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脱模的汽车电机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81910发布日期:2020-12-22 13:28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脱模的汽车电机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汽车电机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脱模的汽车电机模具。



背景技术:

在汽车电机生产中,为了方便对电机外壳进行注塑成型,所以汽车电机模具是十分必要的。

专利号cn201920069914.1公布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外壳模具,解决了现有的电机外壳模具在使用时需要使用大量的螺栓进行固定,每次生产结束后需要将螺栓依次拆除然后将电机外壳取出,需要浪费大量时间,且螺栓在拆除后容易丢失,提高了电机外壳铸造的成本的问题,该新能源汽车电机外壳模具,具备便捷固定电机外壳模具等优点。

该模具节省了以往需要拆除螺栓的时间,降低了电机外壳铸造的成本的问题,具备便捷固定电机外壳模具的好处,但存在以下缺点:1、不能在方便对模腔顶部和底部加入脱模助剂,脱模时容易发生粘黏;2、不能方便利用真空吸力对成型注塑件进行吸附脱模,脱模效率低;3、不能方便对成型注塑件进行毛刺检测;4、不能方便移动位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脱模的汽车电机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脱模的汽车电机模具,可以有效解决技术背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便于脱模的汽车电机模具,包括底座、储液罐、下模块、上模块和立板,所述底座顶部两端分别通过安装槽安装有储液罐和支撑杆,所述底座顶部通过固定槽安装有下模块,所述储液罐顶部一端通过安装垫板安装有电磁泵,所述电磁泵的进液端通过管道连接储液罐内,所述电磁泵的出液端通过输液管连接有加液口,所述下模块和支撑杆之间设置有立板,所述立板顶端一侧通过连接杆安装有工业相机,所述立板顶端另一侧焊接有顶板,所述顶板顶部一端通过安装座安装有抽风风机,所述顶板底部一端通过螺栓安装有电动液压缸,所述电动液压缸的动力输出端底部通过螺钉固定有上模块,所述上模块和下模块之间设置有模腔,所述下模块两端均焊接有安装板,所述上模块顶部两端均焊接有竖板,所述安装板顶部和竖板内侧分别通过支撑架安装有第一伺服电缸和第二伺服电缸,所述第一伺服电缸和第二伺服电缸的动力输出端均连接有细柱,所述上模块和下模块与细柱对应位置设置有插槽,所述抽风风机的抽气端通过抽气管连接有吸盘。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底部拐角处均通过螺钉安装有可制动万向轮。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顶部焊接有观察台且观察台位于工业相机下端。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块顶部一端开设有注塑口且注塑口底部与模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抽气管上靠近吸盘一端设置有截止盒,所述截止盒底端通过螺纹槽安装有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贯穿截止盒且端部位于抽气管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第一伺服电缸、细柱和插槽,打开第一伺服电缸,工作时动力输出端带动细柱从插槽内抽出,再通过设置加液口、电磁泵、储液罐和输液管,人员手持加液口,将加液口一端伸入插槽内,打开电磁泵,工作时方便经由管道将储液罐内预存储的聚氨酯脱模助剂吸入,经由输液管输送到加液口,再经由插槽输送到模腔顶部和底部,从而可以使得脱膜助剂渗入成型件和模腔之间的缝隙中,打开电动液压缸,工作时方便带动上模块抬起,从而对上模块和下模块进行拆离,由于脱模助剂的作用使得脱模时成型件不易与模腔之间产生粘黏现象。

2.通过设置吸盘、抽风风机、截止盒和调节螺钉,当上模块从下模块顶部分离后,人员手持吸盘,将吸盘置入模腔内的成型件顶部,打开抽风风机,工作时抽风端方便经由抽气管将吸盘内的空气排出,当吸盘内的空气排出后,再拧紧截止盒底部的调节螺钉,利用调节螺钉对抽气管的压紧,使得抽气管不再通气,外部压强会将吸盘压紧在成型件顶部,人员向上提起吸盘,从而方便利用真空吸力对成型注塑件进行吸附脱模,脱模效率高。

3.通过设置观察台和工业相机,人员将脱模后的注塑件放置在观察台顶部,利用视频传输线连接工业相机的信号输出端与外部显示屏的信号输入端,从而方便人员观察外部显示屏对注塑件表面的情况的高清画面进行查看,便于对成型注塑件进行毛刺检测。

