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钢化玻璃炉外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9841阅读:6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钢化玻璃炉外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钢化玻璃炉外成型模具,包括凸模(11)、凹模(12),所述的凸模(11)和凹模(12)均安装在玻璃成型炉设备上,其中凸模(11)位于凹模(12)上方,还包括共用底框(1),该共用底框(1)上设有凸模定位孔(2)和装配孔(3),所述的凸模(11)通过凸模定位孔(2)和装配孔(3)固定在共用底框(1)上,共用底框(1)固定在玻璃成型炉设备上,玻璃成型炉设备上的加热炉丝伸入共用底框(1)内加热凸模(11),从而加热凸模(11)与凹模(12)之间的待加工玻璃,使其熔融成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优点。
【专利说明】
一种汽车钢化玻璃炉外成型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玻璃成型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钢化玻璃炉外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主机厂对汽车玻璃的性能要求也逐步的提高;在当前全球提倡节能、降耗、高效、环保生产的今天,现有的汽车钢化玻璃生产设备及模具在应付日益越来越高的产品要求时,会有些力不从心,以前的GT钢化炉在产能和成本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对于一些新型规格的玻璃,如在生产天窗,侧窗,三角等面积比较小,拱高比较平缓的钢化玻璃时,存在着能耗大,产能低,成本高等缺陷,相对应的模具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而且需要大型机器帮助定位,如果操作不当容易造成模具和设备上的定位装置损坏,同时模具开发周期的长短,模具加工制作的时间,以及换模时间的长短也影响着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汽车钢化玻璃炉外成型模具。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钢化玻璃炉外成型模具,包括凸模(11)、凹模(12),所述的凸模(11)和凹模(12)均安装在玻璃成型炉设备上,其中凸模(11)位于凹模(12)上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共用底框(I),该共用底框(I)上设有凸模定位孔⑵和装配孔(3),所述的凸模(11)通过凸模定位孔(2)和装配孔(3)固定在共用底框(I)上,共用底框(I)固定在玻璃成型炉设备上,玻璃成型炉设备上的加热炉丝伸入共用底框(I)内加热凸模(11),从而加热凸模(11)与凹模(12)之间的待加工玻璃,使其熔融成型。
[0005]所述的共用底框(I)呈空心方框状,该空心方框上分散设有多个凸模定位孔(2)和装配孔⑶。
[0006]所述的凸模(11)包括底板和底板上设置的向下凸出的模块,所述的底板上设有与凸模定位孔⑵相匹配的定位孔(2’),与装配孔(3)相匹配的安装孔(3’);所述的向下凸出的模块上底面为汽车钢化玻璃产品相匹配的凸模型面出),该凸模型面(6)上设有真空孔(5),凸模型面(6)四周设有凸模中心定位孔(4)。
[0007]所述的凹模(12)包括框架,设置在该框架上的凹模型面(7),连接并调整凹模型面(7)与框架间间距的微调螺栓(10),设置在框架底部四角的支撑脚(8),设置在凹模型面
[7]旁边的凹模中心定位孔(9)。
[0008]所述的微调螺栓(10)设有多个,分散设置在凹模型面(7)下方四周,通过调节微调螺栓(10)来调节凹模型面(7)与凸模型面(6)间的间隙,使凸模与凹模四周间隙均匀。
[0009]本方案是在原先钢化玻璃炉外成型工艺上进行了升级,新增加一幅共用底框,改变原先炉外模具的结构。原先的炉外成型模具重量在260-300KG左右,而且在安装定位时需要利用大型的机器设备,操作极为不方便,需要3-4人来安装,现在的新结构,只需要制作一副共用底框,基本就解决了安装上的不足,并且模具重量只占原先的一半,安装更加方便快捷。增加一个共用底框,大大的降低了模具材料成本及加工成本等,还有通过模具结构的调整及升级,有效的减少模具的热损失,使用起来更加便捷,从而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增加共用底框大大降低了模具重量,节省了材料成本,缩短了模具开发周期;另外由于减轻了模具重量,从而缩短了换模时间,并且减少了人工成本,还使其定位更加准确,使设备的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更加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共用底框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凸模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凸模的另一视图;
[0014]图4为本实用新型凹模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本实用新型凹模的另一视图;
