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冶金用整形机的自动收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5542发布日期:2019-02-11 00:38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粉末冶金用整形机的自动收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末成型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粉末冶金用整形机的自动收料机构。



背景技术:

粉末成形工件经过烧结后会产生变形,并带有毛刺,因此要对粉末成形后的工件进行冷冲加工,以去除毛刺并提高工件精度。在传统技术中,通常采用人工方式将工件放置在模腔上方,再进行冷冲,冲压完成后人工出料,人工方式定位时,极易产生定位误差,使工件不能与模腔对齐,从而在冲压过程中造成工件崩裂、模具损坏,生产效率较低。

因此,公告号为CN104972132A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粉末冶金齿轮整形机,该齿轮整形机由机架、电动机、曲轴、推送装置和冲压装置构成:机架上部后端装有电动机,电动机前端机架上装有曲轴;曲轴两端分别延伸至机架外侧,延伸至机架外侧一端的曲轴上装有传动轮,传动轮通过传动带与电动机连接;延伸至机架外侧另一端的曲轴下方机架上装有传动装置;曲轴上设置有冲压装置,冲压装置下方的工作台面上装有整形模具。该齿轮整形机结构简单,维护方便,解决了现有人工方式存在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和误差率高等问题,特别适用于粉末冶金齿轮整形工作使用。

该全自动粉末冶金齿轮整形机在通过推送杆将工件输送至整形模具处后,待冲压装置下压工件时,推送杆回拉,而转动设置的压块能够被工件推开,避免压块卡住推送杆的复位,并在下一工件加工时,前推的推送杆端部能够将前一加工完毕的工件推离整形模具位置,方便后续加工,但是,被推离的工件无序的堆叠在工作台上,工作人员后续的收料工作不仅十分麻烦,且劳动强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粉末冶金用整形机的自动收料机构,其具有自动收料,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粉末冶金用整形机的自动收料机构,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转动设有竖直设置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顶端水平设有垂直于驱动杆设置的驱动座,所述驱动座上沿其长度方向滑移设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端部设有夹爪;所述工作台上靠近驱动杆的一侧设有收料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一工件冲压时,整形机的推送杆收回,待冲压完毕后,驱动座上的滑动杆伸到冲压装置下方,并利用夹爪夹住工件,回拉滑动杆的同时利用驱动杆带动驱动座转动,从而带动夹爪部分脱离冲压装置下方,并转动至收料盒处,夹爪放开工件,将工件放入收料盒,而工作人员可在一侧将工件整齐排布于收料盒中即可,十分方便,且劳动强度较低。

进一步的,绕所述驱动杆底端外周设有驱动齿条,所述工作台上转动设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啮合于驱动齿条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驱动杆外周设置有驱动齿条,在工作台上设置有驱动齿轮,通过转动设置的驱动齿轮带动与其啮合的驱动齿条,从而带动驱动杆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齿轮为半齿轮,其设为两个,且分别啮合于驱动杆两侧的驱动齿条上,两个所述驱动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反设置,且一驱动齿轮的齿牙部分与驱动齿条啮合时,另一驱动齿轮的齿牙部分脱离驱动齿条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驱动齿轮设置为两个,且分别啮合在驱动杆两侧的驱动齿条处,且驱动齿轮为半齿轮,使得对应的驱动齿轮与驱动杆的驱动齿条啮合时方能带动驱动杆转动,从而实现驱动杆的来回转动,进而带动夹住部分在冲压装置处和收料盒处来回转动,实现工件的夹取和码放。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座远离驱动杆的一端沿其长度方向开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杆配合设有滑动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滑动槽和滑动块的配合导向滑动杆在驱动座上的滑移,避免滑动杆转动时,夹爪部分被工件挡住而失去自动收料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座靠近驱动杆的一端设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于滑动杆靠近驱动杆的端部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驱动座中装有第一气缸,通过第一气缸往复运动的活塞杆带动滑动杆滑移。

进一步的,所述夹爪包括滑动杆远离驱动杆的端部开设的U形卡口,所述卡口内两相对内侧壁处分别设有夹板,所述夹板沿垂直于夹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滑移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口内相对滑移设置的夹板夹取工件,并在滑动杆转动至收料盒时松开工件进行存放。

进一步的,所述夹板与对应的卡口内侧壁之间设有抵紧弹簧,所述夹板之间沿滑动杆长度方向滑移设有楔块,所述楔块对应夹板的周面配合呈斜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楔块的设置能够根据工件大小推开两夹板,空出工件放置空间,另一方面,夹板与卡口内侧壁之间设置的抵紧弹簧能够推动夹板挤压工件,保证夹爪对工件的夹持作用,避免工件在驱动杆转动过程中脱离夹爪。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杆中设有第二气缸,所述楔块连接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动杆上设置的第二气缸带动楔块往复滑移,实现两夹板的靠近和远离,从而实现工件的夹取和投放。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通过转动设置的驱动杆配合滑移设置的滑动杆与滑动杆端部连接的夹爪夹取工件,并码放于收料盒中,实现工件的自动化收料,从而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粉末冶金用整形机的自动收料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驱动座和滑动杆部分的局部爆炸图;

