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返吹法吹氧终点智能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4770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电子控制系统,具体涉及一种不锈钢返吹法吹氧终点智能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不锈钢返吹法冶炼过程中,需要控制终点碳,终点碳的控制需要根据熔清样的Cr、Ni含量,根据热力学关系式计算得出,而计算需要用到对数、指数计算,不利于现场操作,工人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出,如果将终点碳转化为控制终点温度,现场控制会简单很多,工人也易于掌握,并且可以减少取样次数,加快冶炼节奏,提高Cr的收得率。

目前国内采用返回吹氧法时,现场主要凭操作人员的经验,尚无控制终点碳就是控制终点温度的意识,这样会造成不到终点温度就取样,延长了冶炼时间,造成了多方面的浪费。

由于现在返回吹氧工艺操作中,终点碳的控制主要凭操作人员经验,造成了目标碳过高就取样,或者吹氧过量造成无谓的浪费,而且要求操作人员具有相当的经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不锈钢返吹法吹氧终点智能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一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不锈钢返吹法吹氧终点智能控制系统,包括计算机、单片机、测温器、模数转换器(ADC)、数模转换器(DAC)、触发器、报警器和打印机;

所述计算机通过JTAG接口与单片机连接,单片机连接有显示屏和数模转换器(DAC),数模转换器(DAC)连接触发器,触发器连接报警器;

所述测温器连接有模数转换器(ADC),模数转换器(ADC)连接至单片机;

所述打印机与计算机连接。

所述单片机为C8051F020/1/2/3型单片机。

所述显示屏为1602型LCD显示屏。

所述JTGA接口为14针JTGA接口。

所述触发器为双向晶闸管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是:通过热力学关系式的转换,将目标终点碳转化为终点目标温度控制,经过数/模、模/数转换器,当所测温度超过计算温度时,触发报警系统,通知操作人员停止吹氧,取样分析准备出钢,同时,可以将终点数据和原始数据储存起来,方便统计分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首先,计算机中编有软件,根据热力学关系式:输入熔清样中的Cr、Ni和目标C,计算机会自动计算出目标终点温度,通过JTAG接口,经单片机实时发送到LCD显示屏上。操作一段时间接近吹氧终点测温时,测温器的实测温度信号经过模数转换器转换传入单片机,当温度大于前面计算温度时,单片机作出响应,经数模转换器转换,触发器工作,报警器发出声音,提醒操作人员吹氧终点到来,进行取样分析准备出钢,本炉操作结束后,熔清样和放钢样会存储在计算机中,需要分析时,可通过打印机打印所需炉号进行统计分析。

经本系统转化后,可以将终点碳目标转化为终点温度控制,对操作人员的理论水平要求降低,更利于操作人员理解和控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将不易控制的终点碳经过热力学关系式转化为易于操作人员控制的目标温度,在设定目标碳的基础上,单片机的加入,实现了吹氧终点的自动报警,能有效提高返吹法中原始Cr的收得率,加快冶炼节奏,缩短冶炼时间,节约电费。同时,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各部件在市场上常见,易于组装,成本低廉,适于大规模批量生产,特别适用于用返回吹氧法生产不锈钢的特钢企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述。

如图1所示,一种不锈钢返吹法吹氧终点智能控制系统,包括计算机1、单片机4、测温器10、模数转换器(ADC)6、数模转换器(DAC)7、触发器8、报警器9和打印机3;

所述计算机1通过JTAG接口2与单片机4连接,单片机4连接有显示屏5和数模转换器(DAC)7,数模转换器(DAC)7连接触发器8,触发器8连接报警器9;

所述测温器10连接有模数转换器(ADC)6,模数转换器(ADC)6连接至单片机4;

所述打印机3与计算机1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是:通过热力学关系式的转换,将目标终点碳转化为终点目标温度控制,经过数/模、模/数转换器,当所测温度超过计算温度时,触发报警系统,通知操作人员停止吹氧,取样分析准备出钢,同时,可以将终点数据和原始数据储存起来,方便统计分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首先,计算机中编有软件,根据热力学关系式:输入熔清样中的Cr、Ni和目标C,计算机1会自动计算出目标终点温度,通过JTAG接口2,经单片机4实时发送到LCD显示屏5上。操作一段时间接近吹氧终点测温时,测温器10的实测温度信号经过模数转换器6转换传入单片机,当温度大于前面计算温度时,单片机作出响应,经数模转换器7转换,触发器8工作,报警器9发出声音,提醒操作人员吹氧终点到来,进行取样分析准备出钢,本炉操作结束后,熔清样和放钢样会存储在计算机中,需要分析时,可通过打印机3打印所需炉号进行统计分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实施例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