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管内外壁同步打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16745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套管内外壁同步打磨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磨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套管内外壁同步打磨设备。



背景技术:

粗加工制造的套管投入使用时一般需对其内外表面进行初步的打磨处理,传统的打磨方法存在以下的缺陷:(1)套管的内壁与外壁分开打磨,浪费时间,工作效率低;(2)套管与打磨装置之间必须具有相对运动,因此常需将套管进行固定,此时需对套管进行装夹,必定使套管整体不能一次性打磨完成;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研制了一种套管内外壁同步打磨设备,经检索,为发现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套管内外壁同步打磨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工作效率低,不能一次性打磨完成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套管内外壁同步打磨设备,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端的打磨组件及与底座连接的压紧装置;所述底座呈柱形结构,内部具有一呈环形设置的空腔,所述空腔延伸至底座上端面,内部呈环形均布若干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上端连接一沿水平方向设置并嵌套配合在空腔上端的环形板;所述打磨组件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端中部的内磨块及呈环形设置在内磨块外侧的外磨块;所述内磨块外径与空腔的内径相同,下端与一固定在底座内部的电机连接;所述外磨块内径与空腔的外径相同,下端连接若干嵌套设置在底座上端面并可呈环形运动的驱动轮;所述压紧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底座侧边的一对液压缸及与液压缸上端固定连接的水平压板。

进一步的,所述内磨块与外磨块的转动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压缩弹簧处在原始状态下时,所述环形板上端面高于底座上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压板下端面距外磨块上端面的最大距离大于套管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压板下端面具有一防滑垫。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长度较短套管的打磨预处理,通过设置的内磨块与外磨块使套管的内外壁同步打磨,同时通过水平压板的作用使套管不断向下运动,整体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2)内磨块与外磨块的转动方向相反,主要由于套管的限位及初步卡紧是通过水平压板及环形板实现的,卡紧程度不高,因此通过内磨块与外磨块的反向转动能够很大程度的防止套管卡在内磨块与外磨块之间形成相对静止。

(3)压缩弹簧处在原始状态下时,环形板上端面高于底座上端面,同时保证套管放置在环形板上时,环形板上端面的高度仍然高于底座上端面的高度,有效防止该开始工作时套管下端部不能被打磨。

(4)水平压板下端面距外磨块上端面的最大距离大于套管的高度,方便实现将待加工的套管放置在环形板上端,保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5)水平压板下端面具有一防滑垫,进一步减少套管在打磨过程中发生转动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底座,2、空腔,3、压缩弹簧,4、环形板,5、内磨块,6、电机,7、外磨块,8、驱动轮,9、液压缸,10、水平压板,11、套管,12、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套管内外壁同步打磨设备,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1上端的打磨组件及与底座1连接的压紧装置;底座1呈柱形结构,内部具有一呈环形设置的空腔2,空腔2延伸至底座1上端面,宽度与套管11的壁厚相同,内部呈环形均布若干压缩弹簧3,压缩弹簧3上端连接一沿水平方向设置并嵌套配合在空腔2上端的环形板4,当套管11放置在环形板4上时,环形板4上端面高于底座1上端面;打磨组件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端中部的内磨块5及呈环形设置在内磨块5外侧的外磨块7;内磨块5外径与空腔2的内径相同,下端与一固定在底座1内部的电机6连接;外磨块7内径与空腔2的外径相同,下端连接若干嵌套设置在底座1上端面并可呈环形运动的驱动轮8,其中内磨块5与外磨块7的转动方向相反;压紧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底座1侧边的一对液压缸9及与液压缸9上端固定连接的水平压板10,水平压板10下端面具有一防滑垫12,防滑垫12下端面距外磨块7上端面的最大距离大于套管11的高度。

工作时,首先液压缸9伸出至最长,然后将套管11从水平压板10与外磨块7之间放入环形板4上方,接着水平压板10下压抵住套管11上端面,然后内磨块5与外磨块6同时转动,对套管11的内外壁同时打磨,并在水平压板10下压的过程中,实现整个套管11内外壁由上至下的打磨,整体结构设计简单、灵活,工作效率高,能够有效实现套管11的初步打磨,即使在打磨过程中发生轻微转动也不影响整体打磨效果。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