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37857发布日期:2019-05-11 00:28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高强度热轧钢带应用范围广泛,在汽车行业、机械制造行业、采矿行业、建筑行业中均得到了应用。尤其是汽车行业,由于汽车结构钢在使用过程中,除了承受汽车自身重量外,还要承受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冲击、扭曲、惯性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车底十字构件、座椅滑轨、防撞杆、加强梁、防撞梁、底盘悬挂件等。随着汽车轻量化和安全性要求的提高,对车身“提高强度、减轻重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薄规格高强度汽车用钢目前已成为大型钢厂争相开发的对象。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热轧钢带强度超过1000mpa的必定会带来韧性的损失,现代企业一般采用在线淬火的方式,即轧后超快冷+低温卷曲的方式获得马氏体组织来实现强度的提升。

由于1580产线能力的限制,为达到强度的提升和成本的优化,通过对化学成分的优化设计、轧制温度的有效控制和冷却制度的创新设计等,采用合金mn成分、cr成分和mo成分的合理配比、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有充分累积变形量的终轧温度设计、精轧出口温度和穿带速度相匹配、卷取温度和穿带速度相匹配、控制冷却采用空冷+水冷的两段冷却方法,保证相变充分,析出充分,实现细晶强化、析出强化的有机结合,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1580生产线层冷强度不足、卷取机能力不足等设备能力的不足,实现了1000mpa强度热轧钢带的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及其生产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所述热轧钢带化学成分组成及其质量百分含量为:c:0.08~0.15%,mn:2.30~2.83%,si≤0.80%,als:0.025~0.052%,s≤0.020%,p≤0.030%,cr:0.50~0.70%,ti:0.01~0.05%,mo:0.15~0.3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发明所述热轧钢带厚度为2.0~4.0mm;热轧钢带金相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马氏体组织。

本发明所述热轧钢带性能:屈服强度rp0.2≥700mpa,抗拉强度rm≥1000mpa,断后伸长率a80≥8%。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的生产方法,所述生产方法包括转炉冶炼、lf炉精炼、板坯连铸、加热、粗轧、精轧、冷却和卷取工序;所述精轧工序,经过7道次精轧轧成厚度为2.0~4.0mm的钢带,精轧入口温度1040~1080℃,终轧温度850~910℃;所述冷却工序,采用前段3.0~5.0s空冷,水冷开冷温度为800~840℃,冷却速率为20~30℃/s。

本发明所述转炉冶炼和lf炉精炼工序,控制钢水化学成分组成及其质量百分含量为:c:0.08~0.15%,mn:2.30~2.83%,si≤0.80%,als:0.025~0.052%,s≤0.020%,p≤0.030%,cr:0.50~0.70%,ti:0.01~0.05%,mo:0.15~0.3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发明所述板坯连铸工序,连铸得到厚度180~230mm的钢坯。

本发明所述加热工序,经步进式加热炉加热,钢坯加热均热段温度≥1260℃,均热时间30~35min,总加热时间170~230min。

本发明所述粗轧工序,单机架往复式5道次粗轧,单道次高压水除鳞,除鳞水压力为20~25mpa,所得中间坯料厚度32~38mm,经热卷箱卷取头尾颠倒后达到降低头尾温度差的目的。

本发明所述卷取工序,卷取温度为590~640℃,卷取后得到超高强热轧钢带。

本发明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产品标准参考pren10338-2010;产品性能检测方法标准参考gb/t228-2002。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化学成分设计合理,严格控制s、p、cr元素含量,通过加入微量的mo、ti合金,起到细晶强化作用。2、本发明轧钢过程合理设计热轧温度制度及冷却速率,满足超高强汽车结构钢的性能要求。3、本发明超高强热轧钢带的金相组织构成为铁素体、贝氏体和马氏体组织,屈服强度rp0.2≥700mpa,抗拉强度rm≥1000mpa,断后伸长率a80≥8%,适用于汽车用结构钢,在提高车身强度的同时,能降低使用钢板厚度,减轻整车重量,减少车辆燃油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超高强热轧钢带金相组织图;

图2为实施例2超高强热轧钢带金相组织图;

图3为实施例3超高强热轧钢带金相组织图;

图4为实施例4超高强热轧钢带金相组织图;

图5为实施例5超高强热轧钢带金相组织图;