[001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18]如图6所示,一种汽车钢化玻璃炉外成型模具,包括共用底框1、凸模11、凹模12,所述的凸模11安装在共用底框I上,然后与凹模12分别安装在玻璃成型炉设备上,其中凸模11位于凹模12上方。
[0019]如图1所示,所述的共用底框I (根据以前使用的炉外成型模具凸模设计)呈空心方框状,该空心方框上分散设有多个凸模定位孔2和装配孔3。所述的凸模11通过凸模定位孔2和装配孔3固定在共用底框I上,共用底框I固定在玻璃成型炉设备上,玻璃成型炉设备上的加热炉丝伸入共用底框I内加热凸模11,从而加热凸模11与凹模12之间的待加工玻璃,使其熔融成型。
[0020]如图2-3所示,所述的凸模11包括底板和底板上设置的向下凸出的模块,所述的底板上设有与凸模定位孔2相匹配的定位孔2’,与装配孔3相匹配的安装孔3’;所述的向下凸出的模块上底面为汽车钢化玻璃产品相匹配的凸模型面6 (根据需要生产的玻璃数模),该凸模型面6上设有真空孔5,凸模型面6四周设有凸模中心定位孔4。
[0021]如图4-5所示,所述的凹模12包括框架,设置在该框架上的凹模型面7 (根据需要生产的玻璃数模),连接并调整凹模型面7与框架间间距的微调螺栓10,设置在框架底部四角的支撑脚8,设置在凹模型面7旁边的凹模中心定位孔9。所述的微调螺栓10设有多个,分散设置在凹模型面7下方四周,通过调节微调螺栓10来调节凹模型面7与凸模型面6间的间隙,使凸模与凹模四周间隙均匀。
[0022]本实用新型升级炉外成型模具,设计、安装和生产过程为:
[0023]根据以前使用的炉外成型模具凸模设计出共用底框1,再根据需要生产的玻璃数模,设计出炉外成型模具凸模型面6和凹模型面7,再根据模具结构加工制作出模具型面。模具加工制作完成后将凸模通过凸模定位孔2安装到通用底框I上,用M16*80的316不锈钢螺栓通过螺栓装配孔3将凸模和共用底框固定锁紧,即将模具安装到设备上。安装完成后,设备上的加热炉丝将伸入共用底框I内;将炉外成型模具凹模通过凹模支撑脚8上的凹模定位槽安装到设备上,再通过凸模中心定位孔4与凹模中心定位孔9来调节凹模位置,当凸模中心与凹模中心完全重合后,固定好凹凸模位置。然后通过调节凹模架上的微调螺栓10来调节凹模间隙,使凹凸模四周间隙均匀。
[0024]在开始生产玻璃时,安装在共用底框I内部的加热棒,将凸模加热到玻璃成型温度,当设备上的传感器感应加热到成型温度的玻璃由陶瓷辊及滚轮传送到凹模上方时,凹模会升起(凹模的运动方向如图6中B所示),用凹模型面7将玻璃托起到一定高度,然后此时凸模会下降到合适高度(凸模的运动方向如图6中C所示),用凸模型面6与凹模型面7 一起压制玻璃,同时通过真空孔5抽气,使玻璃紧紧贴在凸模型面6上,使其充分成型,然后凹模下降,玻璃钢化成型环运动到凸模下方,真空孔5改为吹气,将压制成型的玻璃吹落在成型环上,成型环接到玻璃后退至钢化风栅处(玻璃的流动方向如图6中A所示),对玻璃进行骤冷钢化,就完成了整块玻璃的生产。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钢化玻璃炉外成型模具,包括凸模(11)、凹模(12),所述的凸模(11)和凹模(12)均安装在玻璃成型炉设备上,其中凸模(11)位于凹模(12)上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共用底框(I),该共用底框⑴上设有凸模定位孔⑵和装配孔(3),所述的凸模(11)通过凸模定位孔(2)和装配孔(3)固定在共用底框(I)上,共用底框(I)固定在玻璃成型炉设备上,玻璃成型炉设备上的加热炉丝伸入共用底框(I)内加热凸模(11),从而加热凸模(11)与凹模(12)之间的待加工玻璃,使其熔融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钢化玻璃炉外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共用底框(I)呈空心方框状,该空心方框上分散设有多个凸模定位孔(2)和装配孔(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钢化玻璃炉外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模(11)包括底板和底板上设置的向下凸出的模块,所述的底板上设有与凸模定位孔(2)相匹配的定位孔(2’),与装配孔(3)相匹配的安装孔(3’);所述的向下凸出的模块上底面为汽车钢化玻璃产品相匹配的凸模型面¢),该凸模型面(6)上设有真空孔(5),凸模型面(6)四周设有凸模中心定位孔(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钢化玻璃炉外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模(12)包括框架,设置在该框架上的凹模型面(7),连接并调整凹模型面(7)与框架间间距的微调螺栓(10),设置在框架底部四角的支撑脚(8),设置在凹模型面(7)旁边的凹模中心定位孔(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钢化玻璃炉外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调螺栓(10)设有多个,分散设置在凹模型面(7)下方四周,通过调节微调螺栓(10)来调节凹模型面(7)与凸模型面(6)间的间隙,使凸模与凹模四周间隙均匀。
【文档编号】C03B23/03GK204111582SQ201420462994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5日
【发明者】郑斌, 李健伟, 刘永磊, 骆昌, 邹剑锋, 张荣兴, 陈强, 叶明珍, 陈庆武, 张建明 申请人:福耀集团(上海)汽车玻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