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磨床加工平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4474阅读:9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磨床加工平台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磨床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磨床加工平台结构。



背景技术:

磨床是现代加工中机床的一种,能够旋转研磨工件,从而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平面铣床可以采用机械装夹,运用机械结构固定。还可以采用磁力固定,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磁力吸盘在平面磨床上磨削加工,磨削完成后,去掉磁性吸引力。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6105620U,授权公告日为2017年4月19日,公开了“一种平面磨床夹具”的实用新型专利,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平面磨床夹具,含有校平面、底面、涨紧柱、锥孔、涨紧套、校平块、凸块、通孔、螺母、底座、螺纹装配面、轴承孔、轴承座;采用了机械原理技术设计而成,在工作时,将底座放在平面磨床的工作台面上,扳动吸合开关,将涨紧套固定在底座上,将涨紧柱穿入涨紧套的通孔中,锥面与锥孔配合,螺母旋入涨紧柱的螺纹端,但不锁紧,将被加工件套入涨紧套,使被加工件的基准孔配合涨紧套的夹紧端,将校平块放到底座上,凸块配合转动被加工件,使被加工面与校平面贴合,使被加工面水平,锁紧螺母,夹紧被加工件,开始加工。不但加工方便,且利用了工件的基准孔进行固定,固定效果更佳,不会对工件表面造成磨损,省时省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机械结构的夹具刚性差、,工件与夹具通过平面贴合,散热困难,热处理后容易弯曲。

再例如,中国专利文献中申请号为CN2015107474499,公开日为2017年5月10日,公开的“一种磨床专用夹具”的发明专利,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床专用夹具,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包括夹具体、气缸、底座和夹持部,所述气缸和底座分别设于夹具体上,夹持部与气缸连接,所述夹持部包括夹紧件、支撑轴和推杆,夹紧件与支撑轴固定连接,支撑轴上设有圆柱槽,圆柱槽与推杆螺纹连接,夹具体上设有气缸的一侧设有轴套,推杆穿过轴套与气缸连接,所述底座为圆柱形且外侧螺纹连接有环状垫片,该种夹具夹紧效果好,适用范围广,夹紧部重量小,节约成本。其不足之处在于装夹时引起工件夹紧变形,磨削时易翘曲。

再例如,中国专利文献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6366872U,授权公告日为2017年8月1日,公开了名为“一种平面磨床的定位工装”的实用新型专利,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平面磨床的定位工装,包括支撑平台和进给平台,所述支撑平台内开设有凹槽,所述进给平台位于凹槽内,所述进给平台顶部设有电磁吸盘,所述电磁吸盘顶部设有平板,所述平板顶部设有环氧树脂结合剂层,所述环氧树脂结合剂层顶部设有薄片工件,所述进给平台左侧设有旋转盘,所述旋转盘上设有螺旋轴,且螺旋轴贯穿于进给平台,所述支撑平台侧壁设有直线导轨,所述进给平台侧壁连接有转轮。本实用新型一种平面磨床的定位工装,结构新颖,操作方便,通过将薄片工件磁力吸引下进行磨削,薄片工件不会发作夹紧变形,方便磨削出平直平面,同时利用螺旋轴转动实现磨削位置进给,方便实用,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其不足之处在于电磁吸盘下方的进给机构采用螺旋进给,在加工工件磨削时容易造成支撑平台的晃动,影响磨床的加工精度。

因此设计一种装夹可靠且方便加工定位,有利于加工的磨床加工平台结构就很有必要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克服现有的磨床加工夹具机械装夹容易引起夹紧变形,磁力固定缺少辅助定位,加工效率低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磨床加工平台结构,旨在为工件提供可靠的装夹,并能辅助加工定位,提高磨床加工效率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磨床加工平台结构,包括支撑平台,支撑平台上设有电磁吸板,电磁吸板上方设有工作上平面,支撑平台上还设有若干进气管,进气管和压缩空气泵相连,进气管对称设在电磁吸板的两侧,电磁吸板内部靠近工作上平面的上侧设有若干通气槽,进气管的管口正对通气槽,通气槽轴对称的分布在电磁吸板两侧,通气槽的一侧面从上往下朝电磁吸板的中间位置倾斜设置,电磁吸板内还设有若干流气孔,流气孔轴线与通气槽垂直,工作上平面和电磁吸板之间设有若干个压力传感器。

加工前进气管和通气管内导进压缩空气,压缩空气在电磁吸板的上侧形成一个空气膜层,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抬升工作上平面,移动工件方便;加工时,停止压缩空气的灌入,可以使工作上平面和电磁吸板贴平,提高加工精度,减小工件移动引起的加工误差;通气槽设在电磁吸板的两侧,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工作上平面和电磁吸板间的压力,从而检测工件的重心以及规则形状工件的加工中心,判断工作上平面的所需偏移量,使磨刀头能够快速和工件接触进行磨削,提高加工效率;在研磨工件时保证加工效率的同时减小磨床的磨刀头尺寸,降低研磨加工的成本。流气孔方便通气槽内导气,减小通气槽的所受的压力,方便相邻通气槽之间的压力平衡。

