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细晶高性能CuCrNiSi合金槽楔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4732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细晶高性能CuCrNiSi合金槽楔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大功率发电机转子槽楔材料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超细晶高性能CuCrNiSi合金槽楔的制备工艺。本发明对CuCrNiSi合金槽楔的制备工艺进行改进,通过引入连续挤压工艺,实现细化晶粒,之后再通过微冷变形及时效处理,实现高强高导CuCrNiSi合金槽楔的制备。该工艺能显著细化CuCrNiSi合金的晶粒,并通过晶粒细化、形变强化以及析出强化,提高槽楔的力学性能,同时保证较高的电学性能,进而制备性能优良的CuCrNiSi槽楔材料。利用连续挤压显著细化CuCrNiSi合金的晶粒,形成超细晶CuCrNiSi合金,使其在保持导电率基本不变以及较低的冷变形量的条件下,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专利说明】一种超细晶高性能CuCrNiSi合金槽楔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大功率发电机转子槽楔材料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超细晶高性能CuCrNiSi合金槽楔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0002]发电机转子是汽轮发电机组中最为关键的核心构件,铜合金槽楔镶嵌在转子的内表面,承接转子线槽内的线圈并随转子高速旋转。在旋转过程中,槽楔需承受巨大的离心力,需要具备较高的强度、较好的延展性和优异的导电率。同时,在非正常条件下槽楔还需承受由短路所造成的温升。因此,除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高温性能。随着汽轮发电机组技术的发展,对铜合金槽楔的性能需求越来越高。从上个世纪60年带开始,槽楔主要采用的是CuC02BeZr合金,但由于合金存在Be等环境不友好元素,一直受到诟病。
[0003]后期,我们国家开展逐步发展CuNiCrSi系列合金,但是该系列合金在较低冷变形量的条件下的各项 性能显著低于CuC02BeZr合金,尤其是在抗拉强度方面。而如果通过单纯的加大冷变形量来提高合金的强度,又会对槽楔的安全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如何保证不损害导电率的条件下,通过较低的冷变形来获得高强度CuNiCrSi合金成为一大难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细晶高性能CuCrNiSi合金槽楔制备工艺,利用连续挤压显著细化CuCrNiSi合金的晶粒,形成超细晶CuCrNiSi合金,使其在保持导电率基本不变以及较低的冷变形量的条件下,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超细晶高性能CuCrNiSi合金槽楔制备工艺,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0007](I)采用真空感应熔炼CuCrNiSi铸锭;
[0008](2)在900~940°C之间挤压成棒材,挤压比为6.0~10.0,水淬至室温;
[0009](3)棒材进行连续挤压处理,挤压成接近成品形状槽楔,挤压比控制在0.6~1.2,水冷至室温;
[0010](4)连续挤压后,槽楔经过加工率为O~6%的冷拉拔处理,形成成品槽楔形状;
[0011](5)成品形状的槽楔在450~520°C进行I~3小时的时效处理。
[0012]所述的超细晶高性能CuCrNiSi合金槽楔制备工艺,按重量百分比计,CuCrNiSi合金的化学成分为,0〈Cr ( 0.30% ;1.5<Ni ( 2.4% ;0.6<Si ( 1.5% ;0<Zr ( 0.4%,其余杂质含量总和< 0.30%,Cu余量。
[0013]所述的超细晶高性能CuCrNiSi合金槽楔制备工艺,连续挤压处理后,CuCrNiSi合金槽楔的晶粒显著细化,晶粒尺寸范围为0.2~10 μ m。
[0014]所述的超细晶高性能CuCrNiSi合金槽楔制备工艺,槽楔的冷变形量较低,仅为
O~6% ο[0015]所述的超细晶高性能CuCrNiSi合金槽楔制备工艺,经过冷拉拔变形和时效处理后,屈服强度范围为650~700MPa,抗拉强度范围为680~750MPa,延伸率范围为14~18%,导电率 30 ~40% IACS。
[0016]本发明的设计思想是:
[0017]本发明对CuCrNiSi合金槽楔的制备工艺进行改进,通过引入连续挤压工艺,实现细化晶粒,之后再通过微冷变形及时效处理,实现高强高导CuCrNiSi合金槽楔的制备。该工艺能显著细化CuCrNiSi合金的晶粒,并通过晶粒细化、形变强化以及析出强化,提高槽楔的力学性能,同时保证较高的电学性能,进而制备性能优良的CuCrNiSi槽楔材料。
[0018]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在于:
[0019]1、本发明通过采用连续挤压工艺,CuCrNiSi合金的晶粒得到明显细化。
[0020]2、本发明通过采用连续挤压和冷变形时效处理,使得CuCrNiSi合金的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并且导电率没有显著降低。
[0021]3、本发明通过对CuCrNiSi合金进行连续挤压后,仅需很小的冷变形量,甚至无需进行冷变形,在时效后仍然获得较高的力学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发明超细晶高性能槽楔制备工艺流程图。
