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铸模具中心浇口的浇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48802发布日期:2020-11-25 15:16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铸模具中心浇口的浇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铸模具中心浇口的浇注系统。



背景技术:

有一些压铸件选用中心浇口比侧面内浇口方案更有利于合金液在压铸模型腔里顺序填充,也有利于顺利排气,压铸出的铸件表面质量和内部气孔质量都比较优良,选用中心浇口还能减小压铸模具的大小,减少浇注系统的回炉量,节约压铸成本,但是,在中心浇口的浇注系统设计不合理的时候,压铸处的铸件同样会出现冷隔、气孔、缩孔、分层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控制工件的变形和稳定加工尺寸的压铸模具中心浇口的浇注系统。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压铸模具中心浇口的浇注系统,喷嘴通过直浇道连接压铸模具的铸件型腔,直浇道经分流锥分流形成两个馈送浇道与铸件型腔的内浇口连接,直浇道至馈送浇道再到内浇口的截面积逐渐减小,馈送浇道的管道壁厚两端薄而中间厚,馈送浇道贴近分流锥的一侧与其远离分流锥的一侧以馈送浇道的管道轴线为中心线对称设计壁厚,馈送浇道随着其截面积逐渐减小而在靠近内浇口处形成一段圆弧状管道,该圆弧状管道的角度大于120°。

作为优选,中心浇口的浇注系统设在压铸模具的定模一侧。

作为优选,馈送浇道与内浇口的连接端直接对准内浇口。

作为优选,馈送浇道与内浇口之间相互平行,因为合金液直接从内浇口喷向定模一侧的型腔,充填进定模一侧的深处,有效的排出了定模深腔里的气体。

本实用新型喷嘴通过直浇道连接压铸模具的铸件型腔,直浇道经分流锥分流形成两个馈送浇道与铸件型腔的内浇口连接,直浇道至馈送浇道再到内浇口的截面积逐渐减小,馈送浇道的管道壁厚两端薄而中间厚,馈送浇道贴近分流锥的一侧与其远离分流锥的一侧以馈送浇道的管道轴线为中心线对称设计壁厚,馈送浇道随着其截面积逐渐减小而在靠近内浇口处形成一段圆弧状管道,该圆弧状管道的角度大于120°,因为本实用新型的壁厚是对称设计,合金液在浇注系统之中流动平稳,没有卷气、吸气现象,并且速度逐渐增加,到达内浇口处的合金液具有了较高的流动速度,在实际压铸中,压铸出来的铸件气孔、缩孔和分层缺陷都得到了消除,同时因为本实用新型对馈送浇道的拐角弧度进行了限制,使得馈送浇道又长又平稳,增速和导向的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直浇道;2、铸件型腔;3、分流锥;4、馈送浇道;5、内浇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铸模具中心浇口的浇注系统,喷嘴通过直浇道1连接压铸模具的铸件型腔2,直浇道1经分流锥3分流形成两个馈送浇道4与铸件型腔2的内浇口5连接,直浇道1至馈送浇道4再到内浇口5的截面积逐渐减小,馈送浇道4的管道壁厚两端薄而中间厚,馈送浇道4贴近分流锥3的一侧与其远离分流锥3的一侧以馈送浇道4的管道轴线为中心线对称设计壁厚,馈送浇道4随着其截面积逐渐减小而在靠近内浇口5处形成一段圆弧状管道,该圆弧状管道的角度大于120°。

作为优选,中心浇口的浇注系统设在压铸模具的定模一侧。

作为优选,馈送浇道4与内浇口5的连接端直接对准内浇口5。

作为优选,馈送浇道与内浇口之间相互平行,因为合金液直接从内浇口喷向定模一侧的型腔,充填进定模一侧的深处,有效的排出了定模深腔里的气体。

本实用新型喷嘴通过直浇道连接压铸模具的铸件型腔,直浇道经分流锥分流形成两个馈送浇道与铸件型腔的内浇口连接,直浇道至馈送浇道再到内浇口的截面积逐渐减小,馈送浇道的管道壁厚两端薄而中间厚,馈送浇道贴近分流锥的一侧与其远离分流锥的一侧以馈送浇道的管道轴线为中心线对称设计壁厚,馈送浇道随着其截面积逐渐减小而在靠近内浇口处形成一段圆弧状管道,该圆弧状管道的角度大于120°,因为本实用新型的壁厚是对称设计,合金液在浇注系统之中流动平稳,没有卷气、吸气现象,并且速度逐渐增加,到达内浇口处的合金液具有了较高的流动速度,在实际压铸中,压铸出来的铸件气孔、缩孔和分层缺陷都得到了消除,同时因为本实用新型对馈送浇道的拐角弧度进行了限制,使得馈送浇道又长又平稳,增速和导向的效果较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压铸模具中心浇口的浇注系统,包括喷嘴,其特征在于,喷嘴通过直浇道连接压铸模具的铸件型腔,直浇道经分流锥分流形成两个馈送浇道与铸件型腔的内浇口连接,直浇道至馈送浇道再到内浇口的截面积逐渐减小,馈送浇道的管道壁厚两端薄而中间厚,馈送浇道贴近分流锥的一侧与其远离分流锥的一侧以馈送浇道的管道轴线为中心线对称设计壁厚,馈送浇道随着其截面积逐渐减小而在靠近内浇口处形成一段圆弧状管道,该圆弧状管道的角度大于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模具中心浇口的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中心浇口的浇注系统设在压铸模具的定模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模具中心浇口的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馈送浇道与内浇口的连接端直接对准内浇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铸模具中心浇口的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馈送浇道与内浇口之间相互平行。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压铸模具中心浇口的浇注系统,喷嘴通过直浇道连接压铸模具的铸件型腔,直浇道经分流锥分流形成两个馈送浇道与铸件型腔的内浇口连接,直浇道至馈送浇道再到内浇口的截面积逐渐减小,馈送浇道的管道壁厚两端薄而中间厚,馈送浇道贴近分流锥的一侧与其远离分流锥的一侧以馈送浇道的管道轴线为中心线对称设计壁厚,馈送浇道随着其截面积逐渐减小而在靠近内浇口处形成一段圆弧状管道,因为本实用新型的壁厚是对称设计,合金液在浇注系统之中流动平稳,没有卷气、吸气现象,并且速度逐渐增加,到达内浇口处的合金液具有了较高的流动速度,在实际压铸中,压铸出来的铸件气孔、缩孔和分层缺陷都得到了消除。

技术研发人员:何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优尼昂精密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08
技术公布日:2020.11.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