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生产用渗碳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1360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轴承生产用渗碳系统。



背景技术:

轴承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机械传动器件,用于降低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摩擦系数,保持轴中心位置固定,是现代机械设备中举足轻重的零部件。渗碳可以使工件增碳表面层经淬火和低温渗碳后,能获得高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而工件心部仍有较高的塑性和韧性。轴承生产过程中,为提高轴承的强度及任性,使轴承保持较高的强度和韧性,需要对轴承进行渗碳处理,渗碳大多是在渗碳炉中完成。现有的渗碳炉设备,由于设计缺陷,在渗碳过程中,无法对升降温过程中的热量进行储存和再利用,热利用效率低,热量损失严重,浪费极大,与此同时难以对渗碳炉中的气氛和温度进行精确控制,渗碳效率差,影响获得的产品等级,增加生产成本,生产效率低下。

基于以上分析,设计一种轴承生产用渗碳系统,通过技术改进,降低热量浪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通过精确控制渗碳系统内部的气氛和温度,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等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轴承渗碳工艺存在的技术问题,通过技术改进,设计一种轴承生产用渗碳系统,通过技术改进,降低热量浪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通过精确控制渗碳系统内部的气氛和温度,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等级。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轴承生产用渗碳系统,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装配于地坑中的外屏蔽腔体(1),外屏蔽腔体(1)内侧为渗碳炉内箱体(2),渗碳炉内箱体(2)内部为框式渗碳配件承载单元(3),渗碳炉内箱体(2)顶部设置有耐高温密封盖(4),耐高温密封盖(4)与渗碳炉内箱体(2)组成密封体结构;

所述外屏蔽腔体(1)与渗碳炉内箱体(2)之间设置保温腔体(5);

所述保温腔体(5)顶部设置有用于对保温腔体(5)进行密封的混凝土盖板(100),混凝土盖板(100)内侧壁装配有保温砖层;混凝土盖板(100)架设于外屏蔽腔体(1)顶部并延伸于渗碳炉内箱体(2)顶端部;

所述渗碳炉内箱体(2)内侧壁装配有加热电阻(22),渗碳炉内箱体(2)内侧壁上部为设置有用于对框式渗碳配件承载单元(3)进行限位的网格状限位环(23);

所述渗碳炉内箱体(2)外接有用于对渗碳炉内箱体(2)进行抽真空的抽真空泵(24),抽真空泵(24)出口端连接气体循环泵(25),气体循环泵(25)出口端连通至保温腔体(5)内部;

所述耐高温密封盖(4)内侧壁装配有用于对渗碳炉内箱体(2)内侧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26)和用于对渗碳炉内箱体(2)内侧乙炔浓度进行检测的乙炔传感器(27),温度传感器(26)和乙炔传感器(27)通过数据传输线缆分别连接至PLC显示面板(28);

所述耐高温密封盖(4)顶部还设置有乙炔输送泵(29),乙炔输送泵(29)输出端连通至耐高温密封盖(4)内侧,乙炔输送泵(29)输入端外接乙炔储存罐;

所述保温腔体(5)顶部设置有泄压阀(51);

所述渗碳炉内箱体(2)右上侧位于混凝土盖板(100)的位置还设置有高温气体缓存罐(7),高温气体缓存罐(7)侧壁设置有气体输入泵(71)和气体输出泵(72)。

进一步,所述耐高温密封盖(4)内层镶嵌有保温砖层。

进一步,所述混凝土盖板(100)上装配有承载单元提升架(6),承载单元提升架(6)上装配有提升吊索(61)和提升电机(62),提升吊索(61)与提升电机(62)相接。

