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炉排片专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85318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炉排片专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焚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炉排片专用模具。



背景技术:

焚烧炉是常用的垃圾处理设备,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废品,医疗用品及各种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通过配合使用煤、燃气等燃料进行焚烧,从而销毁上述垃圾废品。而在这整个过程中需要将垃圾通过进料斗进入倾斜向下的炉排片从而使得垃圾向焚烧炉出口端移动,直至燃尽排出炉膛,现有技术中有一种焚烧炉使用的炉排片,如图1所示,其包括板面25,位于板面25一侧用于卡进铰接轴的弧形弯板26及位于板面25另一侧的卡扣27,而在板面25底部设有若干垂直与板面25的隔板28。

目前,公告号为CN20448672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冷凝式铸铁模块锅炉模具,它包括前炉片模具、中炉片模具和后炉片模具,铸铁模块锅炉炉片模具采用铝合金材质,前炉片模具、中炉片模具和后炉片模具上设有供给高温烟气流动的燃烧室铸造腔、主烟道铸造凸起、侧烟道铸造凸起等,同时炉片上还设有供给冷却水流动的水道铸造凸起,炉片表面上还设有增加导热面积的导热锥铸造凹槽。

这种冷凝式铸铁模块锅炉模具虽然在炉片模具上设置炉片连接用的铸铁环状接头铸造腔,使铸造成形的炉片的循环水量与烟腔匹配,烟气流道成“S”形状,延长烟气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从而增加热交换的过程,但是上述模具并不适用于制造特定的炉排片,而在浇筑特有的炉排片时由于炉排片表面积较大,容易出现两侧浇筑后冷却不均匀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炉排片专用模具,其具有在浇筑的炉排片表面积较大的情况下,通过在模具上方及两侧同时设有浇筑口进行浇筑,有效的减少零件出现中间与两侧冷却状况不一致导致零件出现质量等问题情况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炉排片专用模具,包括上模块、与上模块匹配的上型芯、位于上模块下方的下模块及与下模块匹配的下型芯,所述上模块与上型芯之间、下模块与下型芯之间均设有连通的射沙孔,所述上模块和下模块上设有浇筑装置,所述浇筑装置包括位于上模块和下模块两侧的浇筑通管、与浇筑通管连通的浇筑通道及位于上模块上方设有与浇筑通道连通的入料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制作零件的过程中,由于有些零件整体表面积较大,为了减少浇筑口与远离浇筑口一端产生温度差异的情况,通过在上模块的上方设有的入料口以及上模块和下模块两侧设有的浇筑通管,同时向内部进行浇筑,使得中间部位的零件成型的温度与两侧温度相差不大,有效的减少出现冷热不均匀的情况,而零件制造过程中出现冷热不均的情况容易使得部分位置较为脆弱,从而使得整个零件质量无法达到要求,因此通过设有的浇筑装置有效的使得浇筑过程中整体温度较为均匀。

进一步设置:所述上模块、下模块内并列排布有两个型腔,所述上型芯和下型芯内设有与两个型腔匹配的内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两个型腔使得一个模具可以同时进行两个零件的制作,通过设有的入料口以及浇筑通道直接进行浇筑,从而有效的提升整体的生产效率。

进一步设置:所述浇筑通管顶端设有用于吊起夹紧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顶出零件或者进行搬运的过程中可以将吊车的吊钩钩在两侧浇筑通管的凹槽内,从而对整个模具进行搬运。

进一步设置:所述上模块和下模块的两个型腔之间均设有阻挡块阻隔,所述阻挡块上设有与入料口连通且两侧与型腔连通的导料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减少两个零件之间的粘连情况,通过设有的阻隔块减少之间的粘连,而仅仅通过导料通道进行浇筑物料的传输,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出现瞬间凝固的情况,通过导料通道源源不断的传输物料,可以使得整个通道的温度维持较为稳定的,减少出现连通处冷却凝固的情况。

进一步设置:所述上模块表面设有若干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内设有若干用于封堵通气孔的封堵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浇筑的时候通过封堵块将通气孔封堵,等待浇筑完成后,取下封堵块,使得模具可以快速冷却,从而提升生产效率。

进一步设置:所述上模块和下模块的边缘均设有相互匹配的固定螺栓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固定螺栓孔的作用可以通过固定螺栓将整个上模块和下模块连接在一起,减少出现偏移等情况。

进一步设置:所述下模块内还设有若干顶出孔,所述下模块底部设有封堵板,所述封堵板上设有若干与顶出孔匹配的顶出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浇筑零件从上方进行浇筑,因此在下模块底部需要放置封堵板进行封堵,减少出现漏料的情况,同时在封堵板上设有若干顶出杆用于配合顶出孔顶出零件,方便操作人员取出零件。

