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3D打印的铺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68565阅读:712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型3D打印的铺粉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小型3D打印的铺粉装置。

背景技术:
3D打印机又称三维打印机,是一种累积制造技术,即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机器,它是一种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特殊蜡材、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打印一层层的粘合材料来制造三维的物体。现阶段三维打印机被用来制造产品。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机的原理是把数据和原料放进3D打印机中,机器会按照程序把产品一层层造出来。3D打印机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而金属粉末激光烧结的3D打印机作为工业加工的一种重要手段也越来越体现出不可忽视的作用。铺粉装置是金属粉末3D打印机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工件的打印速度与打印质量。现有的金属粉末3D打印机的铺粉装置大多为辊子铺粉,这样的铺粉装置需要供粉仓能够升降,这会增加结构的复杂程度,市面上的3D打印机首先将塑料加热,然后通过喷嘴喷出,造出设计模型。这过程类似工业生产,会释出有毒物质,但一般家用者不会使用防护装备,微粒会在空中飘浮,容易被人吸入肺部甚至脑部,过度积聚可能会引发肺病、血液及神经系统疾病,甚至导致死,而且单单靠激光束扫描烧结新层,会使制作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3D打印的铺粉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单单靠激光束扫描烧结新层,会使制作时间较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型3D打印的铺粉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设置有粉末缸,所述粉末缸的内部设置有活塞,且其下端固定连接有成型缸,所述成型缸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粉末管道,所述粉末管道的左端活动设置有马达,所述成型缸的内壁左侧安置有散热片,且其右端安装有铺粉轴,所述粉末缸的下端设置有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的下端活动连接有伸缩轴,所述粉末管道的外壁上包裹有过渡隔热件,所述过渡隔热件的上端右侧活动设置有主动轴,且其左侧活动设置有从动轴,所述过渡隔热件的下端安装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的下端安置有铺粉漏斗。优选的,所述铺粉漏斗的底部设置有刮片。优选的,所述操作台与伸缩轴为可拆卸连接装置。优选的,所述粉末管道上端入粉口为漏斗型。优选的,所述机体活动安装在轨道上,且轨道设置有润滑油槽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小型3D打印的铺粉装置的结构简单,在铺粉漏斗的内部设置了刮板,可以在将未烧结的金属粉末进行回收,减少了人工操作时间,同时,在出粉口处增加了加热装置,在粉末铺撒时,进行了一次预热,不仅能够方便铺撒而且在激光束扫描烧结固体粉末材料时,节约了一定的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使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使用新型粉末管道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体,2、粉末缸,3、活塞,4、成型缸,5、铺粉轴,6、散热片,7、马达,8、轨道,9、操作台,10、伸缩轴,11、粉末管道,12、主动轴,13、从动轴,14、过渡隔热件,15、加热装置,16、铺粉漏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小型3D打印的铺粉装置,包括机体1,机体1上设置有粉末缸2,机体1活动安装在轨道8上,且轨道8设置有润滑油槽口,粉末缸2的内部设置有活塞3,且其下端固定连接有成型缸4,成型缸4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粉末管道11,粉末管道11上端入粉口为漏斗型,粉末管道11的左端活动设置有马达7,成型缸4的内壁左侧安置有散热片6,且其右端安装有铺粉轴5,粉末缸2的下端设置有操作台9,操作台9的下端活动连接有伸缩轴10,操作台9与伸缩轴10为可拆卸连接装置,粉末管道11的外壁上包裹有过渡隔热件14,过渡隔热件14的上端右侧活动设置有主动轴12,且其左侧活动设置有从动轴13,过渡隔热件14的下端安装有加热装置15,加热装置15的下端安置有铺粉漏斗16,铺粉漏斗16的底部设置有刮片。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小型3D打印的铺粉装置之前,需要对整个装置的结构进行简单的了解,工作时,粉末缸2内的活塞3上升,粉末进入到粉末管道11中,粉末管道11外壁上的加热装置15对粉末进行预热,伸缩轴10带动操作台9上升,然后铺粉漏斗16和铺粉轴5在操作台9上均匀的铺上一层,激光束有选择的烧结固体粉末,未被烧结的粉末被铺粉漏斗16内的刮板送至回收粉处。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