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机油盘压铸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92892发布日期:2019-05-17 21:12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机油盘压铸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铸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机油盘压铸模具。



背景技术:

发动机机油盘压铸模分型面复杂,封铝液面多,其在P1方向设置有斜抽芯机构10,斜抽芯机构10与基面夹三个角度;在P2、P3方向设置有侧抽芯机构11。考虑到模具结构的设计难度,机油盘压铸件13在P4处的油标尺孔未设置抽芯机构,机油盘压铸件压铸完成后,P4处的两个油标尺孔需要通过机加工成型。

上述现有的发动机机油盘压铸模具虽然降低了压铸模的抽芯难度,但是由于机油盘压铸件是在高压、高速状态下压铸形成,其内部难免会存在气孔,机油盘压铸件P4处的两个油标尺孔经过机加工后,机油盘压铸件存在气孔多、产品漏气严重、合格率低等缺陷。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3725733U,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发动机机油盘压铸模具,包括斜抽芯机构和侧抽芯机构,还包括:定模板,其固定设置在定模框上;定模抽芯机构,其包括油缸、油缸接头和抽芯结构;所述油缸的后端盖固定设置在定模板上;油缸的活塞杆与油缸接头的油缸挂槽相连接,并通过设置在油缸接头上的油缸接头压块压紧;所述抽芯结构设置在定模的腔体内,与油缸接头的抽芯挂槽相连接,并通过设置在油缸接头上的抽芯挡块限位。但是现有的发动机机油盘压铸模具还存在着不便于调节模具之间的高度,无法移动调节模具的位置和缺少杂质废屑收集功能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发动机机油盘压铸模具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机油盘压铸模具,以解决现有的发动机机油盘压铸模具存在着不便于调节模具之间的高度,无法移动调节模具的位置和缺少杂质废屑收集功能的问题。一种发动机机油盘压铸模具,包括支撑柱,机座,底座,控制开关,固定压模,模具气缸,支撑座,活动压模,散热电机,风叶,U型镂空罩,衔接座,散热管,可高度调节升降杆结构,杂质废屑收集存放筒结构和可移动固定转移轮结构,所述的支撑柱分别纵向上端螺栓安装在机座的底部四角位置;所述的支撑柱分别纵向下端螺栓安装在底座的上部四角位置;所述的控制开关横向螺钉连接在底座的正表面右侧;所述的固定压模横向螺栓安装在机座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模具气缸分别纵向上端螺栓安装在支撑座的底部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活动压模横向螺栓安装在模具气缸之间下部的输出杆下端;所述的散热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支撑座的内部中间位置并键连接风叶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散热电机的下部螺栓安装在支撑座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U型镂空罩螺栓安装在支撑座的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风叶位于U型镂空罩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衔接座分别纵向上端螺钉连接在U型镂空罩的底部左右两侧;所述的散热管横向螺纹连接在衔接座之间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可高度调节升降杆结构分别安装在机座和支撑座之间的左右两侧;所述的杂质废屑收集存放筒结构安装在机座的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可移动固定转移轮结构安装在底座左右两端;所述的可高度调节升降杆结构包括调节升降杆,锁紧螺母,固定螺母,开口环,深沟球轴承,旋转柄和活动柄,所述的调节升降杆纵向贯穿锁紧螺母的内部中间位置并螺纹连接在固定螺母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开口环卡接在调节升降杆的上部外壁开设的环形凹槽内部;所述的调节升降杆纵向下部贯穿深沟球轴承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旋转柄横向螺栓安装在调节升降杆的下端;所述的活动柄分别焊接在锁紧螺母的左右两侧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杂质废屑收集存放筒结构包括收集斗,连接管,收集筒,紧固螺栓,透明片,把手和吸尘扇,所述的连接管纵向上端螺纹连接在收集斗的下端中间位置出口处;所述的收集筒纵向上端插接在连接管的内部下侧;所述的紧固螺栓分别螺纹连接在连接管和收集筒的连接处;所述的透明片纵向镶嵌在收集筒的正表面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把手分别螺钉连接在收集筒的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吸尘扇螺钉连接在收集筒的下端。

优选的,所述的可移动固定转移轮结构包括固定长螺母,对接座,调节螺杆,旋转手柄,连接衬座,万向轮,支撑杆和固定脚座,所述的固定长螺母纵向镶嵌在对接座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调节螺杆纵向螺纹连接在固定长螺母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旋转手柄横向左下侧螺栓安装在调节螺杆的上端;所述的连接衬座横向中间位置螺栓安装在调节螺杆的下端;所述的万向轮螺栓螺母安装在连接衬座的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支撑杆纵向下部螺栓安装在对接座的外端;所述的固定脚座螺栓安装在支撑杆的下端。

