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离心铸铝转子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6431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离心铸铝转子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用于离心铸铝转子的模具。



背景技术:

利用离心的方法制作铸铝转子,经常会在转子的下端环内圈的中部位置发生缩孔现象。这是由于铝液中时常会有空气,造成铝液凝结时有气孔。其它部位的铝液可通过未冷却的位置的铝液进行缩补,而下端环部分冷却最慢,空气最后集中在下端环部位但下端环无法得到缩补,造成缩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离心铸铝转子的能够有效减少缩孔现象的模具。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离心铸铝转子的模具,

包括本体,本体的内部设有用于容纳铝水的第一容腔;所述本体的下端设有下模,所述下模设有排气槽和第二容腔;所述第二容腔通过排气槽与第一容腔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下模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第二容腔以及下模,所述下模设有用于遮蔽通孔的外盖。

作为优选,还包括压块,所述压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容腔的内部,压块自靠近第一容腔的一端至远离第一容腔的一端,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作为优选,还包括轴体,所述轴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容腔的内部,所述压块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轴体的容置槽。

作为优选,所述排气槽设有用于阻挡铝水的斜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模具的下模设置排气槽和第二容腔,由于第二容腔的温度相对用于容纳铝液的第一容腔的温度较低,促使第一容腔的空气经由排气槽排入第二容腔。使得堆积在模具下端的空气能够排出,达成使用该模具制成的转子不会发生缩孔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模的立体结构图。

附图标记为:1—本体,2—第一容腔,3—下模,31—排气槽,32—第二容腔,33—通孔,34—外盖,4—压块,41—容置槽,5—轴体,6—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2所示, 一种用于离心铸铝转子的模具,包括本体1,本体1的内部设有用于容纳铝水的第一容腔2;所述本体1的下端设有下模3,所述下模3设有排气槽31和第二容腔32;所述第二容腔32通过排气槽31与第一容腔2连通。

如图1至图2所示,铝液被浇灌入第一容腔2并开始冷凝。铝液温度较高,造成第一容腔2内的温度高于第二容腔32的温度,铝液中的空气通过排气槽31进入第二容腔32。第一容腔2中的空气全部排出,制成的转子不再出现缩孔的现象。同时亦有少量铝液通过排气槽31进入第二容腔32,第二容腔32容纳从排气槽31流入的铝液,防止铝液流出模具。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模3设有通孔33,所述通孔33贯穿第二容腔32以及下模3,所述下模3设有用于遮蔽通孔33的外盖34。制成转子后,无需将模具倒置,打开外盖34即可取出第二容腔32中的铝液。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压块4,所述压块4设置在所述第二容腔32的内部,压块4自靠近第一容腔2的一端至远离第一容腔2的一端,横截面积逐渐减小。拔模时需将压块4一同拔出,将压块4设置成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的形状更便于脱模。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轴体5,所述轴体5设置在所述第一容腔2的内部,所述压块4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轴体5的容置槽41。容置槽41的内壁和轴体5之间有间隙,使得容置槽41能够容纳铝液。轴体5的温度较高,使得容置槽41内的铝液最后才冷凝,使得转子的下端环有铝液来进行缩补,减少缩孔情况的发生。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气槽31设有用于阻挡铝水的斜面6。空气可以沿任意方向从排气槽31进入第二容腔32,铝水只能沿垂直水平面的方向从排气槽31进入第二容腔32。设置斜面6,使得铝水进入第二容腔32的通道变窄,减少了铝液进入第二容腔32的量。同时排气槽31仍与第二容腔32连通,排气不受阻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