[0023]图2为本发明超细晶CuCrNiSi槽楔的显微组织照片。
[0024]图3为普通工艺生产的CuCrNiSi槽楔的显微组织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超细晶高性能CuCrNiSi合金槽楔制备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0026](I)采用真空感应熔炼CuCrNiSi铸锭;
[0027](2)在900~940°C之间挤压成棒材,挤压比为6.0~10.0,水淬至室温;
[0028](3)棒材进行连续挤压处理,挤压成接近成品形状槽楔,挤压比控制在0.6~1.2,水冷至室温;
[0029]在通过连续挤压设备进行连续挤压的过程中,挤压轮的转速控制在I~1rpm,模具初始温度400±20°C,CuCrNiSi合金在模具出口处的温度为500±20°C。
[0030](4)连续挤压后,槽楔经过加工率为O~6% (优选为I~4% )的冷拉拔处理,形成成品槽楔形状;
[0031](5)成品形状的槽楔进行450~520°C保温I~3小时的时效处理。
[0032]其中,按重量百分比计,CuCrNiSi合金的化学成分为,0〈Cr≤0.30% (优选为 0.15 ≤ Zr ≤ 0.25 % ) ; 1.5<Ni ≤2.4 % ;0.6<Si ≤ 1.5 % ;0<Zr ≤0.4 % (优选为
0.15 ≤ Zr ≤ 0.35%,其余杂质含量总和< 0.30%, Cu余量。连续挤压处理后,CuCrNiSi合金的晶粒显著细化,晶粒尺寸在0.2~10.0 μ m范围内(获得最优性能的晶粒尺寸范围为 0.5 ~5.0 μ m)。
[0033]本发明CuCrNiSi合金的化学成分中,采用特定含量的Zr、Cr,并与N1、S1、协同作用增加合金的力学性能。这是因为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含有Cr和Zr的Cu合金进行连续挤压过程中,会有弥散的纳米级的单质Cr、富Cr相以及CuCr2Zr相析出,这些弥散的析出相不仅本身会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而且也能够增加后续冷变形的增强效果。
[0034]一般认为,在合金固溶处理后,采用较大的冷变形,使合金内部增加位错、层错、空位和晶格畸变等晶体缺陷,使合金在时效过程中,大大增加第二相细小强化相析出时形核的核心位置和数量,析出相更加细小,更弥散分布,从而提高了合金时效后的性能。但是,过大的冷变形在提升强度的同时,却在合金内部产生大量的缺陷,而这些缺陷在随后的时效过程中不能被完全消除,降低了槽楔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因此,在本发明中,提高槽楔性能主要通过晶粒细化来完成,槽楔的冷变形量控制极低,仅在O~6%之间,从而保证槽楔的可靠性。
[0035]经过冷拉拔变形和时效处理后,屈服强度范围为650~700MPa,抗拉强度范围为680~750MPa,延伸率范围为14~18%,导电率30~40% IACS,形成超细晶高强高导CuCrNiSi合金槽楔。
[0036]下面通过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7]实施例1
[0038]采用纯铜、铜铬中间合金、纯锆以及纯Ni等原材料进行真空冶炼,合金化学成分见表1。
[0039]表1合金的化学成分(wt.% )
[0040]
【权利要求】
1.一种超细晶高性能CuCrNiSi合金槽楔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1)采用真空感应熔炼CuCrNiSi铸锭; (2)在900~940°C之间挤压成棒材,挤压比为6.0~10.0,水淬至室温; (3)棒材进行连续挤压处理,挤压成接近成品形状槽楔,挤压比控制在0.6~1.2,水冷至室温; (4)连续挤压后,槽楔经过加工率为O~6%的冷拉拔处理,形成成品槽楔形状; (5)成品形状的槽楔在450~520°C进行I~3小时的时效处理。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细晶高性能CuCrNiSi合金槽楔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CuCrNiSi合金的化学成分为,0〈Cr ( 0.30% ;1.5<Ni ^ 2.4 % ;0.6<Si ( 1.5% ;0<Zr ( 0.4%,其余杂质含量总和≤0.30%,Cu余量。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细晶高性能CuCrNiSi合金槽楔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连续挤压处理后,CuCrNiSi合金槽楔的晶粒显著细化,晶粒尺寸范围为0.2~10 μ m。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细晶高性能CuCrNiSi合金槽楔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槽楔的冷变形量较低,仅为O~6%。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细晶高性能CuCrNiSi合金槽楔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经过冷拉拔变形和时效处理后,屈服强度范围为650~700MPa,抗拉强度范围为680~750MPa,延伸率范围为14~18%,导电率30~40% IACS。
【文档编号】C22F1/08GK104032245SQ201410249942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6日
【发明者】姜海昌, 闫德胜, 戎利建, 赵明久, 胡小锋, 宋元元, 陈胜虎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