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水口制造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5517发布日期:2018-09-18 21:18阅读:8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耐火材料制作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下水口制造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连铸技术中,为提高铸坯质量,在中间包与结晶器之间设有浸入式水口,浸入式水口安装在中间包底部,并插入结晶器中。浸入式水口从流钢孔结构来分,可以分为:(1)直通型浸入式水口;(2)带侧孔的浸入式水口,其流钢孔可以是2个或2个以上,其出口方向可以是向下的,也可以是向上的。其主要作用是:(1)防止钢水二次氧化氮化和钢水的飞溅;(2)调节钢水流动状态和注入速度;(3)防止保护渣非金属夹杂物卷入钢水中,对促进钢水中夹杂物的上浮起重要作用;(4)对边铸拉坯成材率和铸坯质量有决定性影响。现有的带侧孔的浸入式水口,其侧孔一般是通过加工或模具成型而来,加工侧孔的效率低,且加工过程中会对产品造成损伤,影响了产品质量,而通过模具成型侧孔的,其装、脱模操作难度大。因此,一种下水口制造模具的研制对于冶金耐火材料制作行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检索,已有专利方案公开。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0710199753.X,专利名称:浸入式水口,公开日:2009.06.17,该专利本发明的浸入式水口具有沿上下纵向呈管状的直筒部和左右对称的一对流钢孔;该直筒部用于使钢水从设于上端的钢水导入部朝下方通过;该一对流钢孔设于该直筒部的下部,使钢水从直筒部的侧面朝横向排出;各流钢孔的内壁面平行于该流钢孔的中心轴的纵向,而且由该内壁面形成的导出部的长度为45MM以上。这样可抑制从浸入式水口的流钢孔流出的钢水流的衰减,沿尽可能长的距离直线地获得期望的方向的流速。但其不足之处该专利中流钢孔易损伤,影响产品质量。

专利内容

1.专利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下水口制造过程中侧孔需要后期加工,致使装、脱模困难,零件易损坏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下水口制造模具,采用改进下水口生产模具的方法,针对下水口模具中侧孔制造部分模具进行改进,使下水口中的侧孔可以在下水口生产时一次加工成型,减少工序和产品损坏,侧孔中的各部分模具可拆卸,从而提高侧孔生产率,降低装、脱模操作难度。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下水口制造模具,包括芯棒、侧孔槽、侧孔工件、盖片,所述芯棒上部开设侧孔槽,侧孔槽连接侧孔工件,侧孔工件与侧孔槽想对立的另一侧连接盖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侧孔槽为三角形凹槽,凹槽底部开设至少2个螺纹孔,螺纹孔在芯棒两侧对称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螺纹孔内安装螺钉,螺钉将侧孔工件的侧边连接在侧孔槽内,侧孔工件和侧孔槽紧密连接,避免产生间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盖片内设置有凹槽,凹槽与侧孔工件螺栓连接或者销连接,盖片可以拆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盖片内的凹槽上设置滑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块的厚度与凹槽深度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芯棒底部设置有底座,芯棒与底座之间通过丝杆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芯棒外部安装胶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胶套上面设置有胶盖,胶盖下表面距底座上表面的高度大于芯棒的高度,留出芯棒顶部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块的外表面与胶套的内壁抵触连接。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下水口制造模具,采用改进下水口生产模具的方法,针对下水口模具中侧孔制造部分模具进行改进,使下水口中的侧孔可以在下水口生产时一次加工成型,减少工序和产品损坏,侧孔中的各部分模具可拆卸,从而提高侧孔生产率,降低装、脱模操作难度;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下水口制造模具,所述侧孔槽为三角形凹槽,三角形凹槽使侧孔槽与侧孔工件的连接更稳定;纹孔在芯棒两侧对称设置,使生产出的下水口便于控制流钢速度,同时使两侧流钢平衡,提高钢坯质量和成材率;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下水口制造模具,螺钉将侧孔工件的侧边连接在侧孔槽内,侧孔工件和侧孔槽紧密连接,避免产生间隙;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下水口制造模具,用螺钉连接的侧孔工件与侧孔槽可拆卸,凹槽与侧孔工件螺栓连接或者销连接,盖片可以拆卸,模具装、脱模方便,降低工人操作难度;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下水口制造模具,所述盖片内设置有凹槽;所述盖片内的凹槽上设置滑块,滑块对盖片和侧孔工件起保护作用;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下水口制造模具,滑块的外表面与胶套的内壁抵触连接,减少胶套与内部模具之间产生的缝隙,有利于侧孔成型,另外也减少用料,便于脱模;

(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下水口制造模具,所述芯棒底部设置有底座,芯棒与底座之间通过丝杆固定;所述芯棒外部安装胶套;所述胶套上面设置有胶盖,胶盖下表面距底座上表面的高度大于芯棒的高度,留出芯棒顶部位置,形成密封的下水口生产模具,各部件之间连接较稳定,利于提高下水口的生产质量,避免产生裂纹或其他损伤,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下水口制造模具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芯棒上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芯棒上部的俯视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芯棒;2、侧孔槽;3、侧孔工件;4、盖片;5、滑块;6、螺纹孔;7、螺钉;8、底座;9、丝杆;10、胶套;11、胶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下水口制造模具,包括芯棒1、侧孔槽2、侧孔工件3、盖片4,所述芯棒1上部开设侧孔槽2,侧孔槽2连接侧孔工件3,侧孔工件3与侧孔槽2想对立的另一侧连接盖片4。

本实施例采用改进下水口生产模具的方法,针对下水口模具中侧孔制造部分模具进行改进,使下水口中的侧孔可以在下水口生产时一次成型,避免后期加工侧孔造成下水口损伤;同时侧孔中的各部分模具可拆卸,从而提高侧孔生产率,降低装、脱模操作难度。

实施例2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述侧孔槽2为三角形凹槽,凹槽底部开设至少2个螺纹孔6。

本实施例中螺纹孔6为两个,螺纹孔在芯棒两侧对称设置。

本实施例中三角形凹槽使侧孔槽与侧孔工件的连接更稳定;纹孔在芯棒两侧对称设置,使生产出的下水口便于控制流钢速度,同时使两侧流钢平衡,提高钢坯质量和成材率。

实施例3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所述螺纹孔6内安装螺钉7,螺钉7将侧孔工件3的侧边连接在侧孔槽2内,侧孔工件和侧孔槽紧密连接,避免产生间隙。

本实施例中侧孔工件和侧孔槽紧密连接,避免产生间隙。

实施例4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述盖片4内设置有凹槽,凹槽与侧孔工件3螺栓连接或者销连接。

本实施例中盖片4能拆卸,装、脱模方便,降低工人操作难度。

实施例5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所述盖片4内的凹槽上设置滑块5。

本实施例中滑块对盖片和侧孔工件起保护作用。

实施例6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所述滑块5的厚度与凹槽深度相同。所述滑块5的外表面与胶套10的内壁抵触连接。

本实施例减少胶套与内部模具之间产生的缝隙,有利于侧孔成型,另外也减少用料,便于脱模。

实施例7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述芯棒1底部设置有底座8,芯棒1与底座8之间通过丝杆9固定;所述芯棒1外部安装胶套10;所述胶套10上面设置有胶盖11,胶盖11下表面距底座上表面的高度大于芯棒1的高度,留出芯棒顶部位置。

本实施例形成密封的下水口生产模具,各部件之间连接较稳定,利于提高下水口的生产质量,避免产生裂纹或其他损伤,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