作为优选,电磁吸板包括等距排列的吸板条,吸板条上方的工作上平面水平,吸板条的一侧靠近工作上平面设有倾斜的导风斜面,吸板条上与导风斜面相对的另一侧设有聚风斜面,吸板条之间形成通气槽。导风斜面和聚风斜面形成一个从大到小的坡口,提高压缩空气对于工作上平面的推动作用,方便移动工作上平面,提高加工效率。

作为优选,导风斜面与工作上平面的夹角在0到45度之间,聚风斜面与工作上平面的夹角在0到90度之间,导风斜面与工作上平面的夹角小于聚风斜面与工作上平面的夹角。导风斜面与工作上平面的夹角在0到45度,可以确保压缩空气对于工件在工作上平面上的的推动力大于在工作上平面径向的向上推动力,方便将加工工件预放置在电磁吸板的中间位置,方便工件的加工,提高加工效率。

作为优选,通气槽的两端设有进气口,进气口为外扩的八字形。方便通气槽内的进气,完成通气槽内部的空气导入。

作为优选,通气槽内部的边沿设有过渡角。减小通气槽内部的压力,防止应力集中,提高通气槽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工作上平面为矩形,压力传感器设在工作上平面和电磁吸板的接触面的四个角上。四个角落对于压力的感应较为灵敏,使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可靠,有利于检测工件的加工中心,提高加工效率。

作为优选,电磁吸板的边沿设有上凸的限位条,工作上平面位于限位条组成的限位框内。方便移动工作上平面。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之处:

1、加工前压缩空气抬升工作上平面,辅助定位,加工方便;

2、加工时,工作上平面与电磁吸板贴合,固定可靠,加工精度高;

3、压力传感器检测工件中心甚至加工中心,加快磨刀头和工件的接触磨削进行,提高加工效率;

4、可以保证加工效率的同时减小磨刀头尺寸,降低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电磁吸板和工作上平面的俯视图。

图中:支撑平台1 电磁吸板2 吸板条21 通气槽22 导风斜面221 聚风斜面222 挡风面223 流气孔23 进气口24 进气管25 工作上平面3 限位条31 磨刀头4 压力传感器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图1、图2和图3中,一种磨床加工平台结构,包括支撑平台1,支撑平台1上设有电磁吸板2,电磁吸板2上方设有工作上平面3,支撑平台1上还设有若干进气管25,进气管25和压缩空气泵相连,进气管25对称设在电磁吸板2的两侧。图3中,进气管25等距设置。电磁吸板2内部靠近工作上平面3的上侧设有若干通气槽22。图1和图2中,通气槽22轴对称的分布在电磁吸板2两侧,通气槽22的一侧面从上往下朝电磁吸板2的中间位置倾斜设置,电磁吸板2内还设有若干流气孔23,流气孔23轴线与通气槽22垂直,工作上平面3和电磁吸板2之间设有若干个压力传感器5。电磁吸板2包括等距排列的吸板条21,吸板条彼此贴合。吸板条21的工作上平面3水平。吸板条21的一侧靠近工作上平面3设有倾斜的导风斜面221,吸板条21上与导风斜面221相对的另一侧设有聚风斜面222,聚风斜面222和工作上平面3之间设有垂直工作上平面3的挡风面223,吸板条21之间形成通气槽22。导风斜面221比聚风斜面222更靠近电磁吸板2的中间位置,能辅助将工作上平面3向电磁吸板2的中心推动。图3中,通气槽22的两端设有进气口24,进气口24为外扩的八字形。进气管25的管口正对通气槽22,进气管25的管口伸入到进气口24的内部。导风斜面221与工作上平面3的夹角在0到45度之间,图2中为45度,聚风斜面222与工作上平面3的夹角在0到90度之间,图1中为60度。导风斜面221与工作上平面3的夹角小于聚风斜面222与工作上平面3的夹角。通气槽22内部的边沿设有过渡角。工作上平面3为矩形,压力传感器5设在工作上平面3和电磁吸板2的接触面的四个角上。电磁吸板2的边沿设有上凸的限位条31,工作上平面3位于限位条31组成的限位框内。

加工前,进气管25和通气管内导进压缩空气,压缩空气在电磁吸板2的上侧形成一个空气膜层,通气槽22设在电磁吸板2的两侧,为工件提供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抬升工作上平面3,方便移动工件;通过压力传感器5检测工作上平面3和电磁吸板2间的压力,从而检测工件的重心甚至规则形状工件的加工中心,判断工作上平面3的所需偏移量,使磨刀头4能够快速和工件接触进行磨削,提高加工效率;加工时,停止压缩空气的灌入,可以使工作上平面3和电磁吸板2贴平,提高加工精度,减小工件移动引起的加工误差;在研磨工件时保证加工效率的同时减小磨床的磨刀头4尺寸,降低研磨加工的成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