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的颗粒分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0445发布日期:2018-10-23 17:09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的颗粒分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的颗粒分配装置。



背景技术:

钢铁工业能耗约占工业总能耗的35%,炼铁过程产生高炉渣的温度在1450~1650℃,高炉渣的热含量约1.70~1.87GJ/t,相当于0.058~0.06吨标准煤的发热量。炉渣显热总量巨大,回收炉渣余热对钢铁工业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冶金企业对于高温炉渣主要采用水淬工艺进行处理。经过各种水淬处理工艺回收的仅为炉渣总热量的10%,其余热量随水蒸气排放到大气中,造成热量和水资源的浪费。而水和炉渣不发生直接接触的间接换热设备,水作为工质可以循环使用,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相比于直接接触的水淬工艺,间接换热设备需要更大的换热面积以充分吸收炉渣余热,因此换热器一般需要采用多层布置的结构。如何实现高炉渣在进入颗粒换热器前进行均匀地分配,从而提高设备整体的工作效率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的颗粒分配装置,能够有效地将颗粒分配至多层隔板,分配后的颗粒可以更加均匀地进入颗粒换热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节能的颗粒分配装置,包括转轴1、转板2、漏斗3、上隔板4、下隔板5、活动挡板a6、固定挡板a7、齿轮a8、活动挡板b9、固定挡板b10、齿轮b11、活动挡板c12、固定挡板c13、齿轮c14、活动挡板d15、固定挡板d16、齿轮d17、上出口18、下出口19、壳体20,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3为对称结构,转轴1位于漏斗3的对称面上,转板2可以在转轴1的带动下调节转动角度,颗粒由漏斗3进入壳体20后,由于转板2的区隔,会在转板2的两侧分别掉落至倾斜布置的上隔板4和下隔板5,活动挡板a6设置有齿条,能够在齿轮a8的驱动下,沿着固定挡板a7的中空结构上下移动,改变与上隔板4间隙的大小,活动挡板b9位于活动挡板a6的斜下方,其上设置有齿条,能够在齿轮b11的驱动下,沿着固定挡板b10的中空结构上下移动,改变与上隔板4间隙的大小,前述掉落至上隔板4的颗粒顺次经过活动挡板a6和活动挡板b9后,由上出口18排出;同样地,活动挡板c12设置有齿条,能够在齿轮c14的驱动下,沿着固定挡板c13的中空结构上下移动,改变与下隔板5间隙的大小,活动挡板d15位于活动挡板c12的斜下方,其上设置有齿条,能够在齿轮d17的驱动下,沿着固定挡板d16的中空结构上下移动,改变与下隔板5间隙的大小,前述掉落至下隔板5的颗粒顺次经过活动挡板c12和活动挡板d15后,由下出口19排出。

改变转板2的转动角度,即可控制颗粒自漏斗3下落后,在上隔板4和下隔板5之间的流量分配。

所述活动挡板a6和活动挡板b9均与上隔板4垂直,活动挡板c12和活动挡板d15均与下隔板5垂直。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节能的颗粒分配装置,利用漏斗下设置的转板,将掉落的颗粒分配至两个隔板,通过控制转板的角度即可调节进入上下两个隔板颗粒的多少,无需往复摆动,耗能较少。挡板与隔板构成了“V”型的区域,具有一定的储料能力,使得分配装置可以应对颗粒进料不稳定的工况。本发明采用固定挡板和活动挡板相结合的结构,由固定挡板承担了大部分来自颗粒的压力和摩擦力,而活动挡板位于固定挡板的中空结构中,只承担少量的来自颗粒的压力和摩擦力,使得齿轮以较少的能耗即可驱动活动挡板上下位移,进而改变活动挡板和隔板间的间隙。本发明根据漏斗进料的快慢和下游颗粒换热器的工作状况,改变上述活动挡板和隔板间的间隙即可控制颗粒下落的速度和流量。对于每一层隔板,颗粒顺次通过两个活动挡板后经由出口排出,前端的活动挡板主要负责控制颗粒下落的流量,后端的活动挡板主要起到使下落的颗粒更加均匀的作用,这样颗粒进入颗粒换热器后,能充分与换热面接触,取得更好的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节能的颗粒分配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节能的颗粒分配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节能的颗粒分配装置的右视图。