图3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收料盒部分的剖视图。

图中:1、工作台;11、滑轨;2、驱动杆;21、驱动齿条;211、驱动齿轮;22、驱动座;221、容置槽;2211、滑动槽;222、第一气缸;23、滑动杆;231、滑动块;232、卡口;233、第二气缸;234、楔块;3、夹爪;31、夹板;32、抵紧弹簧;4、收料盒;41、底座;411、导向槽;412、控制电机;413、内齿轮;42、收料盘;421、环形隔板;422、控制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粉末冶金用整形机的自动收料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工作台1,在工作台1上转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驱动杆2,在驱动杆2顶端水平固接有垂直于驱动杆2设置的驱动座22,而驱动座22上沿其长度方向滑移连接有滑动杆23,并在滑动杆23端部连接有夹爪3,这里,夹爪3对准工件设置;同时,在工作台1上靠近驱动杆2的一侧设置有收料盒4。

在整形机的加工过程中,工件被逐一送至冲压装置下方进行冲压定形,而冲压完毕的工件会被推送杆推离冲压装置下方,但是,工件在推送杆的推送作用下无规则分布于冲压装置远离推送杆一侧的工作台1上,而增加了工作人员的收料难度;因此,利用冲压结束,推送杆尚未送入下一工件的空挡,使驱动座22对准工件所在位置,驱动滑动杆23滑移,利用夹爪3夹住工件,再在驱动杆2的传动下使夹爪3移动至收料盒4上方,从而将工件堆放至收料盒4中,实现工件的自动化收料,减小工作人员工作量,降低其劳动强度。

为了实现夹爪3在收料盒4和冲压装置之间的往复运动,如图1所示,绕驱动杆2底端外周设置有驱动齿条21,并在驱动杆2两侧的工作台1上分别转动连接上两个由电机驱动的驱动齿轮211,这里 ,驱动齿轮211为半齿轮,且一驱动齿轮211的齿牙部分与驱动齿条21啮合时,另一驱动齿轮211的齿牙部分脱离驱动齿条21设置,同时,两驱动齿轮211的转动方向相反设置。这样,电机启动后两驱动齿轮211持续转动,驱动齿轮211与驱动齿条21啮合时即能带动驱动杆2转动,而光滑部分转至驱动齿条21位置时即失去驱动作用,从而利用两个相反转动的驱动齿轮211实现驱动杆2的来回转动。

而为了实现滑动杆23在驱动座22上的往复滑移,一方面,如图1所示,在驱动座22远离驱动杆2的一端开有容置槽221,滑动杆23滑移置于容置槽221中,在驱动座22靠近驱动杆2的一端装接有第一气缸222,第一气缸222的活塞杆连接于滑动杆23靠近驱动杆2的端部设置;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在容置槽221槽底沿驱动座22长度方向开有滑动槽2211,在滑动杆23底端配合设置有滑动块231,且滑动块231滑移卡接于滑动槽2211中。这样,在通过第一气缸222拉动滑动杆23在容置槽221中往复滑移的同时,利用滑动槽2211和滑动块231的配合导向滑动杆23的滑移,稳定滑动杆23的往复运动。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夹爪3抓取和投放功能,如图3所示,在滑动杆23远离驱动杆2的端部开有U形卡口232,而夹爪3包括在卡口232中、对应卡口232两相对内侧壁分别设置的夹板31,这里,夹板31分别平行于对应的内侧壁设置,并在内侧壁与对应的夹板31之间设置有抵紧弹簧32;同时,在滑动杆23远离驱动杆2的一端顺延于滑动杆23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气缸233,第二气缸233的活塞杆端部连接有两侧呈斜面设置的楔块234,而楔块234能够滑移插接于两夹板31之间。这样,一方面,通过楔块234的滑移设置推开两夹板31,使工件进入卡口232中,另一方面,在楔块234退出两夹板31之间后,夹板31能够在抵紧弹簧32作用下抵接于工件两侧,从而夹紧工件;而在夹爪3转动至收料盒4时,楔块234再次插入两夹板31之间,从而松开工件,方便工件进入收料盒4。

由于工件在落入收料盒4后还需工作人员码放,较为麻烦,因此,如图4所示,在工作台1上相对设置有两根相互平行的滑轨11,而收料盒4包括滑移连接在两导轨上的底座41,底座41底部设置有滑移插接于滑轨11中的导向槽411;同时,在底座41上转动连接有收料盘42,收料盘42中同心设置有若干层环形隔板421,这里,两环形隔板421之间的距离略大于工件设置。这样,通过转动设置的收料盘42方便夹爪3将工件逐一放置于收料盘42中的两环形隔板421之间,而在放满一圈工件后,移动底座41,调整收料盘42位置,使工件对准空余的两环形隔板421之前的空间,从而实现工件的不间断码放。

另外,为了实现收料盘42在底座41上的相对转动,如图4所示,在底座41中埋有控制电机412,在控制电机412的输出轴上同轴连接有内齿轮413,而收料盘42底部中心配合设置有插接于内齿轮413中的控制齿轮422。这样,通过转动的 内齿轮413和控制齿轮422的啮合实现与控制齿轮422一体设置的收料盘42的转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