进一步,所述渗碳炉内箱体(2)底部设置有用于对框式渗碳配件承载单元(3)进行承接的钢球(21)。

进一步,所述框式渗碳配件承载单元(3)顶端加工有吊环(30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承生产用渗碳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轴承生产用渗碳系统,主体结构包括装配于地坑中的外屏蔽腔体(1),外屏蔽腔体(1)内侧为渗碳炉内箱体(2),渗碳炉内箱体(2)内部为框式渗碳配件承载单元(3),渗碳炉内箱体(2)顶部设置有耐高温密封盖(4),耐高温密封盖(4)与渗碳炉内箱体(2)组成密封体结构;外屏蔽腔体(1)与渗碳炉内箱体(2)之间设置保温腔体(5);保温腔体(5)顶部设置有用于对保温腔体(5)进行密封的混凝土盖板(100),混凝土盖板(100)内侧壁装配有保温砖层;混凝土盖板(100)架设于外屏蔽腔体(1)顶部并延伸于渗碳炉内箱体(2)顶端部;渗碳炉内箱体(2)右上侧位于混凝土盖板(100)的位置还设置有高温气体缓存罐(7),高温气体缓存罐(7)侧壁设置有气体输入泵(71)和气体输出泵(72);上述结构,利用设计的高温气体缓存罐(7)、气体输入泵(71)及气体输出泵(72)便于对渗碳炉内箱体(2)内部的温度进行快速调节,提高渗碳效率,与此同时,可以实现热量的循环利用,降低热损耗,降低渗碳成本。

2、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轴承生产用渗碳系统,在外屏蔽腔体(1)与渗碳炉内箱体(2)之间设置保温腔体(5);保温腔体(5)顶部设置有用于对保温腔体(5)进行密封的混凝土盖板(100),混凝土盖板(100)内侧壁装配有保温砖层;混凝土盖板(100)架设于外屏蔽腔体(1)顶部并延伸于渗碳炉内箱体(2)顶端部;渗碳炉内箱体(2)外接有用于对渗碳炉内箱体(2)进行抽真空的抽真空泵(24),抽真空泵(24)出口端连接气体循环泵(25),气体循环泵(25)出口端连通至保温腔体(5)内部;上述设计结构,在作业间隙,有利于将渗碳炉内箱体(2)内的热量快速转移至保温腔体(5)内,对渗碳炉内箱体(2)进行持续保温,缩短渗碳炉内箱体(2)再次升温时间,提高热利用效率,节省渗碳成本。

3、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轴承生产用渗碳系统,耐高温密封盖(4)内侧壁装配有用于对渗碳炉内箱体(2)内侧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26)和用于对渗碳炉内箱体(2)内侧乙炔浓度进行检测的乙炔传感器(27),温度传感器(26)和乙炔传感器(27)通过数据传输线缆分别连接至PLC显示面板(28);上述设计,有利于对渗碳炉内箱体(2)内部的温度和气氛组成进行检测,确保渗碳工艺的安全性,影响获得的轴承质量。

4、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轴承生产用渗碳系统,耐高温密封盖(4)顶部还设置有乙炔输送泵(29),乙炔输送泵(29)输出端连通至耐高温密封盖(4)内侧,乙炔输送泵(29)输入端外接乙炔储存罐;渗碳炉内箱体(2)外接有用于对渗碳炉内箱体(2)进行抽真空的抽真空泵(24),抽真空泵(24)出口端连接气体循环泵(25),气体循环泵(25)出口端连通至保温腔体(5)内部;上述设计,利用抽真空泵(24)和气体循环泵(25)的相互配合,可快速转移渗碳炉内箱体(2)内的残余的空气,在渗碳炉内箱体(2)形成压力差,有利于高温气体缓存罐(7)中的高温气体快速转移至渗碳炉内箱体(2),与此同时,通过乙炔输送泵(29)向渗碳炉内箱体(2)内部充入乙炔,进一步对残余的空气进行驱赶,利用充入的乙炔还可以对渗碳工艺中的轴承进行保护,避免在轴承表面形成氧化膜,影响轴承渗碳效率,提高轴承质量。

5、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轴承生产用渗碳系统,渗碳炉内箱体(2)内侧壁装配有加热电阻(22),渗碳炉内箱体(2)内侧壁上部为设置有用于对框式渗碳配件承载单元(3)进行限位的网格状限位环(23);上述设计,可避免框式渗碳配件承载单元(3)与渗碳炉内箱体(2)碰撞,也可避免框式渗碳配件承载单元(3)对加热电阻(22)造成挤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轴承生产用渗碳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生产用渗碳系统,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装配于地坑中的外屏蔽腔体(1),外屏蔽腔体(1)内侧为渗碳炉内箱体(2),渗碳炉内箱体(2)内部为框式渗碳配件承载单元(3),渗碳炉内箱体(2)顶部设置有耐高温密封盖(4),耐高温密封盖(4)与渗碳炉内箱体(2)组成密封体结构;

