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内打粗磨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8171发布日期:2019-07-10 09:22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内打粗磨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磨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内打粗磨头。



背景技术:

运动鞋鞋底是运动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表面与鞋面连接,加工时需要在其内侧四周涂布胶水再与鞋面粘合,由于运动鞋底一般通过热压成型,在未打粗前鞋底表面光滑,与鞋面的粘合力达不到产品使用要求,因此生产过程中需要对鞋底的内侧四周进行打粗处理,以增加鞋底内侧四周的粗糙度,提升后续工序胶水粘合的牢固性。

因运动鞋鞋底形状的特殊性,需要打粗的部位多,并且鞋底四周侧面形状复杂,不同位置侧面形状不一,很难实现设备的自动打粗,导致目前仍使用完全手工处理的方式对鞋底进行打粗,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内打粗磨头,能够对打磨角度进行调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动内打粗磨头,包括磨头本体、磨头侧翼、侧翼连接体、转动机构和升降机构,所述磨头本体具有内腔体,且所述内腔体与磨头本体的外壁之间设有通槽,所述磨头侧翼的一端部通过侧翼转轴与所述通槽的槽壁可转动连接,所述侧翼连接体穿设于所述内腔体且与内腔体可滑动连接,侧翼连接体与所述通槽相对的侧壁上设有滑槽,所述磨头侧翼靠近侧翼连接体的一侧通过滑动杆与所述滑槽可滑动连接,所述转动机构与磨头本体连接且用于带动磨头本体旋转,所述升降机构与侧翼连接体连接且用于带动侧翼连接体沿磨头本体的内腔体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转动轴、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一齿轮组,所述转动轴与磨头本体的一端部相固定,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所述第一齿轮组与转动轴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座和安装板,所述第一轴承套设于转动轴的外壁与转动轴可转动连接,且第一轴承通过所述第一轴承座固定于所述安装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齿轮组包括互相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所述第二齿轮与转动轴同轴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轴和第二齿轮均具有中轴空腔,转动轴的一端部的外壁与所述磨头本体的内腔体螺接,转动轴的另一端部与第二齿轮同轴固定,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轴,所述升降轴依次穿设于第二齿轮的中轴空腔和转动轴的中轴空腔,且升降轴沿转动轴的轴向可移动,升降轴的一端部与侧翼连接体相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轴、丝套、第二伺服电机和第二齿轮组,所述升降轴的一端部与侧翼连接体连接,所述丝套套设于升降轴的另一端部,且丝套与升降轴的另一端部通过螺纹可转动螺接,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所述第二齿轮组与丝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齿轮组包括互相啮合的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所述第四齿轮与丝套同轴固定。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轴承、第二轴承座和安装板,所述第二轴承套设于丝套的外壁与丝套可转动连接,且第二轴承通过所述第二轴承座固定于所述安装板。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分别位于磨头本体的内腔体中的连接头和限位板,所述连接头包括通过球头互相铰接的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与侧翼连接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体与升降轴连接,所述限位板与磨头本体的内腔体相固定,所述第二连接体穿设于所述限位板与限位板可滑动连接,且第二连接体远离所述球头的一端具有限位凸缘。

进一步的,所述通槽包括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且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相对设置,所述磨头侧翼包括第一磨头侧翼和第二磨头侧翼,且第一磨头侧翼的一端部通过侧翼转轴与所述第一通槽的槽壁可转动连接,第二磨头侧翼的一端部通过侧翼转轴与所述第二通槽的槽壁可转动连接,侧翼连接体与所述第一通槽相对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磨头侧翼靠近第一侧翼连接体的一侧通过滑动杆与所述第一滑槽可滑动连接,侧翼连接体与所述第二通槽相对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磨头侧翼靠近第二侧翼连接体的一侧通过滑动杆与所述第二滑槽可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转动机构与磨头本体连接,能够带动磨头本体对鞋底进行打磨,转动机构仅需使用市面上常见的伺服电机,便能够实现磨头本体的自动打磨,磨头侧翼的一端部通过侧翼转轴与所述通槽的槽壁可转动连接,磨头侧翼通过设于磨头本体内腔体的侧翼连接体与升降机构连接,通过升降机构带动磨头侧翼运动,进而使磨头侧翼绕转轴在通槽内转动,对磨头侧翼与磨头本体之间的角度进行调整,以达到鞋底内侧不同位置不同角度的打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内打粗磨头的剖视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内打粗磨头的主视图;