4.通过设置可制动万向轮,利用底座底部拐角处安装的可制动万向轮,方便人员移动底座的位置,从而便于人员根据需要将本电机模具移动到合适位置进行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脱模的汽车电机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脱模的汽车电机模具的调节螺钉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脱模的汽车电机模具的插槽和细柱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可制动万向轮;3、储液罐;4、电磁泵;5、输液管;6、加液口;7、下模块;8、上模块;9、模腔;10、第一伺服电缸;11、第二伺服电缸;12、插槽;13、立板;14、顶板;15、电动液压缸;16、抽风风机;17、抽气管;18、吸盘;19、截止盒;20、连接杆;21、工业相机;22、支撑杆;23、观察台;24、调节螺钉;25、细柱;26、安装板;27、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便于脱模的汽车电机模具,包括底座1、储液罐3、下模块7、上模块8和立板13,所述底座1顶部两端分别通过安装槽安装有储液罐3和支撑杆22,所述底座1顶部通过固定槽安装有下模块7,所述储液罐3顶部一端通过安装垫板安装有电磁泵4,所述电磁泵4的进液端通过管道连接储液罐3内,所述电磁泵4的出液端通过输液管5连接有加液口6,所述下模块7和支撑杆22之间设置有立板13,所述立板13顶端一侧通过连接杆20安装有工业相机21,所述立板13顶端另一侧焊接有顶板14,所述顶板14顶部一端通过安装座安装有抽风风机16,所述顶板14底部一端通过螺栓安装有电动液压缸15,所述电动液压缸15的动力输出端底部通过螺钉固定有上模块8,所述上模块8和下模块7之间设置有模腔9,所述下模块7两端均焊接有安装板26,所述上模块8顶部两端均焊接有竖板27,所述安装板顶部和竖板内侧分别通过支撑架安装有第一伺服电缸10和第二伺服电缸11,所述第一伺服电缸10和第二伺服电缸11的动力输出端均连接有细柱25,所述上模块8和下模块7与细柱25对应位置设置有插槽12,所述抽风风机16的抽气端通过抽气管17连接有吸盘18。

其中,所述底座1底部拐角处均通过螺钉安装有可制动万向轮2。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利用底座1底部拐角处安装的可制动万向轮2,方便人员移动底座1的位置,从而便于人员根据需要将本电机模具移动到合适位置进行工作。

其中,所述支撑杆22顶部焊接有观察台23且观察台23位于工业相机21下端。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人员将脱模后的注塑件放置在观察台23顶部,利用视频传输线连接工业相机21的信号输出端与外部显示屏的信号输入端,从而方便人员观察外部显示屏对注塑件表面的情况的高清画面进行查看,便于对成型注塑件进行毛刺检测。

其中,所述上模块8顶部一端开设有注塑口且注塑口底部与模腔9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利用外部注塑装置将熔融注塑料经由上模块8顶部一端的注塑口加入到上模块8和下模块7之间的模腔9中进行冷却成型。

其中,所述抽气管17上靠近吸盘18一端设置有截止盒19,所述截止盒19底端通过螺纹槽安装有调节螺钉24,所述调节螺钉24贯穿截止盒19且端部位于抽气管17一侧。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当吸盘18内的空气排出后,拧紧截止盒19底部的调节螺钉24,利用调节螺钉24对抽气管17的压紧,使得抽气管17不再通气,外部压强会将吸盘18压紧在成型件顶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便于脱模的汽车电机模具,工作时,利用外部注塑装置将熔融注塑料经由上模块8顶部一端的注塑口加入到上模块8和下模块7之间的模腔9中进行冷却成型,成型完成后,打开第一伺服电缸10,工作时动力输出端带动细柱25从插槽12内抽出,人员手持加液口6,将加液口6一端伸入插槽12内,打开电磁泵4,工作时方便经由管道将储液罐3内预存储的聚氨酯脱模助剂吸入,经由输液管5输送到加液口6,再经由插槽12输送到模腔9顶部和底部,从而可以使得脱膜助剂渗入成型件和模腔9之间的缝隙中,打开电动液压缸15,工作时方便带动上模块8抬起,从而对上模块8和下模块7进行拆离,由于脱模助剂的作用使得脱模时成型件不易与模腔9之间产生粘黏现象,当上模块8从下模块7顶部分离后,人员手持吸盘18,将吸盘18置入模腔9内的成型件顶部,打开抽风风机16,工作时抽风端方便经由抽气管17将吸盘18内的空气排出,当吸盘18内的空气排出后,再拧紧截止盒19底部的调节螺钉24,利用调节螺钉24对抽气管17的压紧,使得抽气管17不再通气,外部压强会将吸盘18压紧在成型件顶部,人员向上提起吸盘18,从而方便利用真空吸力对成型注塑件进行吸附脱模,脱模效率高,人员将脱模后的注塑件放置在观察台23顶部,利用视频传输线连接工业相机21(深圳市深视光谷光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型号5go-500b)的信号输出端与外部显示屏的信号输入端,从而方便人员观察外部显示屏对注塑件表面的情况的高清画面进行查看,便于对成型注塑件进行毛刺检测,利用底座1底部拐角处安装的可制动万向轮2,方便人员移动底座1的位置,从而便于人员根据需要将本电机模具移动到合适位置进行工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