所述外屏蔽腔体(1)与渗碳炉内箱体(2)之间设置保温腔体(5);

所述保温腔体(5)顶部设置有用于对保温腔体(5)进行密封的混凝土盖板(100),混凝土盖板(100)内侧壁装配有保温砖层;混凝土盖板(100)架设于外屏蔽腔体(1)顶部并延伸于渗碳炉内箱体(2)顶端部;

所述渗碳炉内箱体(2)内侧壁装配有加热电阻(22),渗碳炉内箱体(2)内侧壁上部为设置有用于对框式渗碳配件承载单元(3)进行限位的网格状限位环(23);

所述渗碳炉内箱体(2)外接有用于对渗碳炉内箱体(2)进行抽真空的抽真空泵(24),抽真空泵(24)出口端连接气体循环泵(25),气体循环泵(25)出口端连通至保温腔体(5)内部;

所述耐高温密封盖(4)内侧壁装配有用于对渗碳炉内箱体(2)内侧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26)和用于对渗碳炉内箱体(2)内侧乙炔浓度进行检测的乙炔传感器(27),温度传感器(26)和乙炔传感器(27)通过数据传输线缆分别连接至PLC显示面板(28);

所述耐高温密封盖(4)顶部还设置有乙炔输送泵(29),乙炔输送泵(29)输出端连通至耐高温密封盖(4)内侧,乙炔输送泵(29)输入端外接乙炔储存罐;

所述保温腔体(5)顶部设置有泄压阀(51);

所述渗碳炉内箱体(2)右上侧位于混凝土盖板(100)的位置还设置有高温气体缓存罐(7),高温气体缓存罐(7)侧壁设置有气体输入泵(71)和气体输出泵(72)。

作为改进,所述耐高温密封盖(4)内层镶嵌有保温砖层。

作为改进,所述混凝土盖板(100)上装配有承载单元提升架(6),承载单元提升架(6)上装配有提升吊索(61)和提升电机(62),提升吊索(61)与提升电机(62)相接。

