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筒式抛丸清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72633发布日期:2022-03-23 10:47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滚筒式抛丸清理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抛丸清理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滚筒式抛丸清理机。


背景技术:

2.抛丸机是指利用抛丸器抛出的高速弹丸清理或强化铸件表面的铸造设备,抛丸机能同时对铸件进行落砂﹑除芯和清理,有些地区在口头上也称打砂机、喷砂机。
3.现有技术中,抛丸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运行噪音大的问题,影响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且抛丸机的驱动机构需要带动整个装置转动,驱动机构荷载较大,电能消耗高,同时取出加工完成的零部件时,碎屑容易与零部件混合,需要后期进行大量的分拣,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滚筒式抛丸清理机,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滚筒式抛丸清理机,包括滚筒,所述滚筒内侧设置有随型内衬板,随型内衬板和滚筒之间设置有吸音棉,滚筒内沿其轴心方向转动连接有内过滤筒,内过滤筒的一端外侧固定有齿轨,内过滤筒和随型内衬板之间形成过滤腔,内过滤筒内设置有工作腔,滚筒的右端面上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滚筒,且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轴向固定有齿轮,齿轮与齿轨啮合,滚筒的右端面设置有开口,开口与工作腔连通,开口上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密封盖,密封盖的一端通过电动锁具与开口的一侧连接,滚筒的左端面设置有第一排出口和第二排出口,第一排出口与过滤腔连通,第二排出口与工作腔连通,第一排出口上螺纹连接有第一盖板,第二排出口上螺纹连接有第二盖板,滚筒的下部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且滚筒的左端低于滚筒的右端,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底部固定有底座,底座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分别驱动电机和电动锁具电性连接。
7.优选的是,所述过滤腔的右端设置有多个高压喷嘴,高压喷嘴的输入端设置有连通管,所述底座的上端面设置有高压输送泵,高压输送泵的输出端与连通管连通,且高压输送泵与所述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8.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底座的上端面设置有存液箱,所述高压输送泵的输入端与存液箱内连通。
9.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存液箱的上端面设置有注液管,注液管的底部与存液箱连通,注液管的顶端螺纹连接有防尘盖。
10.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内过滤筒的内壁上设置有螺旋型挡板。
11.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螺旋型挡板设置有多组。
12.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密封盖、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上分别设置有把手。
13.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把手上设置有橡胶保护套。
14.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驱动电机的外侧设置有保护罩,保护罩螺栓连接在所述滚筒的侧壁上。
15.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保护罩上设置有散热格栅。
1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7.本实用新型中随型内衬板和吸音棉的设计,可通过随型内衬板和吸音棉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进行降低,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中的影响,保证操作人员的健康;驱动电机和内过滤筒的设计,通过驱动电机带动内过滤筒转动,从而完成抛丸清理,驱动电机仅可带动内过滤筒转动,大大降低驱动电机的运行荷载,降低能源消耗;开口、第一排出口和第二排出口的设计,可将放料、排料和排渣完全分离开,各个操作相对独立,避免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屑混入成品中,降低后期分拣难度。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滚筒式抛丸清理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中标号说明:
20.1、滚筒;2、随型内衬板;3、吸音棉;4、内过滤筒;5、齿轨;6、过滤腔;7、工作腔;8、驱动电机;9、齿轮;10、开口;11、密封盖;12、第一排出口;13、第二排出口;14、第一盖板;15、第二盖板;16、第一支架;17、第二支架;18、底座;19、控制面板;20、高压喷嘴;21、连通管;22、高压输送泵;23、存液箱;24、注液管;25、防尘盖;26、螺旋型挡板;27、把手;28、橡胶保护套;29、保护罩;30、散热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实施例:
23.请参阅图1,一种滚筒式抛丸清理机,包括滚筒1,所述滚筒1内侧设置有随型内衬板2,随型内衬板2和滚筒1之间设置有吸音棉3,滚筒1内沿其轴心方向转动连接有内过滤筒4,内过滤筒4的一端外侧固定有齿轨5,内过滤筒4和随型内衬板2之间形成过滤腔6,内过滤筒4内设置有工作腔7,滚筒1的右端面上安装有驱动电机8,驱动电机8的输出端穿过滚筒1,且驱动电机8的输出端上轴向固定有齿轮9,齿轮9与齿轨5啮合,滚筒1的右端面设置有开口10,开口10与工作腔7连通,开口10上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密封盖11,密封盖11的一端通过电动锁具与开口10的一侧连接,滚筒1的左端面设置有第一排出口12和第二排出口13,第一排出口12与过滤腔6连通,第二排出口13与工作腔7连通,第一排出口12上螺纹连接有第一盖板14,第二排出口13上螺纹连接有第二盖板15,滚筒1的下部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架16和第二支架17,且滚筒1的左端低于滚筒1的右端,第一支架16和第二支架17的底部固定有底座18,底座18上设置有控制面板19,控制面板19分别驱动电机8和电动锁具电性连接。
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腔6的右端设置有多个高压喷嘴20,高压喷嘴20的输入端
设置有连通管21,所述底座18的上端面设置有高压输送泵22,高压输送泵22的输出端与连通管21连通,且高压输送泵22与所述控制面板19电性连接;所述底座18的上端面设置有存液箱23,所述高压输送泵22的输入端与存液箱23内连通;所述存液箱23的上端面设置有注液管24,注液管24的底部与存液箱23连通,注液管24的顶端螺纹连接有防尘盖25。高压喷嘴20、高压输送泵22和存液箱23的设计,可将清洗液通过高压喷嘴20喷射到过滤腔6内,对过滤腔6内进行清洗,避免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堆积在过滤腔6内。
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过滤筒4的内壁上设置有螺旋型挡板26;所述螺旋型挡板26设置有多组。螺旋型挡板26的设计,可通过控制内过滤筒4的转动方向,通过螺旋型挡板26将工作腔7内的钢丸抛起来,改善清理效果。
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盖11、所述第一盖板14和所述第二盖板15上分别设置有把手27;所述把手27上设置有橡胶保护套28。把手27的设计,可方便人工开启密封盖11、第一盖板14和第二盖板15。
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8的外侧设置有保护罩29,保护罩29螺栓连接在所述滚筒1的侧壁上;所述保护罩29上设置有散热格栅30。保护罩29的设计,可保护驱动电机8免受外部冲击损坏。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29.操作者可通过开口10将钢丸和待清理的零部件放入工作腔7内,关闭密封盖11,然后通过控制面板19启动驱动电机8,驱动电机8通过齿轮9和齿轨5带动内过滤筒4转动,内过滤筒4转动会通过螺旋型挡板26将钢丸和零部件抛起,通过钢丸对零部件进行清理,清理过程中产生的碎屑会穿过内过滤筒4上的过滤孔进入到过滤腔6内,当清理完成后,打开第一盖板14,将废渣排出,然后再打开第二盖板15,通过反向转动内过滤筒4,将钢丸和零部件排出,然后打开高压输送泵22将清洗液喷射到过滤腔6内,将过滤腔6清洗干净。随型内衬板2和吸音棉3的设计,可通过随型内衬板2和吸音棉3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进行降低,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中的影响,保证操作人员的健康;驱动电机8和内过滤筒4的设计,通过驱动电机8带动内过滤筒4转动,从而完成抛丸清理,驱动电机8仅可带动内过滤筒4转动,大大降低驱动电机8的运行荷载,降低能源消耗;开口10、第一排出口12和第二排出口13的设计,可将放料、排料和排渣完全分离开,各个操作相对独立,避免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屑混入成品中,降低后期分拣难度。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