标号说明:

1、磨头本体;11、内腔体;12、通槽;

2、磨头侧翼;21、侧翼转轴;22、滑动杆;

3、侧翼连接体;31、滑槽;

4、转动机构;41、转动轴;42、第一伺服电机;43、第一齿轮;44、第二齿轮;45、第一轴承;46、第一轴承座;47、安装板;

5、升降机构;51、升降轴;52、丝套;53、第二伺服电机;54、第三齿轮;55、第四齿轮;56、第二轴承;57、第二轴承座;58、连接头;59、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

磨头侧翼2的一端部通过侧翼转轴21与所述通槽12的槽壁可转动连接,磨头侧翼2通过设于磨头本体1内腔体11的侧翼连接体3与升降机构5连接,通过升降机构5对磨头侧翼2的角度进行调整。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内打粗磨头,包括磨头本体1、磨头侧翼2、侧翼连接体3、转动机构4和升降机构5,所述磨头本体1具有内腔体11,且所述内腔体11与磨头本体1的外壁之间设有通槽12,所述磨头侧翼2的一端部通过侧翼转轴21与所述通槽12的槽壁可转动连接,所述侧翼连接体3穿设于所述内腔体11且与内腔体11可滑动连接,侧翼连接体3与所述通槽12相对的侧壁上设有滑槽31,所述磨头侧翼2靠近侧翼连接体3的一侧通过滑动杆22与所述滑槽31可滑动连接,所述转动机构4与磨头本体1连接且用于带动磨头本体1旋转,所述升降机构5与侧翼连接体3连接且用于带动侧翼连接体3沿磨头本体1的内腔体11滑动。

从上述描述可知,转动机构4与磨头本体1连接,能够带动磨头本体1对鞋底进行打磨,转动机构4仅需使用市面上常见的伺服电机,便能够实现磨头本体1的自动打磨,磨头侧翼2的一端部通过侧翼转轴21与所述通槽12的槽壁可转动连接,磨头侧翼2通过设于磨头本体1内腔体11的侧翼连接体3与升降机构5连接,通过升降机构5带动磨头侧翼2运动,进而使磨头侧翼2绕转轴在通槽12内转动,对磨头侧翼2与磨头本体1之间的角度进行调整,以达到鞋底内侧不同位置不同角度的打磨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转动轴41、第一伺服电机42和第一齿轮组,所述转动轴41与磨头本体1的一端部相固定,所述第一伺服电机42的输出轴通过所述第一齿轮组与转动轴41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第一伺服电机42的输出轴通过第一齿轮组与转动轴41连接,第一伺服电机42的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一齿轮组转动,第一齿轮组的转动带动转动轴41转动,进而带动与转动轴41相固定的磨头本体1的转动,对鞋底进行打磨,同时由于第一齿轮组的设置,能够将第一伺服电机42设置于转动轴41的侧边,结构紧凑。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轴承45、第一轴承座46和安装板47,所述第一轴承45套设于转动轴41的外壁与转动轴41可转动连接,且第一轴承45通过所述第一轴承座46固定于所述安装板47。

从上述描述可知,第一轴承45套设于转动轴41的外壁与转动轴41可转动连接,提升了转动轴41的转动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齿轮组包括互相啮合的第一齿轮43和第二齿轮44,所述第一齿轮43与第一伺服电机42的输出轴同轴固定,所述第二齿轮44与转动轴41同轴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轴41和第二齿轮44均具有中轴空腔,转动轴41的一端部的外壁与所述磨头本体1的内腔体11螺接,转动轴41的另一端部与第二齿轮44同轴固定,所述升降机构5包括升降轴51,所述升降轴51依次穿设于第二齿轮44的中轴空腔和转动轴41的中轴空腔,且升降轴51沿转动轴41的轴向可移动,升降轴51的一端部与侧翼连接体3相固定。