作为改进,所述渗碳炉内箱体(2)底部设置有用于对框式渗碳配件承载单元(3)进行承接的钢球(21)。

作为改进,所述框式渗碳配件承载单元(3)顶端加工有吊环(30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轴承生产用渗碳系统,主体结构包括装配于地坑中的外屏蔽腔体(1),外屏蔽腔体(1)内侧为渗碳炉内箱体(2),渗碳炉内箱体(2)内部为框式渗碳配件承载单元(3),渗碳炉内箱体(2)顶部设置有耐高温密封盖(4),耐高温密封盖(4)与渗碳炉内箱体(2)组成密封体结构;外屏蔽腔体(1)与渗碳炉内箱体(2)之间设置保温腔体(5);保温腔体(5)顶部设置有用于对保温腔体(5)进行密封的混凝土盖板(100),混凝土盖板(100)内侧壁装配有保温砖层;混凝土盖板(100)架设于外屏蔽腔体(1)顶部并延伸于渗碳炉内箱体(2)顶端部;渗碳炉内箱体(2)右上侧位于混凝土盖板(100)的位置还设置有高温气体缓存罐(7),高温气体缓存罐(7)侧壁设置有气体输入泵(71)和气体输出泵(72);上述结构,利用设计的高温气体缓存罐(7)、气体输入泵(71)及气体输出泵(72)便于对渗碳炉内箱体(2)内部的温度进行快速调节,提高渗碳效率,与此同时,可以实现热量的循环利用,降低热损耗,降低渗碳成本。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轴承生产用渗碳系统,在外屏蔽腔体(1)与渗碳炉内箱体(2)之间设置保温腔体(5);保温腔体(5)顶部设置有用于对保温腔体(5)进行密封的混凝土盖板(100),混凝土盖板(100)内侧壁装配有保温砖层;混凝土盖板(100)架设于外屏蔽腔体(1)顶部并延伸于渗碳炉内箱体(2)顶端部;渗碳炉内箱体(2)外接有用于对渗碳炉内箱体(2)进行抽真空的抽真空泵(24),抽真空泵(24)出口端连接气体循环泵(25),气体循环泵(25)出口端连通至保温腔体(5)内部;上述设计结构,在渗碳工艺间歇期,有利于将渗碳炉内箱体(2)内的热量快速转移至保温腔体(5)内,对渗碳炉内箱体(2)进行持续保温,缩短渗碳炉内箱体(2)再次升温时间,提高热利用效率,节省渗碳成本。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轴承生产用渗碳系统,耐高温密封盖(4)内侧壁装配有用于对渗碳炉内箱体(2)内侧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26)和用于对渗碳炉内箱体(2)内侧乙炔浓度进行检测的乙炔传感器(27),温度传感器(26)和乙炔传感器(27)通过数据传输线缆分别连接至PLC显示面板(28);上述设计,有利于对渗碳炉内箱体(2)内部的温度和气氛组成进行检测,确保渗碳工艺的安全性,影响获得的轴承质量。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轴承生产用渗碳系统,耐高温密封盖(4)顶部还设置有乙炔输送泵(29),乙炔输送泵(29)输出端连通至耐高温密封盖(4)内侧,乙炔输送泵(29)输入端外接乙炔储存罐;渗碳炉内箱体(2)外接有用于对渗碳炉内箱体(2)进行抽真空的抽真空泵(24),抽真空泵(24)出口端连接气体循环泵(25),气体循环泵(25)出口端连通至保温腔体(5)内部;上述设计,利用抽真空泵(24)和气体循环泵(25)的相互配合,可快速转移渗碳炉内箱体(2)内的残余的空气,在渗碳炉内箱体(2)形成压力差,有利于高温气体缓存罐(7)中的高温气体快速转移至渗碳炉内箱体(2),与此同时,通过乙炔输送泵(29)向渗碳炉内箱体(2)内部充入乙炔,进一步对残余的空气进行驱赶,利用充入的乙炔还可以对渗碳工艺中的轴承进行保护,避免在轴承表面形成氧化膜,影响轴承渗碳效率,提高轴承质量。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轴承生产用渗碳系统,渗碳炉内箱体(2)内侧壁装配有加热电阻(22),渗碳炉内箱体(2)内侧壁上部为设置有用于对框式渗碳配件承载单元(3)进行限位的网格状限位环(23);上述设计,可避免框式渗碳配件承载单元(3)与渗碳炉内箱体(2)碰撞,也可避免框式渗碳配件承载单元(3)对加热电阻(22)造成挤压。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待渗碳的轴承装配于框式渗碳配件承载单元(3)内部,然后,将耐高温密封盖(4)与渗碳炉内箱体(2)密封,开启抽真空泵(24)和气体循环泵(25),对渗碳炉内箱体(2)进行抽真空,然后开启乙炔输送泵(29),向渗碳炉内箱体(2)内部充入乙炔,进一步驱赶残余空气,随后接通加热电阻(22)的电源开关,利用加热电阻(22)对渗碳炉内箱体(2)进行加热,保持设定的温度和压力,进行渗碳,渗碳工艺结束后,开启气体输入泵(71),利用气体输入泵(71)将渗碳炉内箱体(2)内部的高热气体转移至高温气体缓存罐(7),对渗碳炉内箱体(2)进行快速降温,与此同时开启乙炔输送泵(29)充入常温乙炔,利用乙炔对处于高温的轴承进行保护;降温一段时间后,再次接通加热电阻(22)的电源开关,利用加热电阻(22)对渗碳炉内箱体(2)进行加热,与此同时,开启气体输出泵(72),将高温气体缓存罐(7)内部储存的高温气体转移至渗碳炉内箱体(2),提高升温效率;如上循环直至单次渗碳工艺结束。渗碳工艺结束后,开启耐高温密封盖(4),通过提升吊索(61)与提升电机(62)的配合吊出框式渗碳配件承载单元(3),卸下已完成渗碳的轴承;按照上述方式进行下一循环的渗碳。

整个渗碳过程中,根据需要,可开启抽真空泵(24)和气体循环泵(25),在升降温间隙,将渗碳炉内箱体(2)内的热量快速转移至保温腔体(5)内,对渗碳炉内箱体(2)进行持续保温,缩短渗碳炉内箱体(2)再次升温时间,提高热利用效率,节省渗碳成本。

按照以上描述,即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