优选的,所述的调节升降杆和锁紧螺母之间螺纹连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螺母分别镶嵌在支撑座的内部左右两侧。

优选的,所述的深沟球轴承分别镶嵌在机座的内部左右两侧。

优选的,所述的锁紧螺母位于支撑座的下部。

优选的,所述的调节升降杆的下部外壁分别与深沟球轴承的内圈过盈配合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收集斗的上部螺纹连接在机座的内部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透明片具体采用长方形透明玻璃片。

优选的,所述的对接座分别横向内端螺栓安装在底座的左右两端。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脚座具体采用纵截面为梯形的不锈钢脚座,所述的固定脚座设置有两个。

优选的,所述的散热管具体采用直线式冷凝管。

优选的,所述的控制开关具体采用型号为LA38-20X3的三档开关。

优选的,所述的散热电机具体采用型号为775的直流电动机。

优选的,所述的吸尘扇具体采用型号为DP200A的工业用吸气扇。

优选的,所述的模具气缸具体采用型号为MA20-25不锈钢小型气缸。

优选的,所述的模具气缸,散热电机和吸尘扇分别导线连接控制开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调节升降杆,锁紧螺母,固定螺母,开口环,深沟球轴承,旋转柄和活动柄的设置,有利于进行调节模具之间的间距,以便更好的进行压铸工作。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收集斗,连接管,收集筒,紧固螺栓,把手和吸尘扇的设置,有利于增加杂质废屑收集功能,避免灰尘飞扬,可保证环境卫生。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透明片的设置,有利于及时查看收集筒内部灰尘杂质收集情况,以便更好的进行清理。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固定长螺母,对接座,调节螺杆,旋转手柄,连接衬座和万向轮的设置,有利于移动该装置,可便于操作,同时可进行调节调节螺杆的高度,以便更好进行移动工作。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支撑杆和固定脚座的设置,有利于增加固定功能,保证压铸工作的顺利进行。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支撑柱的设置,有利于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控制开关的设置,有利于选择性启动各级设备,可节约资源。

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散热电机,风叶,U型镂空罩,衔接座和散热管的设置,有利于对活动压模进行散热,以保证压铸工作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高度调节升降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杂质废屑收集存放筒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固定转移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支撑柱;2、机座;3、底座;4、控制开关;5、固定压模;6、模具气缸;7、支撑座;8、活动压模;9、散热电机;10、风叶;11、U型镂空罩;12、衔接座;13、散热管;14、可高度调节升降杆结构;141、调节升降杆;142、锁紧螺母;143、固定螺母;144、开口环;145、深沟球轴承;146、旋转柄;147、活动柄;15、杂质废屑收集存放筒结构;151、收集斗;152、连接管;153、收集筒;154、紧固螺栓;155、透明片;156、把手;157、吸尘扇;16、可移动固定转移轮结构;161、固定长螺母;162、对接座;163、调节螺杆;164、旋转手柄;165、连接衬座;166、万向轮;167、支撑杆;168、固定脚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发动机机油盘压铸模具,包括支撑柱1,机座2,底座3,控制开关4,固定压模5,模具气缸6,支撑座7,活动压模8,散热电机9,风叶10,U型镂空罩11,衔接座12,散热管13,可高度调节升降杆结构14,杂质废屑收集存放筒结构15和可移动固定转移轮结构16,所述的支撑柱1分别纵向上端螺栓安装在机座2的底部四角位置;所述的支撑柱1分别纵向下端螺栓安装在底座3的上部四角位置;所述的控制开关4横向螺钉连接在底座3的正表面右侧;所述的固定压模5横向螺栓安装在机座2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模具气缸6分别纵向上端螺栓安装在支撑座7的底部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活动压模8横向螺栓安装在模具气缸6之间下部的输出杆下端;所述的散热电机9的输出轴贯穿支撑座7的内部中间位置并键连接风叶10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散热电机9的下部螺栓安装在支撑座7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U型镂空罩11螺栓安装在支撑座7的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风叶10位于U型镂空罩11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衔接座12分别纵向上端螺钉连接在U型镂空罩11的底部左右两侧;所述的散热管13横向螺纹连接在衔接座12之间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可高度调节升降杆结构14分别安装在机座2和支撑座7之间的左右两侧;所述的杂质废屑收集存放筒结构15安装在机座2的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可移动固定转移轮结构16安装在底座3左右两端;所述的可高度调节升降杆结构14包括调节升降杆141,锁紧螺母142,固定螺母143,开口环144,深沟球轴承145,旋转柄146和活动柄147,所述的调节升降杆141纵向贯穿锁紧螺母142的内部中间位置并螺纹连接在固定螺母143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开口环144卡接在调节升降杆141的上部外壁开设的环形凹槽内部;所述的调节升降杆141纵向下部贯穿深沟球轴承145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旋转柄146横向螺栓安装在调节升降杆141的下端;所述的活动柄147分别焊接在锁紧螺母142的左右两侧中间位置,为了更好的进行压铸工作,可进行调节固定压模5和活动压模8之间的间距,通过手持旋转柄146,旋转调节升降杆141在固定螺母143内部的位置,此时固定螺母143会带动支撑座7上升或者下移,确定位置后,即可锁紧锁紧螺母142,以便更好的进行压铸工作。

