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长抛光轴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5308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细长抛光轴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抛光轴用于对小直径长圆筒形管的内表面的抛光,由于管较长,抛光轴也得设置的很长,抛光轴的一端固定有抛光轮,抛光轴的另一端与驱动机构(如混凝土振荡器)联动,由于抛光轴较长,抛光轴设有抛光轮的一端容易抖动,使得抛光处理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提高抛光处理效果的细长抛光轴支撑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细长抛光轴支撑结构,包括抛光轴,所述抛光轴的后端与驱动机构的出轴联动,所述抛光轴的前端固定有抛光轮,所述抛光轴上形成有两个轴颈,前侧的轴颈内至少固定有一个第一轴承,后侧的轴颈内至少固定有一个第二轴承,所述抛光轴外侧套设有圆筒形轴承座,所述圆筒形轴承座的前端内壁与第一轴承的外圈固定,所述圆筒形轴承座的后端内壁与第二轴承的外圈固定,所述圆筒形轴承座与支撑杆前端相固定,所述支撑杆的径向截面呈环形设置,所述支撑杆的内径大于所述抛光轴的外径,所述支撑杆套设在所述抛光轴外侧,且所述支撑杆后端相对支撑在所述抛光轴外侧。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抛光轴外同轴设置支撑杆,由于支撑杆截面尺寸远大于抛光轴外径,以使抛光轴的刚性得到大大提高,且支撑杆通过轴承定位连接,不会影响抛光轴的转动,本实用新型的抛光轴的转动更稳定,能大大地提高抛光处理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前端内壁与圆筒形轴承座后端外壁形成有相互配合的螺纹结构。上述设置以便于支撑杆与圆筒形轴承座的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圆筒形轴承座至少包括轴承座一段和轴承座二段,所述轴承座一段的外径小于所述轴承座二段的外径,且轴承座一段位于所述轴承座二段后侧,所述支撑杆由前至后至少包括支撑杆一段和支撑杆二段,所述支撑杆二段与轴承座一段形成有相互配合的螺纹结构,所述支撑杆一段的内径大于所述支撑杆二段的内径,所述支撑杆一段通过紧固件与轴承座二段固定。上述设置以避免支撑杆与圆筒形轴承座的连接松动,以加强支撑杆与圆筒形轴承座的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内壁向内侧延伸以形成有呈环形的内凸环,所述支撑杆与圆筒形轴承座固定,以使所述内凸台轴向端面与所述圆筒形轴承座后端面相抵。

作为优选,所述轴承包括位于圆筒形轴承座前侧的若干第一轴承,所述轴承包括位于圆筒形轴承座后侧的若干第二轴承,所述圆筒形轴承座内壁上形成有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配合有第一卡圈,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设有第二卡圈,所述内凸台的内径小于所述圆筒形轴承座的内径,所述第二轴承被限制在所述内凸台与第二卡圈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抛光轮与圆筒形轴承座之间设有垫片,所述垫片形成垫片凸起,所述抛光轴与抛光轮固定,以使垫片被限制在圆筒形轴承座与抛光轮之间,并使所述垫片凸起与最前侧的第一轴承的内圈相抵。

作为优选,所述抛光轴前端由前至后依次套设有固定螺母、固定板、抛光轮、垫片,所述抛光轴与固定螺母螺纹配合,所述抛光轴与固定螺母固定,以使所述抛光轴被限制在固定板与垫片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抛光轴由抛光轴本轴和抛光轴联接轴构成,所述抛光轴本轴与抛光轴联接轴固定,所述抛光轴本轴前端与抛光轮固定,所述抛光轴联接轴后端与出轴联动,所述支撑杆由支撑杆本体和支撑杆连接杆构成,所述支撑杆本体前端与圆筒形轴承座固定,所述支撑杆连接杆后端与第三轴承外圈固定。其中,抛光轴本轴和抛光轴联接轴的连接方式、支撑杆本体和支撑杆连接杆的连接方式,可采用多种连接固定方式,比如焊接、螺纹固定、紧固件固定等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稳定,能大大提高抛光处理效果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由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抛光轴用于小口径长管9内表面的抛光,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细长抛光轴支撑结构,包括抛光轴1,抛光轴1的后端与驱动机构的出轴联动,抛光轴1的前端固定有抛光轮2,抛光轴1上形成有两个轴颈,前侧的轴颈内固定有一个第一轴承11,后侧的轴颈内固定有一个第二轴承12,抛光轴1外侧套设有圆筒形轴承座3,圆筒形轴承座3的前端内壁与第一轴承11的外圈固定,圆筒形轴承座3的后端内壁与第二轴承12的外圈固定,圆筒形轴承座3与支撑杆4前端相固定,支撑杆4的径向截面呈环形设置,支撑杆4的内径大于抛光轴1的外径,且支撑杆4套设在抛光轴1外侧,支撑杆4后端相对支撑在抛光轴1外侧。其中,支撑杆4后端可直接固定在固定部位(支撑座等不会移动的物体上),可采用各种方式实现支撑杆后端的固定。

支撑杆4前端内壁与圆筒形轴承座3后端外壁形成有相互配合的螺纹结构。圆筒形轴承座3至少包括轴承座一段31和轴承座二段32,轴承座一段31的外径小于轴承座二段32的外径,且轴承座一段31位于轴承座二段32后侧,支撑杆4由前至后至少包括支撑杆一段401和支撑杆二段402,支撑杆二段402与轴承座一段31形成有相互配合的螺纹结构,支撑杆一段401的内径大于支撑杆二段402的内径,支撑杆一段401套设在轴承座二段32上并通过紧固件5与轴承座二段32固定。

支撑杆4内壁向内侧延伸以形成有呈环形的内凸环403,支撑杆4与圆筒形轴承座3固定,以使内凸台403轴向端面与圆筒形轴承座4后端面相抵。圆筒形轴承座3内壁上形成有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第一环形凹槽内配合有第一卡圈33,第二环形凹槽内设有第二卡圈34,内凸台403的内径小于圆筒形轴承座3的内径,第二轴承12被限制在内凸台403与第二卡圈34之间。

抛光轮2与圆筒形轴承座3之间设有垫片6,垫片6形成垫片凸起61,抛光轴1与抛光轮2固定,以使垫片6被限制在圆筒形轴承座3与抛光轮2之间,并使垫片凸起61与最前侧的第一轴承11的内圈相抵。抛光轴1前端由前至后依次套设有固定螺母7、固定板8、抛光轮2、垫片6,抛光轴1与固定螺母7螺纹配合,抛光轴1与固定螺母7固定,以使抛光轴1被限制在固定板8与垫片6之间。

抛光轴1由抛光轴本轴10和抛光轴联接轴100构成,抛光轴本轴10与抛光轴联接轴100固定,抛光轴本轴10前端与抛光轮2固定,抛光轴联接轴10后端与出轴联动,支撑杆4由支撑杆本体40和支撑杆连接杆41构成,支撑杆本体40前端与圆筒形轴承座3固定,支撑杆连接杆41后端与第三轴承外圈固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抛光轴外同轴设置支撑杆,由于支撑杆截面尺寸远大于抛光轴外径,以使抛光轴的刚性得到大大提高,且支撑杆通过轴承定位连接,不会影响抛光轴的转动,本实用新型的抛光轴的转动更稳定,能大大地提高抛光处理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