从上述描述可知,将升降机构5的升降轴51依次穿设于第二齿轮44的中轴空腔和转动轴41的中轴空腔,结构紧凑且稳定性高。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5包括升降轴51、丝套52、第二伺服电机53和第二齿轮组,所述升降轴51的一端部与侧翼连接体3连接,所述丝套52套设于升降轴51的另一端部,且丝套52与升降轴51的另一端部通过螺纹可转动螺接,所述第二伺服电机53的输出轴通过所述第二齿轮组与丝套52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第二伺服电机53的输出轴通过所述第二齿轮组与丝套52连接,第二伺服电机53输出轴的转动通过第二齿轮组带动丝套52转动,丝套52套设于升降轴51的另一端部,且丝套52与升降轴51的另一端部通过螺纹可转动螺接,因此丝套52的转动将会带动升降轴51转动,而升降轴51的一端部与侧翼连接体3连接,而侧翼连接体3无法与磨头本体1发生相对转动,因此升降轴51必须与丝套52发生相对转动,进而升降轴51相对丝套52产生升降运动,带动侧翼连接体3和磨头侧翼2运动,实现对磨头侧翼2角度的自动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齿轮组包括互相啮合的第三齿轮54和第四齿轮55,所述第三齿轮54与第二伺服电机53的输出轴同轴固定,所述第四齿轮55与丝套52同轴固定。

从上述描述可知,第二伺服电机53依次带动第三齿轮54、第四齿轮55和丝套52转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轴承座57、第二轴承座57座和安装板47,所述第二轴承座57套设于丝套52的外壁与丝套52可转动连接,且第二轴承座57通过所述第二轴承座57座固定于所述安装板47。

从上述描述可知,第二轴承座57套设于丝套52的外壁与丝套52可转动连接,提升了丝套52的转动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5还包括分别位于磨头本体1的内腔体11中的连接头58和限位板59,所述连接头58包括通过球头互相铰接的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与侧翼连接体3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体与升降轴51连接,所述限位板59与磨头本体1的内腔体11相固定,所述第二连接体穿设于所述限位板59与限位板59可滑动连接,且第二连接体远离所述球头的一端具有限位凸缘。

从上述描述可知,连接头58包括通过球头互相铰接的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能够起到分散应力的作用,使升降轴51不易损坏,限位凸缘能够对升降轴51的行程进行控制,防止升降轴51的行程过大导致磨头过度碰撞而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通槽12包括第一通槽12和第二通槽12,且第一通槽12和第二通槽12相对设置,所述磨头侧翼2包括第一磨头侧翼2和第二磨头侧翼2,且第一磨头侧翼2的一端部通过侧翼转轴21与所述第一通槽12的槽壁可转动连接,第二磨头侧翼2的一端部通过侧翼转轴21与所述第二通槽12的槽壁可转动连接,侧翼连接体3与所述第一通槽12相对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滑槽31,所述第一磨头侧翼2靠近第一侧翼连接体3的一侧通过滑动杆22与所述第一滑槽31可滑动连接,侧翼连接体3与所述第二通槽12相对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滑槽31,所述第二磨头侧翼2靠近第二侧翼连接体3的一侧通过滑动杆22与所述第二滑槽31可滑动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对称设置的第一磨头侧翼2和第二磨头侧翼2,能够提升磨头转动的稳定性和打磨的均匀度。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自动内打粗磨头,包括磨头本体1、磨头侧翼2、侧翼连接体3、转动机构4和升降机构5,所述磨头本体1具有内腔体11,且所述内腔体11与磨头本体1的外壁之间设有通槽12,所述磨头侧翼2的一端部通过侧翼转轴21与所述通槽12的槽壁可转动连接,所述侧翼连接体3穿设于所述内腔体11且与内腔体11可滑动连接,侧翼连接体3与所述通槽12相对的侧壁上设有滑槽31,所述磨头侧翼2靠近侧翼连接体3的一侧通过滑动杆22与所述滑槽31可滑动连接,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转动轴41、第一伺服电机42、第一齿轮组,第一轴承45、第一轴承座46和安装板47,所述第一齿轮组包括互相啮合的第一齿轮43和第二齿轮44,所述第一齿轮43与第一伺服电机42的输出轴同轴固定,所述第二齿轮44与转动轴41同轴固定,所述转动轴41与磨头本体1的一端部相固定,所述第一轴承45套设于转动轴41的外壁与转动轴41可转动连接,且第一轴承45通过所述第一轴承座46固定于所述安装板47,所述升降机构5与侧翼连接体3连接且用于带动侧翼连接体3沿磨头本体1的内腔体11滑动,侧翼连接体3的顶部与内腔体11之间设有升降轴导向轴承,保证了侧翼连接体3上下滑动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滑槽31的内壁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平面轴承和第二平面轴承,滑动杆22的一端部设于第一平面轴承与第二平面轴承之间,当磨头本体1旋转运动时,带动磨头侧翼2上的滑动杆22一起转动,滑动杆22带动第一平面轴承和第二平面轴承一起转动,保证了滑动杆22在旋转运动时与侧翼连接体3的相互运动是滚动摩擦,减少摩擦力,提高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通槽12包括第一通槽12和第二通槽12,且第一通槽12和第二通槽12相对设置,所述磨头侧翼2包括第一磨头侧翼2和第二磨头侧翼2,且第一磨头侧翼2的一端部通过侧翼转轴21与所述第一通槽12的槽壁可转动连接,第二磨头侧翼2的一端部通过侧翼转轴21与所述第二通槽12的槽壁可转动连接,侧翼连接体3与所述第一通槽12相对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滑槽31,所述第一磨头侧翼2靠近第一侧翼连接体3的一侧通过滑动杆22与所述第一滑槽31可滑动连接,侧翼连接体3与所述第二通槽12相对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滑槽31,所述第二磨头侧翼2靠近第二侧翼连接体3的一侧通过滑动杆22与所述第二滑槽31可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为:

一种自动内打粗磨头,在实施例一发基础上还具有以下特征:所述转动轴41和第二齿轮44均具有中轴空腔,转动轴41的一端部的外壁与所述磨头本体1的内腔体11螺接,转动轴41的另一端部与第二齿轮44同轴固定,所述升降机构5包括升降轴51,所述升降轴51依次穿设于第二齿轮44的中轴空腔和转动轴41的中轴空腔,且升降轴51沿转动轴41的轴向可移动,升降轴51的一端部与侧翼连接体3相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为:

一种自动内打粗磨头,在实施例一发基础上还具有以下特征:所述升降机构5包括升降轴51、丝套52、第二伺服电机53、第二齿轮组、第二轴承座57、第二轴承座57座和安装板47,所述第二齿轮组包括互相啮合的第三齿轮54和第四齿轮55,所述升降轴51的一端部与侧翼连接体3连接,所述丝套52套设于升降轴51的另一端部,且丝套52与升降轴51的另一端部通过螺纹可转动螺接,所述第三齿轮54与第二伺服电机53的输出轴同轴固定,所述第四齿轮55与丝套52同轴固定,所述第二轴承座57套设于丝套52的外壁与丝套52可转动连接,且第二轴承座57通过所述第二轴承座57座固定于所述安装板47。

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5还包括分别位于磨头本体1的内腔体11中的连接头58和限位板59,所述连接头58包括通过球头互相铰接的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与侧翼连接体3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体与升降轴51连接,所述限位板59与磨头本体1的内腔体11相固定,所述第二连接体穿设于所述限位板59与限位板59可滑动连接,且第二连接体远离所述球头的一端具有限位凸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内打粗磨头,转动机构4与磨头本体1连接,能够带动磨头本体1对鞋底进行打磨,转动机构4仅需使用市面上常见的伺服电机,便能够实现磨头本体1的自动打磨,磨头侧翼2的一端部通过侧翼转轴21与所述通槽12的槽壁可转动连接,磨头侧翼2通过设于磨头本体1内腔体11的侧翼连接体3与升降机构5连接,通过升降机构5带动磨头侧翼2运动,进而使磨头侧翼2绕转轴在通槽12内转动,对磨头侧翼2与磨头本体1之间的角度进行调整,以达到鞋底内侧不同位置不同角度的打磨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