图4为图1中的转板进行转动并且活动挡板相应地上下移动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节能的颗粒分配装置,包括转轴1、转板2、漏斗3、上隔板4、下隔板5、活动挡板a6、固定挡板a7、齿轮a8、活动挡板b9、固定挡板b10、齿轮b11、活动挡板c12、固定挡板c13、齿轮c14、活动挡板d15、固定挡板d16、齿轮d17、上出口18、下出口19、壳体20。

如图1所示,漏斗3为对称结构,转轴1位于漏斗3的对称面上,转板2可以在转轴1的带动下调节转动角度,颗粒由漏斗3进入壳体20后,由于转板2的区隔,会在转板2的两侧分别掉落至倾斜布置的上隔板4和下隔板5。所述下隔板的长度大于上隔板4的长度,以保证颗粒由漏斗3进入后,可以正确地分别掉落至倾斜布置的上隔板4和下隔板5。改变转板2的转动角度,如图4所示,即可控制颗粒在上隔板4和下隔板5之间的流量分配。

活动挡板a6设置有齿条,能够在齿轮a8的驱动下,沿着固定挡板a7的中空结构上下移动,改变与上隔板4间隙的大小,活动挡板b9位于活动挡板a6的斜下方,其上设置有齿条,能够在齿轮b11的驱动下,沿着固定挡板b10的中空结构上下移动,改变与上隔板4间隙的大小,前述掉落至上隔板4的颗粒顺次经过活动挡板a6和活动挡板b9后,由上出口18排出;同样地,活动挡板c12设置有齿条,能够在齿轮c14的驱动下,沿着固定挡板c13的中空结构上下移动,改变与下隔板5间隙的大小,活动挡板d15位于活动挡板c12的斜下方,其上设置有齿条,能够在齿轮d17的驱动下,沿着固定挡板d16的中空结构上下移动,改变与下隔板5间隙的大小,前述掉落至下隔板5的颗粒顺次经过活动挡板c12和活动挡板d15后,由下出口19排出。

如图1所示,活动挡板a6和活动挡板b9各自与上隔板4构成了“V”型的区域。上述“V”型区域,具有一定的储料能力,使得分配装置可以连续给料。当“V”型区域内的料层变厚时,向上移动活动挡板a6和活动挡板b9,增加它们与上隔板4的间隙,使颗粒更快地通过,避免物料过量堆积;当料层变浅时,向下移动活动挡板a6和活动挡板b9,减小它们与上隔板4的间隙,使颗粒较慢地通过,避免给料不连续。同样地,活动挡板c12和活动挡板d15各自与下隔板5构成了“V”型的区域,当“V”型区域内的料层变厚时,向上移动活动挡板c12和活动挡板d15,增加它们与下隔板5的间隙,使颗粒更快地通过;当料层变浅时,向下移动活动挡板c12和活动挡板d15,减小它们与下隔板5的间隙,使颗粒较慢地通过。

颗粒进入漏斗3后,在转板2的左侧的颗粒会落入下隔板5,在转板2右侧的颗粒会落入上隔板4,由于漏斗3的对称构造,并且转轴1位于其对称面上,当转板2处于图1所示的竖直位置时,颗粒落入上隔板4和下隔板5的概率是相等的,因此图1中,活动挡板a6、活动挡板b9和上隔板4之间的间隙大小,与活动挡板c12、活动挡板d15和下隔板5之间的间隙大小相同。若需要分配给下隔板5更多的颗粒,则将转板2转动到图4所示的位置,则进入上隔板4的颗粒量会减少,而进入下隔板5的颗粒量会增加。图4中活动挡板的位置也随之作出相应的调整:活动挡板a6、活动挡板b9和上隔板4之间的间隙变小,以适应颗粒进入流量变小的情况,而活动挡板c12、活动挡板d15和下隔板5之间的间隙变大,以适应颗粒流量变大的情况。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活动挡板a6和活动挡板b9均与上隔板4垂直,活动挡板c12和活动挡板d15均与下隔板5垂直。这样的布置方式可以减少活动挡板a6、活动挡板b9、活动挡板c12和活动挡板d15挡板与颗粒的接触面积,降低齿轮驱动上述活动挡板时的能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