图6为实施例6超高强热轧钢带金相组织图;

图7为实施例7超高强热轧钢带金相组织图;

图8为实施例8超高强热轧钢带金相组织图;

图9为实施例9超高强热轧钢带金相组织图;

图10为实施例10超高强热轧钢带金相组织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厚度为3.0mm,其化学成分组成及质量百分含量见表1。

本实施例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的生产方法包括转炉冶炼、lf炉精炼、板坯连铸、加热、粗轧、精轧、冷却和卷取工序,具体工艺步骤如下所述:

(1)转炉冶炼和lf炉精炼工序:控制钢水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其质量百分含量见表1;

(2)板坯连铸工序:连铸得到厚度200mm的钢坯;

(3)加热工序:经步进式加热炉加热,钢坯加热均热段温度1280℃,均热时间30min,总加热时间190min;

(4)粗轧工序:单机架往复式5道次粗轧,单道次高压水除鳞,除鳞水压力为21mpa,所得中间坯料厚度32mm,经热卷箱卷取头尾颠倒;

(5)精轧工序:经过7道次精轧轧成厚度为3.0mm的钢带,精轧入口温度1060℃,终轧温度900℃;

(6)冷却工序:采用前段空冷,空冷时间为3.5s,水冷开冷温度为830℃,冷却速率为23℃/s;

(7)卷取工序,卷取温度为620℃,卷取后得到超高强热轧钢带。

本实施例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的力学性能见表2;热轧钢带金相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马氏体组织,金相组织图见图1。

实施例2

本实施例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厚度为3.5mm,其化学成分组成及质量百分含量见表1。

本实施例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的生产方法包括转炉冶炼、lf炉精炼、板坯连铸、加热、粗轧、精轧、冷却和卷取工序,具体工艺步骤如下所述:

(1)转炉冶炼和lf炉精炼工序:控制钢水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其质量百分含量见表1;

(2)板坯连铸工序:连铸得到厚度230mm的钢坯;

(3)加热工序:经步进式加热炉加热,钢坯加热均热段温度1270℃,均热时间35min,总加热时间180min;

(4)粗轧工序:单机架往复式5道次粗轧,单道次高压水除鳞,除鳞水压力为23mpa,所得中间坯料厚度35mm,经热卷箱卷取头尾颠倒;

(5)精轧工序:经过7道次精轧轧成厚度为3.5mm的钢带,精轧入口温度1065℃,终轧温度850℃;

(6)冷却工序,采用前段空冷,空冷时间为3s,水冷开冷温度为810℃,冷却速率为27℃/s;

(7)卷取工序:卷取温度为620℃,卷取后得到超高强热轧钢带。

本实施例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的力学性能见表2;热轧钢带金相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马氏体组织,金相组织图见图2。

实施例3

本实施例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厚度为4.0mm,其化学成分组成及质量百分含量见表1。

本实施例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的生产方法包括转炉冶炼、lf炉精炼、板坯连铸、加热、粗轧、精轧、冷却和卷取工序,具体工艺步骤如下所述:

(1)转炉冶炼和lf炉精炼工序:控制钢水的化学成分组成及质量百分含量见表1;

(2)板坯连铸工序:连铸得到厚度230mm的钢坯;

(3)加热工序:经步进式加热炉加热,钢坯加热均热段温度1290℃,均热时间35min,总加热时间190min;

(4)粗轧工序:单机架往复式5道次粗轧,单道次高压水除鳞,除鳞水压力为24mpa,所得中间坯料厚度37mm,经热卷箱卷取头尾颠倒;

(5)精轧工序:经过7道次精轧轧成厚度为4.0mm的钢带,精轧入口温度1060℃,终轧温度880℃;

(6)冷却工序,采用前段空冷,空冷时间为3.5s,水冷开冷温度为820℃,冷却速率为26℃/s;

(7)卷取工序:卷取温度为590℃,卷取后得到超高强热轧钢带。

本实施例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的力学性能见表2;热轧钢带金相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马氏体组织,金相组织图见图3。

实施例4

本实施例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厚度为2.5mm,其化学成分组成及质量百分含量见表1。

本实施例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的生产方法包括转炉冶炼、lf炉精炼、板坯连铸、加热、粗轧、精轧、冷却和卷取工序,具体工艺步骤如下所述:

(1)转炉冶炼和lf炉精炼工序:控制钢水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其质量百分含量见表1;

(2)板坯连铸工序:连铸得到厚度180mm的钢坯;

(3)加热工序:经步进式加热炉加热,钢坯加热均热段温度1280℃,均热时间30min,总加热时间170min;

(4)粗轧工序:单机架往复式5道次粗轧,单道次高压水除鳞,除鳞水压力为24mpa,所得中间坯料厚度33mm,经热卷箱卷取头尾颠倒;

(5)精轧工序:经过7道次精轧轧成厚度为2.5mm的钢带,精轧入口温度1040℃,终轧温度880℃;

(6)冷却工序:采用前段空冷,空冷时间为5.0s,水冷开冷温度为810℃,冷却速率为20℃/s;

(7)卷取工序:卷取温度为600℃,卷取后得到超高强热轧钢带。

本实施例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的力学性能见表2;热轧钢带金相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马氏体组织,金相组织图见图4。

实施例5

本实施例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厚度为4.0mm,其化学成分组成及质量百分含量见表1。

本实施例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的生产方法包括转炉冶炼、lf炉精炼、板坯连铸、加热、粗轧、精轧、冷却和卷取工序,具体工艺步骤如下所述:

(1)转炉冶炼和lf炉精炼工序:控制钢水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其质量百分含量见表1;

(2)板坯连铸工序:连铸得到厚度200mm的钢坯;

(3)加热工序:经步进式加热炉加热,钢坯加热均热段温度1280℃,均热时间35min,总加热时间180min;

(4)粗轧工序:单机架往复式5道次粗轧,单道次高压水除鳞,除鳞水压力为22mpa,所得中间坯料厚度35mm,经热卷箱卷取头尾颠倒;

(5)精轧工序:经过7道次精轧轧成厚度为4.0mm的钢带,精轧入口温度1075℃,终轧温度860℃;

(6)冷却工序:采用前段空冷,空冷时间为3s,水冷开冷温度为820℃,冷却速率为25℃/s;

(7)卷取工序,卷取温度为610℃,卷取后得到超高强热轧钢带。

本实施例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的力学性能见表2;热轧钢带金相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马氏体组织,金相组织图见图5。

实施例6

本实施例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厚度为3.0mm,其化学成分组成及质量百分含量见表1。

本实施例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的生产方法包括转炉冶炼、lf炉精炼、板坯连铸、加热、粗轧、精轧、冷却和卷取工序,具体工艺步骤如下所述:

(1)转炉冶炼和lf炉精炼工序:控制钢水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其质量百分含量见表1;

(2)板坯连铸工序:连铸得到厚度200mm的钢坯;

(3)加热工序:经步进式加热炉加热,钢坯加热均热段温度1290℃,均热时间33min,总加热时间180min;

(4)粗轧工序:单机架往复式5道次粗轧,单道次高压水除鳞,除鳞水压力为24mpa,所得中间坯料厚度32mm,经热卷箱卷取头尾颠倒;

(5)精轧工序:经过7道次精轧轧成厚度为3.0mm的钢带,精轧入口温度1060℃,终轧温度890℃;

(6)冷却工序:采用前段空冷,空冷时间为3.5s,水冷开冷温度为830℃,冷却速率为26℃/s;

(7)卷取工序:卷取温度为620℃,卷取后得到超高强热轧钢带。

本实施例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的力学性能见表2;热轧钢带金相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马氏体组织,金相组织图见图6。

实施例7

本实施例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厚度为2.2mm,其化学成分组成及质量百分含量见表1。

本实施例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的生产方法包括转炉冶炼、lf炉精炼、板坯连铸、加热、粗轧、精轧、冷却和卷取工序,具体工艺步骤如下所述:

(1)转炉冶炼和lf炉精炼工序:控制钢水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其质量百分含量见表1;

(2)板坯连铸工序:连铸得到厚度180mm的钢坯;

(3)加热工序:经步进式加热炉加热,钢坯加热均热段温度1260℃,均热时间32min,总加热时间230min;

(4)粗轧工序:单机架往复式5道次粗轧,单道次高压水除鳞,除鳞水压力为25mpa,所得中间坯料厚度38mm,经热卷箱卷取头尾颠倒;