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3所示,所述的杂质废屑收集存放筒结构15包括收集斗151,连接管152,收集筒153,紧固螺栓154,透明片155,把手156和吸尘扇157,所述的连接管152纵向上端螺纹连接在收集斗151的下端中间位置出口处;所述的收集筒153纵向上端插接在连接管152的内部下侧;所述的紧固螺栓154分别螺纹连接在连接管152和收集筒153的连接处;所述的透明片155纵向镶嵌在收集筒153的正表面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把手156分别螺钉连接在收集筒153的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吸尘扇157螺钉连接在收集筒153的下端,压铸时会产生灰尘或者废屑,此时即可通过吸尘扇157不断将灰尘杂质通过收集斗151经由连接管152吸入收集筒153内部进行暂存,以避免环境污染,通过透明片155即可进行查看收集情况,通过卸下紧固螺栓154,即可清理收集筒153,可便于操作。

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4所示,所述的可移动固定转移轮结构16包括固定长螺母161,对接座162,调节螺杆163,旋转手柄164,连接衬座165,万向轮166,支撑杆167和固定脚座168,所述的固定长螺母161纵向镶嵌在对接座162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调节螺杆163纵向螺纹连接在固定长螺母161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旋转手柄164横向左下侧螺栓安装在调节螺杆163的上端;所述的连接衬座165横向中间位置螺栓安装在调节螺杆163的下端;所述的万向轮166螺栓螺母安装在连接衬座165的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支撑杆167纵向下部螺栓安装在对接座162的外端;所述的固定脚座168螺栓安装在支撑杆167的下端,为了更好移动装置的位置,可进行手持旋转手柄164旋转调节螺杆163在固定长螺母161内部的位置,直至万向轮166着地,即可进行移动装置的位置,可便于操作,调节至万向轮166离地,使得固定脚座168着地,即可进行固定装置的位置,以保证固定效果。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调节升降杆141和锁紧螺母142之间螺纹连接设置。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固定螺母143分别镶嵌在支撑座7的内部左右两侧。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深沟球轴承145分别镶嵌在机座2的内部左右两侧。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锁紧螺母142位于支撑座7的下部。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调节升降杆141的下部外壁分别与深沟球轴承145的内圈过盈配合设置。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收集斗151的上部螺纹连接在机座2的内部中间位置。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透明片155具体采用长方形透明玻璃片。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对接座162分别横向内端螺栓安装在底座3的左右两端。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固定脚座168具体采用纵截面为梯形的不锈钢脚座,所述的固定脚座168设置有两个。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控制开关4具体采用型号为LA38-20X3的二档开关。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散热电机9具体采用型号为775的直流电动机。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散热管13具体采用直线式冷凝管。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吸尘扇157具体采用型号为DP200A的工业用吸气扇。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模具气缸6具体采用型号为MA20-25不锈钢小型气缸。

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模具气缸6,散热电机9和吸尘扇157分别导线连接控制开关4。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更好的进行压铸工作,可进行调节固定压模5和活动压模8之间的间距,通过手持旋转柄146,旋转调节升降杆141在固定螺母143内部的位置,此时固定螺母143会带动支撑座7上升或者下移,确定位置后,即可锁紧锁紧螺母142,以便更好的进行压铸工作,压铸时会产生灰尘或者废屑,此时即可通过吸尘扇157不断将灰尘杂质通过收集斗151经由连接管152吸入收集筒153内部进行暂存,以避免环境污染,通过透明片155即可进行查看收集情况,通过卸下紧固螺栓154,即可清理收集筒153,可便于操作,为了更好移动装置的位置,可进行手持旋转手柄164旋转调节螺杆163在固定长螺母161内部的位置,直至万向轮166着地,即可进行移动装置的位置,可便于操作,调节至万向轮166离地,使得固定脚座168着地,即可进行固定装置的位置,以保证固定效果。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