢板表层部,不能充分降低表层15 μ m区域的含Nb碳化物的存在密度。
[0053]〔制造工序〕
[0054]为了得到本发明的钢板,需要实施脱碳退火和调质热处理的各步骤。具体而言,可例示如下的步骤。
[0055]熔炼一热轧一冷轧一脱碳退火一冷轧一调质热处理
[0056]在此,供热轧的钢材优选采用铸片的表层部20mm的区域呈现于表面的状态的钢材。当使用过度去除了表层部的铸片时,有时上述粗大的共晶碳化物网络会以呈现于表面附近的状态供热轧,难以使表层15 μ m区域中的含Nb碳化物的存在密度减小。
[0057]优选将板厚最终设为0.4-1.5mm。
[0058]脱碳退火可通过在例如调整了露点后的700°C的75%H2 + 25%N2 + H2O气体气氛中使钢板表面暴露3-10小时的热处理来实施。
[0059]调质热处理可例示如下的条件。
[0060].设为贝氏体组织的情况;
[0061]8600C X 120秒一急冷一400°C X 480秒一空冷至常温
[0062].设为回火马氏体组织的情况;
[0063]8600C X 120秒一急冷至约60°C— 500°C X 180秒一空冷至常温
[0064]在这些调质热处理中,当奥氏体化温度过高或奥氏体化时间过长时,难以使1.0体积%以上的球状碳化物分散。
[0065]通过将经过调质热处理而调整为上述组织状态的钢板分割成规定的宽度,且对侧端部实施前端尖细的刃磨加工,可得到耐久性优异的带状冲切刀具。根据需要,通过对刀尖部实施高频淬火,能够得到耐久性更加优异的带状冲切刀具。
[0066]实施例
[0067]《实施例1》
[0068]在将表I中所示的钢熔炼,且将所得到的铸片在1250°C下加热I小时以后,在精轧温度850 °C、卷取温度550 °C的条件下进行热轧,制成板厚3mm的热轧钢板。对于一部分试样(表2的N0.4),为了实施凝固组织中的共晶碳化物的网络较大的部分呈现于表面的状态的热轧,将切去了铸片的表层部20mm的钢材提供给热轧。在将所得到的各热轧钢板冷轧至板厚2.2mm以后,实施脱碳退火,接下来,冷轧至板厚0.7mm,然后实施连续退火炉中的淬火回火处理或恒温相变处理,制成试样。
[0069]热处理条件如下所述。
[0070]〔脱碳退火〕
[0071]使钢板表面暴露于调整了露点后的700°C的75%H2 + 25%N2 + H2O的气体气氛中5小时。
[0072]〔恒温相变处理〕
[0073]保持于780~980°C X 30~600秒一在保持为320~480°C的熔融铋液中急冷一保持于320~480°C X60~600秒一空冷至常温
[0074]〔淬火回火〕
[0075]保持于780~980°C X 30~600秒一在60°C的淬火液中进行急冷一保持400 0C X 300秒一空冷至常温
[0076][表 I]
[0077]
【权利要求】
1.一种耐久性优异的带状冲切刀具用钢板,其中, 在将距钢板的两侧的表面分别为200 μ m以下的深度区域称为“表层部”,且将比其更靠板厚方向内部的区域称为“基底部”时, 基底部具有含有C:0.40-0.80质量%、Nb:0.10-0.50质量%的化学组成,且具有在贝氏体中或回火马氏体中存在1.0体积%以上的由渗碳体构成的球状碳化物、当量圆直径1.0 μ m以上的含Nb碳化物的存在密度为10.0个以上/900 μ m2的金属组织,将硬度调整为300-450HV, 表层部具有由铁素体单相组织构成的厚度为5μπι以上的脱碳表层,在从表面到15μπι深度的区域(称为“表层15_区域”)内,当量圆直径1.0ym以上的含Nb碳化物的存在密度为O-5.0个/900 μ m2。
2.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久性优异的带状冲切刀具用钢板,其中,将基底部的硬度调整为 265 -450HV。
3.一种耐久性优异的带状冲切刀具用钢板,其中, 在将距钢板的两侧的表面分别为200 μ m以下的深度区域称为“表层部”,且将比其更靠板厚方向内部的区域称为“基底部”时, 基底部具有含有C:0.40-0.80质量%、Nb:0.10-0.50质量%的化学组成,且具有在贝氏体中或回火马氏体中存在1.0体积%以上的由渗碳体构成的球状碳化物、当量圆直径0.5 μ m以上的含Nb碳化物的存在密度为10.0个以上/900 μ m2的金属组织,将硬度调整为265-450HV, 表层部具有由铁素体单相组织构成的厚度5 μ m以上的脱碳表层,在从表面到15 μ m深度的区域(称为“表层15_区域”)内,当量圆直径0.5μπι以上的含Nb碳化物的存在密度为O-5.0个/900 μ m2。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带状冲切刀具用钢板,其中,基底部的化学组成以质量 % 计为 C:0.40 -0.80%、Si:0.05 -0.50%、Mn:0.14 -2.0%、P:0.002 -0.020%、S:0.0005 -0.020%,Cr:0.01 -1.00%,Nb:0.10 -0.50%,Mo:0 -0.50%, V:0 -0.50%,Ni:O-2.0%, B:0-0.005%,余量为Fe及不可避的杂质。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带状冲切刀具用钢板,其中,脱碳表层的厚度为5-20 μ m0
6.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带状冲切刀具用钢板,其中,钢板的板厚为0.4-1.5mm。
7.一种带状冲切刀具,其在由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钢板构成的带状材料的侧端部具有前端尖细的刃磨加工部。
8.一种带状冲切刀具,其在由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钢板构成的带状材料的侧端部具有前端尖细的刃磨加工部,且在其前端部分具有将基底部的组织淬火而成的硬度为500HV以上的刀尖淬火部。
【文档编号】C21D9/00GK103459643SQ201280016438
【公开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5日
【发明者】儿玉真一, 久保宽典, 田头聪, 藤原胜 申请人:日新制钢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