(5)精轧工序:经过7道次精轧轧成厚度为2.2mm的钢带,精轧入口温度1080℃,终轧温度900℃;

(6)冷却工序:采用前段空冷,空冷时间为3.5s,水冷开冷温度为840℃,冷却速率为20℃/s;

(7)卷取工序:卷取温度为640℃,卷取后得到超高强热轧钢带。

本实施例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的力学性能见表2;热轧钢带金相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马氏体组织,金相组织图见图7。

实施例8

本实施例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厚度为3.4mm,其化学成分组成及质量百分含量见表1。

本实施例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的生产方法包括转炉冶炼、lf炉精炼、板坯连铸、加热、粗轧、精轧、冷却和卷取工序,具体工艺步骤如下所述:

(1)转炉冶炼和lf炉精炼工序:控制钢水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其质量百分含量见表1;

(2)板坯连铸工序:连铸得到厚度200mm的钢坯;

(3)加热工序:经步进式加热炉加热,钢坯加热均热段温度1265℃,均热时间35min,总加热时间190min;

(4)粗轧工序:单机架往复式5道次粗轧,单道次高压水除鳞,除鳞水压力为22mpa,所得中间坯料厚度34mm,经热卷箱卷取头尾颠倒;

(5)精轧工序:经过7道次精轧轧成厚度为3.4mm的钢带,精轧入口温度1050℃,终轧温度910℃;

(6)冷却工序:采用前段空冷,空冷时间为4.0s,水冷开冷温度为840℃,冷却速率为30℃/s;

(7)卷取工序:卷取温度为620℃,卷取后得到超高强热轧钢带。

本实施例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的力学性能见表2;热轧钢带金相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马氏体组织,金相组织图见图8。

实施例9

本实施例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厚度为2.0mm,其化学成分组成及质量百分含量见表1。

本实施例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的生产方法包括转炉冶炼、lf炉精炼、板坯连铸、加热、粗轧、精轧、冷却和卷取工序,具体工艺步骤如下所述:

(1)转炉冶炼和lf炉精炼工序:控制钢水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其质量百分含量见表1;

(2)板坯连铸工序:连铸得到厚度190mm的钢坯;

(3)加热工序:经步进式加热炉加热,钢坯加热均热段温度1275℃,均热时间32min,总加热时间210min;

(4)粗轧工序:单机架往复式5道次粗轧,单道次高压水除鳞,除鳞水压力为20mpa,所得中间坯料厚度35mm,经热卷箱卷取头尾颠倒;

(5)精轧工序:经过7道次精轧轧成厚度为2.0mm的钢带,精轧入口温度1055℃,终轧温度870℃;

(6)冷却工序:采用前段空冷,空冷时间为4.5s,水冷开冷温度为800℃,冷却速率为22℃/s;

(7)卷取工序:卷取温度为610℃,卷取后得到超高强热轧钢带。

本实施例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的力学性能见表2;热轧钢带金相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马氏体组织,金相组织图见图9。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厚度为3.8mm,其化学成分组成及质量百分含量见表1。

本实施例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的生产方法包括转炉冶炼、lf炉精炼、板坯连铸、加热、粗轧、精轧、冷却和卷取工序,具体工艺步骤如下所述:

(1)转炉冶炼和lf炉精炼工序:控制钢水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其质量百分含量见表1;

(2)板坯连铸工序:连铸得到厚度210mm的钢坯;

(3)加热工序:经步进式加热炉加热,钢坯加热均热段温度1285℃,均热时间33min,总加热时间220min;

(4)精轧工序:经过7道次精轧轧成厚度为3.8mm的钢带,精轧入口温度1070℃,终轧温度880℃;

(5)粗轧工序:单机架往复式5道次粗轧,单道次高压水除鳞,除鳞水压力为20:mpa,所得中间坯料厚度33mm,经热卷箱卷取头尾颠倒;

(6)冷却工序:采用前段空冷,空冷时间为5.0s,水冷开冷温度为830℃,冷却速率为27℃/s;

(7)卷取工序:卷取温度为630℃,卷取后得到超高强热轧钢带。

本实施例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的力学性能见表2;热轧钢带金相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马氏体组织,金相组织图见图10。

表1实施例1-10的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的化学成分组成

及其质量百分含量(%)

表2实施例1-8的1000mpa级超高强热轧钢带的力学性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