进一步设置:所述下模块的型腔包括位于浇筑通管一侧设有的圆弧型凸块、位于凸块上设有的第一凹口、位于浇筑通道另一侧设有的卡扣槽,所述下型芯上设有与凸块匹配的圆弧形第二凹口及与第一凹口和卡扣槽匹配的凸起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专用模具因此为了制作处模具的形状,需要在对应的位置设定相应的凸块以及凹口,从而才能使得模具浇筑出特有的形状。

进一步设置:所述上模板的型腔包括与浇筑通道连通用于形成模具上表面的凹进块,所述上型芯上设有与凹进块匹配的突出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模板主要形成零件的上表面,因此有相应的凹进块以及突出块设置在相应的位置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上模块上方的入料口以及上模块和下模块两侧浇筑通管,有效的使得整个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不会出现冷热不均的情况,同时通过设有两个型腔可以使得一次浇筑生产两个零件,有效提升整体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炉排片零件结构示意图;

图2是炉排片专用模具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炉排片专用模具下模块和下型芯结构示意图;

图4是炉排片专用模具下模块、下型芯及封堵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是炉排片专用模具另一角度整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模块;2、上型芯;3、下模块;4、下型芯;5、射沙孔;6、浇筑装置;61、浇筑通管;62、浇筑通道;63、入料口;7、型腔;8、内芯;9、阻挡块;10、导料通道;11、通气孔;12、封堵块;13、凹槽;14、螺栓孔;15、顶出孔;16、封堵板;17、顶出杆;18、凸块;19、第一凹口;20、卡扣槽;21、第二凹口;22、凸起物;23、凹进块;24、突出块;25、板面;26、弧形弯板;27、卡扣;28、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炉排片专用模具,如图2所示,包括上模块1、与上模块1匹配的上型芯2、位于上模块1下方的下模块3及与下模块3匹配的下型芯4,上模块1和上型芯2之间与下模块3和下型芯4之间均设有连通的射沙孔5,上模块1、下模块3、上型芯2和下型芯4的边缘均设有相互匹配的固定螺栓孔14,在下模块3的下方还设有封堵板16,封堵板16靠近下模块3一面上竖直设有若干顶出杆17,而在下模块3上面设有若干与顶出杆17匹配的顶出孔15。上模块1、下模块3内并列排布有两个型腔7,而上型芯2和下型芯4内设有与两个型腔7匹配的内芯8,在上模块1和下模块3之间的两个型腔7之间均设有阻挡块9。

图3、图4及图5所示所示,下模块3的型腔7包括位于浇筑通管61一侧设有的圆弧型凸块18、位于凸块18上设有的第一凹口19、位于浇筑通道62另一侧设有的卡扣27槽20,同时下型芯4上设有与凸块18匹配的圆弧形第二凹口21及与第一凹口19和卡扣27槽20匹配的凸起物22,从而下模块3构建处零件的下半部分,而上模块1的型腔7内设有与浇筑通道62连通用于形成模具上表面的凹进块23,而上型芯2上设有与凹进块23匹配的突出块24,此时上模块1以及上型芯2形成了零件的上半部分。

上模块1和下模块3上还设有浇筑装置6,浇筑装置6包括位于上模块1和下模块3两侧的浇筑通管61,浇筑通管61顶端设有用于吊起夹紧的凹槽13,在上模块1和下模块3型腔7的四周设有与浇筑通管61连通的浇筑通道62,同时在位于上模块1上方设有入料口63,在阻隔块上设有与入料口63连通且两侧分别与两个型腔7连通的导料通道10。

其主要工作原理如下:将封堵板16放置在底部,首先将下模块3放置在封堵板16上,将下型芯4覆盖上去,用塞子封堵两侧入料口63,而后通过下型芯4上设有与下模块3上型腔7连通的射沙孔5对下型芯4和下模块3之间的间隙内进行射沙,等待整体凝固成型后,去除下型芯4。同样的对上模块1和上型芯2进行射沙,射入的是石英砂以及粘结剂和固化剂等,等待凝固即可形成沙壳。通过将上模块1和上型芯2贴合,朝向上模块1和上型芯2之间连通的射沙孔5进行射沙,完毕后取下上型芯2,此时上模块1和下模块3的型腔7内已经有冷却好的沙壳,将整个上模块1压制在下模块3上,通过固定螺栓插入螺栓孔14将整个装置固定,封堵块12封堵上模块1表面设有的通气孔11,并从上模块1上表面的入料口63和上模块1与下模块3两侧的浇筑通管61朝向内部浇筑钢水,钢水从入料口63进入到阻挡块9的的导料通道10并随同两侧浇筑通管61进入到浇筑通道62内的钢水一同灌入型腔7内,完成零件的浇筑,并通过两侧浇筑通管61上的凹槽13吊起上模块1和下模块3,分离封堵板16抽出顶出杆17,留下的顶出孔15通过其他棍棒将两件顶出,完成生产加工。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