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陶瓷生产用打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1195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持式陶瓷生产用打磨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手持式陶瓷生产用打磨机。



背景技术: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人们早在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除了使用于食器、装饰上外,陶瓷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着重要角色。陶瓷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资源黏土经过淬取而成。而粘土的性质具韧性,常温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全干可磨;烧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装水;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几乎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其用法之弹性,在今日文化科技中有各种创意的应用。在历史上,陶瓷文化是作为工艺形式的载体,是艺术家的工具,是工匠们按照艺术家的创作复制完成工艺品的过程。这种复制文化一直延续到了现当代,陶瓷工艺大师利用精湛的,甚至是高于历史的工艺技术在从事着对历史的高仿。这种复制代表了中国历史上的审美回顾,但是,代表不了现代审美能力的全部。工艺垄断必然面临现代社会需求的考验,创作审美是人类愉悦的内涵,现代表达是进步社会的需要。无论中国的陶瓷文化的历史还是现代,都不应该是仅仅能够处于复制的历史状况。陶瓷在生产用中常用到打磨机,现有技术中的陶瓷生产用打磨机灵活性能低,不便于手持,难以满足人们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式陶瓷生产用打磨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持式陶瓷生产用打磨机,包括壳体、主手柄和辅助手柄,所述壳体左端设有内螺纹,所述主手柄右端设有外螺纹,所述壳体和主手柄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壳体顶部设有螺孔,所述壳体和辅助手柄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主手柄内部设有过线孔,所述主手柄连接有线路,所述壳体内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右端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安装于壳体,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一端伸出壳体且端部连接有连接套,所述转杆上位于壳体内的部分还安装有风扇叶,所述壳体上对应设有透风孔,所述壳体底部设有底座。

优选的,所述主手柄和辅助手柄上均设有防滑套,且防滑套为橡胶防滑套。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和电机之间设有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主手柄和电机之间还设有压紧弹簧,所述压紧弹簧至少为两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持式陶瓷生产用打磨机,结构新颖,操作方便,连接套用来连接打磨头,操作人员手持主手柄和辅助手柄,通过电机带动转杆高速旋转,使接打磨头靠近待打磨区域,实现快速打磨,操作方便、灵活,通过压紧弹簧的设计,避免电机松动,通过风扇叶和透风孔的设计,具有很高的散热性能,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大大提升了该一种手持式陶瓷生产用打磨机的使用功能性,保证其使用效果和使用效益,适合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持式陶瓷生产用打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持式陶瓷生产用打磨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主手柄、3辅助手柄、4线路、5过线孔、6压紧弹簧、7电机、8固定块、9转杆、10连接套、11风扇叶、12透风孔、13底座、14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手持式陶瓷生产用打磨机,包括壳体1、主手柄2和辅助手柄3,所述壳体1左端设有内螺纹,所述主手柄2右端设有外螺纹,所述壳体1和主手柄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壳体1顶部设有螺孔14,所述壳体1和辅助手柄3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主手柄2内部设有过线孔5,所述主手柄2连接有线路4,所述壳体1内部安装有电机7,所述电机7右端设有固定块8,所述固定块8固定安装于壳体1,所述电机7的输出端连接有转杆9,所述转杆9一端伸出壳体1且端部连接有连接套10,所述转杆9上位于壳体1内的部分还安装有风扇叶11,所述壳体1上对应设有透风孔12,所述壳体1底部设有底座13,所述主手柄2和辅助手柄3上均设有防滑套,且防滑套为橡胶防滑套,所述固定块8和电机7之间设有橡胶垫,所述主手柄2和电机7之间还设有压紧弹簧6,所述压紧弹簧6至少为两组。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持式陶瓷生产用打磨机,使用时,连接套10用来连接打磨头,操作人员手持主手柄2和辅助手柄3,通过电机7带动转杆9高速旋转,使接打磨头靠近待打磨区域,实现快速打磨,操作方便、灵活,通过压紧弹簧6的设计,避免电机7松动,通过风扇叶11和透风孔12的设计,具有很高的散热性能。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